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高中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听说读写是语文能力的四大支柱,听与读为“吸收” ,说与写为“输出” 。就输出而言,口头表达为说,书面表达为写,作文教学的任务,实质上就是教会学生“用笔说话”的本领,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用笔说话”的能力,就必须要重视作文教学。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曾经适应当时的教学观念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开始变得苍白。教学双边活动的科学化,日益成为每一个教师必须面对、付诸行动的命题。在中学作文教学这一范畴,教师缺乏具体的教学方法,学生没有具体的学习规则,教与学同处于感性、经验的层面。这一局面越来越使教师、学生和家长感到困惑,而解决这种困惑,也就成了所有语文教师
2、理所当然的义务。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理沦依据 于漪说:“学生应具备相当程度的写作能力,不仅是学生今日学习语文、学习各门功课的需要,更是为明日做真正的合格公民打基础。写作能力与阅读能力一样,陪伴人工作,陪伴人继续学习,陪伴人的一辈子。 ”这种写作教学培养能力观可以说是十分中肯的,对于走出写作为应试的阴影无疑是一剂良药,而且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通过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让作文成为学生倾吐心声的窗口,也是我们研究的理论依据。 三、研究内容 目前的现状 1、缺乏系统的写作素材。迄今为止,国内外对于作文研究的专家很多,但却没有研究出适合中学生写作的系统的训练素材,虽然市场上有关作
3、文的辅导书很多,但其写作的基本原理几乎同出一辙,异口同声,缺少完善的体系,缺少科学的阐述,它不能适应中学生语文的素质教育。 目前正在使用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 ,其中虽然编有“写作、口语教材” ,但是脱离教科书的另一部分“阅读教材” ,脱离中学生写作的实际情况,因此,很多中学生都讨厌写作文。 2、作文教学的热忱急剧降温。作文在语文考试中占有半壁江山的位置,有40分值。但是由于作文水平提高时间周期长,花了许多气力,收效甚微。在急功近利的心理作用下,单不说学生,就说老师的积极性都大打折扣,对于平时的作文教学,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是在学校要检查作业时相应地布置几篇作文,学生
4、自然也是应付式地“胡画”或“移植”几篇。一个学期下来,虽然作文本上也有几篇作文,但从质量上来看,都不敢恭维。仔细看题目都还停留在同类题目或同种文体的机械性的反复训练,缺少系统性、梯度性、序列性、针对性的训练。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作文写的不少,水平提高却不多,陷入一种“不爱写不会写,更不爱写更不会写”的恶性循环中;老师也自然不能从这样的作文中发现学生思想的闪光点,久而久之,师生对于作文的关注程度自然“降温” 。而假话作文、套话作文的现象屡见不鲜,要学生作文提高就成了“天方夜谭” 。 3、作文评改效率低下,也是作文很难提高的一大障碍。时常是作文收一周、改一周,经过很长时间的消磨,等我们再评讲时,作文
5、记忆早已消失殆尽,讲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4、封闭式的教学方法,阻塞了学生从丰富多采的生活中获取新鲜信息的渠道,压制了学生活泼的天性和丰富的想象力,最终导致学生个性萎缩,才智散失,灵感枯竭,这种失去活力的作文训练,根本不可能提高作文能力和水平。 根据目前作文教学存在的现状,本课题采取了以下研究对策: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1、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学以致用 在语文教学中,让作文训练处处体现,可以进行口头训练,也可以展开书面训练。我校的自主教学模式中有当堂训练和拓展延伸,我们充分的利用这一环节。比如在学习这个世界的音乐 ,让学生讨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问题;学习兰亭集序时让学生结合
6、名人事例讨论生死观的问题,从而树立正确的生死观。课堂上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种开放式的课堂,既能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增强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从而加深文章的深刻性。分析课文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情绪。写作需要心境,需要情绪, “观山则情满山,观海则意满海”的写作情绪也是习惯使然,平时读文章时我们要点燃学生激情,适时引领学生体会“从平凡处走向极乐世界”的惊喜,多一些心灵共鸣的快感。这样来培育一颗颗写作的心灵,为写作文做情绪上的铺垫和积蓄。比如学习我与地坛 ,它是史铁生的一篇语言精美、感情厚重、思想深长的散文。字里行间渗透出领悟生命的豁达态度,热爱母亲的深挚情怀。师生研读时,内心砰然,共
7、鸣阵阵。在这种情况下,我随即布置几个作文题目,供学生参考:感悟生命 、 生命的意义 、 我思故我在 、 享受母亲的唠叨 、母亲的玉照等带着阅读课文中的情绪,学生成文时毫不费力,洋洋洒洒,佳作迭出。 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一是引用课文当中有意味的句子,这可以和名句名篇的背诵结合起来。二是概述课文中出现的能说明某些观点的事例。例如,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能从妻妾客的赞美中体悟出感情亲近与有失公正的问题;鸿门宴中项羽则不善听取他人意见放虎归山的教训;勾践灭吴中勾践面对“变化”而适时改变自我,从而取得胜利的经验。另外,作者写文章本身就是一段意味深长的故事。朱自清在黑暗的年代里能沽身自好,不失铮铮铁骨
8、;李乐薇能在繁杂的生活中为自己建立清新宁静的精神家园;史铁生在遭受命运的打击之后,选择了思考,重新审视生命的价值,在创作中获得了新生;川端康成能从“海棠花未眠”中发掘独到的审美感受。引导学生反复体味这些高尚、美好、深刻的思想,写作时,或信手拈来,随手征引,或将其思想内涵渗透其中,自然能提高作文的品位。 2、通过阅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学生经常会有“无米之痛”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
9、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辨” 。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我校的图书馆也为学生开放,班级可以组织集体去借阅,图书馆也开展了读书月活动,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写作兴趣。同时可组织一些读书班会或专题沙龙,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再通过办墙报、校园文学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二)“始于模仿,终于创新” 朱熹曾说:“古人作文
10、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 ”汉代扬雄善于模仿司马相如;晋代陶渊明模仿古诗十九首而作拟古九首 ,并在其佳作闲情赋序中坦言效法张衡定情赋和蔡邕静情赋 ;唐代王勃模仿北朝庾信马射赋中“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句,写出了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绝句;唐代李白模仿汉乐府长歌行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而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鲁迅的狂人日记模仿果戈理的同名小说;现当代许多作家也大量模仿了欧美作品。古往今来,模仿他人者不计其数,但唯有那些“继往而开来,模仿以创新”者能名闻天下。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说得好:“学我者生,似我者亡。
11、 ”所以鼓励学生模仿高考优秀作文的章法,模仿课文里的表现手法等。 (三)多渠道获取写作资源,让学生有真话可写 作文教学从源头抓起,把源泉开拓得宽一些,广一些,让学生多接触目益向前发展的社会,要接触人与人的关系,接触人和物的关系。不局限在课内,要拓展到课外、校外,抓好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并通过课堂演讲、周记等形式让学生仔细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四)作文教学加强针对性训练 “攻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在系统的训练的基础之上,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对于学生的写作知识储备,作为教师应当充分了解。我认为可以这样进行:建立每一位学生的作文情况登记表,可以设计十项内容(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语言表达、
12、文采、谋篇布局、审题、立意、材料积累)分别为每一次学生的作文进行分值量化,经过几次的打分量化,学生的作文知识情况一目了然。教师就更有针对性的要求某一位同学在作文中有意识的注意某些写作环节。 戏剧界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 ”写作更是如此,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多读多写仍是提高写作水平方法,写作的路上虽有荆棘密布,但更有艳丽的花朵招摇,一旦学生走进了流光溢彩、顾盼生姿的文字世界,相信一定会由衷的爱上她。 (五)提高作文的时效性,多维度评价 传统的作文评价往往是通过一篇作文,一次命题考试加上平时作文成绩的平均分来衡量学生的作文能力。这样的评价,只重视了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忽视
13、了其它诸多因素;这样的评价只是判断,是为评价而评价,而现代教育观告诉我们,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教育,评价的功能是认识、反馈、导向,更是激励。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对学生作文采用的是多元化评价。这样,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提高作文的时效性,多维度评价,必要时要随改随批随纠正,让学生有信心写作。书面作文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作文课由教师、学生当场点评。让学生成为作文的“裁判” ,增强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六)鼓励老师“下水作文” 在学生进行写作的同时,也适当鼓励老师下水作文,这样不光有说服力,而且还利于老师自身把握准教材。 四、研究成果 通过实验研究,实验老师的作文教学设计能力和模式的灵活运用普遍得到提高
14、,加速了实验教师观念的转变和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的转变。实验班的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作文习惯,消除了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使学生写作文由厌写转为喜写、乐写。 1、实验老师总结汇报 实验老师的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明确树立目标,平时在作文教学中以结构和语言的训练为主,因为近几年的高考均为话题作文,立意较为明确,审题比较容易。清楚了这些,就等于拨开了云雾,我们找到了作文训练的主攻方向。 结构也有许多的模式,经过比较,我们确定并列式结构是高考作文最佳的结构模式。首先,它开宗明义,于开头便提出观点,入题比较快。其次,它把中心话题分化成为若干个小话题,说理议论比较充分,最后
15、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在于这种模式层次特别清晰,开头结尾反复强化中心论点,首尾呼应,中间每段的开头句,都是这一段的中心句,连起来读恰成排比,是对中心话题的不同侧面论述。这样文章一目了然,又突出了中心。我们的作文训练,就从众多的作文结构模式中“删繁就简” ,选定一种。根据“扣得住” 、 “分得开” 、 “排得顺”的要求反复训练,往往在高一时期,学生基本能掌握这一模式,且能活用于别的文体。 我们还特别重视学生的语言功夫。苏轼说:“少小文章须绚烂。 ”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训练学生的语言: 一、会用修辞,特别是排比,让它成为学生作文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二、会用成语,每篇文章不少于十个。三、会引用诗文、名言
16、,学以致用。四、善用举例,举例精当,举例新颖,举例丰富,通过举例展示学识,充实文章内容。五、会描写,让细腻生动的描写为全文增色,成为既能打动人又能使文章出彩的亮点。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通过对结构和语言的有意强化,学生的作文便像“二月花”一样,领异标新。 去年仅一学期,青年教师作文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07 年 5 月组织学生成功举办了“郑州七中读书月”活动,并且配合政教处组织学生参加郑州市举办的“八荣八耻”征文比赛,其中五位老师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称号。 2、学生作文获奖情况 通过去年的教学,学生写作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积极参加各种作文竞赛,我所带的两个班级中,上学期就有
17、14 位学生获奖,其中曹一彪在征文比赛中获特等奖,大大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实验结论 实践证明, “高中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的研究”课题实验已取得较明显的成绩,课堂教学结构是科学的、高效的,是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研究课题,是完全符合当前创新教育的理念和教学改革的方向的,是符合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我们的结论是:以培养兴趣、加强学生阅读、在模仿中学会创新并且改变评价方式,构建一次作文全过程的基本模式,可以优化作文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走过来再回头看,我们对“高中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原理有了更真切、更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