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地理科学.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078888 上传时间:2018-11-30 格式:DOC 页数:99 大小: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学校地理科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高等学校地理科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高等学校地理科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高等学校地理科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高等学校地理科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等学校地理科学专业规范(征求意见稿)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010/3/30ii高等学校地理科学专业规范目 录一、本专业的发展背景 .11. 历史与现状 .12. 主干学科及相关学科 .63. 主干学科的方法论 .144. 影响因素 .27二、本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 .321. 培养目标 .322. 培养规格 .32三、本专业教育内容 .331. 教育内容的总体框架 .332. 教育内容及知识体系 .343. 课程体系 .374. 实践教学内容及体系 .38四、办学条件 .431. 师资力量 .432. 教材 .453. 图书资料 .454. 实验室 .465. 实习基地建设 .466

2、. 教学经费 .46五、主要参考指标 .471. 培养方案 .472. 师资队伍 .473. 教学条件 .474. 实践教学 .48附录 .49附录 A 地理科学专业知识体系 .491. 自然地理学 .492. 人文地理学 .513. 地理学方法与技术 .544. 应用地理学 .55附录 B 地理科学专业核心课程描述 .58iii1. 地球科学概论 .582. 地貌学 .593. 气候学 .624. 水文学与水资源 .635. 土壤地理学 .666. 生物地理学 .677. 人文地理学 .698. 经济地理学 .709. 城市地理学 .7110. 地图学(测绘) .7211. 遥感 .7312

3、. 地理信息系统 .7413. 计量地理学 .7514. 区域分析 .7515. 中国地理 .7616. 自然资源学 .7817. 环境科学概论 .8018. 地球概论 .81附录 C 实践教学体系及内容 .82一、课堂实验 .821. 自然科学基础实验 .822. 地图学与 3S 技术实验 .823. 自然地理学实验 .834. 研究性创新实验 .85二、野外实习 .851. 地质地貌实习 .862. 气候水文实习 .873. 土壤生物地理实习 .894.人文地理实习 .905. 自然地理综合实习 .916. 地理摄影 .93三、科研实践 .941. 毕业论文 .942. 科研训练 .961

4、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紧密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实际,研究建立适应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地理科学专业设置和调整制度,需要编制指导性专业规范,为高校优化专业布局和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按照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新兴交叉、社会急需的原则,引导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办出特色。指导性专业规范是国家教学质量标准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国家对本科教学质量的最低要求,主要规定本科学生应该学习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应用。不同层次的学校均应在这个最低要求之上增加本校的要求,制订本校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现本校的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本专业规范分为五部份:一、本专业教育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二、培

5、养目标和规格,三、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四、办学条件,五、主要参考指标。其中第三部分是本专业规范的重点和核心,其专业教学内容、知识体系和实践课程仅阐明了知识体系、课程设计和课程实践的总体描述与指导原则,详细内容见附录 A、附录 B 与附录 C。一、本专业的发展背景1. 历史与现状(1) 发展历程近代科学意义上的地理学之发展,以德国洪堡的宇宙和李特尔的地学通论两书在 19 世纪问世为标志。从 1821 年巴黎开始,世界各地纷纷成立“地理学会”,创办地理学杂志,提出各种地理学的理论、思想与著作,开始了以地球表层区域和自然地理各环境要素为主要研究内容的近代地理学时代。1874 年,德国柏林大学建立世界

6、上最早的地理系开始培养专业地理学人才。1899 年 H.J.麦金德创办牛津大学第一个地理系,至 20 世纪初,世界各国大学里纷纷设立地理系。其时, “自然地理学”成为了规范化的基础核心课程,作为教材以各种语言出版的自然地理学亦纷纷问世。但在当时,地理学科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并不为人所重视,被德国著名地理学家阿尔夫雷德赫特纳形象地描述为“ 像小媳妇似地受到歧视” 。自 19 世纪到 20 世纪 40 年代,在形而上学世界观影响下,科学和技术的分工日益走向精密化。地质学早在洪堡时代已从古代宇宙学独立出来,此后其它地球科学分支如气象学、海洋学等相继独立,自 然 地 理 学 开 始 成 为 一 门 独

7、立 的 分 支 学 科 。生物学、解剖学、地质学、气象学等的突飞猛进,对地理学影响很大,使很多学者致力于“自然法则 ”的建立,部门地理学家追随地质学、生物学研究法,完全摒弃“人”的活动。许多自然地理学者认为地理学就是生物自然科学,变得较关注包含于环境元素中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过程,而较不关注这些作用所位处的地域。在 20世纪早期的美国,许多地质学者对于地球表面产生了比对于其下之岩石构造更大的2兴趣而成为“ 地理学者” ,这些人和其他人在研究某一特定地域中地形、水系、气候、植被及土壤如何互动,以及世界各地方之间整体的自然环境如何变化上体现了自身的价值。到 30 年代至 50 年代,作为专业教育

8、的基础课程自然地理学,在美国大学地理学系中已较少开设,在某些系中甚或省略。及至 20 世纪 60 年代,或许是因为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自然地理学在美国大学地理系重新受到重视。例如,斯特拉勒(A.N. Strahler)自 60 年代以后,主要从事编写自然地理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和普通地质学教材,为世界各国地理教育界所欢迎和采用。美国大学教学计划注重多样性,力求反映主修学科在当代的社会需求与应用的多样性。例如宾西法尼亚大学地理系课程注重给学生以广阔的知识背景,用以理解人类的技术和社会活动同自然环境复杂的相互作用所引发的一系列严重问题。他们为该专业学生设计的基础知识有地貌、气候、土地利用(空气、

9、水、土地)研究所用的分析方法等,并注重分流培养,鼓励 B.A(艺术学士)学生加强地理学同外语能力的结合,而对 B.S(科学学士)学生则强调掌握定量技术和加强自然科学基础的学习。宾大对读硕士研究生的学生明确要求,要学习基础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概念,并且学习各种技能和训练联络交往的能力,如写作、口语表述、制图等等,而且安排有许多课堂讨论和高年级的协作课,通过实践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总体上,美国的地理学,以论文的数量、地理会议的文章、大学中的课程数目以及学校中社会研究的强度来衡量,仍由对地球未给予重视的都市、社会及经济地理学所主导。20 世纪中叶自然地理学在美国大学的衰落现象,显然不是世界大多数地

10、区地理教育的共同特点,在欧洲、前苏联、英国及加拿大,自然地理学依然是地理教育与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尤 其 前 苏 联 地 理 学 家 非 常 重 视 自 然 地 理 学 研 究 , 通 常 把研 究 注 意 力 放 在 自 然 环 境 各 个 要 素 方 面 , 自 然 地 理 学 内 部 分 化 明 显 , 在 自 然 区划 、 景 观 制 图 、 地 球 化 学 景 观 、 生 物 地 理 群 落 和 古 地 理 学 等 方 面 研 究 取 得 显 著进 展 。 在三年制的英国大学,教学计划中有关分析技术与方法占有很大比例,重视体现共同基础上的适当专长的训练。分析技术主要是指定量、遥感与

11、地理信息系统,概念和方法则包括地理学的思想发展、系统概念、决策、感知、价值和地理哲学问题。例如,剑桥大学对于本科一年级的基础课程十分重视。他们提出大学生必须有全面的思维训练,因此在具备数学、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等科学通识教育、并取得考试成绩的基础上,还要学习高级科学通论课和高等数学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我国一些高等学校成立地理学系,地理学开始成为一个职业领域。1902 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开设历史地理专业。此后,北京师范大学(1928) 、中山大学(1929) 、中央大学(1930) 、现南京大学(原东南大学) (1921)、清华大学(1929) 、兰州大学(1946)等先后设置了地理系。50

12、 年代院系调整以后,3统一地理学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分化,部门地理(即系统地理)逐渐受到重视。受前苏联地理学界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分离倾向的影响,地理学人才按专业培养,例如自然地理、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冰川冻土、陆地水文、地图学 等专业。这反映在教学安排上,强调专业培养,采用的是“对口式” 专业教育和 “处方式”知识、技能教育,以培养现成的科学家、工程师等为主要目标。当时,本专业毕业的学生绝大部分输送到国家和省市一级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重点培养“基础型”人才是可取的。70 年代初期,为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求,自然地理学开始探索自己的应用领域,在本专业基础上开始设立环境保护方向本

13、科生专业。这是本学科开始从过去只从事学术研究和地理教育的狭窄领域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应用地理学。80 年代以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有了变化,本专业本科毕业生出现3 种流向:极少部分从事高校或研究部门的教学、科研工作;大部分去各级党政机关、生产部门从事技术、规划或管理工作;一部分被推荐或考上研究生,进入更高一级的学习(表 1) 。到 90 年代,应用地理的发展使各校地理系的学生构成发生较大变化,按原学科专业招生不如以应用地理为名的专业招生吸引力大,应用方向的学生超过理论方向的学生。为有利于招生工作,开始相当一批地理系更改了系名。在专业招生生源不足、优秀生源缺乏的困难情况下,自 80 年代末期有关

14、研究所、高校地理系纷纷更改名称。多数地理系更名 23 次,某校地理系 11 年间就四易其名。表 1 中山大学地理系自然地理专业 89 届毕业生去向部门 高校 研究 所 环保 国土 农业 海关 旅游 工业企业 发展公司 行政 研究 生 合计人数 1 2 10 2 2 2 1 2 4 1 4 31比例/% 3.2 6.5 32.3 6.5 6.5 6.5 3.2 6.5 12.9 3.2 12.9 100我国地理科学和其它学科一样,专业教育的基本内容和体系主要源于西方。通过对国内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的百年嬗变以及国内一流大学的课程设置进行调研,发现具有下诸历史特点:1) 50 年代以前区域地理课程

15、所占比重最大。20 世纪 50 年代以前,系统地理(即部门地理)作为地理学入门基础为区域研究服务,区域地理是大学地理系的主要专业课。自 19211937 年这一时期的课程设置,以中央大学地理系为例,有地学通论、地形学、气候学、世界气候、天气预报、人生地理、中国地理、亚洲地理、欧洲地理、美洲地理、地理教学法与研究法等,并且注重野外考察工作。各校所开设的地理课程,多少不一,以中山大学为最多(表 2) 。区域地理和部门地理作为近代地理学发展的主要分支对增进有关地理环境的认识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研究的发展,它们的局限也日益现出来。至 19371949 年时期的课程设置,区域地理4课程已呈减少之势。表

16、 2 新中国建立前中山大学地理系开设课程课程性质 必修课程 选修课程系统(部门)地理课程读图学、制图与测量、普通地理学、地形学、气候学、水文学、生物地理、英文、法文(或德文)、人文地理、经济地理岩石学、气象学、生物学、人类学、语言学、历史、经济学、论文。区域地理课程 本国地质特论、本国地志、欧洲地志、南北美洲地志、非洲及大洋州地志、各洲比较地理、日本地志、中亚与西北利亚地志、野外实习2) 50 至 80 年代自然地理课程比重增大并按专门化开设课程。新中国地理学各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主要形成于 20 世纪 50 年代全面学习苏联的时期,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体制。前苏联专业教学计划是按学科体系建立

17、,强调自然科学基础,注重引入自然科学的实证主义方法,力图加强其科学的基础与提高研究上的科学性。受其影响,我国大学地理教育往往多考虑本专业计划的独特性,缺乏地理学科的整体性与相互联系,课程设置侧重专门化。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十分注意地理学如何与生产实际相联系,要求学习能集中在一些与实际问题有关的课程上。这就推动了各校地理系开设部门地理专业与专门化方向。例如,50 年代末、60 年代初的兰州大学地理系,当时的学制为 5 年,需要修完 30 门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表 3) ,总学时数达 4220 学时。表 3 兰州大学 1957 级自然地理学专业课程设置年级 专业基础课程 专门化课程 野外实习课程

18、第一学年 自然地理概论、普通地质与地史学、测量学 地质学、测量学第二学年地貌学、气象学、土壤学与土壤地理、植物学与土壤地理地貌学、土壤学、植物学第三学年气候学原理、水文学、地图学、动物学与动物地理、世界区域自然地理、冰川学与冻土学、沙漠与治沙学以科研为主的生产实习第四学年中国自然地理、中国经济地理、外国自然地理、外国经济地理植物群落学、土壤化学、植物生理与生化;农业气象、小气候、动力气象学等以科研为主的生产实习第五学年 毕业论文 专业课 毕业实习3) 80 年代以来课程体系出现紊乱。近 30 年来,地理科学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广度和速度趋于交叉、实用、综合和技术化。分支学科的快速成长与分化,使地

19、理学派生出许多边缘性学科和应用性学科。高校地理系本科教育一般设有 23 个专业,最多是 4 个专业,据统计有地理科学、地理教育、国土规划、土地利用、资源5管理、国土整治、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旅游管理等近 20 个专业门类。各校地理系均不同程度地对课程设置进行了多次调整,平均每年更新 23 门课程。大量增加的应用性、技术性学科在课时安排上的冲突,导致基础课教学被削弱。由于专业基础课大多相对枯燥或难于理解,学生更喜欢学习实用性的应用地理课程,从就业的角度上也倾向实用性的技术、方法课。根据问卷调查,某校 80%以上的学生不喜欢学习专业基础课,对基础课感兴趣的学生多为准备考研的学生。这种教学体系,很难

20、维持稳定的教学目标和教育质量,既严重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也极大地影响着学科建设和发展。综上所述,与欧美国家比较,我国高校地理科学专业教学内容的偏向主要有:一是早期受前苏联办学模式影响,大多从一年级即开始分专业上课,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不够,缺少地理学通论的学习;在知识结构上,重自然轻人文,重要素分析轻区域综合。新生一入学就接触各部门地理知识,到高年级再学习区域地理、应用地理方面知识,系统的地理思想、地理观念和地理学方法比较薄弱。二是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 重技术轻基础 ”、 “重应用轻理论”的趋向十分突出。史培军等(2003)认为在过去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课程设置上有两种趋向:削弱对部

21、门自然地理学的教育,强调综合自然地理学,如一些师范类大学;重视部门自然地理学的教育,忽视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型大学) 。三是数学、物理学、化学的知识水平较低,造成就业适应性差和在基础研究中缺少创新的能力。四是课程的丰富程度、国际化程度均不够。(2) 本专业教育现状自 20 世纪 90 年代初,美国国家航空与宇航管理局(NASA)开始以大学为基地,实施地球系统科学教育计划(ESSE) 。1994 年,AMBIO综合地球系统科学专号报道,1991 年首批 22 所大学将地球系统科学教育纳入课程之内。这些课程主要有“盖雅 地球系统” 、 “地球历史”、 “地球动力学” 、 “大气圈和海洋的演化”、 “海洋地质学”、 “动力气象学导论”、 “卫星气象学”、 “气候变化和可预测性” 、 “气候学专题”、 “大气物理学”、 “放射性物质的转变 ”、 “环境的人类利用 ”等。至 2001 年,已有 40 多所大学 8000 余名学生选修了地球系统科学教育计划所设的概况课程和高级课程,其中包括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洛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