1、1“小学生态课堂与生本化教学研究”实验开题报告一、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和价值生态性课堂是一种微观的生态环境,是学生和教师共同活动的最基本的生态环境,具有独特的结构体系和生态特征, 是教育生态环境的核心区域和学生个性化成长与发展的内存空间, 也是师生群体和谐共生、互动双赢的生命舞台。它包括课堂生态硬环境与课堂生态心理环境( 软环境 )等。其中 ,课堂生态心理环境具有核心的生态位价值,在生态位中居于顶层,是影响学生个性化成长与发展的关键要素。课堂教学生态环境是师生生命体及其交流所必须的情境组成的统一整体,具有共生性、社会性、动态性、开放性四大特征。上述四个特征也决定了和谐式课堂生态具有愉悦的学习氛
2、围等目标取向。而共生性是课堂教学生态环境最主要的生态特征。但纵观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生态环境,结果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 课堂生态并不和谐,制约着学生的个性成长与发展:一是快乐教学的虚化。教学依然追求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整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引导; 追求精英教学,忽视学生的差异资源和差异指导;追求教学即时效应, 忽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等;二是主体地位的弱化。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总是有意无意地被忽视。为此,建构生态性课堂,营造以生本为目的的课堂教学生态,既可以为学校德育提供阵地与途径,又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方向与目的;通过将课堂教学与学校德育的有机结合,真正实践与建构“教育教学一体化 ”的理论体系。建设
3、生本化课堂教学生态,对学校教育实践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价值:第一,为课堂教学寻找到更具成长性的教育目的,避免学生因为短期内学科知识的学习障碍而退出受教育过程;第二,全面考虑学生的成长要素,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丰富课堂教学中的成长氛围,提高师生的课堂满意度;第三,营造有利于师生可持续成长的课堂教学生态,探索生本化的生态课堂的基本模式。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21.运用教育生态学理论。国内外生态学理论,特别是教育生态学理论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适度借鉴国内的生态教育研究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成果,如将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运用于对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如确定教育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
4、使教育生态学真正成为具有科学性的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如生态学对于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研究的适切性的确证。适度运用生态学原理规律如生态位原理、生物节律、动态平衡等生态学理论成果,探寻生态课堂的主要特征,遵循生态规律,对课堂上主要的生态因子重新定位,构建具有低碳、自然、健康、多样、和谐、共长等特质的生态课堂。2.运用案例研究理论。案例是一种以对实际情景的描述而引起的分析、讨论、演绎、归纳、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或者说:案例是一个实际情景的描述,在这个情景中,包含着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案例研究是指对运用课堂观察等方法对教学案例进行研究,提出生态教育教学案例的衡量指
5、标体系,通过案例研究开发生态课堂教学案例群。3.借鉴其他相关的理论学说。如卢梭的“自然教育原则”以及“建构主义” 教育理论,中国古代的“道法自然” 思想, 学记中的“ 善喻”教育策略,当代的中央教科所刘惊铎先生的“ 三重生态” 道德教育理论研究等。三、课题研究目标1.探索总结生本教育理念下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和机制。2.通过本课题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行为得到较大改观,合作学习成为师生的自觉行为,课堂文化以合作学习为主要特征,合作学习效果好。3.学生主体地位有效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有新的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有效提高。四、课题研究主要内容31.分主体诊断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学生、教师、管
6、理者的角度,就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系统问题进行调查,从系统的角度分析各自认为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原因,再从不同主体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2.从学生生活质量出发建构生本化课堂教学生态。全面调查学生的家庭文化背景、在学校与班级中的自我定位与他人期待、在学科学习中的经验与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制定适合学生个性成长的课堂教学计划,形成成长性课堂教学生态。3.从教师生活情趣出发建构成长性教师专业品质。素质教育的前提是提高教师素质,因为一个高素质的教师本身就会远离应试教育,也只有一个高素质的教师才有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因此,学校与教师自我更有必要从教师生活情趣上着手,既注重教师的专业水
7、平而注重教师的生活品位,既注重教师的个人发展又注重教师的合作能力,在此基础上提高成长性教师专业品质。4.建构促进生本化课堂教学生态建设的保障与评价体系。学校对教师与学生的评价要注重过程性与诊断性,而过程性与诊断性的前提是要适应性。对课堂教学的过程评价是为了保障教师有实施生本化课堂教学的基础,诊断评价是能够科学地帮助与引领教师建设生本化课堂教学生态。五、课题研究的方法1.文献分析法,通过对课堂教学生态文献的查阅与分析,了解与总结当前关于课堂教学生态研究的主要问题与观点;问卷调查法,对教师与学生进行分卷调查,了解当前师生对课堂教学生态的实际感受与变革的基本想未能;2.行动研究,提出建构生本化课堂教
8、学生态的实施方案,并在学校相应年级与班级开展预研究,根据实验结果对方案进行修正与优化;43.案例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每个研究人员跟踪一位教师或者一个班级的学生,收集研究活动对他们的实际影响,加深对课题研究的认识。六、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步骤课题共分为四个阶段,包括课题设计与文献收集阶段、方案设计与实验实施阶段、方案优化与研究总结阶段、研究成果的形成阶段。课题设计与文献收集阶段(2014 年 5 月2014 年 8 月),对课题予以全面的设计,并广泛收集相关的研究文献,组织课题研究人员进行整理与学习;方案设计与实验实施阶段(2014 年 9 月2015 年 9 月),设计建构生本化课堂教学生态的具体
9、方案,并在学校特定班级与年级进行行动研究,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研究方案。方案优化与研究总结阶段(2015 年 10 月 2015 年 12 月),在对生态课堂建设进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逐步制定建构生本化课堂教学生态的管理制度与评价体系,在学校进行初步运转,并根据运转情况进行调整与优化。研究成果的形成阶段(2015 年 12 月2016 年 5 月),收集研究过程中的所有材料,对课题研究全过程进行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成果。七、预期研究成果及推广预测1.研究报告2.论文3.系列案例如果成果显著,在县内推广。八、主要参考文献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年版,第 12 页。5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2002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