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构建和谐党群关系 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谐的党群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本质、最基本的关系。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诸多关系中作,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共产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本质、最基本的关系。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十分重视党群关系的和谐发展。正是党始终与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保持了密切联系,才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也正是我们党始终与中国最广大人民保持了密切联系,才取得了改革开放 30 多年以来的巨大成就。在新世纪党执政的特殊阶段,特别是在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阶段,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仍然是关系党的事业成败和党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的重大理
2、论和实践问题。正确分析和把握当前党群干群关系的现状,研究探讨新形势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规律和方法,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提升党的执政能力,促进社会安定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 新时期加强和谐党群关系建设的重要性 (一)和谐党群关系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现实要求党群关系的“和谐”体现在党群关系是否处于和睦、协调的良好状态。群众基础是党的执政基础中最本质、最核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基础”。党群关系是政党赖以存在的基础。和谐的党群关系不仅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领导的客观要求,而且也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现实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随着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
3、,我国社会存在的一些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多发多样的状况。 ”能否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到党群关系是否和谐,这是对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为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方向。当前各级领导干部应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出发,深刻分析现阶段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原因,注重从源头上减少人民内部矛盾的发生。要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倾听群众呼声,认真检查党的措施、工作部署、工作方法、工作作风是否符合实际,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着力避免因决策失误和工作不当引起群众不满和抱怨。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
4、局出发,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并及时有效解决,做到未雨绸缪、防微杜渐。要完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方法,善于综合应用政策、法规、经济、行政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节等办法,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二)和谐党群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我们党奋斗的目标,是为了给人民建立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睦相处的社会,是为了人民安居乐业。是为了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而这是一项伟大而又艰巨的事业,必须有和谐的党群关系作为根本的保证。中国共产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强领导核心,有了党的坚强领导,还必须有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所以党要密切联系群众,切实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人民排忧解难,把解决好人
5、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发展问题作为党的头等大事,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只有和谐的党群关系才能凝聚起强大的合力,才能胜利完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和谐党群关系建设应以党的各项政策是为了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从解决现阶段出现的深层次矛盾入手,让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享受发展成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巩固和谐党群关系建设成果,带领人民群众一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和谐党群关系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新问题的必然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面对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我国社会也在经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人民的利益分配
6、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又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法律制度不健全,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诸多深层次矛盾。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各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造成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经济高速增长,但以改善民生为主的社会建设明显滞后,有部分群众尤其是大部分农民群众享受不到发展带来的成果;非科学发展带来的资源严重浪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民主政治机制不完善,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种利益诉求的需要。这些 新问题的涌现,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党群关系不和谐,甚至紧张,不利于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不利于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极性。也给我们党在执政问题上提出新的挑
7、战和思考,其最终都会以不同的方式聚焦到党和人民群众的相互关系中来。因此,加强和谐党群关系建设,积极应对现阶段出现的深层次矛盾,是我们党新时期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二 现阶段党群关系的“和谐性”还亟待进一步提高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纵观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的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揭示了一条真理: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克敌制胜、夺取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辉煌成就的重要法宝。密切联系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既是党的群众路线,又是我们党宗旨意识的具体体现,更是巩固执政基础、推进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构建
8、和谐社会的必须。总体而言,当前党群、干群关系的主流是健康、和谐的,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是一致的。改革开放 30 年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夺取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广大人民群众享受了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党员干部通过先进性教育、 “科学发展观” 、 “三项活动”和“创先争优”等活动的开展以及“三项制度”的贯彻落实,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心系群众、服务群众、排忧解难、严于律已,获得群众的称赞。但同时,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当前党群、干群关系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问题,这些问题已危及到了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影响到了党的事业,阻碍到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制约到了科学发展。影响
9、党群干群关系的原因诸多,既有国际的大环境,又有国内的小环境。但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所致。 第一,一些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宗旨意识淡漠、作风不正。 (一)服务质量不高。有的部门办事环节多、手续繁杂,重审批、轻服务,“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比较突出;有的奉行“实惠、实用”主义,以经济利益为重,重收费、轻管理,只收费不服务,甚至吃、拿、卡、要。 (二)工作作风不实。有的党员干部作风漂浮,工作不扎实,不愿深入基层,不愿接触群众,与群众的距离远了,感情淡了;有的不注意联系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思路不新,办法不多;有的讲空话、说大话,不切实际地确定发展
10、指标,以致承诺未能兑现,群众意见较多。 (三)依法行政不规范。有的党员干部违法行政、越权执法、滥用职权,侵犯企业和群众利益;有的执法不严,以权代法、以情代法、以利代法,或利用职权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有的心浮气躁,方法简单,行为粗暴,甚至与群众的冲突时有发生,损害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工业化进程中,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及征地拆迁、产权纠纷、劳资纠纷和安全事故等问题时有发生,损害了群众的利益;工程建设中,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干预招标等问题仍然存在;社会事业中,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收费、干部人事、民政救灾及地震恢复重建等问题上,公开还不够全面,操作还存在不规范和有失公平的现象。 (四)
11、遵章守纪不严。有的党员干部讲本位不讲大局,讲关系不讲党性,讲感情不讲原则;有的贪图享受,讲排场,比阔气,奢侈浪费,公款吃喝;有的党员干部纪律意识淡漠,不严格遵守廉洁自律规定,或“跑官要官” 、搞非组织活动,或滥用权力、谋取私利,或“官商勾结” 、投资办矿,或纵容配偶子女、包庇同事下属,甚者索贿受贿、贪污腐败,损害了党和国家利益,伤害了人民群众感情。第二,一些相关工作制度、机制、体制不健全影响着党群关系的和谐发展。建立健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科学的决策机制和严格的执行程序。我们党的各项决策和决策的执行是否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是直接影响党
12、群关系的一个大问题。执政体制是否科学、健全,直接关系到执政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利益协调是否一致,是体现党群关系是否和谐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民主政治体制建设相对滞后,领导体制过于集中的情况没有根本改变,公共权力运行缺乏有效制衡和监督,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度不高,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强的民主参与意识、参与能力。政治参与的供需矛盾,使得相当一部分人在其政治参与诉求在体制内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不能正确对待利益调整,容易产生失衡心理和仇官仇富心理,从而选择体制外的途径甚至以违法手段来满足个人利益。近年来各地不断发生的群体性突发事件,与此不无关系。因此,如果我们不妥善解决这一问题,人民群众的民主热
13、情和政治参与就会下降,对党丧失信心与认同感。长此以往,党就有可能丧失民心、民意,最后丧失执政地位。第三,党群利益协调不够,党群关系中利益关系和利益矛盾比较突出。对人民群众而言,他们对执政党的最根本的要求,就是通过发展经济,满足其物质利益需求。在当前的社会问题中,利益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利益矛盾一方面是指经济发展与人民群众利益需求的不同步而带来的矛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利益追求的自主性大大增强,人民群众要求改善生活的愿望日益紧迫,社会利益需求呈几何增长的态势,而我们现有的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还不能够充分地予以满足,一些地方改革步子不大,经济发展落后,一些群众生活过得仍旧比较
14、艰难。利益矛盾另一方面指的是利益分配不公带来的矛盾和冲突。由于受整个经济发展总量和国情的制约,也由于我们分配制度、利益均衡体制的不尽完善,加之由于主观主义和利益驱动使正确的政策在执行中走样变形,使我国目前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社会分配不公和社会贫富分化问题,除了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不同地区收入差距扩大外,尤其出现了一些权钱交易、损公肥私和靠钻政策空子非法牟利的暴富者,使广大群众特别是那些低收入者产生不公平感和失落感,贫富差距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成为一个政治问题。经济利益问题反映到政治方面,就成为影响党群关系和谐的基础性因素。三 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群关系问题是关系到
15、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生死存亡的根本政治问题。同时,社会的和谐源自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性,切实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强化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培训,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不断适应人民群众的要求,努力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1.必须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要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基本理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坚决反对脱离群众、以权谋私。要切实解决好“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
16、众,一切为了群众。只有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树立勤政为民的思想,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心为民想,利为民谋,身为民行,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取最大利益。只有这样,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才能有牢固的思想基础,才能有正确的目标方向。2 .要讲究群众工作方法,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要正确处理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切实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推进法治进程。要善于同广大人民群众交朋友,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通过各种渠道去倾听人民群众的声音,真正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要运用政策引导、说服教育、典型引路、领导示范和提供服务等方法,
17、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绝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办法去对待群众。对一些矛盾比较多、困难比较大的地方,领导干部必须花精力下功夫去化解矛盾和解决问题,决不能回避或掩盖。3、必须重视和关心群众的利益。纠正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错误行为,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首先,要切实关心群众的利益,把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作为工作的根本着力点。当前特别要在就业、社保、医疗、住房、环境、扶贫等重点领域,不断完善为民办实事的机制,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其次,要积极探索建立利益平衡和协调机制,妥善处理好社会各阶层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致力于形成合理的社会利益机制,把两极分化、社会差别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使各个社
18、会成员都能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第三,要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在新农村建设、欠发达地区发展中实现公共财政倾斜,更好地发挥财政转移支付的“二次分配”和慈善事业“三次分配”的重要作用。4 完善执政方式,要想保持党群关系的长期和谐,必须确立一套科学的制度来保证群众利益的充分实现。 在执政条件下,要处理好党群关系,不仅要在以上几个具体问题上改革重新,而且还要确立一套密切联系群众的科学有效的制度和机制,用制度和机制来保证我们党永远不脱离群众。总结多年的经验,我认为必须建立和完善以下三项根本制度。 一是建立健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科学的决策机
19、制和严格的执行程序。我们党的各项决策和决策的执行是否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是直接影响党群关系的一个大问题。为此要建立严密的保证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严格执行的制度体系。在决策之前,要做周密的调查研究,反复比较鉴别,科学论证,这就需要建立调查研究制度,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在决策过程中,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少数服从多数,反对个人专断,这就需要建立各级领导班子的议事规则,在议事规则中明确规定,哪些重大问题必须经过领导班子集体在正式会议上研究决定,重大问题的决定必须有规范的表决制度;在实施决策中,要紧紧依靠群众,并不
20、断接受实践的检验,及时总结经验,补充完善,纠正偏差,这就需要建立决策实施意见反馈制度。为增加领导班子成员的责任心,防止决策的随意性,还需要建立重大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 二是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对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权力运行进行必要的监督制约,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走向专制和腐败,必然侵犯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是人类社会政治发展中的普遍规律,共产党也不例外。实践证明,执政的共产党脱离群众的最大危险,就是滥用权力,以权谋私,对此我们党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逐步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监督体系,它由党内监督、人大政协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
21、部分组成。但从整体上看,我们的监督制度还不够成熟,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和科学,监督力度还不够大,监督效果还不够理想。在监督问题上我们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对这一点我们也要有清醒的认识。必须增加监督制度的刚性,监督机关的权威性,监督必须是强制性的,接受监督也不能完全建立在自觉的基础上。 三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这是理顺党群关系的最根本的制度保证。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所以执政的共产党不要事事为民作主,替民作主,而应该让人民自己作主。为此就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
22、民主监督。人民群众行使权力的主要渠道是人民代表大会。所以要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共产党要支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支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使国家的立法、决策、执行、监督等工作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在基层社会组织中,最好是搞直接民主。进一步完善农村村民委员会和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直接选举,完善基层政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制度,坚持和完善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办事公开制度,保证基层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保证基层事务的决策和处理最大限度地符合群众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