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084164 上传时间:2018-12-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思考题 1.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科学方法论发展中的革命变革? 3.如何评价和借鉴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4.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5.为什么说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思? 6.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不能停留在实践经验的水平上? 7.如何理解从实践出发与“价值中立” 的根本区别?第二次思考题 1 应当如何看待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方法论功能? 它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何种关系? 2 如何理解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 这个大系统又由哪些系统构成? 这些系统之间主要有哪些复杂的关系? 3.马克思“社会有机体 ”的思想和经济社会形态和技术社会形态的

2、划分, 对于认识人类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4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有哪些重要的方法论原则, 这些方法论原则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有哪些指导意义? 第三次思考题 1.社会矛盾和社会和谐的关系。2.联系自己的科学实际, 谈谈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中提炼出具有学科价值的理论问题?3.结合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 谈谈阶层分析方法的价值及角度。 1.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群体性事件, 分析矛盾的复杂性。2.联系国际关系的实际, 分析“中介” 的方法论意义。第四次思考题 举例说明社会科学研究中事实描述与价值评价的关系。1 简述社会认知的方法与途径。2 怎样理解作为社会评价根本标准的生产力标准? 1.

3、 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 2 人是自我选择的产物。 3 人创造环境, 同样, 环境也创造人 4 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 而是它的最终结果 5 问题是时代的格言, 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况的最实际的呼声 6.人的本质是人的阶级性二、 简述或论述题 1 简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问题与问题意识 2 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3 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主体性原则?4 论社会科学方法和自然科学方法的异同关系 5 联系改革和建设的实际论述原则与现实的关系 6 结合改革的实践论述生产力标准与以人为本标准的统一性。 7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8.试述马克思主义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 9 整体大于各孤立部

4、分之和。10.试论如何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当代西方各种社会科学方法。 11.论“实践唯物主义 ”的研究方法。1 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 为什么说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3, 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不能停留在实践经验的水平上?4, 文本标准和逻辑证明在检验社会科学真理性的过程中, 有什么意义和局限性?如何理解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 这个大系统又由哪些系统构成? 这些系统之间主要有哪些复杂的关系? 2, 应当如何看待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方法论功能? 它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何种关系?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有哪些重要的方法论原则? 这些原则对我国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有哪些指导意义?

5、3, 如何坚持历史主义方法,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1, 联系现实生活中群体性事件, 分析矛盾的复杂性, 并说明基层调处干群之间、 民商之间发生的矛盾时所要把握的关键要素。2, 联系自己的学科实际, 谈谈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中提炼出具有学科价值的理论问题3, 结合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 谈谈社会各阶层的变化以及利益分配, 分析一下阶层分析方法的价值及局限。1, 为什么说“现实的人” 是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 第五章 P5758?2,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是什么? 第五章 P60-62 3,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为什么要坚持人民群众的立场? 第五章 62-6

6、3 4, 联系自己的学科实际, 说明社会科学研究中事实描述与价值评价的关系。 第六章 P66-67 5, 简述社会认知的方法与途径。 第六章 P70-72 第一次思考题 1. 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 方法是主体依据对客体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为自己规定的活动方式和行为准则, 是人们实现特定目的的手段或途径, 是主体接近、 把握以至改造客体的工具或桥梁。 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 它以多种多样的方法为研究对象, 探讨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 为人们正确认识事物、 评价事物和改造事物指明方向。 方法论具有不同的层次, 如哲学方法论、 科学方法论、 技术方法论等。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科学

7、研究的方法论, 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 因而对各门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特点: 第一, 社会科学研究的主客体同体性。 社会科学研究者是社会中的人, 他们对研究对象来说是主体, 而本身又是被研究的客体。 第二, 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关涉性。 社会科学研究总是包含、 渗透、 负载着人的价值因素。 完全的“ 价值中立 ”是做不到的。 第三, 社会研究的理解建构性。 社会科学研究, 特别是人文科学研究, 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单纯进行客观的描述和说明, 只能通过理解来把握。2.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科学方法论发展中的革命变革?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各种

8、社会认识和社会理论, 在总体是唯心主义的, 陷入了唯心史观。 原因在于生产规模的狭小、 阶级立场的局限。 马克思主义主张, 研究社会历史必须研究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 并根据这种物质生活条件说明政治、 法律、 美学、哲学、 宗教等观点, 即用社会存在去解释社会意识, 而不是相反。 这样,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创立了。 唯物史观为研究社会历史指明了方向, 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在社会历史研究中实现了革命性的革命。 第一,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近代德国古典哲学的积极成果, 创立了实践的、 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第二, 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

9、济学的积极成果, 揭示了 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英国古典经济学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 探索了劳动、 分工等, 分析了资本主义各主要阶级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在这个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论。 第三, 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 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空想社会主义又称乌托邦社会主义, 它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矛盾和罪恶, 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非正义性、 不合理性, 指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提出了未来社会主义的理想。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成果,把它奠定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 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第四, 马克

10、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法国复辟时期历史理论的积极成果。 法国复辟时期的历史理论对阶级斗争进行了历史考察, 初步揭示了阶级斗争和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3. 如何评价和借鉴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要正确对待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 具体来说要做到运用辩证发展的眼光对科学主义、 人文主义、 个体主义、 整体主义、 结构功能主义、 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等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进行正确的评价与借鉴。 科学主义用自然科学的眼光看待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 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 主张在自然科学的规范和方法论系统中建构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体系。 其代表是实证主义。 人文主

11、义突出强调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的根本区别, 强调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性质和研究方法方面的根本区别, 主张运用解释学的理论与方法, 否认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科学主义人文主义二者都关注了社会科学的特性, 但是各自仅仅关注了一个方面, 是不全面的, 即有形而上学的错误。 完整科学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应该遵循辩证法, 将二者结合,并且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借鉴运用两者的合理之处。 个体主义认为个体及其行动是社会运动和社会结构的结果, 主张从个体出发解释社会现象。 其代表是方法论个体主义。 整体主义认为社会整体决定社会个体, 主张从整体出发解释社会现象。 个体主义、 整体主

12、义二者都有自己的合理之处, 但是作为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社会现象既包括社会个体也包括社会整体, 若社会科学方法论只是坚持其中之一, 则不免有形而上学的偏颇。 完整科学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应该遵循辩证法, 将二者结合, 以整体主义为主, 也重视个体主义。 结构功能主义主张借鉴运用现代自然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行为和社会系统, 揭示人类社会系统与生物、 物理系统相同的结构和机制。 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化手段的系统, 社会和各组成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 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着必要的功能。 另外, 行为主义。 结构功能主义、 行为主义二者注意到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联系,但是忽视了社会科学与

13、自然科学的区别。 因而, 社会科学方法论在运用二者时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综合运用其他方法进行研究。4. 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用人的实践活动解释历史的发展, 从而达到对社会历史的正确认识, 为社会科学研究奠定了可靠的方法论基础。 首先, 实践活动决定人类社会的产生、 存在和发展。 人类历史是人们自己创造的, 一部人类社会的历史, 本质上就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历史。 人的实践活动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全部历史过程, 包含着人类历史的全部秘密, 人的实践活动的水平体现了历史发展的程度。 其次, 实践活动不仅改变了环境, 同时也改变了人本身。 实践活动作为人的存在方式,是人类为了

14、满足自身需要而进行的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活动作为人类特有的活动, 集中体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人们在进行物质生产的同时, 也生产了自己的物质生活; 在改变生产方式的同时, 也改变了自己的生存方式; 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 也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 在改变环境的同时, ?也改变了人本身。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性, 只能被看作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再次, 实践活动是思维和存在、 主观和客观统一的基础。 实践活动高于理论活动, 实践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 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思维和存在的统一, 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只能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解决。 人的思维

15、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 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 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只有通过实践, 才能达到思维和存在、 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 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 只有立足于实践活动, 才能实现主观和客观、 思想和现实的统一。5. 为什么说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思?问题是时代的声音。 理论研究, 归根到底是对问题的研究。 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爱因斯坦说: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 而提出新的问题, 新的可能性, 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 却需要有创造

16、性的想象力, 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 这句话同样适应于社会科学。 强烈的问题意识, 首先表现在善于提出问题。 如果问题本身没有什么意义, 甚至是一个伪问题, 那么, 尔后的全部研究都会变得没有什么价值。 社会实践丰富多彩, 社会问题错综复杂, 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十分宽广。 有社会担当意识、有历史责任意识的社会科学工作者, 要十分重视研究那些事关国家、 民族命运, 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 关键问题和前沿问题, 这对于从全局上推动我们事业的发展, 从根本上统一我们的思想, 具有重大的意义。6. 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不能停留在实践经验的水平上? 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是认识发生

17、和发展的基础, 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 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 是社会科学研究应当遵循的首要的基本原则。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立足实践需要研究理论。 首先,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人类社会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 社会科学研究不可能离开实践。 只有把社会的认识至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上, 才能确立科学方法的可靠基础(即社会科学研究模式: 面向实践 概括实践 回归实践) 。 其次, 实践的需要时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社会科学研究要关注社会需要, 社会科学研究要把握时代的精神、 反

18、映人民的愿望。 最后, 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蛇和科学研究归根到底是对问题的研究, 离开问题的研究不会有真正的理论。 二是对实践进行理论总结, 即概括实践。 首先, 科学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理论源于实践, 但不是停留实践经验, 而是要超越经验。 其次, 研究不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研究问题不能从概念出发, 只能从现实出发。 最后, 调查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一环。调查研究是认识社会的基本方法, 也是理论研究的根本途径, 深入实际、 调查研究, 归根到底是深入群众。 三是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 首先, 在实践中检验理论。 理论的归宿是实践(改变世界)。 理论正确与否只能

19、接受实践检验。 其次, 在实践中发展理论。 世界上不存在永恒真理, 实践是发展的, 理论也是不断发展、 与时俱进的。 最后, 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 破除迷信, 真正做到“不唯书, 不唯上, 只为实” 。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 本质上是一致的。 只有冲破传统观念束缚, 才能达到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认识 7. 如何理解从实践出发与“价值中立” 的根本区别?从实际出发不等于价值中立。 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的核心, 即社会科学研究应该坚持一切从实践出发的原则。 这里的实际就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 客观事实既是认识事物的出发点, 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出发点。 价值中立论主张, 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主

20、体一旦选择了研究课题, 就必须放弃任何价值观念, 用“纯粹客观的态度”和“中立的原则 ”进行观察和分析, 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客观性。 ?但是, 社会科学研究研究是一种社会行为, 其中渗透着研究者的价值观念。 无论是课题的选择、 研究方法的设计, 研究资料的取舍等各个环节上, 无不渗透着研究者的价值立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因而, 从实际出发的研究方法也处处体现价值, 它不等于价值中立。第二次思考题 1 应当如何看待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方法论功能?它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何种关系? 系统研究方法是对系统科学的最新思维成果进行哲学方法论提炼的产物。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是系统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领域的体现和运

21、用。(1)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作为一种方法论的方法论功能 第一,系统科学的兴起对当代科学方法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推进作用。 系统科学提供了系统、 信息等范畴, 整体性、 结构性、 层次性、 开放性、 随机性、 非线性、 非平衡、 复杂性等特性。 第二, 系统研究方法是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科学方法。 (功能) 现代科学的研究对象一般都是复杂系统, 系统科学提供了整体性、 结构性、 层次性等特性有助于研究复杂系统。 (2)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关系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是辩证思维方法在当代的最新发展 ,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辩证思维方法, 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方法论系统, 马克思主义社会系统研究方

22、法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重要内容之一。 在创立唯物辩证法的过程中, 马恩不仅使用了系统这一概念, 而且大量论述涉及和深刻体现了系统思想。 马克思主义从社会生产实践出发, 把人类社会看作是一个由人口系统、 自然环境系统、 生产力系统、生产关系系统、 上层建筑系统组成的复杂大系统。 社会有机体体和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重要体现。 马克思、 恩格斯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考察人类社会, 把社会系统称做社会有机体。 系统科学形成于 20 世纪 60 年代, 把对象作为系统来进行专门研究, 揭示复杂系统运动的规律, 研究和应用它的一般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新兴科学群。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23、是辩证思维方法在当代的最新发展。 2 如何理解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 这个大系统又由哪些系统构成?这些系统之间主要有哪些复杂的关系?答:从复杂性思维的角度, 把社会发展理解成是一个复杂系统, 以复杂系统探究方式来研究社会发展, 是一种科学的观点和方法, 它能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原因追溯, 未来预测和横向分析提供更加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社会发展可以理解成复杂的系统, 系统是指若干要素以一定的关系和结构组成的集合。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而联系着的事物就构成了 一个系统。 因此,系统一直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中。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 人们对系统进行深入的研究, 发现了复杂系统, 构建复杂性科学。

24、 对于究竟什么是复杂系统这个问题, 目前科学界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认为复杂复杂系统是包含大数量变量的系统, 是具有中等数目基于局部信息做出行动的智能性、 自适应性主体的系统。 复杂系统具有(1) 由大量的作用者构成。 (2) 系统是开放的可以受到外界影响, 有能力与外界交换信息。 (3) 系统能自组织, 自加强, 自协调,并产生涌现现象的特点。 和自然一样, 人类社会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 它包括若干个子系统, 每个子系统又包括若干子子系统, 无数多个系统按照一定的方式组成不同的层次, 按照一定的结构组成无数个不同的组团, 整个社会就是由无数多个这样的系统和组团所构成的复

25、杂巨系统。3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 ”的思想和经济社会形态和技术社会形态的划分, 对于认识人类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社会有机体思想不仅体现了社会系统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的关系, 而且突出了社会系统自我运动、 不断发展变化的性质, 从而更为生动具体地体现了唯物辩证法联系和发展的原则。 马克思关于社会有机体的思想深刻体现了唯物辩证法联系和发展的原则, 是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生动体现, 与机械论的形而上学方法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列宁就此指出: “马克思和恩格斯称之为辩证方法(它与形而上学方法相反) 的, 不是别的, 正是社会学中的科学方法, 这个方法把社会看作处在不断发展中的活的机体(而不是机

26、械结合起来因而可以把各种社会要素随便搭配起来的一种什么东西) , 要研究这个机体, 就必须客观地分析组成该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 研究该社会形态的活动规律和发展规律。 ” 经济社会形态的划分, 为研究社会形态的类型和发展规律, 提供了最重要的依据和线索。 正是依据经济社会形态的变化, 我们才能认识社会由低级形态到高级形态的演化规律, 认识到每一具体社会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和发展趋势, 认识到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特点和历史任务。 技术社会形态的划分, 侧重从生产力、 科学技术和产业结构的角度研究社会形态的发展变化, 突出了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机动性作用

27、。 它与经济社会形态的划分相辅相成, 全面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性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认识社会, 推动社会进步, 既要从经济社会形态视角考察其社会性质, 又要从技术社会形态视角考察其发展水平; 既要提出坚持或变革社会制度的任务, 又要提出发展生产力的任务。 我们党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判断, 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工业化、 信息化的目标追求, 都是以两种社会形态理论为基础所作出的科学结论。4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有哪些重要的方法论原则, 这些方法论原则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有哪些指导意义?这些原则及指导意义: : 运用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进行社会科学研究, 分析认识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

28、现象, 有很多重要的方法论原则, 包括: 整体性原则、 结构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 一、 整体性原则系统的整体性表明, 整体的功能并不等于它的组成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 这就是所谓的系统的“非加和性” , 即整体不等于部分的总和。 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指导意义: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 要坚持整体性原则,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 做到保护个人利益的同时, 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不能损公利己,关注经济、 政治、 文化、 社会、 生态等社会各个方面的关系, 在实践中要坚持西部大开发、东部崛起、 老工业基地复兴等计划, 坚持共同富裕为目标等等, 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二、

29、 结构性原则结构是系统中诸要素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的方式。 社会系统有什么样的结构, 就相应的有什么样的功能, 结构发生了变化, 社会系统的功能也就必然发生变化。 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指导意义: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 要重视结构性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原则, 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 经济制度、 以及政治体制,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三、 层次性原则系统的层次性, 揭示的是系统的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 层次是指在系统中不同的组成部分依次隶属的等级关系。 对系统的层次性研究表明, 系统的不同层次既有共同的运动规律, 也有各自特殊的运动规律。 对我国

30、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指导意义: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 要坚持层次性原则,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关注各个层次问题和各个问题不同层次的特点和规律, 对症下药, 实现问题解决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四、 开放性原则: 系统具有开放性, 即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 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正是通过这种交换, 使系统维持和更新自身的结构, 从而实现从无序向有序的演化。 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指导意义: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 要坚持开放性原则, 坚持对外开放原则, 国家社会各个方面不再封闭融入世界发展大潮中, 取世界资源为我国发展所用, 促进本国发展。第三次思考题 1.

31、 社会矛盾和社会和谐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根源是矛盾。 矛盾与和谐是事物内部同时存在的两种相反运动, 共同贯穿于事物运动发展过程的始终。 社会和谐与社会矛盾是相互联系、 相互依存、 辩证统一的, 矛盾是绝对的, 和谐是相对的。 没有矛盾的社会和谐是不存在的, 社会矛盾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 而社会和谐则是社会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和谐社会是一个公平的社会, 一个稳定的社会, 一个利益协调的社会, 一个拥有化解矛盾冲突机制的社会, 但并不是一个没有矛盾与冲突的社会。 正是因为社会主义社会拥有这套化解矛盾的机制, 由此可以保证我们的社会在矛盾与冲突中得到持续、稳定、

32、 健康的发展, 最终构建成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目标, 如果不能正视社会矛盾, 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化解矛盾, 就不会产生真正的和谐社会; 只有善于发现社会矛盾, 及时化解社会矛盾,才能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 因此,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要正确处理好社会和谐与社会矛盾的辩证关系, 要在不断协调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 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首先, 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来看, 就是不断发现和解决那些不和谐的因素, 使得矛盾双方乃至多方在矛盾的运动过程中达到平衡和统一, 最终表现为和谐。其次, 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来看, 必须

33、处理和解决好社会发展系统中的各种矛盾。再次, 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动机来看, 就是要处理好改革、 发展、 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从而实现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2. 联系自己的科学实际, 谈谈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中提炼出具有学科价值的理论问题? 问题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起点和入口, 已成为共识, 关键在于真正有意义的“问题”从哪来? 我认为, 真正有意义的问题来自于社会矛盾。 问题是对矛盾的理性把握, 问题意味着矛盾, 但问题不同于矛盾, 矛盾的存在于主体意识到矛盾是两回事。 由于每个人的认识框架、知识结构、 利益取向、 价值追求和立场等不同, 因此面对同样的矛盾时可能会提出完全不同甚至是截

34、然相反的问题。 矛盾虽是客观存在的, 但问题并不是。 并不是所有的社会矛盾都可以提升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问题, 要想把主体之外的矛盾转化为主体意识中的问题, 就必须依靠理性的力量。 社会科学研究要想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中提炼出具有时代价值、 学术价值的“真问题” , 仅有“问题意识”还不够, 还必须要有问题的“质量意识” 。 “问题” 越有质量, “理论”才会越有分量因此, 就必须要善于透过矛盾, 提出问题, 懂得科学合理地把社会生活中的矛盾转化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问题。 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时社会中的矛盾, 而社会中的矛盾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社会问题也在不断更新, 这种发展变化推动着理论 “

35、问题的理性解答”的创新与发展。 社会科学研究的成果要想真正做到造福社会、 造福人类, 就必须与时俱进, 紧密联系社会生活, 深入了解社会矛盾, 从而分析存在的真正问题。 作为新世纪的学子的我们, 更应该在复杂的社会矛盾中, 坚定自己的立场, 始终做到以变化发展的矛盾为中心,切实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从而对症下药, 促进问题的解决。 善于从社会矛盾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要求; 科学回答时代的重大问题是社会科学创新的根本途径; 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能力是衡量社会科学合理性与价值的根本标准。3. 结合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 谈谈阶层分析方法的价值及角度?阶层功能主要体现在分析社会中

36、层结构及其对政治发展的影响两方面, 阶层是因资源在社会内部的不均匀分布而形成的团体。阶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在特定的劳动分工关系中处于不同的地位, 具有不同的作用, 从而导致社会资源在不同人群中的不均匀分布,进而在不同人群中出现了阶层。 阶层源自阶级, 表现着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改革开放前, 我国呈现“2+1” 的社会结构, 即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 改革开放之后, 我国社会不仅形成了一些新的阶层, 如个体户、 私营企业主从农民阶级、 工人阶级中分离出来, 而且在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内部也出现了新的阶层。在农民阶级内部, 已经形成了农业劳动者、 农民工、 乡 镇企

37、业工人、 农组干部、 私营企业主、 个体劳动者等不同阶层。 在工人阶级内部, 出现了公务员、 知识分子、 蓝领工人、 白领工人、 退休职工、 企业家和个体劳动者等不同阶层。 一方面, 从理论的角度看, 阶层相对于阶级可以承载更多的信息量, 可以更精确地描绘社会现实。 相对于阶级分析应用于社会政治现实的“质” 的把握, 阶层分析的基本功能在于对社会关系的“ 量”的说明, 在于对一定框架下具体社会关系理论内容的丰富和补充。 具体来说,它包括两大理论优势, 一是能够提供比较大的信息量, 二是能够深入到阶级内部、 阶级之间和阶级之外的“ 中间地带 ”, 具有分析社会的特定视角。 阶层分析法以劳动方式、

38、 收入方式、 收入水平和社会心态等多元因素为划分尺度, 从社会关系的不同侧面, 多方位、 多视角地划分阶层, 可以较为具体地研究各阶层的特殊利益,分析不同阶层政治态度、 价值观念、 社会心理、 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另一方面, 从社会政治生活的现实角度看, 阶层分析弱化了社会团体间的差异, 淡化他们之间的利益分歧与矛盾, 不仅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 维护社会稳定, 而且有利于扩大党的队伍, 保持党的先进性。1 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群体性事件, 分析矛盾的复杂性。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外因: 国际形势错综复杂, 国内处于矛盾凸显期; 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内因: 利益失衡是发生群体性事件的根本原因, 政府公信力

39、的下降和腐败现象的滋生, 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政治根源, 心理的不平衡和各种仇视心理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社会利益分配不均衡引发的干群矛盾。 城镇拆迁、 旧城改造及开发区建设征地用地过程中出现的干群矛盾。 官僚主义作风引发的干群矛盾。 村委会选举不透明、 不民主引发的干群矛盾。因执法不严、 违法不纠、 显失公平引发的干群矛盾。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滞后引发的干群矛盾。 社会矛盾研究方法是通过研究社会矛盾及其运动, 揭示人类社会的一般结构、 普遍本质及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为解决社会矛盾提供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当今社会矛盾呈现出以下复杂特征: 1.非线性, 2.不确定性 3.动态性 4.开放性乌

40、坎村村委会将一块集体土地卖给开发商, 几年来在当地居民不知情的情况下 3200 亩土地陆续被政府贩卖, 卖地款项达七亿多元人民币, 而补助款只有 500 元, 其余全部被当地官员私吞,盗卖村民土地准备兴建滨海新区碧桂园的开发商为祖籍乌坎的港商陈文清, 他于 80 年代成为香港的广东海陆丰商会会长, 同时也是广东省人大代表。 当地居民屡次上访无果, 近期仅存的一块土地被卖给地产开发商, 激发当地人于 2011 年 9 月 21 日游行示威, 22 日派出军警镇压而最终引爆骚乱。 “乌坎事件” 的启示: 社会管理得好不好, 不在于是否存在矛盾冲突, 而在于能否很好地容纳和化解矛盾冲突, 加强和创新

41、社会管理迫在眉睫。2、联系国际关系的实际, 分析“中介” 的方法论意义。中介理论是唯物辩证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掌握中介理论,在当前具有以下世界观方法论意义: 第一,掌握中介理论,有助于我们树立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和运用辩证的思维方式。首先,“ 要真正地认识事物 ,就必须把握、 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 。 其次采取辩证的思维方式,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同一,“除了非此即彼 ,又在适当的地方承认 亦此亦彼 ”。 再其次 ,我们就要学会具体分析和研究事物之间、 矛盾的对立面之间联系和转化的条件, 或是利用这些条件协调事物之间的关系,或是促进事物的转化和发展,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第二

42、,中介理论对指导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这突出表现在自然科学之间、社会科学之间、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第三,中介理论对于指导我们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问题, 也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必须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诸如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计划和市场的关系,经济发展中稳定协调和速度的关系,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科学向直接生产力转化的关系,等等。 这些关系都是对立统一的。 由于中介对于维系和协调统一体的存在,促进事物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有重大作用,因此,在处理以上关系时,除了要注意解决矛盾双方自身

43、的问题外,还要采取中介方法,努力找出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中介,发挥中介的作用。 总之,采取中介方法,注意抓中间环节,是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面临的很多重大关系问题的一个值得重视的方法。第四次思考题 3 举例说明社会科学研究中事实描述与价值评价的关系。 (1) 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 社会现象是由无数个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构成的, 它既有客观事实性的一面, 又蕴含着价值的维度, 因而, 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既需要作出事实认知, 又需要给予价值评价。 (2) 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评价, 既要客观地把握社会自身包含的价值维度, 从而具有科学的社会认知功能, 又要体现研究者所

44、属群体的价值取向, 从而表现出特定的主体性和价值观。 如因价值尺度各异,出现“公说公有理 ”、 “婆说婆有理 ”。 (3) 社会现象的 “事实描述” , 应当根据自己的观察和调查所获得的材料, 结合别人已有的调查材料, 互相对照, 然后去伪存真、 去粗取精地加以整理, 最后作出描述和判断, 坚持“观察的客观性。 如格言: 几何公理要是触犯了人们的利益, 那也一定会遭到反驳。 (4) 在今天这样一个价值多元化的时代,我们尤其需要通过对价值与事实的关系的认识, 找到正确评价各种价值观的准绳, 正确引领社会思潮。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要求社会科学研究把事实与价值、 科学认知的真理性与价值评价

45、的合理性有机地统一起来,客观地认识社会的性质和矛盾运动, 正确地理解并把握人类自身的命运和使命。4 简述社会认知的方法与途径。(1)社会认知就是人们每日每时都在进行的一种活动, 方法与途径为经验观察与事实描述。 (2) 观察指按照一定的目的, 有意识地对社会现象的各个方面及其变化, 进行细致的考察、 观测。 “一定的目的” 即问题意识, 确定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 有意识地” ,指围绕目的而形成的自觉的研究计划。 调查分实地调查和文献调查。 文献包括报纸、 杂志、 书籍记叙的相关资料, 也包括有关部门发表的数据资料、 档案材料, 还包括一些事件当事人的回忆录、 日记等等; 实地调查主要依靠

46、调查者的经验观察。 (3) 社会现象的“事实描述 ”或“事实判断” , 应当根据自己的观察和调查所获得的材料,结合别人已有的调查材料, 互相对照, 然后去伪存真、 去粗取精地加以整理, 最后作出描述和判断。 无论采取何种形式, 目的都在于揭示社会事实的本来面目, 而不应当附加任何外来成分。 如列宁所说, 要坚持“观察的客观性(不是实例, 不是枝节之论, 而是自在之物本身) 。5 怎样理解作为社会评价根本标准的生产力标准?(1)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内容。 人类的第一历史活动就是不断处理和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关系。 生产力本身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广度与深度。 从根本上说, 人类历史就是物质

47、生产不断发展的历史。 社会发展的政治、 经济、 文化以及人的发展等多种目标的 ?实现归根到底受生产力的发展的制约, 社会发展的多方面、 多领域的发展终究是要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的。 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发展和变更。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从根本上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生产力标志着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现实关系。 (2) 生产力尺度是一种客体性尺度, 立足于社会的客体方面、 客体因素, 力求把握人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 体现着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的思想, 是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 人们对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评价应采取不同的标准, 生产力只有在

48、归根到底的意义上才能成为评价社会进步的标准。 生产力标准是 “物”的不断丰富与人的不断发展的统一。历史活动的主体始终是人。人类历史就是人的本质力量不断发展的历史。生产力的高度发达, 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 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和手段。 (3)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人的主体价值、 主体地位及其权利人格等等都应受到尊重。 发展的全部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富裕、 幸福。 发展为了人民, 就要把谋划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放在实现好、 维护好、 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切实保障人民的经济利益、政治权益、 文化利益、

49、 社会的权益。2. 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1) 这是 18 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爱尔维修提出的著名论断。 霍尔巴赫也持同样观点。 这个命题是爱尔维修等人对人的本性及其精神、 观念的来源等一系列哲学观点所引出的必然的逻辑结论。 命题存在着明显的片面性的错误。 (2) 命题含义: 人道德面貌的好坏和才智的高低, 不是先天的, 而是后天环境和教育所决定的。 从感觉论, 因而有其不变的活动法则的观点出发, 认为人有永恒不变的自然本性,即自爱(自私、 利己) , 使自爱本性在道德上趋向于善或恶的原因在于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指社会的政治和法律制度, 对人的精神、 道德面貌的形成有重大影响。 人的道德动机与目的和人的利益分不开的, 而好的政治法律制度适应人的本性, 奖励美德、 惩治恶行, 因此使人向善。 反之, 就会使人向恶。 他们对教育概念的使用也是比较广泛的, 既指政治法律制度等对人所施加的影响, 也指学校教育的作用。 从才智是后天获得的唯物论观点, 爱尔维修认为人的才智上的差别是由于不同教育的结果。 (3) 这个命题所表达的思想不仅在当时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而且本身也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在对环境的理解上、 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上, 他们尚未达到辩证唯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