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特色建筑.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078767 上传时间:2018-11-30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93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特色建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福建省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特色建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福建省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特色建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福建省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特色建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福建省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特色建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福 建 省 传 统 村 落 和 历 史 建 筑 、 特 色 建 筑保 护 发 展 “十 三 五 ”规 划 ( 2016-2020 年 )(征求意见稿)福建省住房与城乡规划建设厅福建工程学院2016 年 04 月2目 录前 言 .4第一章 “十二五”发展回顾 .5第一节 主要成效 .5第二节 存在问题 .8第二章 总体目标 .9第一节 指导思想 .9第二节 基本原则 .9第三节 总体目标 .10第三章 主要任务 .12第一节 构建完善的村落文化遗产空间格局体系 .12一、构建三大世界级文化遗产村落群 .13二、打造三条村落文化联系廊道 .13三、建设六大村落文化区 .13四、挖掘多个地域村落文

2、化斑块 .14第二节 保护村落物质文化遗产 .16一、保护传统村落聚落形态 .16二、维护传统村落整体风貌 .17三、开展传统建筑保护修缮 .18第三节 传承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一、搭建整体性保护工作平台 .20二、建设非遗保护、传承、展示基础设施 .21三、培养传统文化的继承人 .21第四节 完善村落文化遗产名录 .23一、完善传统村落名录 .23二、建立历史建筑、特色建筑名录 .23三、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4第五节 改善传统村落人居环境 .24一、推进传统村落环境整治 .24二、实施传统村落基础设施建设 .25三、完善传统村落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26第六节 推动传统村落永续发

3、展 .27一、 引导多元发展模式 .27二、打造四大品牌产品 .29三、探索多种发展途径 .30第七节 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31第四章 保障措施 .32第一节 加强政策制度保障 .32第二节 强化资金保障 .33第三节 提供技术服务支撑 .33第四节 推进宣传教育工作 .343前 言2012 年, 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文物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公布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标志着传统村落保护开始成为国家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重要环节。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精粹和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与文化景观。福建是闽越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依山傍海的地理环境孕育出多样

4、地域文化,保留着一大批遗存完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的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特色建筑。截止2015 年底,全省共有 125 个中国传统村落、339 个省级传统村落,数量居全国前列。这些传统村落记载并延续着闽越大地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文明,维系着海内外闽越人的思乡情怀。“十三五” 时 期,是贯彻实 施中央关于保 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福建的关键时期。为深入贯彻落实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精神,特编制福建省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特色建筑保护发展“十三五” 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本规划主要阐明未来五

5、年我省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特色建筑保护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主要任务和相关保障措施,是“ 十三五” 期间我省传统 村落保护、利用及管理的重要依据,是实现我省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本规划基期年为 2015 年,规划期 2016-2020 年。4第一章 “十二五”发展回顾第一节 主要成效2012 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各部门积极开展传统村落调查,申报国家级、省级传统村落,评审认定市县级传统村落,完善传统村落档案和信息系统,推进保护项目实施,全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1、保护体系初步建立。2012 年以来,多次开展村落文化遗产普查和调查,初步建立保护名

6、录,制订传统村落评审认定办法,并有序推进国家、省、市、县四级传统村落推荐及评价认定工作。一是开展传统村落调查,共普查登记村落 1017 个,初步掌握了全省传统村落基本情况。二是积极申报中国传统村落,先后三批共 125 个入选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数量位居全国第 6。三是建立省市县级传统村落名录,目前已认定公布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339 个,三明、龙岩、漳平、连城等地都认定公布了市县级传统村落。四是普查传统民居类型,共普查传统民居类型 51 种,代表性建筑 144 幢,编制了福建省传统民居类型全集 。五是组织 5 所高校开展乡镇级以上历史建筑、特色建筑的普查工作,初步登记 9600 余栋。六是完善规

7、章制度,出台了福建省传统村落评审认定办法 ,规范省市县三级传统村落申报、评审、认定工作。2、基础研究深入开展。通过编制传统村落规划、制作图册5与成立研究中心,加强了传统村落保护的基础工作。已有 97 个中国传统村落完成保护规划编制,占全省中国传统村落的77.6%;组织各地市制作国家级、省级传统村落档案,目前已有500 余个传统村落初步建立档案;制作福建省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 册,收录 125 个中国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等方面的图片文字资料;支持福建工程学院,成立福建传统村落与历史建筑研究中心,开展村落文化遗产研究工作。3、技术服务不断加强。组织 23 名省内不同学科知名专家,成立省级专家服务团,分期

8、分批深入传统村落现场,指导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和保护项目实施,帮助解决相关技术问题;组织开展园林古建特色工种技术工人培训考核试点工作,完成培训考核古建筑特色工种技术工人 1077 人,举办乡镇政府乡镇长、村建站负责人及相关管理人员传统村落保护传承相关课程免费脱产业务培训共有 2000 多人参训,并举办传统村落申报工作专题培训班,发动约 800 名村主干和相关乡镇管理人员参训。4、保护成效不断显现。开展历史街巷、历史建筑的整治修缮,历史环境要素修复、村落绿化美化环境景观面貌提升、设施完善建设等工作,传统村落整体风貌得到进一步维护。各级政策、扶持措施亦纷纷出台,激发了地方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积极性,保护

9、工作成效更加突出。如福安市溪潭镇廉村重点突出“廉”文化,对破损官道、城墙、码头、后湖宫、凤池、古民居、祠堂等建筑进行了修缮,建设了公厕、停车场,改造了游客接待中心等设施,成为国家级省级廉政教育基地。65、品牌效应逐步凸显。通过争取中央补助资金与配套专项补助,2014 年以来省级每年重点扶持 10 个传统村落和名镇名村环境景观面貌改善提升,深入挖掘村落文化底蕴,改善提升保护设施以点带面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取得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南靖土楼群、嵩口、和平、培田、桂峰等镇村文化休闲旅游的品牌效应已逐步显现。如南靖土楼群田螺坑、河坑等传统村落依托云水谣影视基地,发展影视拍摄、绘画写生、民俗体验、主题民宿

10、等旅游业态;培田村依托客家民居群落与耕读文化,发展民俗体验、科普考察、休闲旅游;桂峰村重点保护几十栋历史建筑和古街古墙,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明显改善环境景观面貌,延续了历史风貌和古民居遗产,带动了乡村休闲旅游。6、保护观念不断深入人心。由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持续推动,各级各部门对传统村落保护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随着电视、报刊、网络、手机报、微信平台等多种媒体不断宣传报道,以及政策实施效应的不断显现,社会各界对传统村落保护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不断提高,申报传统村落、名镇名村的数量一年比一年多,每年涉及传统村落、历史建筑保护的人大建议、政协提案也越来越多,有关传统村落的新闻报道经常见诸报端。保护、利用

11、好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特色建筑,已成为社会共同的愿望和广大农民群众共同的期盼。7第二节 存在问题在短暂的三年期间,我省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由于该项工作开展时间较短,因此在空间格局、风貌特色、发展模式及体制机制方面仍存在不足。1、村落空间格局体系有待完善。全省传统村落数量、空间分布不均衡与空间联系缺失,超过 80%的传统村落位于闽西、闽北、闽东山区,而闽南和莆仙沿海地区作为我省重要文化空间单元,传统村落数量偏少;各市县间的国家级传统村落数量差异显著,有的市县多达十几个,有点县则寥寥无几。全省传统村落呈散点分布,空间连续不足,未能凸显区域历史文化特色及内在联系;反映我省主题文化的地区尚

12、有大量传统村落及历史建筑、特色建筑未纳入保护体系。2、风貌特色破坏现象仍然存在。传统村落风貌保护与村民改善生活、发展建设的矛盾较为突出,保护工作与开发建设之间未能有效衔接,新建建筑、设施与传统村落环境风貌和历史文化氛围不协调,对传统村落整体风貌的原真性、空间格局的完整性造成了较大破坏。3、自身造血功能不足。大部分的传统村落保护建设资金来源主要依靠中央补助资金,省市县资金配套不足,民间资本投入有限,保护建设资金匮乏;同时,传统村落发展过多依赖摄影写生、博物馆展示等传统途径,未能有效契合当今经济发展新形势,传统村落造血功能不足,发展模式单一。84、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各地传统村落没有成立专门管理机构

13、和配备专门管理人员,基层建设管理人员、传统建筑工匠数量不足。研究机构有限,各类培训机构缺乏整合,对传统村落的基础研究较为薄弱,保护发展缺乏技术指导。第二章 总体目标第一节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和推动传统村落发展的工作主题,遵循科学规划、整体保护、传承发展、注重民生、稳步推进、重在管理的方针,加强传统村落保护,改善人居环境,实现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特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第二节 基本原则1、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坚持保护优先,保持传统村落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生活延续性。合理利用传统村

14、落文化遗产资源,立足长远,协调处理好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促进传统村落的有效保护与永续利用。2、规划先行,统筹推进。坚持规划先行,整体布局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体系,科学安排保护整治建设项目库。统筹村落文化遗产保护、特色景观旅游、美丽农村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等各项事业,9有效整合优势资源,共同推进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特色建筑的保护发展。 3、示范引领,整体带动。在已有典型示范的基础上,总结成功经验及模式,重点培育一批示范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推进全省村落文化遗产保护深入开展。4、多元发展,活态传承。结合地域特征、民族特点、历史背景和发展水平,探索研究传统村落多元发展模式;保护传统村落人文生态

15、,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5、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将保护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强化政府在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中的责任主体地位,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发挥好市场机制的作用,强调引导和发动多方利益主体,吸引社会各界投资投劳,逐步建立政府引导推动、社会参与的协同保护发展机制。6、以人为本,村民主体。坚持民生为本,进一步完善功能设施建设,切实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村民作为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利用主体和主要受益人的意识,充分调动和发挥村民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参与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特色建筑保护传承。第三节 总体目标加强村落文化遗产摸底调查,建立国家和地方的传统村落名录,积极探索保

16、护、传承和利用方法,通过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和社会广泛参与,在“十三五” 期末 ,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有效保10护取得明显成效,生产生活条件有效改善,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传统村落保护、支撑以及政策管理体系的发展目标。1、保护体系逐步建立完善。不断推进村落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建档、评审认定、申报工作,凸显我省主题特色文化及文化遗产线路整体空间格局体系,形成点线群面多层次的格局体系。至2020 年,全省增列国家级传统村落达到 300 个,省级传统村落 500个,市县级传统村落 500 个;每年重点扶持一批传统村落保护和环境面貌改善提升;至 2020 年实现全省农村地区历史建筑、特色建筑普查全面覆

17、盖,预计登记数量达到 3 万栋。2、历史文化有效保护传承。以规划为指引,保护好文物建筑、历史建筑、古街古巷、传统格局,以及与名镇名村密切相关的地形地貌、河湖水系、乡土景观、自然生态等景观环境,大力发掘传统艺术、传统民俗、人文典故、地域风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至 2020年,国家级传统村落全部建立档案,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的编制基本完成,并全力推进实施,传统村落整体风貌得到全面有效保护。各级历史建筑、特色建筑得到保护修缮。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恢复和活态传承。3、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提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推进村落污水垃圾治理,全面提升传统村落环境景观面貌和人居环境。至 2020 年,基本实现传统村落路、水、电、讯等基础设施整治改造全覆盖,消防灭火系统、防灾避险设施全面建成。生活污水有效处理村落达 95%以上,生活垃圾有效处理村落达 95%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