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浙江省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一、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和重要保证,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公民思想道德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对于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浙江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对于顺应科学发展的新要求,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构建和谐社会的推进,全省公民道德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
2、态势。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加强和改进公民道德建设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设文化大省的重要内容来抓,颁发了浙江省公民道德规范,实施了文明素质工程,大力弘扬和提升以创业创新为核心的浙江精神,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了一系列道德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为全面实施“八八战略” 和 “创业 富民、创 新强省”总战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2和坚强的思想保证。但是,我省公民道德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在一些领域还比较严重,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违反社会公德的事件时有发生,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
3、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必须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必要措施和手段及时有效解决,促进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为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和良好社会氛围。3加强和改进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紧迫、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面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的全面提升,面对各种社会矛盾多样多发,面对群众利益诉求多元复杂,面对人们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多样多变,面对社会管理任务日趋繁重,公民道德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挑战。适应形势发展的新要求,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巩固已有成果
4、,积极探索和把握新形势下公民道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努力完善、改进和创新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形式、方法、载体、手段和机制等,把全省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摆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面前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二、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34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公民道德建设,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有关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要求,继续大力实施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浙江省文明素质工程,积极探索具有中国
5、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富有浙江特点的公民道德建设新路径,实现全省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提升与身体健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提升相同步,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相协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提高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为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道德支撑。5公民道德建设的总体目标。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深入推进文明素质工程,全面实施公民道德养成计划,深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主题实 践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体系,大力倡导爱国、敬业、诚
6、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在全社会形成守规则、重礼仪、懂感恩、讲诚信、有责任、做好事的良好道德风尚,努力形成社会行为更加规范、4社会秩序更加良好、社会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文化更加繁荣、社会风尚更加优良、社会关系更加和谐、社会大局更加稳定的良好局面。三、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6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公民道德建设全过程。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教育人民,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
7、性和优越性,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最大限度地把广大人民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用以创业创新为核心的浙江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鼓舞斗志,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全体公民增强知荣辱、明是非、分善恶、辨美丑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7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社会生活中最基础的道德规范,涵盖了人与
8、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工作、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公共活动领域不断扩大,相互联系和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公德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培育良好风尚,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内容。要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公德规范,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8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职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和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全社会
9、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礼仪、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职业操守,引导生产型行业“负责任地做产品”、服务型行业“ 负责 任地提供服务” ,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员工。9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生活与人们的工作和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正确对待和处理家庭问题,共同培养和发展夫妻爱情、长幼亲情、邻里友情,有利于每个家庭的美满幸福,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加强家庭美德建设,6要大力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
10、妻恩爱、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美德规范,鼓励人们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10加强个人品德建设。个人品德是个人在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心理、内在品质和情操,包括个人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等,是个体的自我道德意识。培育良好的个人品德,不仅是现代社会中每个成员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需要,更是推动全社会道德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加强个人品德建设,就是要增强人们的道德自觉意识,激发人们的道德责任感和使命感,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养成求真、从善、尚美的心理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鼓励人们在生活中做一个有道德的人。11加强诚信体系建设。着眼于建设“信
11、用浙江” ,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和个人诚信建设,强化诚信理念,弘扬诚信精神,培养诚信品质,形成“诚信为本、操守 为重”的社会风尚。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加强诚信信息征集和披露、诚信评价、诚信自律、诚信奖惩等机制建设,规范信用行为,加强信用监管,在全社会广泛形成“ 有信者荣、失信者耻、无信者忧”的氛 围。四、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方针12坚持公民道德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注重公7民道德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规划,重视发挥道德建设对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综合运用宣传、教育、法律、管理等手段,有效引领人们的思
12、想观念,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提升人们的文明素质,塑造人们的道德品质,激发人们的创造意识。13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衔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勤俭、慈孝、礼让、感恩、诚信等优秀传统美德,继承和发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艰苦奋斗、团结互助、先人后己、无私奉献等优良传统道德,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外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使我省公民道德建设既体现传统优势,又反映时代特点;既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既汲取外地好的做法,又突出浙江特色,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14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既要引导广大公民增强
13、民主权益意识,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民主权利,鼓励人们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获取正当物质利益,又要引导广大公民增强义务责任意识,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积极承担应负的社会责任,树立把权利与义务、利益与责任相结合,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个人合法权益8的社会主义义利观。15坚持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既要大力提倡效率观念,充分调动人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保持社会活力,又要大力提倡公平理念,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整体的和谐进步,在全社会努力形成注重效率、维护公平的价值观,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使广大公民有平等参与机会又能充分发挥自身潜力,
14、既保持发展活力,又维护社会和谐。16坚持体现先进性要求与兼顾广泛性要求相结合。要从实际出发,区分层次,着眼多数,循序渐进,积极鼓励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要大力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道德,引导广大公民积极向上,在遵守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标准。17坚持强化宣传教育与注重社会管理相配合。既要广泛进行道德宣传教育,普及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帮助人们加强道德修养,又要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把公民道德建设融于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之中,逐步完善德治与法治、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运行机制,更有
15、效地引导人们的思想,规范人们的行为。五、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途径918发挥科学理论的先导作用。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为龙头,以党校培训教育为主阵地,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载体,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夯实公民道德建设的理论基础。经常性地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活动,凝聚人心,振奋精神。深入研究、着力回答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思想先导。19发挥国民教育的主渠道作用。认真贯彻党的育人为本、以德为先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
16、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针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在德育课程设计、学生品德考核、师资力量配备和校外实践活动等方面,作出分层次、有区别的安排,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有机衔接,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生活、学习习惯,遵循基本道德规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发挥主渠道作用。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德育资源,使广大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注重加强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学生守则和师德规范,推进校纪校风建设和文明校园建设。学校的少先队、共青团和党组织,要有针对性组10织学生开展各类道德
17、实践活动,增强青少年的道德体验。20发挥新闻媒体的引导作用。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大众媒体,要自觉增强社会责任感,切实把加强道德建设、提高公民文明素质作为重要任务,做好经常性的宣传报道,通过办好群众喜爱的专题、专栏,围绕公众普遍关注的道德热点问题,以专家点评、群众讨论和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开展舆论引导和监督,大力弘扬符合社会主义道德的主流价值观,有力鞭笞背离社会主义道德的错误言行和丑恶现象,引导广大公民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努力营造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设的舆论强势,使大众媒体成为宣传先进思想、弘扬社会正气的重要阵地。21发挥文艺作品的熏陶作用。要把公民道德建设寓于文艺作品创作的全过程,坚持“为人民服 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创作方向和“百花 齐放,百家争鸣” 的 创作方针,通过正确引导文艺作品的生产创作,推动和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投身到讴歌时代和人民的文艺创造活动之中,在社会生活中汲取素材、提炼主题,创作作品,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学艺术作品感染人、鼓舞人、引领人,提升人们的道德认知和鉴别能力。要在各种文艺评论、评价、评奖中,把是否合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作为重要标准,对优秀的文艺作品给予奖励,对亵渎经典、低俗媚俗、肆意恶搞的现象予以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