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04913 上传时间:2018-07-0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浙江大学 电气工程 及其 自动化专业 “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 2011 年 12 月 1 目 录 一、 电气工程及其 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培养模式 2 二、 电气工程及其 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标准 6 三、 电气工程及其 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 9 四、 电气工程及其 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 平台建设 15 五 、 电气工程及其 自动化专 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 18 2 一、 电气工程及其 自动化专业 “卓越工程师 教育 培养计划”培养模式 根据教

2、育部“卓越工程师 教育 培养计 划”的总体部署,结合浙江大学“以人为本、求是创新、整合培养、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电气工程 及其 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将以 “ 重基础、重设计、重创造 ” 为指导思想,以 “ 夯实基础、拓宽口径、重视设计、突出综合、强化实践 ”为教学实践目标,构筑通识基础教育、专业工程教育、综合工程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强化通识教 育、基础教育与工程设计、工程实践、工程应用、工程研究以及创新创业的有机结合和匹配互动 ,加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培养具有 求是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 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 创新型、工

3、程型、 国际型、管理型”的卓越工程师。 (一) 基本 培养模式 电气工程 及其 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方案侧重 于 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 ,本科层次上主要以培养 应用 设计 型 工程师 为主 。 本科阶段通过组建应用 设计 型工程师培养模式创新班,采取 “ 3 1”本科应用 设计 型 工程师培养模 式,累计 3年在校学习(含在校参加科研和工程训练),累计 1年在企业学习以及做毕业设计,实行 高校 与 企业联合培养 。 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实行学校、企业双导师制 指导模式 ,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企业的业务水平高、管理能力强、责任心强的人员联合指导

4、 。进入卓越工程培养阶段,为 学生配备校内和企业双导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企业生产实际需要选定合适的课题或方向,指导学生开展工程科研训练,要求学生定期提交进展报告,进展报告中要反映学生的学术成果,如 设计报告、 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竞赛获奖等。组织学生开展工程学术问题交流,通过 科研氛围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工程实际研究兴趣和科研探索精神。在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期间, 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和双导师优势,指导学生在企业开展现场实践和课题研究,能够实施设计解决方案并且参与相关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二) 课程设置 浙江大学对实施“ 卓越工程

5、师教育培养计划 ”的学生实行分类、分阶段重点培养:对本科一年级学生实行基于大类培养的通识教育,对本科高年级学生实行基于“宽、专、交”整合培养的专业工程教育 ,加强基础,拓宽工程人才的培养面向,增强学生 的跨学科应用和社会适应能力。 3 电气工程 及其 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从培养工程师的 工程意识、工程素质、 工程设计、工程实践、工程应用、工程研究以及创新 的能力为出发点,构筑工程师必备的知识体系、能力结构和课程体系。 本 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学生毕业达到 160 学分 。 培养方案中 工科大类通识课程 47.5 学分,其中思政类课程 11.5 学分、军体类课程 5.5 学分、外语类课程 9

6、 学分、通识 教育类 课程 16.5 学分 、计算机类课程 5 学分。在通识教育类课程中建议学生修读 工程训练、工程学、工程管理、 工程伦理 、工程设计、 工程哲学、工程史、工程经济学、科技人才领导力开发、项目管理、创新与创业、团队协作与交流、个人职业规划、谈判技巧、电气工程导论、世界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等课程 ,培养学生有关工程基础、工程设计、工程管理和工程实践等方面的工程意识。 自然科学基础类课程 26.5 学分主要包括卓越工程师所必需的 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 工程技术类 大类专业必修课程 21 学分主要是计算机类、机械 基础 类和电工电子类课程,通过上述工程基础课程群的学习,使

7、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具有运用数学、物理等科学 基础知识解释工程问题、建立工程数学物理模型并进行求解的基本能力。 专业课程共 65 学分,其中学科平台课程 24.5 学分,为电气工程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模块课程 9 学分,分电力系统与电机系统二个 模块方向,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其中一个模块,模块课中的新技术讲座课程将邀请企业技术人员讲课;实践类课程 20.5 学分, 实践类课程与企业实习实践紧密结合。 通过 独立的实验课程和课程内实验、课程设计,在校内基础和专业实验室进行基本技能训练;通过专业实习与毕业设计阶段,集中专业实习时间不少于 24 周;通过学科竞赛、科研训练、 国家级、 省级、

8、校级 大学生创新性计划项目等方式,加强学生了解工程实际、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各种技术和现代工具,通过实验、分析、计算等手段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选修课程 11 学分, 包括设计类选修课程及其他选修课程。 用“请进来”或“走出去”的方式使学生在国内外企业学习这些课程,为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优秀工程师。 (三) 培养特色 电气工程 及其 自动化专业 “ 卓越工程师 教育 培养计划 ” 具有 以下 特色 : 1.学生 为主体 贯彻 “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验能力。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

9、开展电类基础课程的整体化教学,将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 机 原理与应用、信号分析与处理等课程的理论部分与实验部分进行整合优化,实4 施实验课程单独开设、单独考核,增加实验课时,综合性、自主性和研究性实验大大加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2.注重 能力 培养 通过培养五种能力塑造电气工程师,具体为通识课程与大类课程的学习能力培养、专业基础课程与主干课程的专业能力培养、企业学习阶段的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培养、毕业设计与科研实践的创新能力培养 。 3.个性 化 培养 在 创新意识和自主实验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实行专业 学校与企业双 导师制,根据专业特点、学生个性制定每个学生

10、的个性化培养计划,增加一些交叉课程、综合课程的学时数,减少部分理论课程学时数,通过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 、 企业的生产实践和课题研究 ,强化毕业设计和科研实践环节,突出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 4. 电力行业支撑 面对智能电网及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发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科优势与特色,立足于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培养适应智能电网及新能源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这种国家和行业的需求对电气工程人才培养体 系的建立也是一个重要的支撑。 5.社会化与国际化 提出“实践教学社会化、国际化”的理念,与 国外著名企业 合作设立联合实验室,充分利用校友、科研合作企业等资源,依托电力等行业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全方位、

11、多层面地利用社会资源共同办学; 与国外相关高校、企业合作,派遣部分学生去国外进行毕业设计 。 (四) 学生 选拔机制 申报、选拔时间:大 2 结束前完成。 选拔对象:电气工程 及其 自动化 专业本科生。 选拔依据: 电气工程 及其 自动化专业 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上的主要课程成绩 、实践环节成绩、动手能力情况 。 选拔步骤:学生自愿报名, 确定面试名单,经过面试综合确定成绩优秀、动手能力强、学术思想活跃、立志献身 工程 研究和发明创造的学生进入“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班。 招生人数:根据“卓越工程师 教育 培养计划”学校批准人数,拟定 招生人数。 (五) 特殊培养机制 电气工程 学院

12、将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 3 个 专业 为基础,组建 “ 卓越5 工程师 教育培养计划 ” 班,参加“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的学生在基础课程学习阶段将参加 电路与电子技术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信号分析与处理、微机原理及应用等 15 门特殊课程的学习;同时在专业课程学习阶段 实施卓越工 程师培养计划,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爱好, 参加学科竞赛、科研训练项目、海外学术实习计划、国内企业实习计划; 每个专业方向至少开设 3 门及以上的工程类课程,聘请有 5 年以上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教师主讲,或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本校教师联合授课。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班 特殊课程

13、 实行 单独开班,教学内容和实验内容 上 进行整合与创新,倡导理论 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自主进行实验研究的比例。 (六) 激励机制 1.为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学生提供 专门的 创新实验室,并可在学校允许的实验室开放时间内任意安排实验时间从事综合实验的设 计和调试。 2.15 门教学改革课程的主要内容要高于对应普通课程,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同于普通课程。学生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获优良成绩,在科研创新上有成果的学生可获得荣誉证书,同时享受电气 工程 学院免试研究生鼓励绩点加分政策。 3.完成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全部课程学习的学生,学院将跟踪该生的后续专业课程学习阶段的创新能力发展

14、和参加科学研究、参加学科竞赛 、参加企业实习 等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在符合电气学院免试研究生推荐条件的前提下,“ 卓越工程师 班”的学生具有优先录取权。 4.鼓励“ 卓越工程师 班”学生积极申报国家 级、省级、校级 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 5.“ 卓越工程师 班”学生 采取 竞争淘汰制,达不到最低标准或不适合 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培养的学生 将 退出“卓越工程师班”, 普通班优秀学生可以通过选拔递补进“ 卓越工程师 班” 。 6 二、 电气工程及其 自动化专业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培养标准 (一) 培养目标 1 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

15、学、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 2. 具有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工 程、系统工程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 3掌握 电力系统、电机系统 设计、运行、管理的基本技能 , 具备在 电气工程 及相关领域进行科学研究、产品开发、技术管理和知识创新的综合能力和较强的 国际竞争力。 总之, 按照本标准培养的 电气工程及其 自动化 专业的工程学士,达到了见习 电气 工程师技术能力要求,可获得见习工程师技术资格。 (二) 培养标准 1. 掌握一般性和专门的工程技术知识,使用现有技术,了解新兴技术 1.1 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工程科学技

16、术知识以及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对应 国家 通用标准 1、 2) 1.1.1 工程科学以数学、自然科学、数学和相关自然科学为基础, 掌握 电气 技术的工程数学,如线性代数、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具有熟练的应用和计算能力。 1.1.2 工程技术包括电气工程相关知识,包括电路原理、信息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等专业基础知识,侧重于应用工程技术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熟练掌握一门计算机语言的编程,具有在工程实践中应用的能力 。 1.1.3 工程制图:熟悉电气工程相关标准,熟练掌握基本工程制图和一次、二次电气系统的表示方法。 1.1.4 人文和社会科学:具备较丰富的工程经济、管

17、理、社会学、情报交流、法律、环境等人文与社会学的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可运用其进行 专业 技术相关的沟通和交流。 1.2 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拥有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操作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对应 国家 通用标准 4、 6、 8) 1.2.1 通过学习电工电子类基础课程,掌握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知识,熟悉其实验方法和技术。 1.2.2 通过学习 电气工程 类课程,掌握 电力系统、电机系统、 控制理论、运动控制技术、 信号分析与处理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等课程知识,熟悉 电力 系统和 电机系统 的设计、运行方法。 1.2.3 通过学习微机

18、类课程,掌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DSP 原理与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等课程知识,熟悉微机应用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 DSP 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技术。 7 1.2.4 通过 课程实验、认识实习、 生产实习、 专业 实习、实用技术讲座 、 毕业设计 、科研实践 等环节, 熟练掌握 电气工程 应用的场合、过程、方法、结论等相关技术。 1.3 了解本专业领域 的技术发展和 技术标准(对应 国家 通用标准 8) 1.3.1 了解 电气工程 发展现状和趋势动态,了解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法; 1.3.2 了解实用技术和现代 设计方法,了解 电气工程 领域的技术标准,了解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 2. 掌握选用

19、适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经历过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或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系统化训练(对应 国家 通用标准 3、 5、 6) 2.1 了解市场、用户的需求变化以及技术发展,能编制支持产品形成过程的策划和改进方案 。 2.2 能 参与工程解决方案的设计、开发,考虑成本、质量、环保性、安全性、可靠性、外形、适应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找出、评估和选择完成工程任务所需的技术、工艺和方法,确定解决方案 。 2.3 能 参与制定 实施计划 。 2.4 能 实施解决方案,完成工程任务,并参与相关评价 。 2.5 能 参与改进建议的提出,并主动从结果反馈中学习 。 2.6 具有较强的

20、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 (工程项目) 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 3. 参与项目及工程管理(对应 国家 通用标准 1、 8、 9、 10) 3.1 具有一定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法律意识, 能 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畴内,按确定的相关标准和程序要求开展工作 。 3.2 使用合适的管理方法,管理计划和预算,组织任务、人力和资源 。 3.3 具备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 力,能够发现质量标准、程序和预算的变化,并采取恰当的行动 。 3.4 参与管理、协调工作团队,确保工作进度 。 3.5 参与评估项目,提出改进建议。 4. 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对应 国家 通用标准 9、 11) 4.

21、1 能使用技术语言,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沟通与表达 , 能参与跨专业及国际性的竞争与合作。 4.2 能进行 电气 工程文件的编纂,如: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任务书、投标书等,并可进行说明、阐释。 4.3 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控制自我并了解、理解他人需求和意愿 。 8 4.4 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 能 自信、灵 活地处理新的和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 。 4.5 能跟踪 电气工程 领域 的 最新技术发展,具备收集、分析、判断、归纳和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 。 4.6 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并 具有 一定的协调、管理、竞争与合作能力。 5.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现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

22、任(对应 国家 通用标准 1、 3、 7) 5.1 掌握一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的法律法规、标准知识, 能 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 和 所属职业体系的职业行为准则 。 5.2 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服务和环保意识, 能 承担有关健康、安全、福利等事务的责任 。 5.3 有 检查自身的发展需求 、 制定并实施 自身 职业发展计划 的能力 。 9 三、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从事电力系统和电机系统的运行与控制、研制开发、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试验分析、以及电力电子技术、机

23、电一体化、经济管理和计算机应用等工作,与国际接轨、并具有知识创新能力的宽口径、复合型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 培养 具有求是创新精神和国际 视野 的 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未来领导者。 培养要求 本专业 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控制、计算机等方面的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本专业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结合。学生接受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电力系统和电机系统的运行、研发及管理的综合能力。本专业设两个课程模块,学生可任选其一模块修读,鼓励修读多个模块。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

24、力: 1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 2系统掌 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工理论、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理论与应用等; 3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4具有良好的文献检索与阅读能力,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具有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5 具有综合运用 电气工程 科学理论、分析 提出 和解决问题 的方案, 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参与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 、 并具有运行和维护能力; 6具备较强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 7. 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 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8. 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 计算方法、微机原理与应用、信号分析与处理、工程电磁场与波、电机学、控制理论、电力电子技术、电器原理与应用 电力系统模块: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 电力系统分析综合实验 电机系统模块: 现代电机 CAD 技术、 电机系统建模与分析、 电机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