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第一节 阴阳学说一、选择题(一)A 1型题1阴阳的最初涵义是指( )A日月 B动静 C天地 D昼夜 E寒热2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体现了阴阳的什么特性( )A相关性 B普遍性 C可分性 D转化性 E规定性3 内经认为“阴中有阴,阳中有阳” ,体现阴阳下列的哪一特性( )A相关性 B普遍性 C可分性 D转化性 E规定性4 “阴阳互藏”关系体现了阴阳的哪一特性( )A相关性 B普遍性 C可分性 D转化性 E规定性5中医学将人体具有温煦、推动、兴奋作用的物质及其功能确定为阳,这一认识体现了阴阳的哪一特性( )A相关性 B普遍性 C可分性 D转化性 E规定性6属于
2、阴中之阴的时间段是( )A上午 B前半夜 C下午D后半夜 E以上都不是7属于阳中之阴的时间段是( )A上午 B前半夜 C下午D后半夜 E以上都不是8属于阳中之阳的时间段是( )A下午 B后半夜 C前半夜D上午 E以上都不是9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段是( )A上午 B前半夜 C下午D后半夜 E以上都不是10 “寒者热之”的治病方法是阴阳哪一关系的具体应用(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相互转化 E相互交感 11 “阳不胜其阴,阴不胜其阳”的病机体现了阴阳的什么关系(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D相互转化 E相互交感12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此语主要说明了阴
3、阳的哪一关系(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D相互交感 E相互转化13下列哪一项不能体现阴阳互根的关系( )A阳在外,阴之使也 B独阴不胜,孤阳不长 C阴在内,阳之守也D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E阴损及阳,阳损及阴14阳损及阴,阴损及阳,是阴阳哪一关系在病理方面的体现(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互相转化D消长平衡 E阴阳自和15 “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所说明的阴阳关系是( )A对立制约 B相互转化 C互根互用D消长平衡 E阴阳交感16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体现了阴阳的哪一关系( )A相互交感 B对立制约 C消长平衡D相互转化 E消长平衡17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肾为(
4、)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阳D阴中之阴 E阴中之至阴18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肝为(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阳D阴中之至阴 E阴中之阴19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肺为( )A阳中之阴 B阳中之阳 C阴中之阴D阴中之阳 E阴中之至阴20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心为( )A阳中之阴 B阳中之阳 C阴中之阴D阴中之至阴 E阴中之阳21脾的阴阳属性是(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阳D阴中之阴 E阴中之至阴22在医学领域中,下列何项功能属阳( )A滋润 B抑制 C凝聚 D收敛 E推动23在医学领域中,下列何项功能属阴( )A推动 B温煦 C滋润 D兴奋 E升散24根据阴阳学说,下列属阳
5、的是( )A寒凉 B凝聚 C兴奋 D闭阖 E向下25下列属阳的事物是( )A青、白 B晦暗 C黄、赤D呼吸微弱 E声音低怯26下列属阴的事物是( )A黄、赤 B青、白 C鲜明D呼吸有力 E声高气粗27脉之属阳者是( )A沉 B涩 C滑 D小 E细28脉之属阴者是( )A浮 B大 C洪 D涩 E滑29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A补益正气 B补虚泻实 C清除邪气D泻阴损阳 E调理阴阳30 内经中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旨在强调( )A阴阳与四时的关系 B春夏重在保养阳气 C秋冬重在保养阴气D保养阴气的重要性 E调养四时阴阳的重要性31阳偏胜形成的证候是( )A实证 B里证 C实热证 D
6、实寒证 E表证32阴偏胜形成的证候是( )A实寒证 B实热证 C虚寒证 D虚热证 E表证33 “热者寒之”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 )A表证 B虚热证 C里证 D实热证 E实寒证34阴邪盛而导致的寒实证,其治疗方法是( )A实者泻之 B虚者补之 C寒者热之D热者寒之 E阴病治阳35 “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 )A阳偏盛证 B阴偏盛证 C阴偏衰证D阳偏衰证 E阴阳俱衰证36 “阴病治阳”的方法适用于( )A实热证 B虚寒证 C实寒证D虚热证 E阴阳两虚证37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最适用于( )A阴盛则寒之证 B阳虚则寒之证 C阴盛伤阳之证D阴损及阳之证 E以上都不是38 “壮水之主,以制
7、阳光”是指( )A阴病治阳 B阳病治阴 C阴中求阳D阳中求阴 E补阴扶阳39在补阳时适当配以补阴药的方法,称为( )A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 C阴病治阳D阳病治阴 E阴阳双补40以补阴药为主,适当配伍补阳药的方法属于( )A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 C阴病治阳D阳病治阴 E平补阴阳41属于阴的味是( )A酸 B辛 C甘 D淡 E以上都不是42属于阳的味是( )A酸 B苦 C咸 D辛 E涩(二)B 1型题A阳中之阳 B阴中之阳 C阳中之阴D阴中之阴 E阴中之至阴1在不同时间段的阴阳属性划分中,前半夜属( )2以脏腑部位来划分其阴阳属性,则肝是( )A实热证 B实寒证 C虚热证D虚寒证 E真寒假热证3阴
8、虚所致的证候是( )4阳盛所致的证候是( )A阴不足则阳相对亢盛 B阳有余以致阴液受损 C阴消亡则阳无所依D阳不足则阴相对有余 E阴邪有余以致阳气受损5 “阴盛则阳病”的含义为( )6 “阳盛则阴病”的含义为( )A热极似寒、寒极似热 B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C阴胜则寒、阳胜则热D阴虚则热、阳虚则寒 E阴损及阳、阳损及阴7可以用阴阳互根解释的是( )8可以用阴阳转化解释的是( )A实热证 B实寒证 C虚热证 D虚寒证 E寒热错杂证9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适应证是( )10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适应证是( )A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 C阳病治阴D阴病治阳 E补阴补阳11补阴时适当配以补阳药即
9、是( )12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即是( )A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B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C “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D “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E阴阳双补13 “阴病治阳”即( )14阴中求阳能使( )(三)X 型题1阴阳的相对性表现在( )A阳制约阴 B阴根于阳 C阴消则阳长D事物的无限可分性 E阴阳相互转化2属性为阴的有( )A发散 B抑制 C明亮 D晦暗 E温煦3属于阳的属性有( )A温煦 B滋润 C抑制 D推动 E升腾4从夏至冬的气候变化是( )A阴长阳消 B热极生寒 C阳消阴长D由阴转阳 E寒极生热5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是( )A补其不足 B实者泻之 C虚则补之D损者益之 E
10、损其有余6根据阴阳互根原理确定的治疗是( )A阳病治阴 B阳中求阴 C阴病治阳D阴中求阳 E泻阳益阴7根据阴阳制约原理确定的治法是( )A热者寒之 B阴中求阳 C阴病治阳D寒者热之 E阳中求阴8在药物的五味中,属阴的是( )A甘 B咸 C酸 D苦 E辛9据五脏部位分阴阳,属阴的脏是(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10八纲中以阴阳为总纲,其余六纲中属阴的是( )A里 B表 C寒 D实 E虚二、词语解释1阴阳2阴阳交感3阴阳互根4阴阳互用5阴阳自和6阴阳互藏7阳损及阴8阴损及阳9阳中求阴10阴中求阳11阳病治阴12阴病治阳三、填空题1在中医学理论形成过程中,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有精气学说和( )
11、。2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 )的概括。3阴阳的特定性质有相关性、 ( )和规定性。4阴阳的相对性表现在( )及随着划分属性的前提的改变而改变三个方面。5中医学将人体具有( )作用的物质及其功能规定为阳。6中医学将人体具有( )作用的物质及其功能规定为阴。7阴阳的对立制约是指阴阳双方存在着( )的关系。8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 )的关系。9阴阳消长关系存在着( )和此长彼亦长、此消彼亦消四个方面的表现形式。10 “阳胜则热” ,是指机体在阳邪作用下,呈现出( )的病理状态。11 “阴虚则热”是指阴液亏虚,而致阳( )的病理状态。12阴阳互损是以阴阳的( )为前提的。13阴阳互损包括( )两
12、个方面。14唐朝王冰用( )方法治疗阳虚所致的虚寒证。15唐朝王冰用( )方法治疗阴虚所致的虚热证。四、简答题1何谓阴阳?有何特性?2什么是阴阳的相对性?这一特性表现在哪几方面?3如何理解阴阳的规定性?4如何正确理解阴阳和矛盾的异同?5阴阳的相互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6阴阳的互根互用包涵哪几方面的关系?7如何全面理解阴阳的消长平衡关系?8何谓阴阳的相互转化?举例说明。9阴阳学说在医学中的应用主要有哪几方面?10为什么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11如何应用阴阳学说解释人体的生理活动?12用阴阳学说解释病理有哪些主要内容?13如何全面理解阴阳偏盛所致的病理变化?14何谓阴阳互损?其发生的前提是什么?
13、结局如何?15如何理解“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16如何对阴阳偏盛所致病证进行治疗?17如何对药物的性味进行阴阳属性划分?五、论述题1试论古代哲学对中医理论体系建构的作用。2简述阴阳学说对中医理论形成的影响。3试论阴阳的特性。4举例说明阴阳的相对性及其意义。5举例说明阴阳规定性及其意义。6简述阴阳消长平衡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7简述阴阳互根互用关系及其意义。8简述阴阳学说在解释人体病理变化方面的应用。9简述阴阳学说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10简述阴阳学说在指导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参 考 答 案一、选择题(一)A 1题型1D 答案分析:阴阳的最初涵义是非常朴素的,最初人们将日出后的白昼称为阳,将日入
14、后的黑夜称为阴。2B 答案分析:用阴阳对立统一运动规律可以广泛地用以认识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与联系,所以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体现了阴阳的普遍性。3C 答案分析:阴阳的可分特性是指属阴或属阳的事物,还可再分为阴阳两个方面。所以“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就体现了这一特性。4C 答案分析: “阴阳互藏 ”是指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蕴涵有另一方,因此阴阳可分性可以体现“阴阳互藏”关系。5E 答案分析:中医学根据自身理论的需要,将人体具有温煦、兴奋、推动作用的物质及其功能规定为阳,这一认识体现了阴阳的规定特性。6B 答案分析:黑夜属阴,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7C 答案分析:白昼
15、属阳,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8D 答案分析:白昼属阳,下午为阳中之阴,上午为阳中之阳。9D 答案分析:黑夜属阴,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10A 答案分析:寒证属阴,热药属阳, “寒者热之”是指用热性药物治疗寒性病证的方法,所以体现了阴阳的对立制约关系。11A 答案分析: “阳不胜其阴,阴不胜其阳 ”的是指阴或阳的一方对另一方制约不足而致的病机,所以体现了阴阳的对立制约关系。12B 答案分析:这段原文认为,在内的阴精是阳气的物质基础,阳气又能促进了阴精的化生。因而体现了阴阳互根互用关系。 13D 答案分析: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经文是对阴阳转化关系的概括。不属于阴阳互根
16、关系之列。14B 答案分析:当阴阳的互根互用不足时,任何一方的减少都可造成另一方的不足。因此阴损及阳,阳损及阴是互根互用关系在病理中的体现。15C 答案分析:阴阳互为其根,互为其用。阴是阳的生化之源,阳是阴的生成之力,故“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体现了阴阳的互根互用关系。16D 答案分析:寒属阴,热属阳,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是阴阳转化关系在气候变化方面的体现。17D 答案分析:肾位于属阴的膈下腹中,又为属阴的水脏,故肾为“阴中之阴”脏。18C 答案分析:肝位于属阴的膈下腹中,但其性喜条达而主升属阳,故为“阴中之阳”脏。19A 答案分析:肺位于属阳的上焦胸中,但肺气以清肃下降为主属阴
17、,故为“阳中之阴”脏。20B 答案分析:心位于属阳的膈上胸中,主一身阳气,通于夏气属阳,故为阳中之阳。21E 答案分析:脾位于属阴的膈下腹中,通应于长夏之气,长夏属至阴,故谓脾为“阴中之至阴” 。22E 答案分析:阴阳学说认为,人体推动等功能的属性为阳。23C 答案分析:阴阳学说认为,人体滋润等功能的属性为阴。24C 答案分析:阴阳学说认为,人体兴奋等功能的属性为阳。25C 答案分析:五色主病规律认为黄色、赤色主热证,故属阳。26B 答案分析:五色主病规律认为青色、白色均主寒证,故属阴。27C 答案分析:在对脉象的阴阳属性归类中,滑脉属阳。28D 答案分析:在对脉象的阴阳属性归类中,涩脉属阴。
18、29E 答案分析:调理阴阳,使之保持或恢复动态平衡,是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则。30E 答案分析:中医养生学认为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能调理人体的阴阳,故“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旨在强调调养四时阴阳的重要性。31C 答案分析:阳偏盛时机体的机能亢奋,产热过剩,故表现为实热证特点。32A 答案分析:阴偏盛时机体感受阴邪,机能障碍,产热功能受到抑制,故表现为实性寒证。33D 答案分析: “热者寒之 ”是指用寒凉药物治疗热性病证的方法,故其适应证为实热证。34C 答案分析: “寒者热之 ”是指用温热药物治疗寒性病证的方法。故阴邪盛所致的实寒证要用此法治之。35C 答案分析:据 “阴虚则热”的病机
19、原理,阴虚所致的证候属虚热证,当用“阳病治阴”的滋阴降火法治之,故此法适用于“阴偏衰证” 。36B 答案分析:据 “阳虚则寒”的病机原理,阳虚所致的证候属虚寒证,当用“阴病治阳”的温阳益火法治之,故此法适用于虚寒证。37B 答案分析:王冰的“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法是补阳的治法,故适应于“阳虚则寒”之证。38B 答案分析:王冰的“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法是通过滋阴壮水以制约偏盛的阳,此法也就是内经的“阳病治阴”之法。 39A 答案分析:张介宾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40B 答案分析:张介宾说:“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源泉不竭。”41A 答案分析:在药物五
20、味的属性划分时,酸味属阴。42D 答案分析:在药物五味的属性划分时,辛味属阳。(二)B 1型题1D 答案分析:黑夜属阴,故前半夜为阴中之阴。2B 答案分析:肝位于属阴的膈下腹中,但有喜条达,主升的属阳特性,故为“阴中之阳”脏。3C 答:虚热证的病机是“ 阴虚” ,故曰“阴虚则热” 。4A 答:实热证的病机是 “阳盛” ,故曰“阳盛则热” 。5E 答案分析:“阴盛”指阴邪有余, “阳病”指阳气受损而不足。6B 答案分析:“阳盛”指阳邪偏盛, “阴病”指阴液受损而不足。7E 答案分析:阴和阳互为其根,因此在病理情况,阳损可以及阴而致阴虚,阴损可以及阳而致阳虚。所以“阴损及阳,阳损及阴”可以用阴阳互
21、根理论加以解释。8B 答案分析:阴和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各自相反的方面转化,所以属阳的热可以转化为属阴的寒,反之亦然。所以“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可以用阴阳转化理论加以解释。9D 答案分析:王冰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的治疗方法适用于阳虚阳不制阴而致的虚寒证。10C 答案分析:王冰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治疗方法适用于阴虚阴不制阳而致的虚热证。11B 答案分析:张介宾说:“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源泉不竭。”所以补阴时适当配以补阳药即是“阳中求阴”之法。12C 答案分析;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治法的适应证为阴虚所致的虚热证, 内经认为当用“阳病治阴”之法治之。13B 答案分
22、析:阴病治阳之法即王冰的“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法,适应于阳虚所致的虚寒证。14C 答案分析:张介宾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三)X 型题1D E 答案分析:阴阳的相对性主要表现在事物的无限可分性和相互转化两个方面。2B D 答案分析:根据事物的阴阳属性划分原则,抑制的、晦暗的属阴。3A D E 答案分析:中医学认为,凡是具有温煦、推动、升腾等作用的事物属性为阳。4A B C 答案分析:从夏至冬,气候由热转凉变寒,是阳消阴长,也即阴长阳消的过程,也是由夏之热极转化为寒凉的“热极生寒”转化过程。5A C D 答案分析:补其不足、损者益之、虚则补之都属不足之虚性病证的治
23、疗原则,故可用于阴阳偏衰所致病证的治疗。6B D 答案分析:阳中求阴和阴中求阳治法是张介宾根据阴阳互根理论制订的治疗方法。7A C D 答案分析:寒者热之、热者寒之、阴病治阳方法都是在阴阳制约原理指导下制订的治法。8B C D 答案分析:根据五味的阴阳属性划分原则,酸、苦、咸(涩)之味均属阴。9C D E 答案分析:由于肝、脾、肾三脏位居属阴的膈下腹中,故均属阴。10A C E 答案分析:根据八纲的阴阳属性划分原则,里、虚、寒三纲属阴。二、词语解释1所谓阴阳,是指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即涵有对立统一的概念。 。2所谓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交流,并由
24、此产生各种相应的变化和反应。3所谓阴阳互根,是指阴和阳互为根据,互为前提,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4所谓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在互根的基础上,所产生的相互促进、互相资助的关系。5所谓阴阳自和,是指阴阳双方在运动变化中自动维持协调平衡的能力和趋势。6所谓阴阳互藏,是指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涵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7所谓阳损及阴,是指阳虚到一定程度时,可使阴亦随之不足的病理过程。8所谓阴损及阳,是指阴虚到一定程度时,可使阳亦随之不足的病理过程。9阳中求阴是治疗阴虚证的方法。是在补阴的同时加用补阳药物,以增强补阴的效果。10阴中求阳是治疗阳虚证的方法。是指在补阳的同时加用滋阴
25、药物,以增强补阳的效果。11阳病治阴是指用滋阴药物治疗阴虚阳亢所致虚热证的方法。又叫“滋阴降火”法。王冰称为“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12阴病治阳是指用补阳药物治疗阳虚阴盛所致虚寒证的方法,又叫温阳法。王冰称为“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三、填空题1阴阳学说、五行学说2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3普遍性、相对性4可分性、转化性5温煦、兴奋、推动6滋润、凝聚、抑制7相互斗争、约束、拮抗8相互资助、相互促进9此消彼长、此长彼消10机能亢奋,产热过剩11相对偏盛,机能相对亢奋,产热相对过剩12互根互用关系13阳损及阴、阴损及阳14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15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四、简答题1答:阴阳是指
26、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即涵有对立统一的概念。阴阳的特性主要表现在相关性、普遍性、相对性和规定性四个方面。2答:所谓阴阳的相对性,是指各种事物或现象以及事物内部对立双方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相对的。阴阳的相对性表现在可分特性、相互转化,以及随着划分属性的条件或前提改变时,阴阳属性也随之改变三个方面。3答:阴阳的规定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事物阴阳属性的规定性。这一规定性认为在划分事物阴阳属性的前提(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已确定的阴阳属性是不能改变的,如寒与热的属性是以温度的高低为划分条件的,寒被规定为阴,热被规定为阳。二是中医学根据自身理论的需要,将人体内具
27、有温煦、推动、兴奋作用的物质及其功能归为阳,而将人体内具有滋润、凝聚、抑制作用的物质及其功能归为阴。4答:阴阳和矛盾都涉及事物对立统一规律,都属哲学范畴的基本概念,但二者有很大的区别,其区别点主要在于一般与特殊的不同。矛盾范畴对各对立面的性质除了指出其具有对立统一关系之外,不加任何限定,是物质世界中最普遍的规律,适用于一切领域,是各种事物相互关系中最抽象、最一般的概括。阴阳范畴不仅具有对立统一的规律,还具有另外一些特殊的规定,因此是一种有限的、具体的矛盾形式,存在着矛盾所不能替代的特殊内容。5答:阴阳的相互关系是阴阳学说的最核心、最基本的内容,具体言之,阴阳的相互关系表现在阴阳的相互交感、相互
28、的对立制约、阴阳互藏、阴阳互根、阴阳互用、阴阳的相互消长、阴阳自和、阴阳相互转化等方面。6答:对阴阳的互根互用关系可从以下三方面加以理解:一是阴阳互藏。所谓阴阳互藏是指阴阳双方,任何一方都包涵着另一方。具体言之,即阴中涵有阳,阳中涵有阴,阴阳之中还有阴阳;二是阴阳互根,是指阴和阳互为根据、互为前提,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三是阴阳互用,指阴阳双方相互促进、相互资助,维持事物的发展。7答:阴阳的消长平衡指二者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在一定限度内不断地彼此消长,保持着事物的动态平衡。这一过程包括了相互消长和协调平衡两个方面。就相互消长而言,又有对立制约关系中的消长,即此消彼长和此长彼消过程
29、,也有互根互用关系中的消长,即此消彼消和此长彼长过程。事物的阴阳双方在彼此消长运动中趋于协调平衡。8答:所谓阴阳的相互转化,是指对立统一的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各自相反的方面转化,阳可以转化为阴,阴可转化为阳。例如四季气候,上半年由冬至春及夏,气候由寒转热;下半年由夏至秋及冬,气候由热转寒,就属“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的阴阳转化过程。9答:阴阳学说在医学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用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解释人体的病理变化;指导疾病的诊断;指导疾病的防治;用以归纳药物的性能等。10答:“人生有形,不离阴阳”是内经对阴阳学说在说明人体组织结构方面应用的高度概括。根据阴阳
30、对立统一的观点和阴阳可分特性,将人体结构划分为对立统一的若干部分,就大体结构而言,躯壳为阳,内脏为阴。上部、体表、皮毛、外侧为阳,下部、深层、骨肉、内侧属阴。五脏属阴,六腑属阳。五脏中的心、肺在膈上胸中为阳,肝、脾、肾在膈下腹腔为阴,每一脏腑又有阴、阳两个方面。因此内经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11答: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可以广泛地运用阴阳学说加以说明。就寐寤而言,白昼人体的阳气旺盛,阳主兴奋,故醒寤兴奋;黑夜人的阴气旺盛,阴对阳的制约加强,故进入睡眠状态。就物质代谢而言,精微物质属阴,产生的相关功能为阳。由精微物质转换为机能的过程,是阳长阴消;脏腑机能又促进了精微物的化生,此为阴长阳消的过程。12答:用阴阳学说解释病理主要有四方面内容:(1)阴阳偏盛:即“阳胜则热” ,“阴胜则寒” , “阳胜则阴病” , “阴胜则阳病” 。 (2)阴阳偏衰:“阳虚则寒” , “阴虚则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