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部门:.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033652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部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部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部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部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部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部门:根据宁波市规划管理办法,报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宁波市卫生事业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组织实施。2宁波市卫生事业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为促进卫生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夯实我市卫生强市基础,根据 浙江省卫生强省建设与“十一五 ”卫生发展规划纲要和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一、 “十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状况“十五”期间,是我市 卫生事业发展最快的时期。2005 年与“九五”期末(2000 年)相比,我市居民健康状况进一步得到改善:人均期望寿命为 76.05 岁,提高了 4.3 岁,婴

2、儿死亡率由 8.87下降为 6.2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 12.01下降为 8.05,孕产妇死亡率由 9.74/10万下降为 4.36/10 万,为历年来最好水平,在全国同类城市位居前位,实现了“十五 ”卫生规划确定的目 标。 卫生事业的发展为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一)卫生资源得到了较大增长卫生投入不断增长。 “十五”期间,是我市各级政府对卫生事业投入力度最大的时期,全市卫生总投入为 25.4 亿元,其中:卫生事业费(含合作医疗经费,下同)投入达 20.4 亿元(其中:2005 年为 6.9 亿元),是“ 九五”期间投入的 2.68 倍,年均增 长 32.7%;基本建

3、设专项投入为5.0 亿元,是 “九五”期间 投入的 2.33 倍。千人口床位数、医生数和护士数得到了明显增长。2005 年末,我市千人口床位数为 3.32 张(按户籍人口计算,下同)、千人口执业医师(助理医师)为 2.37 人、千人口注册护士(师)为 1.61 人。分别比“ 九五”期末增加了 0.63 张、0.62 人和 0.67 人。3(二)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十五”期间,顺利完成卫生监督和预防保健二项体制改革,分别成立了市、县(市)区级卫生监督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3 年非典在我国部分地区发生流行后,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广大卫生工作者努力下,采取了群防群控的防控策略,

4、取得了抗击非典斗争的胜利。2003 年,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宁波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042006)的通知,全面启动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疾病预防控制不断加强。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 300/10 万以下,处于历 史较低水平;艾滋病防治工作得到进一步重视,实行了“ 四免一关怀”政策;全面 实 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 2005 年新涂阳病人登记率达 35.07/10 万,治愈率为 91.03%;计划免疫实行了计算机管理,“七苗”接种率保持在 95%以上;血吸虫病、丝虫病、脊灰、碘缺乏病及疟疾、麻风 等疾病防治工作进一步巩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精神卫生和

5、职业病防治工作得到了不断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在全省率先在镇乡(街道)建立了 52 个卫生监督分所,初步形成市、县(市)区、乡镇三级卫生监督执法网络。同 时, 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队伍建设,我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2005 年食物中毒发生率下降至2.02/10 万。在做好食品卫生、职业卫生等公共 卫生监督的同时,加强了医疗卫生行业监督工作,开展了打击非法行医,进一步规范了医疗服务市场。妇幼卫生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婴儿死亡率、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均处于历史最低水平,保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4急救和血液管理工作成绩显著。 “十五”期间,我市已基本形

6、成急救中心、急救站(分中心)、急救分站三级院前急救网络,急救反应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 “十五”期间,实现了临床用血全部来自无偿献血的目标,三次被省人民政府授予“无偿献血先进市” 荣誉称号,2004 年又荣获“20012003 年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 称号。(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全面发展“十五”期间,我市始 终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的有效措施之一。市政府和有关部 门先后制订和实施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 关于宁波市市级医院对口支援海曙、江东、江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通知和宁波市新建居民住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配套建设管理办法,

7、进一步完善了相关配套政策。我市统筹规划、以区为主的社区卫生管办体制基本建立。2005 年末,市区拥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49 家,社区卫生服务站 101 家, “社区卫生十分钟服务圈”基本建成。社区责任医生制度得到逐步建立和推广,重点慢性病管理逐步启动,老年人健康档案建档率达 80%以上;“小病进 社区、大病进医院” 医疗服务格局已初步形成。据调查,群众 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达到 96%,居社区各项服务之首;海曙和江东、镇海区分别获得了国家级和省级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称号。(四)农村卫生工作不断加强“十五”期间,我市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农村卫生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

8、工作的决定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订和 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建5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指导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村卫生工作的若干意见等农村卫生政策,确保我市农村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3 年 7 月,我市在镇海区率先实行“住院 统筹、医疗救助”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截止2005 年底,全市应开展的 10 个县(市)、区及大榭开发区已全面实施,参保人数达 351.5 万人,占应参保人数的 92.2%;实施效果显著,共为21.4 万人次提供了住院医疗补偿,为 0.73 万人次提供了医疗救助,为 26.8 万人次提供了各种形式的门

9、诊优惠,为 138.5 万人次提供了免费健康体检。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医疗负担,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农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在全市 123 家乡镇卫生院全面开展标准化建设工作。截止 2005 年末,全市绝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已改建成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乡镇为单位的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 85%以上。同时,在农村原有的村卫生室和部分 乡镇卫生院分院的基础上,改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部分县(市)、区还开展巡回医疗。目前,以县级 医院为龙头,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五)

10、科研和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一是进一步加大高级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截止 2005 年底,全市卫技人员中有博士学历 32 名、硕士学历 219 名、高级职称卫技人员 2019 人。比“九五”末分别增长了 4.3 倍、1.9 倍和75%。二是医疗技术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有 5 个项目获得国家自然6科学基金和“973” 项目 资助, 100 项科研获得奖励,其中:9 个项目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 个项目获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 个项目获得省卫生厅医药卫生创新一等奖。三是在重点医学领域涌现和集聚了一批优秀人才。截止 2005 年底,全市卫生系统共有省 151 人才工程、市 4321 人

11、才工程和享有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90 余人。 “十五” 期间,全市重点学科不断深入,有 2 个学科获得省卫生厅重点扶植学科建设项目,20 个学科被列入我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四是启动实施重点实验室建设,有 5 个医学实验室列入我市重点实验室建设,其中 1 个还被列入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五是为进一步规范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制定实施关于促进社会办医规范发展民办医疗机构的若干意见,截止 2005 年底,民营医院床位总数达到 2875 张。六是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增长,2005 年全市卫生医疗机构门急诊达 2978 万人次、出院人数为 38.8 万人次,比“九五”末(2000 年)分别增长了54.14%、

12、61.32%。全市共有 9 家三级医院,其中 2 家为三级甲等医院(市李惠利医院和市第一医院),三级医院的数量在全省各市级城市中处于领先水平;我市肝、肺、肾、心 脏移植、冠心病搭桥技术和介入治疗、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等技术达到了省内先进水平。(六)中医药工作不断继承发展制定实施宁波市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20032010 年),进一步确定我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做好中医药继承和人才培养工作,十五期间又有 3 人列入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行列,现拥有全国名老中医和指导老师 6 人,省名中医 11 人,3 人入选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名单,3 人被授予“浙江省农村中医骨干” 称

13、号。1 个学科列入省中医药扶植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2 个专科7被命名为浙江省中医药重点专科,6 个专科列入省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七)爱国卫生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十五”期间,顺利通过全国爱卫办对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考核鉴定,被命名为“ 国家卫生城市”。奉化市、宁海县和象山县通过了省级卫生城市复查;启动实施了创建卫生街道(镇)村活动,共有 16 个街道获得市级卫生街道,共有 32 个镇创建成为国家、省、市级卫生镇,其中余姚泗门镇成为我市第一个国家卫生镇;364 个村创建成为省、市级卫生村,其中奉化滕头村已申报国家卫生村。颁布实施了宁波市除四害工作管理规定。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成绩明显。与“九五”

14、末相比,农村人口自来水受益率由 88.1% 增加到 2005 年 93.8%;卫生厕所入户率由 64%提高到 2005 年的 75%,粪便无害化处理率由 67.8%提高到 2005 年的 88.5%。总体上看, “十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取得明显成绩,但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卫生事业发展滞后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主要表现在:一是疾病预防控制面临巨大挑战;二是农村卫生基础还比较薄弱;三是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医患关系紧张;四是医 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五是医学科技与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相对滞后。二、 “十一五”期间卫生事业面临的形势和任

15、务(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 “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 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 进经济 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8不仅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也是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提高经济发展水平,还要促进包括医疗卫生事业在内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卫生事业既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的。卫生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责任

16、。科学发展观是发展卫生事业的根本指导方针,坚持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是卫生工作和卫生事业发展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 好、 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是卫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要实现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也要实现城乡之间、中医和西医、 预防保健与医疗服务、医疗保障之间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各 级政府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大力实施“六大联动 ”战略和“平安宁波” 建设,着力推 进经济社会联动发展。各级政府必须将卫生事业放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下谋划,把加快卫生改革与发展

17、作为落实执政为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来完成。(二)老龄化社会的步入和流动人口的增加随着我市人口发展步入“低出生率、低增长率、低死亡率 ”的模式,我市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根据 2005 年 10 月市人口与计生委和市公安局关于我市人口发展课题报告资料显示,我市 60 岁以上人口和 65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分别达到 14.77%和 10.83%。人口老龄化和高9龄化带来了卫生服务需求的大幅度增加,建立老年病医院、临终关怀医院,调整服务模式,探索居家养老的医疗服务方式,减轻由于人口老龄化造成的医疗消费支出对社会经济的巨大压力。随着我市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流动人口日益增加。由于流动人口流动性

18、大,经济条件差等原因,给免疫规划、妇幼保健、疾病预防和控制等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亟需卫生服务作出相应的对策。(三)城市化、工业化和全球化带来新的挑战在未来 5 年左右的时间里,我市城市化水平预计每年将提高 2 个百分点(全国为 1 个百分点),至 2010 年,我市城市化预计将达到 65%。人口大量涌向城市和快速城市化进程对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随着我市经济的发展,工业化进程将会加快,对工业化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 职业卫生与安全、意外伤害、不良生活方式疾病等要尽早进行统筹规划。我市作为全国重要的化工基地,化学灾害事故风险将持续存在, 应对重大突发化学中毒事件的医疗救

19、治能力还比较薄弱。未来一段时间又是我市国际化进程加速的时期,贸易全球化和自由化所可能带来的公共卫生问题将持续增加,传染病防治形势严峻,对提高公共卫生的保障水平提出了新要求。(四)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明显增加随着我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居民的收入水平越来越高,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明显增加,并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在服务层次上,需要优质的、人性化的、家庭式的各种特殊和特需服务;在服务项目上,需要健康检查与咨询、妇幼卫生保健、心理咨询、整形美容、康复等保10健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服务;在服务范围上,要求医院走向社区、走向家庭、以人为本提供服务。卫生部门要树立服务意识,转变服务观念,更新服务内容,拓宽服务领域

20、。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积极主动地研究市场和居民健康消费心理,在保证社会公共产品和基本医疗服务供给的前提下,积极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消费需求。三、 “十一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总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 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紧紧抓住我市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卫生强省目标要求,夯实我市卫生强市基础,坚持统筹经济社会和城乡、区域发展,加快卫生体制创新和结构调整,全面加强公共卫生、 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认真研究并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努力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现代卫生服务体系。(二)卫生发展总目标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到 2008 年,群众“看病难”明显改观。到 2010 年,全市基本形成与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相同步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较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卫生公平性和可及性明显提高,基本缓解群众“ 看病难” ,有效解决困难群众看不起病、中等收入群众合理付费看病的问题,卫生服务能力和绩效水平显著改善,居民健康的主要指标保持全国先进水平,达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