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明清时期的美术 中国封建社会,自明代开始走入末路,其文化经元代百年的萧条,一时难以恢复。统治者对知识分子多行猜忌和压制,知识贬值,少经济实惠,故文化界的苟且之风甚重。自古对知识分子防范之严,莫若明清两代。以文字疑误杀人,幸免者百不及一。为活命计,明初文人多不乐仕进,但朱元璋规定:“士不为君用者,罪该抄杀!”明成祖时期,情况稍好。此后,又相继建立东厂、西厂专门的特务机构,专门监视百官的行动。官俸既薄,又要担风险,文人出仕为官的热情远不如唐宋。文人间苟且之风甚重,学术的严肃性,颇显随意;八股文取仕,把文人的注意力吸引到咬文嚼字上去,完全脱离实际,浪费青春。概述第九章 明清时期的美术n 至于明代的美术,总的倾向是走向多元化,较元代美术界丰富而活跃。因明统治者对人们的思想控制很严,宫廷绘画活动唯皇帝之命是从,不敢有丝毫越轨。文人作画更要谨慎,稍有不慎就会被杀头。赵原因画圣贤像以应对失旨而坐法;周位因遭同行嫉妒被谗谄致死;戴进因画渔父穿红袍垂钓而被放黜。在这种文化专制下,哪个敢于触动现实?只得摹古,玩弄笔墨趣味。由于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扩大,民间工艺发展较快。画坛上的地方流派发展很快,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