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林 崇 德北京师范大学一、什么叫心理健康v心理健康 ,意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精神状态。心理健康的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也表示它的相反方向 -心理问题。v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称为 心理健康教育 。(一)国际争议第一,关于心理健康的含义有不同认识。有的学者强调心理健康的客观标准,认为具有良好的身体,良好的品德,良好的情绪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等等就是心理健康。如 Erikson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论和 Buhler的基本生命倾向论。有的则强调心理健康是一种主观感受。如 Maslow的自我实现概念。 有心理学家从外部标准、主观感受、情绪三个方面来论述心理健康 。 还
2、有学者认为心理健康通常包括两个方面: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第二、关于心理健康的测量指标有不同认识。在对西方心理健康研究文献检索中发现,关于心理健康的测量指标有很多,例如:情绪和情感、主观幸福感、自尊、一般健康状况、生活满意感等,那么,究竟什么指标最能够反映心理健康的本质和核心呢? 第三、关于对心理健康的测量存在误区。目前心理健康工作者所使用的心理健康测量工具大部分为对心理问题或心理症状的测量,例如:对于忧郁、焦虑和其它负面情绪的测量,如 Goldberg的一般健康问卷; Bradburn的负性情绪量表,都忽略了对心理健康积极方面的量度。这样的测量无法指示 非不健康 和 健康 之间的区别。(二)心
3、理健康的含义1、心理健康分为正负两个方面 迄今为止,对心理健康公认的理解是:心理健康分为正负两个方面,它不仅仅是消极情绪情感的减少,同时也是积极情绪情感的增多。心理健康也就被默认成了这两种情感。积极情绪情感和消极情绪情感彼此相互独立。换句话说,积极情绪情感的增加 /减少并不意味着消极情绪情感的减少/增加,它们可以同时存在。 2、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 自尊 ,是指个体对自己(或自我)的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体验和态度; 自尊 是心理健康的核心。因为自尊与心理健康各方面的测量指标都有着高相关3、 心理健康是一种个人的主观体验 (主观性、积极性、全面性) 主观性: 心理健康与否,往往来自个人的
4、主观体验,客观条件只是作为影响体验的潜在 因素; 积极性: 表现出肯定的、正面的精神面貌,热忱的、进取的心理状态; 全面性: 心理健康与否,不仅表现在知、情、意的各个过程和个性的各个方面,而且也 往往表现在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三)(三) 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要求 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科技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腾飞必须以人才的培养为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应激状态的持续等,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可能遇到心理失衡的 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