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前备知识的初中化学复习课主题教学的案例研究.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1069171 上传时间:2018-11-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前备知识的初中化学复习课主题教学的案例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基于前备知识的初中化学复习课主题教学的案例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基于前备知识的初中化学复习课主题教学的案例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基于前备知识的初中化学复习课主题教学的案例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基于前备知识的初中化学复习课主题教学的案例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单元复习的案例研究上海市松江区仓桥学校 潘凤【摘 要】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化学学科角度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成功生活和社会良好运行的,以化学知识、化学思维、化学观念为基础而形成的具有化学学科特征的核心素养。【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化学 单元复习1 研究背景学生化学学习过程中,初中阶段起到的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初中化学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其最终目的是为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打基础,让学生在以后学习过程能够更好地发展。复习课对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同时对教师弥补教学中的缺欠,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初三化学复习课中很

2、多教师往往重视单个知识点的讲解和运用,忽视对知识背后的核心素养的形成,常出现“复习即回忆” 、 “反复练” ,更有甚者在第一学期就进行中考综合题的训练,久而久之学生面对综合性的知识迁移应用则往往会暴露出能力的缺乏,这样复习课不利于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在不断实践和反思的过程中发现设计单元复习课是解决这种现象的良药。单元复习是指以一个知识结构单元或实验系列为一个整体,在某一阶段教学活动结束之后,引导学生进行的再一次学习,从单元整体入手,整体把握,紧扣单元训练项目把相关知识连为一条教学线索,使单元整体运转,帮助学生寻找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构建起本单元的知识体系。2通过知识的更高层次的运用,提

3、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如何利用好单元复习课进行单元知识体系的整理、单元思想方法的提炼和单元学习经验的积累?复习课如何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本文将通过具体的课例实践进行阐释,以期对进一步深化化学核心素养有更深刻的理解。2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单元复习的案例:九年级第一学期第四章碳知识单元复习课第一课时(上海教育出版社)2.1 设计意图碳和碳的化合物知识是上教版初中化学第四章节,是初中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很重要的内容,集中体现化学用语的“宏微符”、“变化性质用途”、“实验证据推理”等知识体系。学生第一次大量接触元素、单质、化合物和性质,知识散且涉及面广、虽然易懂但是难记,化学反应复杂且

4、容易混淆,物质之间的转化盘根错节,却对知识应用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作用。在碳单元复习教学的之初,笔者认为,学生关于对于多种含碳物质性质已经掌握得较好(表现为默写错误率较低),只要再把知识点串一遍,再来几道综合性的综合习题进行分析讲解和巩固练习,之后却发现“讲了也还是错”、“不会的还是不会”,复习课的效率很低。对含碳物质的学习不仅仅是具体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相关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这种认识能力不可能只通过强化记忆而获得,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站在化学学科的高位建立起更实质的分析角度和认知思维方式。3因此根据该部分知识内容的特点进行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复习显得尤为重要,力求学生能对各物质之

5、间的相互联系形成整体性的感知,引导学生建立有序的知识结构,形成初中化学复习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学生在认知和掌握知识水平产生质的飞跃,为今后的化学学习有着指导意义。2.2 学情分析学生复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分类(第三章时已经提前对酸碱盐的组成进行简单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等内容,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具备较好的掌握,能熟练应用化学用语进行表达,通过近阶段的教学对C、 CO、CO 2 等含碳物质的零散的性质及用途有了初步的认知。但在物质之间的转化和辨别以及实验装置变形的综合应用方面还心有余而力不足。2.2 教学目标进一步认识 C、CO、CO 2 等含碳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运用性质区分物质,

6、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验问题和生活现象。通过梳理碳和碳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使学生初步学会归纳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通过对实验装置的探究和变形设计,收集 C、CO、CO 2 相互转化的证据,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并得出相应结论。2.3 教学难点和重点重点:碳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难点:C、CO、CO 2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2.4 教学主题和载体:主题:物质之间的分类与转化4载体:碳的单质及其化合物2.5 教学流程:环节一、引入旧知教师:我们学过哪些含碳元素的物质?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可以组成的物质快、多且全面?学生活动:通过已掌握的元素组成的物质的特点进行思考并回答设计意图:以

7、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教学活动的低起点,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碳的单元复习。通过头脑风暴激起学生“元素物质”的认知火花。环节二、寻物质分类教师 :根据这位同学的想法,分析该分类的依据,并讨论其他的分类依据。学生活动:发现第一位同学的书写依据是根据元素组成的物质类别特点“单质氧化物酸盐”,开始探寻其他的分类特点。活动目标:拓展物质分类的不同角度,促使学生对物质的分类方法的全面了解和积极思考,在分类的同时将物质的零散性质系统化,使学生从整体上掌握碳及其化合物的不同归属和特性。设计意图:用多样的方法分类归纳,并能清晰地表达物质简单的组成到复杂的性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片段:师:发现刚才这位

8、同学书写的规律了么?生:是根据物质的类别单质-氧化物-酸-盐师:请想想看还能不能有其他的分类依据将 C、CO、CO 2分成两类?生 1:根据物质状态分成固体和气体。生 2:根据溶解性:分为能溶和难溶5生 3:根据是否有可燃性生 4:根据是否有还原性(教师板书黑板很有意识的将学生的分类依据和结果分成两列,学生最后发现原来是根据各物质的特有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的分类)巩固练习:接下来,请用你们归纳的性质回答相应的实际问题,如何检验某单一气体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呢?生活中的应用习题等。环节三、比物质转化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物质之间元素组成和分子构成,选择合适的物质和条件进行物质之间的转化学生活动:

9、对比 C 、CO、CO 2三者组成和构成的异同,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选择完成两两转化所需要添加的物质和反应条件。设计意图: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和激发,加深对物质变化的理解,启迪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能做到全员有效的全程参与。有依据的提出“可能的转化关系”,让学生在对比中主动地收集物质之间转化证据,发现物质之间转化的微妙关系,提升学生学习的达成度,关注学生的化学学科思维能力的实际变化。教学片段:转化 1:C CO 2提问 1:观察两者的元素组成有何区别?生:生成物比反应物多了氧元素。提问 2:从氧化还原角度来说,CCO 2,需要添加什么样的物质?生:氧化剂6提问 3:我们常用的和 C 发生氧化反应的

10、氧化剂有哪些?生:氧化铜、氧气、氧化铁转化 2:CO 2C提问 1:类比刚才的转化,对比 CO2和 C 之间的组成区别?生:生成物少了氧元素,应该添加还原剂把氧元素夺走,镁带就可以。转化 3:COCO 2提问:反应物和生成物组成和构成上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生:元素组成相同,一个分子中氧原子个数不同提问:请问两者组成相同,为何化学性质相差很大?生:哦,化学性质由分子的结构决定。提问:请说出两者之间的转化应添加何种物质?反应如何?生:生成物中氧元素的含量多了,应该还是加氧化剂。环节四、建认知模型教师:创设模型情境,引导学生梳理物质类别、元素化合价以及物质的转化关系建立认知模型。学生活动:根据教师所

11、提供的静态二维图框架,将相关物质填入,并将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和反应条件等方面进行串接和对比。设计意图:运用二维数轴图重新组织教材7中的内容,带动相关知识的复习,从而将知识点连成线,最后串接成知识网,形成一个关系清晰,结构完善的知识整体。 通过分析推理建立关系建立模型,建立研究对象与本质特征的相互关系,建构认知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去非本质化的过程,形成解决复杂问题一个重要的抓手。环节五、探实验应用教师:设计习题中的实验装置,根据 C 、CO、CO 2性质的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提升学生活动:根据实验装置的选择和变形,鉴别 CO、CO 2的混合气体。设计意图:改变知识情景,提升学生对含碳物质性质的认知。

12、通过层层递进的实验设计,在同一情境中,从反应条件和组成物质的元素以及生成物的性质入手,对比辨析,看本质,找源头,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完成“低阶高阶”的跳跃。【例题】某纯净气体通过下图装置时,可观察到:A 中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C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想一想符合实验现象的气体和固体的组合最多有几种2、如果要同时检验某混合气体中是否混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以上装置如何改动?(试剂以及装置均可做适当改动) 3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单元复习的设计3.1 把握单元复习的目标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假设 实验现象 解释原理(化学方程式) 结论气体 ,固体 A 中石蕊不变红,C 中石灰水变浑浊 气体 ,固体

13、 A 中石蕊变红色,C 中石灰水不变浑浊假设成立8我们的课程目标的聚焦点已经从“三维目标”提升为“核心素养” 。 “三维目标”聚焦课程对学生的培养, “核心素养”聚焦教育对学生未来融入社会并获得成功所需要关键能力和品格的培养,更能体现时代发展对人的需求,更能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1 因此单元复习目标的设计前,教师首先要研读课标、教材等文本,搭建好本单元复习的目标框架,从单元的角度整体把握核心学科知识,对单元学科知识进行全面的核心素养的挖掘和理解,根据其潜在的教育功能从整体的角度出发,突出单元复习目标、内容、教学过程间的相互联系,并与学生的心理发展环环相扣,保持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化学

14、的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共鸣,使学生在落实三维目标同时,内化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附图:碳单元复习的目标设计框架图2)3.2 改变单元复习的学习活动从“现有水平”走向核心素养9学生习惯用重复识记的方式进行复习,这就是通常的做法“化学是文科中的理科”。单元复习课中如何才能让学生愿意从不同角度认识原有的旧知?如何才能使学生突破原有的思维层次?维果斯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单元复习的学习活动关键之处要寻找合适的切入点, 在多年的初三化学教学中,发现

15、当学生面对熟悉学习情境时,能快速地从新的视野和思维的角度去认识原来课时教学中没有关注到的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原来的识记方式是有局限性,在空间和时间上最大限度地延伸“有限”的单元复习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将所学的旧知进行融合并灵活运用,实现学生认知结构的重建和完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可能发展到的水平,而核心素养的水平潜移默化地随着学习活动的拓宽得到提升。4、结束语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能力的要求,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身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10基本保障。帮助学生认识学科的本质特征,弄清学什么、怎么学、对社会和自身的发展有什么作用,怎么用、怎么创新,是化学化学课程育人价值的体现。参考文献:1吴 星,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化学教学,2017,第一期 ,10056629(2017)10003052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编, 上海市初中化学学科基本要求 (试验本)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年 1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