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071270 上传时间:2018-11-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1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小数乘法1、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1、先将小数转化成整数 2、再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 3、最后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4、如果积的小数部分末尾若出现 0,要去掉小数末尾的 0,使小数成为最简形式。二、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1)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2)点小数点时,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3)积的小数位数如果不够,在前面用 0补足,再点小数点;(4)积的小数部分末尾有 0的要把 0去掉。三、积与因数的关系一个因数(0 除外)乘大于 1的数,积比原来的因数大;一个因数(0

2、 除外)乘小于 1的数,积比原来的因数小。四、求一个数的小数倍数是多少的问题的解题方法:用乘法计算,即用这个数乘小数倍数。五、小数乘法的常用验算方法:(1)根据因数与积的大小关系检验;(2)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重新计算;(3)用计算器验算。六、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1、先算出积,然后看要保留数位的下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求出结果,用“”表示;2、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四舍五入法:小于 5,把它和右边的数全舍去,改写成 0大于 5,向前进 1,再把它和右面的数全舍去,改写成 0由于小数的末尾去掉 0和加上 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取小数的近似数时不用把数改写成 0,直接去掉。

3、2.2052 (保留整数)2.2052.2 (保留一位小数)2.2052.21 (保留两位小数)3、如果求得的近似数要保留数位的数字是 9而后一位数字又大于 5需要进 1,这时就要依次进一用 0占位。如 6.597 保留两位小数为 6.60。特别注意:在保留整数、 (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省略(亿万十分位、百分位)后面的尾数、精确到(亿万十分位、百分位)这类题目,都可以用划圆圈的方法来完成。七、乘除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b a 例如:8518=1885 2388=8823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

4、,积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bc)注意:乘法结合律的应用基于要熟练掌握一些相乘后积为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例如:254=100; 2504=1000; 1258=1000; 12580=10000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用字母表示:(a+b)c=ac+bc ,或者是:ac+bc=(a+b)c注意:简便计算中乘法分配律及其逆运算是运用最广泛的一个,一定要掌握它和它的逆运算。 4、个数相乘,如果有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可以将其转化成整十、整百、整千2数加(或减)一个数的形式,再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八、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

5、中的应用:1.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2.计算连乘时可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将乘积是整数的两个数先乘,再乘另一个数;计算一步乘法时,可将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拆成整十整百的数和一位数相加减的算式,再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3.对于不符合运算定律的算式,可通过变形再进行应用。错点警示:小数乘整数的积的末尾有 0时,一定要先点积中的小数点,再去掉积中小数部分 末尾的 0。规避策略:牢记计算方法和解题过程,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再数小数位数,确定小数点的位置,最后去掉小数部分末尾的 0。第二单元位置一、对行和列的认识。1、横排叫做行,竖排叫做列。确定第几列一般是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

6、行一般是从前往后数。二、对数列的认识和表示方法。1、用有顺序的两个数表示出一个确定的位置就是数对,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两个数据。2、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不要把列和行弄颠倒。3、写数对时,用括号把列数和行数括起来,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个逗号把它们隔开。写作:(列,行) 。4、数对的读法:(2,3)可以直接读(2,3),也可以读作数对(2,3) 。5、一组数对只能表示一个位置。6、表示同一列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表示同一行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8、表示位置有绝招,一组数据把它标。 竖线为列横为行,列先行后不可调。一列一行一括号,逗号分隔标明了

7、。3三、物体移动引起数对的变化。1、在方格纸或田字格上,物体左、右移动(向左或向右平移) ,行数不变,列数等于减去或加上平移的格数;物体上、下移动(向上或向下平移) ,列数不变,行数等于加上或减去平移的格数。第三单元小数除法知识框架:一、小数除以整数1、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如:0.60.3 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 0.6 与其中的一个因数 0.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2、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1)小数除以整数,先安按整数除法的方法计算,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3、除到被除数的末尾有余数的小数除法:(1)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时

8、,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根据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 0 或去掉 0,小数的大小不变)在商的个位后点上小数点,在余数后面添 0 继续除。(2)小数除以整数如果整数部分不够除,商写上 0,点上小数点再除。0 在个位起占位作用。1、 小数除以整数 *计算法则:按整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商的小数点要和被 2、一个数除以小数 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有余数,要添 0再除。(整数部分不够除,商 0,点上小数点。 (一位一位落数,不够商 1就用 0占位。 ) 空间 与图形 3、商的近似数。四舍五入法(结合生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限小数 如:3.126589 0.15689741236474、循环

9、小数:小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无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6、解决问题小数除法42 0 462 0.24个 十 分 之 一 .445 2 0 462 024个 一 445除 的 方 法 和 整 数 除 法 的 方 法 基 本 相 同 , 不 同 的是 在 做 2.4时 商 的 小 数 点 要 与 被 除 数 的 小 数点 对 齐.442 50246 0. . 8120216.05 0。0。0。二、一个数除以小数1、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1) 、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2)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末尾用 0 补足。

10、(3)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易错点: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 0 补足。2、除法中的变化规律:(1)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 除外) ,商不变。(2)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3)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3、商和被除数的大小关系:被除数除以一个小于 1 的除数时,商会比被除数大;被除数除以一个大于 1 的除数时,商会比被除数小。三、商的近似数1、准确数与近似数准确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所遇到的数中,有时可以得到完全准确的数,他们精确,没有误差。如:五(1)班有学生 46 人,这里的 46 是准确数。近似数:由于实际中常

11、常不需要用精确的数描述一个量,或不可能得到精确的数。如:中国约有 13 亿人,这里的 13 就是近似数。2、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从左边第一个不是零的数算起,到这一位数字上,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例如:0.61660.62,有两个有效数字:6、2。3、求商的近似数时,一般先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在按照“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易错点:求近似数时,其中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4、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1、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注意:循环小数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2、循环节:一

12、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如 6.3232的循环节是 32。3、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写循环小数时,可以只写第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数字上面各记一个圆点。5例如:5.33333 写作: ;6.965986598 写作:3.5 8596.3、小数: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5、解决问题先审题,要明白题目中已知什么?要求什么?再根据其关系式进行列出算式, (列算式时多问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列式)接着进行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中,要细心、细心、再细心,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用“进一法”还是“去尾法”。第四单元可能性一

13、、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三种情况:可能、不可能和一定。其中,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些事情的结果是可以预知或确定的,就可以用“一定”或“不可能”来描述,表示确定现象。而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些事情的结果是不可以预知的或不可以确定的,这时就可以用“可能”来描述,表示不确定现象。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当事件的可能性的大小与物体数量相关时,在总数或总体中物体数量越多,出现对应结果的可能性越大;物体数量越少,出现对应结果的可能性就越小。三、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判断物体数量的多少:当可能性的大小与物体数量相关时,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则该事件对应的物体在总数中所占数量就越多;可能性越小,所占数量就越少。考点

14、:(1) 、可能性的大小可以用分数或小数来表示。 例如:从标有 1,2,3,4 的四张卡片中任抽一张,抽到卡片“1”的可能性是多少?(2) 、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例如:指针停在斜线、白、黑三种区域的可能性是多少?(3) 、数的排列规律。 例如:桌子有三张卡片,分别写着 7、8、9。如果摆出的三位数是单数小强赢,如果提出的三位数是双数,小丽赢,想一想,谁赢的可能性大些?这样公平吗?第五单元简易方程一、对于乘号的书写形式:(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 ,也可以省略不写。 如: ab(2)数字和字母相乘,省略乘号时要把数字写在前面。 (如 b4 写作 4b )(3)数与数之间

15、的乘号不能省略。6注意:aa 可以写作:aa (或 ) , 读作:a 的平方或 a 的 2 次方,表示两个 a 相乘。 22a 表示:a+a 二、等式的性质:(1)在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0 除外) ,等式依然成立。(2)在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一个不等于 0 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三、方程和等式的关系: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如:2+3=5 是等式,但不是方程。 注意:X=3 此类也是方程。四、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五、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解方程原理:天平平衡

16、。六、解方程需要注意什么?(每天坚持练习) (1)一定要写解字。 (2)等号要对齐,同时运算前左右两边要照抄,解的未知数写在左边。(3)两边乘、除相同数的时候,这个数一定不能为 0。七、10 个数量关系式: 加法:和=加数 +加数 一个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差=被减数 -减数 被减数=差+ 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乘法:积=因数 因数 一个因数= 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商=被除数 除数 被除数= 商除数 除数= 被除数商 八、用 S 表示面积,用 C 表示周长。 (1) 如果用 a 表示正方形的边长 , 那么 :这个正方形的周长:C =a4=4a(省略乘号时,一般把数写在字母前面)这个正

17、方形的面积:S =aa= (读作:a 的平方,表示 2 个 a 相乘)2(2) 如果用 a 表示长方形的长, b 表示宽,那么:这个长方形的周长:C =(a+b)2这个长方形的面积:S = ab=ab九、方程的检验过程:方程左边=. =方程右边 所以,X=. 是方程的解。 十、列方程解应用题 总结几种情况: (1)比字句。 (如:根据比字句找出关系式,列方程)( 2)找总量。 (如:根据总量找关系式,列方程) (3)相遇问题(如:根据总路程列方程) 。 (4)根据公式列方程(如:根据公式列方程) 。 (5)根据不变量列方程。 (如:如果每个房间住 6 人,有 20 人没床位;如果每房间住 8

18、人,正好住满。有多少房间?根据两种方案的不变量“总人数”列方程) 。 请根据几种情况,找题练习。 注意:问题为两个未知量时,一般根据有关倍数的句子,写设。十一、方程解的值的问题: 方程的解是一个数值,如 x=3,不加单位名称。解方程是一个过程。 注意事项:以下内容除了标明的外,全都是正确的方程习题示例,且没有跳步,请仔细观看其中每步的解题意图。带“*”号的题目不会考查,但了解它们有助于掌握解复杂方程的一般方法,对简单的方程也就自然游刃有余7了。一、一步方程只有一步计算的方程,直接逆运算除未知数外的部分。难点:当未知数出现在减数和除数时,要先逆运算含未知数的部分。二、两步方程两步方程中,若是只有

19、同级运算,也可以先计算,后当做一步方程求解。注意要“带符号移动” ,增添括号时还要注意符号的变化。如果含有两级运算,就“逆着运算顺序”同时变化,如含有未知数的一边是“先乘后减” ,则先逆运算减法(即两边同加) ,再逆运算乘法(即两边同时除以) ,依此类推。难点:当未知数出现在减数和除数时,要先把含有未知数的部分看作一个整体(可以看成是一个新的未知数) ,就相当于简化成了一步方程。x514解:x55 145x 9x67解:x66 76x 133x18解:3x3 183x6x45解:x44 54x 2016 x9解:16 xx 9xx9 16x99 169x724x4解:24 xx 4x4x244

20、x4244x6x489.6解: x(8 4)9.62x9.62x29.62x4.810x620解:x(106)20x4 20x44204x16或 x489.6解: x(4 8)9.6x0.59.6x0.50.59.60.5x4.8x46 7.8解: x46 67.86x41.8x441.84x7.22.4x6 18解:2.4x6 61862.4x242.4x2.4242.4x103(x6 )6.6解:3(x6 )36.63x6 2.2x662.26x8.25(7.2x )6解: 5(7.2 x )5657.2x 1.27.2x x1.2 xx1.2 7.2x1.21.27.21.2x6664x

21、10解:664x610 664x464xx 4x4x644x4644x16* 106x8解:10 6x6x 86x108 6x6x 881086x26xx2x62x2x262x38例题中, “64x”、 “7.2x”和“6x”被看成新的未知数(y ) ,因此原方程就可以看成是 6 y10,5y6 和 10y 8 的形式。三、三步方程(1 ) 应用乘法分配律,共同因数是已知数的具有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即两个有共同因数的乘积(或具有相同除数的除法式子)相加或相减,而共同因数(或除数)是已知数的,既可以逆用乘法分配律提取共同因数而将其简化为两步方程,也可以直接算出已知部分而化简。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一般

22、来说提取共同因数的方法确实计算量要少一些,不容易算错。(2 ) 应用乘法分配律,共同因数是未知数的具有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即两个有共同因数的乘积(或具有相同除数的除法式子)相加或相减,而共同因数(或除数)是未知数的,只能逆用乘法分配律提取共同因数而将其简化为两步方程。难点:隐藏的因数或错看的未知数容易成为此类问题的难点和易错点。2.4x3.6x 36解: (2.43.6)x 366x366x6366x6* 8x12x 4解: (812 )x420x420xx4x4x204x4204x5用交换律改变位置便于观察!2.4x x7解: 2.4x 1x7(2.41 )x 71.4x71.4x1.471.

23、4x5注意,此为正确解法! 解: 3.62.4x152.4x3.6 3.6153.62.4x 11.4 2.4x2.411.42.4x4.752.4x2.416.82.4x7注意,此为典型错题! 解: 3.62.4x15(3.62.4 )x 15 6x156x6156x2.52.4x2.416.82.4x7此步爱跳过的更容易错!此步可以不写 2.4x2.4 836解: 2.4(x 8)362.4(x8 )2.4362.4x8 15x 88158x7或 2.4x2.4 836解: 2.4x19.2362.4x19.219.236 19.22.4x16.82.4x2.416.82.4x7 x44.

24、842解: (x4.8)42(x4.8) 4424x4.8 8x4.84.884.8x12.8或 x44.8 42解: x41.22x4 1.21.221.2x43.2x443.2 4x12.89三、其它方程(方程两边都出现未知数的情况)要解决两边都出现未知数的方程,就必须通过“等式的基本性质” ,消去一边的未知数,成为我们熟悉的一般形式。因此,常常要将若干个未知数看成整体,共同加上或者减去。(1 ) 方程两边都出现未知数的复杂情况(不作要求)难点:方程两边都有未知数,且未知数是除数(即非 0) ,则可以同时乘以未知数(这时方程的两边都各看作一个整体,里面的每一项都要乘以未知数) ,再消去一边

25、的未知数。四、总结既然“解方程”是要得到形如“x9 ”这样的“方程的解” ,因此就应当将方程中多余的、不想要的部分去掉(通过同时同样的逆运算) ,而其关键就在于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只要保证方程两边的同时同样的变化,哪怕绕了大弯, “方程”最终也一定能被解决!附:方程的检验方程的检验作为一种格式存在,只需要记忆即可,平时一般口算代入检验。3.2x 84.8x解: 3.2x83.2x4.8x 3.2x(4.83.2)x 81.6x81.6x1.681.6x595x1510x解: 95x10x1510x10x95x155x991595x65x565x1.2* 108x13 14x解: (108x)

26、x(13 14 x)x10x8xx 13x14xx10x813x 1410x810x13x 1410x3x1483x14148143x6 3x363 x2* 4 6x9x解: (46x )x( 9x)x4x 6xx9xx4x694x669 64x34x434x0.75检验:方程左边664 x664 166410方程右边所以,x16 是原方程的解。664x10解:664x610 664x464xx 4x4x644x4644x16格式:1、 “检验:”2、 从 “方程左边”写起,先写方程左边的表达式3、 代入方程的解,逐步计算4、 算出答案后,与方程右边的结果比较,得出结论。10第六单元多边形面积

27、一、长方形面积、周长关系式:1、长方形面积=长宽 字母公式:s=ab 2、长方形周长=(长宽)2 字母公式:c=(ab)2 (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二、长方形中面积、周长与长和宽之间的变化关系: (1)长方形的长加宽等于长方形周长的一半。即 a + b = c 2 (2)当长方形的周长不变时,长与宽的差越大,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越小;反之,长与宽的差越小,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越大。 (3)当长方形的面积不变时,长与宽的差越大,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就越长;长与宽的差越小,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就越短。 (4)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三、正方形面积、周长关系式:1、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字母公式:s= a或者 s=aa 2、正方形周长=边长4 字母公式:c=4a 或者 c= a4 四、平行四边形1、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四边形分类:一类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另一类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 正方形四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