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请书附件.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05062 上传时间:2018-07-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请书附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请书附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请书附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请书附件 成果名称 : 激发学术志趣 培养领跑人才:“学堂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推荐序号 : 11025 附件目录: 1.教学成果 报告(不超过 5000 字,报告名称 、格式 自定) 2.教学成果应用及效果证明材料(仅限 1 份) 附件 1 教学成果报告 成果名称 激发学术志趣 培养领跑人才:“学堂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成果完成人 袁驷 /丘成桐 /朱邦芬 /张希 /施一公 /姚期智 /郑泉水 /张文雪 /苏芃 成果完成单位 清华大学 2018 年 4 月 教学成果 报告 根据党和国家的人才总体战略以及清华大学的发展定位 , 为深入

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中央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努力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对拔尖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 2009 年,清华大学推出了“清华学堂人才培养 试验 计划”(以下简称“学堂计划”)。 2010 年,清华大学被批准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以下简称“拔尖计划”)。 在 中组部和教育部的指导和支 持下,清华大学认真研究总结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历史经验,以“学堂计划”为载体,分别建立数学班、物理班、化学班、生命科学班、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和钱学森力学班,以清华大学标志性建筑 之一“ 清华学堂 ” 作为专用教学场所,努力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 并取得了丰硕成

3、果 。 一、 实施 “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 ”, 领跑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学校在已有人才培养模式实验班的办学经验基础上, 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 、计算机科学和 力学等基础学科领域 ,每年动态选拔 有志于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 优秀本科生,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 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 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 培养 模式改革, 创新 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 ,促进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1、创立了“领跑者”理念,引导学生追求卓越 “学堂计划”提出 了“领跑者”理念,“领跑者”理念即让优秀学生作为 “ 领跑者 ” ,带动整体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 “领跑者”理念是“学堂计划”的

4、核心理念。学校把进入“学堂计划”的学生定位为“领跑者”,希望他们努力践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既要在“跑”中体现出自强不息的精神与追求,又要在“领”中表现出厚德载物的使命和责任;并告诫他们“领跑者”的五个“不是”五个“ 是”:不是光环,是使命;不是荣誉,是责任;不是娇宠,是磨练;不是圈养,是放飞;不是孤傲,是引领。让优秀的学生领跑,让所有的学生优秀 这是“领跑者”理念的根本和终极的追求。这一理念已被大家广泛认可,也成为国家 “ 拔尖计划 ” 的基本理念。 2、开展了综合教学改革,推动计划顺利实施 1) 建立 了 科学的学生遴选机制 探索学生综合评价体系,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术兴趣

5、和发展潜质,教学成果 报告 实行开放式动态进出机制和自由选择机制,将有志于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最优秀学生选入“计划”进行培养。 2) 以拔尖人才 培养未来的拔尖人才 学校 为各参与项目分别设立“清华学堂首席教授”和“清华学堂项目主任”岗位。聘请著名数学家、菲尔兹奖和沃尔夫奖获得者丘成桐,中国科学院院士朱邦芬,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希, 中国科学院院士 施一公, 中国科学院院士 姚期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郑泉水等一流学者担任各班首席教授。实行首席教授负责制,首席教授全面负责学生培养和项目管理工作。邀请知名学者、优秀教师和社会杰出人士担任学生导师,聘请相关领域具有国际影响的著名科学家对计划实施进行指导。 3

6、) 改革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 实施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特长和发展方向制订和实施个性化培养方案 , 为学生的充分发展提供充分选择,鼓励学生表现特长、发展潜质,追求卓越。各学科设置核心课程体系,聘请国内外优秀授课教师,力求小班化和多样化,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开展研究型教学与研究性学习。 4)注重通识教育, 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学校注重学堂班学生的全面发展 ,牵头开设由六位首席 主讲 的通识课程学术之道, 通过首席教授讲授自身学术成长历程、生活和科研工作感 悟等,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追求科学、追求真理的志趣和理想;邀请人文学院科学史系张卜天老师和外文系郭茜老师分别为学堂班学生开设 科学革命名著选读

7、和 本科生英语 论文写作与发表 ,提升学生在人文科学和英文写作方面的素养。在 开班典礼 、奖学金颁奖仪式、集体实践活动、“学堂计划”荣誉证书颁发仪式等环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家国天下的远大志向。 5) 营造 良好的 学术 氛围 积极创造条件,搭建高端开放式交流平台,组织学生参加学术活动,建立学习者“社区”或科学研究“乐园”,激发 学生的学术兴趣和学术理想 。提供专门的物理空间 , 将 清华历史最为悠久的建筑 清华学堂作为 特色人才培养基地,建立学校层面交流平台 , 促进学科交叉、学术交流。 6) 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 发挥国内国外两种资 源优势,聘请具有国际影响的著名科学家给予指

8、导、来教学成果 报告 校授课,参与前沿讲座、论文指导等教学活动。通过开展联合培养、交换生项目、实验室研究等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将学生选派到国外一流大学进行学习和交流,开拓国际视野,增强学术自信,激励挑战精神。 二、 尊重学科特点和师生个性,鼓励多样化探索和实践 “学堂计划”鼓励多样化实践,尊重并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校 充分尊重学科特点、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差异,调动 了 院系和教师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院系多样化的措施和选择 ,参与计划的六个学科呈现出模式各异、百花齐放的势态 。 数学班 在首席教授丘成桐先生和肖杰教授主持下,遵循“领跑者、国际化、重基础、尊个性”的培养模式,积极开

9、展工作 。 在丘先生主持下邀请了一批国际著名学者来清华开设讲座,讲授数学基础和专业课程。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对高年级学生根据专业兴趣、学习特点和特长协助其联系活跃在科研前沿的国内外学者作为指导教师,指导其专业课程的学习、毕业论文工作以及选择本科毕业后继续攻读研究生的学术方向。如与巴黎高师建立了常态联系,每年派出三位高年级学生赴巴黎高师学习,并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科研训练。 物理班 继承和发展了基科班的成功经验,在帮 助学生树立学术理想、自主学习研究、开展国际交流等方面显著超越了以往局限 , 执着于物理学术研究、自主举办学术沙龙、自主选择研究方向、自主选择学术导师在 物理 班已然成风。 首席教授

10、朱邦芬院士提出,一流顶尖人才主要地不是在课堂上教出来的,关键要为这些人的脱颖而出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和非常好的环境,营造很好的氛围,使得一流人才“冒出来”。开设 Feynman Lectures on Physics,物理原理与实验等基础课程,开设海外杰出学者课程。建设科研实践基地,提供自主科研探索的实验平台,选派经验丰富教师指导协助学生开展科 研实践探索活动。学生从二年级起陆续在物理系、高等研究院、工物系、中科院、北京大学自主选择导师参加seminar 科研训练,高年级根据发展兴趣制定个性化培养计划 。 鼓励学生成立“叶企孙学术沙龙”,自主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举办了 “ 与物理学大师杨振宁先生

11、面对面 ” 座谈会。 化学班旨在培养对化学研究有着浓厚兴趣、基础理论扎实、富有科研创新能力、具有批判思维和国际视野、并立志为化学事业奉献毕生的高层次人才。首席教学成果 报告 教授张希院士带领团队成员,精心设计开设 加强前沿、交叉学科的 “超分子化学”等系列 课程, 全部由获得杰青的高水平教授授课。 设立“创新研究计划”, 建设高分子化学、化学生物学、计算化学等实验室,开设探索性实验课程。每周三晚固定举办学堂班会, 内容涉及选课指导、专题报告、实验点评、海外学习情况汇报, 首席教授、专家学者、学生自己都可以成为主角 ,激发了同学们的科研兴趣,提高了他们的表达与交流能力。 生命科学班 为对生命科学

12、具有强烈兴趣并立志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有所成就的学生提供一个独特的学习平台,通过灵活的课程设置、富有挑战性的科研实践、优秀科学家的指导及多种渠道的国际化交流等举措,力争使其成长为未来生命科学领域的杰出研究人才。首席教授 施一 公 院士 开设 “ 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逻辑 ”,以生命科学领域一些里程碑式的发现为重要素材,启发学生的逻辑与思维,让学生感受、领会到生命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每位同学 与 导师共同制定独立的研究课题,撰写英文研究计划。毕业前夕,组织学术年会,由毕业班同学英文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提交英文学术论文。杨振宁先生欣然参加了首届学术年会,殷切寄语年轻学子“今天是一个大时代,青年人应抓住机会

13、”。 计算机科学实验班 首席教授姚 期智 先生认为,本科阶段是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观、思维方式成型的重要时期,对于学术人才而言将决定其学术生涯的广度与深度。 精英教育要从本科开始。姚 期智 先生 2005 年创办计算机科学实验班,目标在于为中国培养与世界顶尖大学的本科生具有同等甚至更高竞争力的创新型学术人才。 计算机科学实验班 的 三个主要创新点 是 :创建了强化基础、探索前沿的知识体系;创新了深耕精耕、启迪思维的育人模式;开拓了大师引领、自我超越的成才途径。 姚期智院士等一大批名师躬亲教学一线,邀请讲席教授、兼职教授、访问学者讲授课程,开展形式丰富的学术互动。例如“当前计算机研究热门课题”课

14、程,每周邀请一位国际顶级学者为学生作专题报告,增进学生对学科交叉前沿动态的了解。建立起因材 施教、个性化培养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厚基础、深实践、广交叉、探前沿”的课程体系 , 开设“图灵讲座” 、 “素质教育讲座”等品牌讲座系列,设立课题项目等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高端国际联合培养基地,包括大三赴港冬令营、大四全年科研实践、预研计划交流选拔、顶级国际会议参会资助等。依托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美国密西根大学 等 建立的联合中心平台,以及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共建的教学成果 报告 Simons 研究院,为学生国际化培养、接触科研领域前沿、参与科研实践创造条件,鼓励学生

15、在本科期间就收获学术成果 。 钱学森力 学班定位于工科基础,旨在为力学和与力学密切相关的诸多工 程学科 培 养 拔尖创新人才 ,并在校内试点开设荣誉学位 。举办创新挑战赛,通过心理测评、创新思维赛、创意实验赛、综合面试等多个环节 , 选拔有创新潜质、敢于挑战、有理想抱负的学生 。调整课程体系, 引导学生进行挑战性学习、 “ 做中学 ”和研究性学习,最终达到深植基础、融会贯通的目的 。 大一开设“力学与现代工程概论”,大三开设“现代力学与工程前沿”,设立 “ 与科技大师面对面 ” 和 “ 科学与技术的战略性挑战 ” 互动讲座系列。利用全校以及周边科研院所资源,通过合作共建方式,由一流师资为学生

16、设计研究型实验课程,并提供长期的设备、技术支持与学术指导 ,从而建立本科生科研训练体系 。邀请国际知名学者作为国际导师,支持学生到国际导师的学校或研究机构参与科研工作。 三 、 学堂计划 稳步推进 ,领跑人才培养初见 成效 1、“学堂计划”学生崭露头角 学堂班 的学生 确立了学术志向,坚定了学术信念,学会了批判性思维,展现了追求学术理想、勇攀科学高峰的良好风貌。目前“学堂计划 ” 共计 781 名毕业生,他们绝大部分选择在国内外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继续攻读基础科学领域的博士学位,其中不乏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国际一流名 校,值得一提 的是,数学班、物理班、生物班的毕业生 国外顶尖

17、名校录取率 超过了 50%。随着 “ 学堂 计划 ” 的 深入推进,一部分 “学堂计划 ” 优秀毕业生已经在各自领域崭露头角 。 2008 级 数学班 朱艺航同学在抵达哈佛大学的第一周内通过了数学系博士资格考试的全部六门科目 ; 2008 级 数学班吕琼石 ,目前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任助理教授。 2008 级 物理班李俊儒, 2017 年在国际上首次实验实现了超固体这种新物态,受到物理学界的极大重视。 在过去五年中,以生命科学实验班同学为主力的团队共三次获得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金牌 。 计算机科学实 验班2013 级 陈立杰同学获得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总决赛冠军,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

18、 8 篇 论文,独自解决了著名量子信息学者 John Watrous 教授在 2002 年提出的开放问题( open problem)。 2015 届钱学森力学班薛楠同学以第 1 作者在国教学成果 报告 际著名学术刊物 Langmuir 发表 文章 ,并 作为 具有重大科学意义的论文,刊登在ACS 网站的主页。 2“学堂计划”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领跑者”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不仅表现在更多有潜质的优秀学生加入“学堂计划”并以崇尚科学追求学术为人生理想,更为可喜的是带动了所在院系 形成优良的学习风气 。 “学堂计划”积极 推进面向国内外的开放和交流 ,建设的课程、研究基地、学术讲座等面向所有学生,发

19、挥了 重要的辐射和引领作用 。 不仅表现在“学堂计划” 6 个院系为培养拔尖学术人才的不懈努力,更影响和带动了其他院系培养拔尖人才的多种探索。 2011 年以来,学校先后启动能源实验班、 环境工程 国际班 、法学国际班以及英语实验班 等复合型国际化领军人才培养项目,体现 复合 型、 国际化、小班制和导师制 等特色,带动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拔尖计划”有“领跑者”理念的突破,优势转化做法的探索,从招生到培养到学生毕业跟踪 多个层面的经验和举措,其成功做法和经验希望能够为更多教育教学项目提供参考。同时,人才培养具有探索性、自主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学校也会继续不断探索研究拔尖人才成长规律,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使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并努力提高人才培养整体质 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