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土地整治规划.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078770 上传时间:2018-11-30 格式:DOC 页数:74 大小: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土地整治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甘肃省土地整治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甘肃省土地整治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甘肃省土地整治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甘肃省土地整治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甘肃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 年)甘肃省人民政府二一三年二月目 录前 言 .1一、规划背景 .3(一)区域概况 .3(二)上轮土地整治规划实施情况 .7(三)土地整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1二、土地整治潜力 .14(一)土地整治潜力数量及分级 .14(二)土地整治潜力分布状况 .16三、土地整治规划目标 .16(一)土地整治的指导思想原则 .16(二)土地整治规划目标 .18(三)土地整治远期目标 .20四、土地整治任务 .21(一)统筹推进土地整治 .21(二)大力推进农用地整治 .25(三)规范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 .32(四)有序开展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 .35(五)加快土地复

2、垦 .37(六)努力拓展城乡发展空间 .39五、土地整治重点区域、重大项目 .41(一)土地整治重点区域 .41(二)重大项目 .44六、补充耕地的区域平衡方案 .48(一)各市(州)补充耕地任务、潜力和缺口 .48(二)区域平衡途径和措施 .49七、土地整治投资和效益 .50(一)土地整治的投资规模、 筹资渠道 .50(二)土地整治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51八、规划实施保证措施 .52(一)严格规划的执行与管理 .52(二)健全规划实施管理制度 .53(三)加强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 .55(四)创新土地整治激励机制 .56(五)加强基础和能力建设 .57附表:表 1:甘肃省甘肃省待整治土地

3、规模及新增耕地潜力分析汇总表 .59表 2:甘肃省土地整治潜力分级表 .60表 3:甘肃省各市(州)耕地利用等别面积汇总表(国家级等别) .61表 4:甘肃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县任务分解表 .62表 5:甘肃省高标准基本农田整治规模指标分解表 .63表 6:甘肃省占补平衡及补充耕地指标分解表 .64表 7:甘肃省土地整治规模及补充耕地指标分解表 .65表 8:甘肃省建设用地开发指标分解表 .66表 9:甘肃省土地整治重点区域一览表 .67表 10:甘肃省土地整治重 大项目汇总表 .681前 言为切实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精神,统筹安排、科学指导土地整治活动,落实最严

4、格耕地保护制度和集约节约用地制度,落实省委省政府“四抓三支撑 ”总体工作思路和“中心带动、两翼齐飞 、组团发 展、整体推 进” 区域发 展战略,促进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02 号)和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63 号),依据土地管理法、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 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甘肃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编制甘肃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 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

5、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按照搞好国土资源综合整治、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小城镇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总体要求,依据相关规划,明确未来五年全省土地整治的目标任务,确定土地整治重点区域,统筹安排土地整治重大项目,科学计算评价土地整治投资和效益,制定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完成土地整治规划的信息化建设。规划是落实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 年)的重要环节,是深化和实施甘肃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确定的土地整治目标和任务的重要手段,是统筹和指导全省土地整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规 范有序开展土地整治工作的基本依据,也是全省大规模建设和保护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

6、的重要依据。规划以 2010 年为基期,2015 年为规划目标年,远期展望至 20202年,规划范围为全省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3一、 规划背景(一)区域概况1、土地整治的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甘肃省地处西北内陆,是中国唯一跨东部季风区、青藏高原区和西北干旱区三大自然区域的省份。省内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大致可分为六大各具特色的地貌类型区:陇南山地、陇中黄土高原、甘南高原、河西走廊、祁连山地、北山山地。河西走廊绿洲、沙漠、戈壁相间,陇中黄土山岭、梁峁、 塬台、沟壑交 错 ,甘南山原高寒阴湿,陇南山大沟深、峰锐坡陡、地形破碎。甘肃深居西北内陆,大部分地区

7、光照充足,但干旱少雨。由于地域狭长,地势高差悬殊,地域 间气候差异明显。有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高寒带以及湿润、半湿 润、半干旱和干旱等多种气候类型区。全省各地年平均气温在 016之间,75%以上的地区全年日照时数超过 2500 小时。由于 远离海洋,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各地年平均降水量在 37735mm 之 间,大致从 东南向西北 递减,有 58的地区年降雨量低于 300mm,依干燥度指标划分,有 2/3 的地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带。陇南山地南部为亚热带湿润气候,甘南高原为寒温带气候,自然植被分别为森林和亚高山草原带,目前仍保存有部分原始森林,林草覆盖度较大,向北、向西逐渐过渡到半干旱草原

8、、干旱荒漠,自然植被越来越稀疏。省域共分三个流域九个水系。黄河流域有黄河、洮河、湟水河、渭河、泾河 五个水系;长江流域除汉江入庙河外均属嘉陵江水系;内陆河流域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个水系;年径流量大于 1 亿 m3 的4河流有 78 条,自产水资源量 289.4 亿 m3,入境水量 287.3 亿 m3。全省水土资源匹配程度较差,陇南山地水多地少,土地分散,水资源利用率仅为 2.22%;河西地区水少地多,土地资 源的开发利用受到水的制约。由于气候干旱,植被覆盖度低,黄土、泥石山地多,沙漠、戈壁面积大,加上降雨季节分配不均,土壤侵蚀面积大,水土流失、泥石流、滑坡塌陷、风蚀沙化等土地退化现象较严

9、重,土地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陇中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水土流失严重,常有泥石流灾害,土壤侵蚀面积达 1.34105km2,年侵 蚀模数 3000 t/km2 9000t/km2;河西地区以风力侵蚀为主,水土流失面积 25.3 万 km2,气候干旱加上大 风天气多,土地沙化和盐碱化危害严重。甘肃既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冲,又是新欧亚大陆桥的咽喉省份,是我国中东部地区沟通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区位优势明显,但基础设施薄弱,开放程度较低,社会事业落后, 经济发展速度迟缓,贫困问题突出。全省辖 14 个市(州),86 个县(市、区),2010 年末总人口2635.46 万人。省内居住着 45 个少数民族,为黄河上

10、游中华民族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2010 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 3970 亿元,人均生产总值 15064 元;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 745.3 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53.6 亿元;粮食总产达到 906 万吨,人均 343.8 公斤,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3062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3308 元;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快,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35.1 %。但与 东部及沿海地区相比甘肃依然存在较大差距,仍属于边远落后地区。目前全省多项经济指标在全国的比重显著偏低,基础设施建设、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等落后于其他省份,多年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一直处于全国末位,贫困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

11、条件仍然较差。按照国家52012 年最新贫困县标准,甘肃省有 58 个县为贫困县,地方财力薄弱,对土地整治的投入能力十分有限。2、土地利用状况土地利用现状根据甘肃省 2010 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2010 年末,全省土地总面积 42.5889 万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 1857.95 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43.63%(包括其他土地中的设施农用地和田坎);建设用地 80.66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 1.89%;未利用土地 2320.27 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54.48%。农用地 1857.95 万公顷。其中:耕地 539.65 万公顷(8094.75 万亩),占土地总 面积 12.67%,

12、占农用地面积的 29.05%;园地 26.27 万公顷,占农用地面积 1.41%;林地 610.76 万公顷,占 农用地面积 32.87%;牧草地 592.56 万公顷,占农用地面积 31.89%;其他 农用地 88.71 万公顷,占农用地面积 4.78%。目前,全省耕地中 约有 50 万公顷(750 万亩)各类不稳定耕地,其中湿地等生态环境建设拟实施退耕的耕地有 9.03万公顷(135.52 万亩),坡度在 25 度以上需要退耕的坡耕地 10 万公顷(150 万亩), 质量不高的耕地及沙化地等 30.97 万公顷(464.48 万亩)。建设用地 80.66 万公顷。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7

13、0.67 万公顷,占 87.61%;交通运输 用地 6.2 万公顷,占 7.69%;水利设施用地 3.79万公顷,占 4.7%。未利用土地 2320.27 万公顷。其中:其他草地 829.34 万公顷,占未利用土地总面积的 35.74%;水域 59.89 万公 顷,占 2.58%;其他土地(盐碱地、沼 泽地、沙地、裸地) 1431.04 万公 顷,占 61.68%。6土地利用特点及存在问题土地资源总量大,利用率低,质量差。 甘肃省土地总面积位居全国第七位,人均土地 1.61 公顷,人均耕地 0.20 公顷,均高于全国平均数。但未利用土地面积大,占土地总面积的 54.48%,其中沙漠、戈壁、盐碱

14、地、沼 泽地等难以利用的土地分别约占总土地面积和未利用土地面积的 33.6%、61.68%。耕地中旱地占 75.13%,水 浇地(含水田)仅占 24.87%;产量低于 150 公斤/亩的低产田占 68.83%,150300 公斤/亩的中产田占 21.64%,300 公斤/亩以上的高产田仅占 9.53 %。全省林地面积小而分布集中,干旱半干旱地区林木自然生长困难,林地质量较差。牧草地多为干旱、半干旱及荒漠草场,产草量低,载畜量不高,土地利用的农业经济性状不佳。自然环境条件差异大,土地利用地域间差异明显。甘肃复杂的地貌类型和自然环境条件造成区域间土地利用差异明显,形成了河西绿洲灌溉农业、中部干旱半

15、干旱旱作农业、陇南山地河谷立体栽培农业、 陇东塬 区高产旱作农业、甘南高原亚高山草甸放牧业等农业生产布局,生产 力水平差异较大。河西绿洲区、 陇东 川塬区、中部沿黄灌区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和生产力水平较高,而黄河以东广大山旱区土地利用结构单一,耕作粗放,土地生产力水平低而不稳。甘南高原高寒阴湿,种植业比例小,生产力水平低下。土地生态环境脆弱,农业土地利用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甘肃是我国“ 三北”地区自然条件最 严酷的省份之一,以旱作 为主的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形成了广种薄收的耕作习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以过度毁林毁草耕种解决口粮。全省15的坡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 33%,受水

16、土流失危害的耕地占耕地 总面积的78%。受 盐碱危害的耕地约 39 万公顷,受风蚀 沙化影响的耕地约 2877万公顷,占全省耕地面积一半以上。各地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河西以风沙、干 热风为主, 陇中以干旱、霜冻和水土流失为主,陇南多以暴雨、泥石流灾害为主,甘南以低温、冻害为主。脆弱的土地生态环境和对土地的粗放经营使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有限,农业生产常遭受重大损失,也给土地整治带来诸多困难。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大,但水资源有限。甘肃是全国荒地资源集中分布的地区之一,除了已开发利用的耕地外,尚有 63.69 万公顷(955.35 万亩)宜耕未利用土地,多分布于河西地区,且目前大部因水

17、资源限制不能开发利用。由于水土匹配不佳,农业用水形式较为粗放,水资源利用率较低,致使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潜力难以发挥。河西地区虽然水资源总量有限,存在着用水矛盾,但三大内陆河流域也都存在着水资源浪费和利用率不高的状况。目前河西地区单方水粮食产量为 0.51.0 公斤,最高达 1.5 公斤,而先进国家最高已达到 2.5 公斤,表明在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方面有较大潜力可挖。通过修建蓄水、引水、调水工程,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加强水资源管理,能进一步挖掘可利用水量,用于宜农荒地资源开发。河东地区通过农地整理、旧庄基地复垦以及对河滩地进行整治等,也可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二)上轮土地整治规划实施情况1、土地整治规划实施从 2000 年实施国家投资金塔会水土地开发示范项目开始,到2010 年底,全省逐步建立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制度,有效组织实施了国家及省上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逐步形成了土地开发整理的多元化多渠道投入机制,探索开展了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与资金投资标准体系建设;建立了专门的土地开发整理机构和队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