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具体教学建议阅读教学上外松外学校 徐华静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十分重视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养成,这个学段的阅读教学会影响到整个小学阶段的阅读学习,甚至会影响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与提高。那我们该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好阅读教学呢?下面我将主要针对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文谈谈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和策略。在深入了解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和策略之前,先让我们花一点时间来简单了解一下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的特点。一、 课文的特点(一) 数量减少,选文精美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共有四个课文单元,总计 14 篇课文,比沪教版的课文减少了许多,老师将不再背负课时量不足的包袱,也将可以更好地把课堂教学
2、重心回归到字词教学上,凸显低年段教学的重点。该教材的课文故事性强,知识性强,且蕴含丰富的教育意义,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让语文所包含的语言、情感、审美和价值观教育较充分地融为一体。(二) 聚焦“语用” ,编排独具匠心课文编排的主要特点是突出双主线,即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一年级上册教材的 14 篇课文分别按“四季” 、 “想象” 、 “儿童生活” 、 “观察”分为 4 个单元,既围绕了四个人文主题,又凸显了语文要素。特别是课后练习的设计,注重落实语文素养构成的知识点、能力点,对语文知识、技能训练作了通盘考虑,努力体现语文学习体系与教学“梯度” , 突出了语文课程
3、的核心目标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以语文能力培养为主线,体现层级序列,增强实践性、操作性。该册教材在落实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识字写字”的基础上,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角度,着重加强了朗读的系列练习、字词句的积累运用、阅读方法的引导等。一言以蔽之,也就是该册教材的编排更多地聚焦到了“语用”功能。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既要充分关注教材的内容特点,也要充分理解编者的编排意图,用好“语用”功能,让学习要点更加明确,让知识体系更加清晰。下面我将结合一年级语文上册的部分课文来讲讲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和策略。二、 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与策略(一) 落实“识字写字”在每篇课文的后面都安排了识字和
4、写字的教学内容,可见低年段的阅读教学还是侧重字词教学的。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一步识字 ,帮助学生以识字促阅读理解,将识字与阅读有机结合。识字教学既可以按汉字规律集中识字,此时要注重识字方法的渗透;也可以随文识字,此时要注意避免面面俱到,可着重字词理解,以促进课文的理解与阅读。具体该如何落实识字写字教学,下午黄老师将会展开详细讲解,在这里,我就不再展开。(二) 重视朗读部编教材特别重视朗读, 不只是笼统地提出“ 朗读课文” ,而是针对文本个性,提出朗读的不同要求,这些要求是有序的,是循序渐进的,因此我们的朗读指导要依据这些序列逐步展开。1. 朗读的指导序列一年级上册的第 1 篇课
5、文秋天出现了“一”字的三种读音,书后习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朗读课文, 注意 一 字的不同读音。 ”这个具体的朗读指导要求是根据文本个性提出的,虽然教材并没有针对每一篇课文的个性提出训练重点,但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特点来确定。如第 2 课小小的船 ,书后并未提出具体的朗读指导要求,但可以根据上海学生的特点,将指导朗读的重点放在读好“儿化音”上,或根据低年级朗读特点,将指导重点放在读好轻声“的”上。进入后面的课文学习,朗读要求逐步提高,第 5 课影子明确提出要做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第 8 课雨点儿不仅明确要求做到“读句子,注意读好停顿” ,还提出了“分角色朗读课文”的要求。猛一看,这
6、一课的朗读要求较多也较高,但其实教材在前面的第七课已经引导学生认识逗号、句号,那么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根据标点读好停顿就显得水到渠成了。由此,我们便会发现第一册“读好课文”的要求可细化为四个要点:注意读准“一”的变调;能整篇读准字音;注意标点的停顿;能分角色朗读课文。理清这一序列后,朗读要求就清晰了,然而围绕它展开的指导和训练也是要讲究方法的。2. 朗读的教学策略(1) 朗读指导侧重从模仿、感受中学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指导靠理性的分析往往很难达到理想的朗读效果,而通过教师的范读、领读,音频的播放,优秀学生的朗读展示,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听觉和感受来模仿学习,则常常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2) 朗读指导要
7、分步落实,注意复习巩固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学习与练习,在指导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分步落实,经常复习巩固。如第 1 课秋天的朗读训练要求学生“ 读好一字的不同 读音” ,教学时,我们要在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进行“一” 字变调训练,具体可以分六步走: 第一步, 教师范读课文、领读课文,让学生在语境中初步感知“一”的不同读音。第二步,可将带有“一”字的词语分类出示,教师范读、领读。第三步,引导学生发现三类词语中“一”字读音的不同,教师借助词语指点变调规律(只要让学生初步了解为什么读音不同了就行,变调规律的教学不要一步到位) 。第四步,熟读词语、句子,在语境
8、中读准“一”的不同读音。第五步,找找学过的课文中带“一”字的词句,互相拓展练读。第六步学到大小多少 , 再进行一次“ 一”字不同读音的集中训练和巩固,这次教师可以做好词语卡片,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来分类认读,从而达到进一步的掌握巩固。3. 朗读指导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及时纠正念字现象,抓好念词训练,养成连词的朗读习惯,避免顿读。(2)要注意加强朗读速度的训练,避免拖腔拖调。(3)注意引导学生按照正常的朗读去背诵,避免唱背。(4)朗读靠感受,指导朗读时注意运用朗读技巧要自然,有分寸。(5)老师指导朗读的形式和学生练习的方式要多样。 (大声的、小声的、个别读、集体读、领读、范读结合文
9、本的特点练习,如唱一唱、演一演)最终,我们需要通过有序的朗读训练和有效的指导策略帮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教材中的所有课文,并让他们在准备几分钟的情况下,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程度适合的其他文章。(三) 注重语言的积累积累语言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一年级上册教材在课后练习的设计中除了通过朗读、背诵课文来积累好词佳句外,还采用多种形式促进对语言的积累。1. 词语和短语。第一册教材在课后练习中一方面采用“ 读一读”或“读一读,记一记”的方式引导学生积累常用词语, 如青蛙写诗课后的“读一读”是引导学生积累生字组成的常用词;另一方面又采用“ 读一读,说一说”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积累偏正短语,如小小的
10、船课后的“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和项链课后的“读一读,说一说,看谁说得多” ,让学生在积累中同时通过泡泡中的范句, 引领学生联系生活去拓展运用。虽然这两次都是训练偏正结构的短语,但并不是同一个知识点的重复,而是有层次的,是从简单的感受到复杂的尝试搭配,体现了训练中的序列。学习积累词语,不能简单地以概念形式来讲解,而应该重在引导学生感受词语或短语表达的作用,体会表达的妙处。如“ 天蓝蓝的天、月儿弯弯的月儿” ,可以先在比较中读,再让学生说说看到的天、月儿是怎样的,从而体会“蓝蓝的” 、 “弯弯的”写出了事物的颜色、大小、形态等,表达更具体了。2. 句子和自然段。一年级上册要求学生“ 认识逗号、句
11、号, 能在课文中圈出来” ,进而认识句子;要求学生通过“照样子做问答游戏” ,学习一问一答,感受问句与陈述句;要求学生在“你的前后左右分别是谁”的问题引领学习运用“前后左右”方位词,通过相互问答练习问句和陈述句,并通过范句引领,感受同一个人的位置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表达;还要求学生能“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这些要求陆续安排在课文后的习题中,纵向来看,体现了从句到段的序列,体现了从认识到感受再到运用的序列。学习句子和自然段时,我们要注意创设运用的情境,分层落实和巩固。如学习逗号、句号可以从三个层面展开:第一层面:认识逗号、句号。在教学青蛙写诗一课时,按照课后要求“青蛙写的诗里有逗号和
12、句号,请你圈出来 ”,指导学生运用“圈”的方式找出诗中的逗号、句号, 初步了解逗号、句号的作用与朗读时的停顿。第二层面:读中体会逗号、句号的停顿和使用。在落实雨点儿课后要求“朗读注意逗号、句号的停顿” 时,可以先引导学生数一数这段话有几句话句子,再画一画雨点儿给哪些地方带来了变化,最后说说有了怎样的变化。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理解逗号与句号的停顿和使用。第三层面:在运用中体会逗号、句号的用法和停顿。在课文学习中,可适当选择一些段落,创设运用的情境,指导学生进一步感受逗号、句号的使用与停顿。如项链的第一段“大海,蓝蓝的,又宽又远。沙滩,黄黄的,又长又软。雪白雪白的浪花,哗哗地笑着,涌向沙滩, 悄悄撒下
13、小小的海螺和贝壳”。可以让学生先圈一圈写了哪几种景物,再说说这些景物怎么样,从而明白这段话要分三句话来写的原因,在运用中体会逗号和句号的用法和停顿。(四) 重视阅读方法的学习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针对阅读提出:要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部编教材非常重视阅读方法的落实,就一年级语文上册而言,主要体现在两个阅读方法的指导上。1. 圈圈画画寻找、整理信息教材注重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因此许多课后习题都提出了跟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如第 7 课青蛙写诗要求学生说一说“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 , 第 12 课雪地里的小画家要求说一说“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它们画了什么” ,第 13
14、课乌鸦喝水要求说一说“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着水的” ,这些问题的思维要求是逐步提高的,需要学生在阅读中逐步寻找、整理信息。为了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更准确地寻找和整理信息,教材在第 7 课青蛙写诗的习题中安排了“青蛙写的诗里有逗号和句号, 请你圈出来”的圈画要求,这一方法的指导我们应该在后面的阅读教学中不断落实,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圈准确、画完整,逐步培养低年级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逐步渗透“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意识,同时也为更好地整理信息打好基础,为更好地理解内容做好准备。如雪地里的小画家中要求说一说“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它们画了什么” ,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边读边用两种符号分别圈画有关信息,
15、指导圈画时做到圈准确,画完整,表达时既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不同符号按问题顺序回答,又可以按哪位画家画了什么来回答, 促进学生表达的完整性和多样性。2. 借助图画阅读课文分步落实,感受学法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最后安排了一篇连环画式的课文小蜗牛 ,没有全文注音,课后练习提出两个要求:“对照图画,读一读课文” 、 “在图画的帮助下,你猜出了下面加点的是什么字吗?”这是在引导学生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的方法,初步尝试自主阅读。编者希望通过这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可以借助图画去猜读课文;可以借助图画理解课文内容;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图画” 、 “形声字特点” 、 “生活经验”等方法去猜字、认字。虽然
16、教材只安排了一篇连环画式的课文,但这课的教学会直接影响到下册两篇连环画式课文的方法运用与学法提炼。建议学习时可以分五个步骤来落实:第一步,图文对应,逐一出示,教师范读或听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连环画式的课文特点;第二步,看看图,读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落实课后习题中的“对照图画,读一读课文” ;第三步,看图猜读生字,落实课后习题中的“在图画的帮助下, 你能猜出下面加点的是什么字吗?”第四步,看字形猜读生字,借助形声字的特点猜读生字;第五步,拓展看图猜读汉字,可适当出示几个图片加词语,如“蚊子” “蝴蝶” 等,体验猜字,引导学生将这样的阅读方法主动运用到平时的自主阅读中。通过以上的交流,我们会发现每个单元、每篇课文都有要落实的语文知识点、能力点,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层级序列、知识体系,需要我们在解读文本的同时了解编排的“隐在体系” ,吃透设计的意图,明确教学要点,有效展开教学,逐步提升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