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锐角三角函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评课稿.docx

上传人:笑*** 文档编号:1053627 上传时间:2018-11-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锐角三角函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评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锐角三角函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评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锐角三角函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评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锐角三角函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评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锐角三角函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评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锐角三角函数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九年级 (下)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的第一节.本课为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理解正切的概念,会进行简单的计算,了解坡度.2.地位及作用正切在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如物体的倾斜程度、山的坡度等都往往用正切来刻画.同时正切也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三角函数.学好正切,既为正弦余弦的学习打下基础,又为高中系统学习三角函数做好铺垫.因此本节内容极其重要.二、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 九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直角三角形,函数和相似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具备了学习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基础.但是,锐角三角函数和学生以前学习过的一次函数、反比例函

2、数有所不同,它揭示的是角度与线段比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用符号表示的函数,因此学生对锐角三角函数的理解仍然比较抽象和困难.2.能力基础学生已经经历了多次小组合作,探索新知的过程,对探究性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活动学习的经验,这为本节课采用小组活动来感知概念打下了基础.3.任教学生特点我班学生数学基础较扎实,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能较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三、目标分析1.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的过程,理解正切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2)经历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有条理的、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2.教学重点理解正切概念.3.教学难点正

3、切概念的形成过程. 4.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策略抓住学生的认知盲点,教师加以启发诱导,抽象出本节课重要的数学模型直角三角形,配合实验直观展示,帮助学生理解一个锐角和它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这是一种函数关系,给出正切概念,突破本节课的难点.理解概念后,通过小组合作辨析、应用概念,突出本节课重点.四、教法、学法教法:启发式与自主探究结合的教法.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法.五、过程设计结合教材知识内容和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环节如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感悟概念情境引入以诗句引导学生欣赏剑门关、乐山大佛、窦团山登山阶梯图片,再由“激流勇进”让学生感受斜坡的陡峭,提

4、出问题:我们用数学知识怎样来比较阶梯的倾斜程度呢?现实模型学生欣赏图片,思考问题用实际问题引出本课的探索问题,让学生感悟数学来源生活.感悟概念 理解概念 应用概念探索规律归纳小结合作探究1请学生观察 4 幅图片. 教师提出问题并巡视各个小组交流情况.并请小组代表汇报观察得出的结论.小组活动 1学生观察 4 幅图片,展开讨论.学生代表发言,展示探究四幅图片的成果.判断梯子的倾斜程度可以通过研究倾斜角的度数.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感悟概念合作探究问题 1:如图,梯子 AB 和 DE哪个更陡?你是怎么判断的?(图 1)(图 2)问题 2:如图,梯子 AB 和 DE哪个更陡?你是怎么判

5、断的?(图 3)问题 3:如图,梯子 AB 和 DE哪个更陡?你是怎么判断的?(图 4)图 1 中的梯子等高,底小的更陡。图 2 中的梯子等底,较高的更陡。图 3 两个三角形相似,梯子的倾斜角相等,所以一样陡。图 4 中的梯子底和高长度均不等,直观无法判断.效果:学生可以解决问题 1 和 2,但现有知识可能无法解决问题3. 但通过小组活动,能力较强的同学若有方案,将成为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做好学生上台分享解决方案的准备.图 3 是相似三角形,可以转化为倾斜角相等,梯子的倾斜程度相同.图 4 学生无法类比图 1.2.3 的方法得出结论,出现认知盲点,这恰好是本节课的难点.师生共探教师引导学生:当利

6、用角度无法判断时,不妨试试对三角形的边长入手加以分析.抛出问题串.学生思考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诱导,设计由浅入深的问题串,对学生进(接下页)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感悟概念师生共探师:比较图形的某一边长,能否判断哪个梯子更陡?引导学生考虑图形中两边的比值.今天我们先探讨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将直角边与斜边的比留作下一节课探讨)请学生动手做实验,书看作墙,尺子看作梯子,观察梯子滑动的过程.:师:梯子在上升变陡的过程中,哪些量发生了变化?倾斜角,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能不能解决前面的问题3?建立数学模型直角三角形,引导学生继续探索一个锐角的大小与其对边与邻边

7、的比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展示动画,观察点 B1 在斜边上的滑动.师:A 的大小不变时,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改变吗?师:如果A 的大小改变,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会改变吗? 学生思考问题.学生动手做实验,思考并回答:(1) 、倾斜角越大梯子越陡.(2) 、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值越大梯子越陡 .学生利用刚才的结论解决问题 3. 梯子DE 更陡.学生观察动画,并思考。效果:由三角形相似,学生很快得出结论:A 的大小不变时,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不变。当A 改变,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也随之改变.即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和A两个变量之间是一一对应关系.(接上页)行启发.同时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让学生

8、亲身感悟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从变化的角度实施动态化、形象化、直观化教学,揭示了A 的大小和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是函数关系,顺利引出正切函数概念.教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环节生成概念教师给出正切的定义,并板书.定义:在 RtABC 中,如果锐角 A 确定,那么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也随之确定,这个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tanA.tanA=教师板书:在 RtABC 中,t anA=师:tanB 如何表示?观察 tanA 与 tanB有什么关系?学生学习正切的定义,并在教科书上勾出概念,掌握表示方法.学生发现 tanA与 tanB 的值互为倒数,由此得到结论:当A+ B=90时,tanA

9、 tanB=1 .通过学生感悟概念的背景,再由教师来生成概念,准确定义正切并板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恰好解决教材 P5 4 题 联系拓广在 RtABC 中,C=90,tanA 与tanB 有什么关系?理解概念解读概念对 tanA 的几点说明:(1)初中阶段,正切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 A 是一个锐角 .(2)记号里习惯省去角的符号“” ,若用三个字母表示角或者用阿拉伯数字表示角则“”不能省略,如ABC 的正切表示为 tanABC学生掌握教师强调的三点说明. 数学概念是用精练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的,在教学中,cba1 的正切表示为:tan 1 的正切表示为:tan抽象概括出概念后,还要注意深入剖

10、析概(接下页)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解读概念(3)tanA 是一个完整的符号,不表示“tan”乘以“A”.学生掌握教师强调的三点说明.(接上页)念,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概念,让学生在第一次接触正切函数时,能准确理解正切及其表示方法.理解概辨析概念教师布置小组活动 2,提出活动要求: (1) 、独立完成题目; (2) 、组内同学相互订正,分析错误原因,交流疑问和困惑.1、如图,填空: (1).tan = BCAtan = (2).如图, ACB=90CDAB. tanACD= = = 小组活动 21、学生独立完成.2、小组成员相互订正、交流。3、学生代表展示正确答案.4举手反馈。效

11、果:通过举手反馈,正确率很高.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仍有少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概念,此处设计了三道练习来帮助学生辨析概念.采用学生独立完成,小组成员相互讲解,对概念进行剖析,突念tanB= = = 2、在 RtABC 中,锐角 A 的对边和邻边同时扩大为原来的20 倍,tanA 的值( )A、扩大为原来的 20 倍 B、缩小为原来的 201C、不变 D、不能确定量错误较少,错题集中在 1 题(2)小题及 3题.集中点评效果较好.出本课重点.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理解概念辨析概念3、判断对错,错误请说明原因.(图 1)tanA= ( ) BCA(图 2)tanA= ( )CBta

12、nA= ( )AtanB= 2cm ( )tanA=0.5 ( )小组成员互批互订效果较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团队互助的精神.1 题巩固正切概念。2 题强调 tanA只与A 的大小有关,而与直角三角形大小无关.3 题强调tanA0 且无单位,因为它表示一个比值.应用概念例题讲解例题:(1)在 RtABC 中,C=90 .若 AC=4,BC=6,求tanA 和 tanB.教师分析:根据正切概念求解.并且规范板书,强调必须书写直角三角形这一前提条件。解:在 RtABC 中,tanA= = = tanB= = =(2)若 AC=9,AB=15,求 tanA和 tanB.学生应用正切概念,学

13、习解题规范.学生独立求解.结合教材例题,设计了本例题,目的是应用概念.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边可求锐角的正切值.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应用例题讲解(3)若 AB=25,tanB= ,求 AC34和 BC 的长度.教师归纳两种解题类型:已知任意两边可求锐角的正切值.反之已知一边及一锐角的正切值,可求另两边,完成 3 道小题后,再次观察(2)小题,给它赋予一定的生活背景.某人从小山坡下的点 B 走了15 米后到达坡顶的点 A,已知点 A 到坡脚的垂直距离为9 米,求坡的坡度?学生了解坡度。.回答:坡度= = =对比梯子,得出结论:1、坡角越大,坡越陡.2、坡度越大,坡越陡.学

14、生独立求解,回答解题方法。反之已知一边及一锐角的正切值,可求另两边,渗透解直角三角形.教师赋予(2)小题生活背景,介绍坡度,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同时教师点评:见比设 K 后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解,体现方程思想.归纳: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边的长度,可求两锐角的正切值.已知任一边长度和一锐角的正切值,也可求另两边的长度.印证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必须抽象出与之对应的数学模型.概念巩固练习如图,求 tanC=( ) (A) 1 (B) (C) (D) 56435学生独立解决,添加辅助线解决了本题. 效果:要在非直角三角形中求角的正切值,就必须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体现数学的“转化思想”.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体现数学的“转化思想”.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应延小组活动 31探索 30,45 ,60 角的正切值.请一名学生回答方法.2.探索非特殊角的正切值.如图,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90.AD 是BAC 的平分线, 求BAD 的正切值. 小组活动 31、学生独立探索 30,45,60 角的正切值 .效果:大部分学生都是采用构造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根据正切探索 30,45,60 角的正切值是对正切概念的延伸提高.需要学生构造直角三角形,再次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程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