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共享经济学研究笔记1、共享经济将成为主流共享经济是一种充分利用资源、激活存量、激发效率的经济形式,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作为新经济形式的代表,共享经济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正以不可阻挡的态势向前发展,推动着全球共享时代的到来。共享模式由来已久,从动物到人类,从原始文明到信息社会,共享的理念一直存在。现今共享经济已经渗透到服务、制造、创新、医疗、物流、金融、政府管理等各个领域。随着重用主义的到来,共享经济已经是离弦之箭,正继往开来,引领出一个新的时代。极而言之,未来的一切皆可共享。如今共享经济正在对全球经济格局进行着颠覆性的革新,共享经济时代已经到来。2、共享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价值及理论
2、基础(1)研究对象。共享经济学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扬弃”的结果,这种“扬弃”体现在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分工上,表现为共享经济学既继承了政治经济学的划分标准,又因为共享经济模式的独特性而与传统政治经济学的具体划分有所区别。共享经济范式作为一种新兴经济范式,它研究的是社会资源在整个社会生产过程中的流转以及如何通过资源的流转创造价值,具体表现为社会资源的生产、集聚、交换、使用和分配五个社会生产的环节和价值创造规律。生产环节是整个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基础,对集聚、交换、使用和分配四个环节起决定作用,集聚、交换、使用和分配对生产起反作用。共享,作为共享经济的核心理念,贯穿于社会资源生产、集聚、交换、使用及
3、分配每一个具体环节的始终。(2)关键环节:集聚。不同于政治经济学的四环节划分,共享经济将社会生产过程划分为生产、集聚、交换、使用及分配五个环节,即增加了“集聚”这一环节。集聚是共享经济社会生产总过程2区别于其他经济模式特有的一个过程。集聚是指共享商品的持有者、共享服务的提供者将待分享的商品和服务在共享平台上汇集起来,通过共享平台展示商品和服务,供潜在买家了解相关产品信息。与之前长期存在的经济模式相比,共享平台的出现是共享经济模式的一个巨大创新。集聚作为共享经济生产总过程的关键一环,不仅为下一环节交换奠定了基础,更是共享经济生产总过程的关键一环。(3)价值创造。共享经济创造价值的核心在于资源置换
4、,强调对现有资源的高效利用,而不仅仅是对新资源的开发。概而言之,共享经济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为社会创造价值:一是盘活低效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二是扩大市场容量,增强市场竞争。三是扩大交易范围,降低交易成本。四是减少信息不对称。总之,共享经济模式下,通过生产、集聚、交换、使用和分配五个前后承接、相互依存的社会生产环节完成了社会生产资源的流转,凭借更低的交易成本和更高的资源流通效率实现了共享经济的价值创造,提高了消费者福利,进而提升了社会的总体福利水平,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共享经济模式中共享平台的搭建,使共享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统经济模式下只追求经济增长不重视“经济的”增长的弊端,共
5、享经济追求的经济增长更绿色、更健康。(4)理论基础。在共享经济的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和深入的同时,关于共享经济的不正当竞争、信任、监管、税收等方面的争议也呈愈演愈烈之势。这也说明对于共享经济的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的发展。为此,有必要对共享经济发展背后的理论进行探索。总体来看,对共享经济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的理论包括权变理论、协同消费理论、认知盈余理论、非人格化交易理论、零边际成本理论、多边平台理论。权变是指要随具体情况或具体情境而权衡和变化。在共享经济学中,权变理论的内涵如下:与资本主义强调资源属于个人、主张3私有制的观念相比,共享经济在承认传统经济学所强调的所有权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资源的使用权,众多的
6、供求双方聚集在共享平台这一“公地”上分享各种闲置、低效的资源,资源私人占有就会变为公用化资源,可以有效地规避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带来的资源闲置和浪费、非理性亢奋、 “不经济”增长等弊端。而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的出现则为资源公用提供了技术基础,即与传统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相比,共享经济这一经济范式更加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协同消费是一种消费者之间一起消费产品或服务的消费新模式。随着全球村社会逐渐进入“后所有权”时代,在社会网络、云计算、大数据、实时点对点等现代技术的推动下形成了新型的交互消费系统协同消费。基于协同消费,逐渐衍生出协同式生活方式,即超越物质的范畴,将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群体聚集起来,
7、分享或交换时间、技能、空间、资金等资产。协同消费将交易内容有所有权变成了,是一种健康的、高效的消费模式。“认知盈余”这一概念是纽约大学教授 Shirky(2010)首次提出的。认知盈余是指那些受过教育(在某些方面有丰富的知识背景) ,并且拥有自由支配时间的人,同时具有强烈的分享欲望,这些人的自由支配时间汇聚在一起,利用一定的平台分享给他人,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若将全部受过教育的人的自由时间看成一个集合、一种全新的资源,随着参与其中共享其自由时间的人越多,就会创造出更多的认知盈余,甚至会改变我们熟知的商业模式。从本质上看,认知盈余就是将人们的时间、智力资源等看作社会资源的集合体,在以前,这些资源
8、在投入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中之后,剩余时间则大多被娱乐消耗;而在移动互联时代,网络媒介迅速发展,使剩余的时间、智力等资源能够通过人们参与协作等行为成为一种公共性的社会资源,创造出维基百科、百度百科、知乎等丰富的文明成4果。非人格化交易是指人们对于交易的对方没有任何了解的情况下进行的交易,无关是长期合作还是从未交换过的陌生人,也无关乎地理距离远近。人格化交易(交换)是市场经济早期的交换方式,其指在熟人圈有限范围内的交换,它是基于互惠、交易和非正式规范。人格化交易限制了经济活动的范围,将交易限制于熟人之间,需要反复进行面对面的交易。非人格化交易是一种比较先进的交易形式,它突破了原有的“圈子” ,如
9、血缘或家庭等,它是现代市场经济中普遍的交换形式。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共享经济下,非人格化交易中的信用问题得到更便捷的保障,使非人格化交易得以顺利进行。共享经济环境下,人格化向非人格化交易的转变一方面会增加交易成本,另一方面会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因生产成本降低远远超过交易成本的增加,整体而言,整个社会的成本会有很大程度的降低,从而促进现代经济的发展。零边际成本是指随着技术的进步,在不考虑固定成本的前提下,当生产率达到理论的最高点时,每生产一件额外产品的成本为零。边际成本是指在任何产量水平上,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带来的变动成本的增加。一般由于规模效应,随着产量的增加,边际成本下降。在共享经济时代,随着
10、科学技术的发展,边际成本越来越低,人们可以用接近于零的边际成本大规模低成本复制信息、产品、服务等。西方学者里金(2014)认为开源经济(即分享/共享经济)是一种由市场经济转型的新经济范式,其核心机制是协同共享,构建零边际成本(这时产品和服务是免费的) 。他甚至大胆预言:“零边际成本社会的到来是大势所趋,将成为资本主义淡出世界舞台的开端。 ”零边际成本理论在共享经济中的表现:(1) “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呈现零边际成本趋势。 “互联网+”平台具有分布式、点对点的性质,将社会企业和产销者组成的数百万个小型参与者聚集到一起,构建5横向规模经济。在未来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变成产销者,可以更直接以接近于零
11、的边际成本在互联网上分享资源、思维。 (2)生产制造业成本迅速下降,对原材料的要求越来越低。 (3)能源结构悄然变化,能源边际成本趋零化。多边平台理论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依赖但又有明显区别的客户群体集合在一起的平台。多边平台理论是对双边市场概念的延伸和补充。共享经济中供给方(云) 、需求方(云) 、网络平台、其它参与方(第三方支付、评估、征信、监管机构等) ,形成多边平台结构。共享经济借助第三方平台(如网络等) ,将供给方闲置资源的使用权暂时性转移给使用方使用,从而实现了生产要素的社会化,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共享经济的内涵、本质、目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共享经济:(1)共享经济是
12、一个去除传统商业实体中介而又引入新型中介平台的过程。 (2)共享经济意味着使用权将超越所有权得到更多的关注与利用。 (3)共享经济所共享的资源是海量且广泛的。 (4)共享经济强调参与主体的无界化,即“人人参与”模式。 (5)共享经济的结果是交易者可以实现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即时交易。共享经济的本质是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代理成本。共享经济的核心目标是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其一般目标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提升参与主体适应性。二是突破资源约束。三是降低信息不对称;四是实现合作剩余;五是实现破坏式创新。六是实现“可持续”增长。4、共享经济构成要素、运行机制及实现方式作为一种经济模式,
13、供需双方及其他要素共同构成了共享经济模式最基本的框架,而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也衍生出了共享经济独特的运行模式。按照参与主体、市场运行、组织构成及重要性四种方式可将众多的要素归纳为主体要素、市场要素、组织要素及核心要6素。主体要素包括个人主体、企业主体、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国家主体。非正式组织是指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学习过程中,拥有共同兴趣与爱好而自发结成的松散的非正规组织。正式组织是指一种自发的、有组织、有规则的团体。市场要素指交易主体、交易对象、交易平台及其他要素。组织要素包括供给方和需求方、共享平台和其他参与方。核心要素是指共享平台,其具有连接功能、管理功能和匹配功能。共享经济的运行机制,可以认
14、为是共享经济有效运行的约束关系。深入解析共享经济的运行机制十分关键。就目前的研究水平,共享经济的运行机制有八大机制,即:自发秩序、驱动机制、合作机制、文化机制、动态定价机制、交易机制、评价与信任机制、约束与惩罚机制。共享经济的实现方式多种多样,目前大约有 11 种:租赁、借用、分享、接入、众筹、P2P 借贷、众包、众创、协作、交易和捐赠。5、共享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及特征资源配置是指资源在各种不同用途上加以比较做出选择,资源是否配置合理决定了劳动效率、商品生产经营能力及能否实现产需对接。因此,研究共享经济的资源配置对分析共享经济的经济效益十分重要。目前,共享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及特征如下:(1)去中介化和再中介化;(2)形成超效率市场;(3)碎片化瞬时交易;(4)激活存量市场;(5)容易形成规模效应;(6)优化供需匹配;(7)智能大数据驱动。6、发展共享经济的对策概而言之,一是构建包容开放的经济环境;政府主管部门要克服自身的认知局限,对共享经济要主动接触、积极研究,努力创造一个开明、包容的管理氛围。二是创新监管方式;实施差异化监管,适度性监管,不要陷入泛安全化误区。三是建立信用体系;从本质7上说,共享经济是一种高水平的信用经济,对信用具有高度依赖性,健全的信用体系将为共享经济的崛起打下坚实的基础。四是建立需求方利益保障机制;即完善平台互评机制和完善制度层面建设。 (励志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