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心理学基础复习资料全!.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06370 上传时间:2018-07-07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心理学基础复习资料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大学心理学基础复习资料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大学心理学基础复习资料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大学心理学基础复习资料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大学心理学基础复习资料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心理学 第一章现代的研究与发展 1 心理学的感念: 心理学 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 心理学现象的实质: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态度 3 人体行为与个体心理的关系: 行为 指机体的任何外显的,可观察的反映动作或活动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管能动态度:个体行为是其内隐心理活动的支配,反过来,个体心理活动是在行为中产生,人在行为中得到表现的 4 个体心理的结构及其关系: 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 心理过程 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 意志过程:意志行为的心理过程 个体心理 心理活动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世界观等 个性差异 心理过程的稳定特征:能

2、力,气质,性格 4 个体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三方面,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整个心理过程,个性差异指个性在心理过程的发展与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活动倾向与心理过程特点心理过程与个性差异相互制 约,相互影响,个性心理是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并总是在各种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反过来,已形成的个性心理又影响着心理过程,使个体的心理过程总是带有个性色彩2 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的这种相互关系从整体上反映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和差异规律的辩证统一,心理学就是要研究并揭示这些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5 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1879 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

3、大学创建了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这一事件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冯特也被 称为心理学之父 6心理学中出现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和思想: 学派名称与年代 主要人物 研究对象 基本观点 构造主义 1879 1900 冯特,铁钦纳 意识的结构 意识内容可以分解为感觉,意象,激情三种基本要素 机能主义 1890 1930 詹姆斯 意识的功能 意识体验的适应性目的要比结构更重要 格式塔心理学 1912 1940 韦特海默,考夫卡, 苛勒 意识的组织意识体验和知觉大于部分之和 行为主义 1913至今 华生,斯金纳 环境对人和动物外

4、显行为的影响 心理学只研究可观察的外显行为 精神分析学派 3 1900至今 佛洛伊德 决定行为的无意识因素 儿童时期的无意识经验人格特征与心理障碍的根源 认知心理学 1950至今 奈瑟,西蒙,皮亚杰 思维等复杂的心理过程 心理学需要了解人是如何获取,储存和加工信息的 人本主义心理学 1950至今 罗杰斯 人类缩独有的特殊经验 人是自主的理性的动物,具有自我发展的潜能,与动物有本质的区别 7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探索心理 现象的事实,本质,机制和规律 。具体来说,包括描述和测量,解释和说明,预测和控制三个方面(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8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a,观察法:简单易行,直接观察;

5、 b,调查法:包括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效率高但是研究结果会有主客观干扰,真实性不足; c,个案研究法:加深对个人了解但搜集资料缺乏可靠性;d,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它变量所产生的影响,分为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两种精确度高但脱离实际情景难将结果脱光到日常生活中 9 心理学研究的程序: a 确定问题并提供假设; b 确定研究对象; c 确定概念及其测量工具 d 选择研究方 e 解释结果并作出推论 第二章 脑与心理 1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大脑:高级心理过程(注意感知学习记忆地位运动) 小脑:协助大脑维持身体平衡和协调动作 4 脑干:维持最基本的

6、生命活动,具有调节呼吸,消化,血液循环等生理功能,称为“生命中枢” 脑 间脑:包括丘脑(神经通路“中转站”)和下丘脑(各种情感和内脏活动调节中心) 边缘系统:与记忆,动机,行为,情绪有关 中枢神 脊髓 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 : 脊神经 脑神经 植物型神经 2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及机能: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主要作用是 a 将脑和外周神经联系起来,成为脑神经传入和传出的中间站 B 对一部分躯体运动进行调节,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脑是中枢神经的高级部位,由五部分组成(见上) 3 神经元的结构及机能: 神经元 ,即神经细胞,是构成大脑的基本单位,由细胞体和自由细胞体发出的树突及轴突组成 4突触的

7、功能:传导神经信号;神经元间相互联系的突触存在间隙,神经冲动不能被直接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于是,突触 间神经冲动的传递改变韦化学方式来进行 5大脑皮层的分区与机能:大脑皮层从前到后可分为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四个区域 6 布洛卡区和温尔尼克区的位置及其功能:布洛卡区位与颞叶的后下5 部,又叫运动性言语中枢,可以理解言语,却影响表达;温尔尼克区位于颞叶的后下部,又叫听觉性言语中枢,讲话流离却不能理解言语 7大脑两半球的分工与协调:左半球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字运算和逻辑推理等活动;右半球负责只觉物体的空间,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活动但实际上左右脑叶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既相互联系有相互制约 8

8、脑 潜能开发的途径并能知道自己科学保护和利用大脑; 大脑潜能的发展有无限空间,故人们应该通过一下途径挖掘大脑前例: a 敞开心灵的大门,大胆创新; b 让心灵沐浴爱的阳光(身心健康,美好情操,促进情感活动,对认知过程的激励作用); c 让学习为大脑持续充电,是大脑不断获得有一的刺激; d 利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开发大脑潜能(肢体运动,音乐,书法,绘画) 保护利用大脑: a 锻炼与大脑(锻炼促进大脑发展;锻炼是大脑的积极休息方式;锻炼还是一种良好而有效的健脑方法) b 催眠与大脑(睡眠可能是创造思维的源泉;睡眠有助于人的记忆; 睡眠对人的学习有重要作用;睡眠对大脑有重要的营养作用) c 营养与大脑

9、d 烟酒与大脑 e 疾病与大脑 f 学习,记忆与大脑 第三章 行为动力 1需要的含义及其功能: 需要 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 映。具有对象性,动力性,社会性等特征 。 其功能表现在:人类行为一切动力有源于需要,需要是人动力的源泉 6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见书 P68。 七个层次 : 1 生理需要, 2 安全需要 3 归属与爱的需要 4 尊重需要 5 求知需要 6 审美需要 7 自我实现需要。各层次之间的 关系: 各个层次出现的顺序有低到高:各个层次需要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由大到小;七层次可概括为两水平,即基本需要 (前四个)

10、 和成长需要 (后三个) 优点: a 该层次论注重社会正常人的需要,因此它具有普遍性; b 它是一个有严格组织的层次系统; c 它比较客观,准确的揭示了人类需要产生的客观规律 缺点: a 本层次论降低了社会生活环境在人的需要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b 马斯洛强调低级需 要想高级需要发展,但没有充分认识到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解作用 c 马罗斯是一个人本注意者,许多概念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而未能顾及这些概念的现 实社会内容 3动机的含义及其基本功能 和分类 : 动机 为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 。 具体说是引起,维持个性活动并是个体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 有三种基本功能:激活功能(

11、动机能激发有机体产生某种活动);引导功能(动机是针对一定目标或诱因的,是受目标引导的); 诱因 是指所有能引起个体动机的刺激或情境。 维持和调整功能 动机维持着活动针对一定目标并调节着活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动机从起源角度分为生理性动机(饥饿、渴、性、睡眠 );社会性动机(兴趣 P76、成就动机、权力动机、交往动机) 4 动机冲突 的定义及主要种类 ; 定义 :指在同一时间内出现的彼此不同或相互抵触的动机,因不可能都7 获得满足而产生的矛盾心理 。 按性质和内容分为原则性动机冲突和非原则性动机冲突;按表现形式分为双驱动机冲突,双避动机冲突三种 5动机与行为效果之间的关系:动机对个人行为效果的影响

12、取决与两个因素:一是动机本身的强弱;另一是个体行为的质量 。 学习动机还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还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因素 6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往往会因课题性质不同而不同当学习比较容易的课题,行为效率 会因动机强度的增加而提高:当学习比较困难的课题时,行为效率会因动机强度的增加而下降;在一定范围内,动机增强有利于行为效率的提高,特别在学习力所能及的课题时,其效率的提高更加明显这一定律早在 1908年就被耶基斯多德森证实称为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7 强化动机理论 :由联结主义理论家提出,他们把人类的行为的动力归结为强化 。 成就动机

13、理论 : 麦克兰德认为,成就动机高的人,喜欢选择难度较大,有一定风险性的开创性的工作,喜欢对问题承担自己的责任,能从完成任务中获得满足感;成就动机低的人,倾向选择风险较小,独立决策少的任务 或职业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的强度由动机水平,期望和诱因的乘积来决定的,其关系表现如下: 动机强度 F(动机水平期望诱因) 动机水平是一个人稳定的追求成就的个性倾向;期望是某人对某一课题是否成功的主管概率;诱因是成功时得到的满足感研究表明;成功概率在 50的任务最能调动力求成功者的积极性,而对避免失败的人来说会8 回避的可能性最大 。 期望理论 : P83 9 归因理论 :海德认为人们都具有理解世界和控制环境

14、这两种需要,使这来年各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最根本手段使了解人们的行为的原因对行为的归因有两种:一种是环境归因, 即将原因归为环境 ;一种是个人归因,即将行为的影响归为个人归因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表现在: a 了解心理与行为的因果关系:人类任何行为都一定有其原因,人们会将自己的某种活动中的成功或失败自觉不自觉的归为某种原因; b 根据行为者当前的倾向预测他以后的动机,这是归因理论的重要价值; c 归因训练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 。 学生学会归因的过程就是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的过程 , 归因训练首先在于培养学生的自觉的归因意向,其实,重要的在于通过归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我观念,再次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归因 1

15、0 自我效能感 (理论) 的含义及其影 响因素:指人对自觉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管判断 。 影响因素: a 个体成败的经验:( 1)个体成败的亲身经验或直接经验,这是应先个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 2)个体成败的替代性经验,指行为者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 b 个体的归因方式 : 如果个体将成功的经验归因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运气,任务难度等)就不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如果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可控因素(努力),也不一定会降低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可以通过训练提高 P86 11学习动机 的激发 : A 设置合理目标 :用来激发学生的动机以改善他们的作业表现,目 标的可接受性会影响到动机

16、(设置目标的建议:尽可能让学生制定 ,如学生不能自定师生共制,使学生确信目标可以达到,9 要给学生向目标迈进的反馈) B 有效利用反馈与评价。 C。 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 :从两方面着手 1 通过老师使任务本身发生变化, 2 注意选择吸引学生兴趣的材料。用下列方式激发学习积极性和内部动机 1 利用新颖的课程导入方式 2 列举与学生社会文化背景有关的例子 3 向学生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4 运用变化的有趣的呈现方式 5 使用模拟和游戏。 D 合理运用奖励和惩罚 P97-99。 E 科学利用竞争与合作 P100。 F 向学生表达明确可行的期待 G 增 强自我效能感 H 进行归因训练 第四章 认知过

17、程 1 注意 的含义: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2无意注意的含义及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指实现没有预定目的,也无需作意志努力的注意原因:刺激物的特点(刺激物的强度,间对比,活动与变化);人的主观状态 3有意注意的含义及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方法:指有预定目的,需要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方法:对活动做深入的理解,培养间接兴趣,合理组织活动等 4 注意的特征: a 注意的稳定性(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指对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注意能 持续的时间); b 注意的广度(指同一时间能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c 注意的分配(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与不同对象); d 注意的转移

18、(注意的中心根据新的任务,主动的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活动中去) 。注意的机制:过滤器模型,衰减模型。 注意品质的培养 : A 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1 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兴趣和责10 任心 2 受外界环境的干扰 3 生理因素,疲劳、生病等 4 心理不适或障碍;B 培养注意力集中的方法: 1 自我暗示法 2情境想象法 3 培养间接兴趣(一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三树立正确学 习动机) 4 自我奖励法 5 训练听课技巧( 一课前预习,调整听课心理状态,重点问题集中精力,次要问题适度放松;二有意识地寻找问题,发现异点 ,激发听课兴趣。此外,排除外界

19、干扰。 5感觉的含义及其种类:一种最简单的心理 现象,是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 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产生基本条件: 1 刺激物 2 感觉器官。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运动觉,平衡觉和内脏感觉 6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受阈限:前者是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后者是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 二者在数值上成反比,即 E 1/R( E为前者, R 为后者) 7 差别感受性 和 差别感受阈限 的含义及其关系:前者是刚刚察觉出同类刺激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后者是刚刚能感觉出的两个同类刺激的最小差别量刺激的增加量 I 与原刺激量 I 之前存在关系,即 K I/I, K是韦伯常数,此公式表述的规律叫韦伯定律 8感觉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后像(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而是逐渐减弱,这种感觉残留现象称为 感 觉后像 。 可分为正后像和负后像两种:前者与注意物相同或相近;后者与注意物相反或不同); 感觉适应 (感受器在刺激的连续作用下,感觉随刺激视觉的延续而发生变化);感觉的相 互作用(感觉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影响的,感觉的相互作用分为同一感觉内的相互作用和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复习参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