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教育技术 :是通过创建、使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的实践。 2、 学习资源 :是指那些可以提供给学习者使用、能帮助和促进他们进行学习的信息、人员、教材、设施、技术和环境。 3、 现代教育技术 :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4、信息技术 与课程整合 :是指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融入教学过程,达到对某一学科或课程学习的改善 5、信息素养 :包含技术和人文两个层面的意义,在技术层 面上,包括信息科学技术常识和信息能力;在人文层面上,包括信息意识与情感
2、和信息伦理道德修养 6、电化教育 :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 二、填空题 1.“现代教育技术”是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一门十分重要的 ,该课程以培养学生 和 为目标。 2.从教育产生的那一天起,就有了教育技术,它随着 教育理论 、 实践 和 信息 的发展而发展。 3.教育技术是一门 理论 与 实践 并重的学科。 4.教育 技术以系统理论、 教育理论 、学习理论、 传播理论 等为理论基础。 5.学习过程是教育技术 研究和实践 的对象。 6.学习资源 是优化学习过程的必要条件。 7.学习资源是指那些可以提供给学习者使用、能帮助和促进他们进行
3、学习的信息、 人员 、 教材 、设施、 技术和环境 。 8.“电化教育”是 我国特有的 名词,它出现于 20 世纪 30 年代 。 9.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教育技术,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视觉教育阶 段、 视听教育阶段 、 视听传播阶段 、 教育技术阶段 。 10.在美国教育技术最早被称为 教学技术 。 11.1970 年,美国 教育传播 和 技术协 会 成立,首次提出教育技术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定义。 12.我国的教育技术萌芽于 20 世纪 20 年代,起步于 30 年代。 13.20 世纪 70 年代,受 文化大革命 的影响,我国的教育技术几乎没有什么发展。 以后,我国的教育技术获得了
4、长足发展。 14.教育技术是涉及 教育 、 心理 、 信息技术 等学科的一个交叉学科。 15.教育技术研究不仅关注 个别化学习 ,还对学生之间如何 协同 与 合作 进行系统的研究。 16.教育技术将日益重视 实践性 和 支持性 研究。 17.教育技术将日益关注 技术 环境下 学习心理 研究。 18.教育技术的手段将日益网络化、 智能化 、 虚拟化 。 19.教育技术网络化的主要标志就是 Internet 应用的迅速发展。 20.在信息社会中, Internet 是进行知识获取和 信息交流 的强有力工具,它将改变人们的 学习 、工作和 生活 方式。 21.人工智能是一门研究运用 计算机模拟 和
5、延伸人脑功能 功能的综合性学科。 22.虚拟现实是继 多媒体 广泛应用后出现的更高层次的 计算机 接口技术,其根本目标就是通过视、听、触等方式达到真实体验和交互。 23.虚拟现实是继多媒体广泛应用后出现的更高层次的计算机接口技术,其根本目标就是通过 视 、 听 、 触 等方式达到真实体验和交互。 24.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的程度日益提高,并对 网络化 、 智能化 和 虚拟化 产生深远影响。 25.对于信息时代的教师而言,专业素质可以通过 教育技术能力 、 信息技术 与 课程整合 的水平等方面得到具体表现。 26.我国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包括 教学人员教
6、育技术能力标准 、 管理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以及 技术人员 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27.信息素养包含 技术 和 人文 两个层面的意义。 28.在技术层面信息素养反映的是人们搜索、 鉴别 、 筛选 、 利用 信息的能力。 29.在 人文层面上信息素养反映了人们对于信息的 情感 、态度和 价值观 。 30.在信息时代中,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学习、 研究 和 应用 ,将在新型 合格教师 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随着 教育技术进步 和 教学实践 发展不断提出新目标向前发展的工程,也是信息时代对 教师素质 的新要求。 32.信息技术 与课程整合将改变 教学结构
7、。 33.信息技术与 课程整合 的核心是 数字化学习 。 34.信息技术 与 课程整合 是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 3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 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现面向时代发展的 创新人才 的培养 。 36 充实 、 拓展 课程的学习内容,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根本目标。 37.培养学生 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根本目标。 38.信息技术与 课程整合 的实质是以 信息技术 解决课程学习中的各种问题。 39.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应当根据 课程的特点 、 内容的要求 、 学生的特点 进行。 40.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
8、施,应当注重整合的 实际效果 ,不能将其 定式化 。 41.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时,应重视对 和物理现象 的观察,理解数据的整理和 ,应用信息技术对数据的检测、处理,辅助实现 和问题的解决。 42.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时,应让学生通过对 、 的收集和整理,加深对数量、图形、函数及其 的理解,由此培养学生对信息判断和处理的能力。 43.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时,应基于特定的 和要求,让学生通过对相关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有效地、 表达和交流 。 44.协作学习是 在充分利用各种 的基础上实施的一种 。 45.综合学习是以培养学生 为主要目标的 。 46.教育技术包括 形态和 形态的技术。 47.
9、现代教育技术以 的开发、 为核心。 48.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 和 。 49.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是设计、 、 、管理与 。 50.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优化了教学过程已经成为除 、学生 、 等传统教学过程基本要素之外的 。 三、 单选题 1、 下列各项中,属于视觉教育阶段使用的技术手段是 。 A、照相、幻灯、无声电影 B、无线电广播、有声电影录音 C、教育电视、程序教学机 D、微型计算机、远程通信、计算机网络 2、 下列各项中,属于视听传播阶段使用的技术手段是 。 A、照相、幻灯、无声电影 B、无线电广播、有声电影录音 C、教育电视、程序教学机 D、微型计算机、远程通信、计算机网络 3、
10、视听教育阶段时期是 。 A、 20世纪初 30年代 B、 20世纪 30 50年代 C、 20世纪 50 60年代 D、 20世纪 70年代至今。 4、视觉教育阶段时期是 。 A、 20世纪初 30年代 B、 20世纪 30 50年代 C、 20世纪 50 60年代 D、 20世纪 70年代至今。 5、视听传播阶段时期是 。 A、 20世纪初 30年代 B、 20世纪 30 50年代 C、 20世纪 50 60年代 D、 20世纪 70年代至今。 6、 教育技术阶段时期是 。 A、 20世纪初 30年代 B、 20世纪 30 50年代 C、 20世纪 50 60年代 D、 20世纪 70年代至
11、今。 7、 下列各项中,属于教育技术阶段使用的技术手段是 。 A、照相、幻灯、无声电影 B、无线电广播、有声电影录音 C、教育电视、程序教学机 D、微型计算机、远程通信、计算机网络 8、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 )。 A.学习资源 B.学习环境 C.学习态度 D.学习成绩 9、教育技术 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 的理论与实践。 A、设计、开发、应用、组织和评价 B、设计、开发、建构、组织和评价 C、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 D、应用、实践、设计、管理和评价 10、 在采用“教育技术”名称以前,我国曾经使用过的另外一个名词是 ( ) 。 A.电视教育 B.函授教育 C.电化教育 D
12、.电影教育 四、 多选题 1.物化形态的技术包括( ) A 黑板 B 计算机 C 系统方法 D 卫星通信 2.教育技术 是 人类在教育 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 )和( )的总和。 A 技术 B 技术手段 C 系统方法 D 方法 .教育技术的内涵包括( ) 学习过程是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 教育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 学习资源是优化学习过程的必要条件 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是设计、开发、应用、管理与评价 4.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有( ) A 系统理论 B 学习理论 C 教育理论 D 传播理论 5.学习资源包括( ) A 信息 B 人员 C 技术和环境 D 设 施 6.以下属于现代信息技术内容的
13、有( ) A 计算机 B 多媒体 C 数字音像 D 卫星广播 7.教育技术研究领域中的设计领域包括( ) A 教学系统设计 B 学习者特征分析 C 信息设计 D 教学策略设计 8.教育技术中开发领域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 ) A 视听技术 B 计算机辅助技术 C 印刷技术 D 整合技术 9.教育技术是一个交叉学科,设计学科包括( ) A 心理学 B 信息技术 C 工程学 D 教育科学 10.教育技术在实践性 和支持性研究上主要设计以下方面( ) A 教学 B 教师培训 C 教学资源建设 D 学习支持 11.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的手段将日益( ) A 虚拟化 B 网络化 C 智能化 D
14、 多元化 12.我国教育部于 2004 年 12 月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该标准中内容涉及( ) A 应用与创新 B 意识与态度 C 知识与技能 D 社会责任 13. 我国教育部于 2004 年 12 月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该标准包括下面的哪几个能力标准( ) A 管理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B 技术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C 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D 教辅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14.信息素养包含技术和人文两个层面的意义,其中人文层面反映的是( ) A 信息能力 B 信息意识和情感 C 信息技术与技能 D 信息伦理道德修养 15. 信息素养包含技术和人
15、文两个层面的意义,其中人文层面建立在技术层面的基础之上,设计( ) A 信息科学技术常识 B 协同工作 C 个人与社会 责任 D 独立学习 16.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都有哪些说法?( ) A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是数字化学习 B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式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 C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将计算机融入课程教学中 D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改变教学结构 17.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学习者使用信息技术进行( ) A 集体学习 B 协作式学习 C 自主学习 D 探究学习 18.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中应注重以下几种学习,( ) A 体验学习 B 综合学习 C 协作学习 D 自
16、主学习 19.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 ) A 理解知识的能力 B 获取知识的能力 C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D 掌握知识技能的能力 20. 信息素养包含技术和人文两个层面的意义,其中技术层面反映的是人们( )信息的能力。 A 搜索 B 鉴别 C 筛选 D 利用 五、 判断题 1.教育技术研究对象是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 2.教育技术既有理论又有实践,两者并重是其特点。 3.学习过程是优化学习资源的必要条件。 4.当前我们所说的技术单纯只是物质设备和工具。 5.电化教育是我国特有的名词。 6.电化教育出现于 20 世纪 10 年代。 7.教育技术研究的范畴比电化教育广。 8.教育
17、技术简称为 ET。 9.教育技术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技术。 10.教育技术可以理解为是教育中的技术。 11.教育技术就是教育的技术。 12.我国比较习惯使用“教学技术”的说法。 13.教学技术是欧美国家习惯使用的叫法。 14.从概念的本质来看,教育技术和教学技术没有区别。 15.现代教育技术忽视和抛弃对传统媒体的开发与应用。 16.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是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 17.从概念涵盖面来说,现代教育技术和 教育技术是等同的。 18.教育技术中包含教学技术。 19.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方面。 20.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8、。 21.国外教育技术的开端是视听教育。 22.我国教育技术的开端是视觉教育。 23.视觉教育是国外教育技术的开端。 24.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是从电化教育开始的。 25.20 世纪 30 50 年代是国外教育技术的视听教育阶段经历的时期。 26.视觉教育阶段经历的时期是 20 世纪初 30 年代。 27.视听传播阶段经历的时期是 20 世纪 50 60 年代。 28.教育技术阶段经历的时期是 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 29.20 世纪 30 50 年代是国外教育技术的视觉教育阶段经历的时期。 30.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经历了视觉教育、视听教育、视听传播、教育技术四个阶段。 31.国外教育技术
19、的发展经历了视听教育、视听传播、视觉教育、教育技术四个阶段。 32.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经历了视听传播、视觉教育、视听教育、教育技术四个阶段。 33.我国的教育技术萌芽于 20 世纪 20 年代,起步于 30 年代。 34.我国的教育技术是从“电化教育”到“教育技术”。 35.我国的教育技术是从“视觉教育”到“教育技术”。 36.我国的教育技术是从“电化教学”到“电化教育”。 37.当前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最 高层次为硕士研究生。 38.教育技术的手段将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 39.教育技术是一个交叉学科。 40.教育技术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 41.对于信息时代的教师而言,教育技术能
20、力是必备专业素质之一。 4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时代的理科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 43.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是 1993 年制定的。 44.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是我国出台的第一个专业标准。 45.2004 年,我国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46.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内容涉及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四个 方面。 47.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包含 4 个一级指标, 14 个二级指标, N 个绩效指标。 48.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针对教师和管理人员。 49.一般来说,信息素养包含技术和人文两个层面的
21、意义。 50.从人文层面,信息素养指的是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修养。 51.从技术层面,信息素养指的是信息科学技术常识,信息能力。 52.从人文层面,信息素养指的是信息科学技术常识,信息伦理道德修养。 53.从技术层面,信息素养指的是信息科学技术常识,信息伦理道德修养。 54.信息能力体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应用及发布。 55.信息技 术与课程整合是指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融入教学过程,达到对某一学科或课程学习的改善。 56.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解决的能力。 57.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学习者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探究、协作式学习。 58.从本质上来说,“现代教育技
22、术”和“教育技术”等同。 59.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涉及各个学科。 60.1906 年美国宾西法尼亚州一家公司出版的学校中的视觉教育一书,最早使用“视觉教育”术语。 61.1947 年美国教育协会视觉教学分会正式改名为视听教育分会。 6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存在着固定的模式,只要掌握了 这个模式,教师就能在教学中自如应用。 63.信 息技术必须与学科课程整合才能实质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 64.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将会成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先锋或突破口。 6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立足点是课程,信息技术服务于课程 。 66.传统教学过程包括教师、学生、教育内
23、容三个要素。 67.教育技术成为除教师、学生、教育内容之外的教学过程第四要素。 68.学习过程是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 69.优化学习过程的必要条件是学习资源。 70.现代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素质教育观、终身教育观、双主教育观、创新教育观、情商为主教育观、四大支柱教育观 。 71.现代媒体技术是一种物化形态的技术。 72.现代媒传技术是一种智能形态的技术。 73.教育技术的五大研究领域之间的关系为线性关系。 74.教育技术研究必须从设计范畴开始。 75.开发和使用各种学习资源是教育技术的本质特征。 76.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只涉及课堂教学、远程教学和自主学习。 77.录音技术是视听传播阶段使用
24、的媒体技术。 78.教育技术阶段使用的媒体技术是多媒体技和网络技术。 79.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作为审核教师认证、培训的相关依据。 80.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经历四个发展阶段。 8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第二个阶段是计算机辅助教学。 82.当前信息技术与课 程整合进入到了全方位教改阶段。 83.信 息技术改变 了 人们的阅读行为、阅读方式。 84.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 AECT) 1994 年对教 育 技术所作的定义是: “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 过程与 学习 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 。 8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应基于不同课程的特点进行整合。 86.课程是
25、一个由学生、教师、教学资源等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 87.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主体是信息技术而非课程。 88.学习资源的形态的包括被设计的学习资源和被利用的学习资源。 89.学习资源的类型有人员、资料、设备、活动、环境五种。 90.教师角色的变化的 导火索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91.信息技术的学习并非仅仅局限于信息技术课,而应当渗透到其他课程之中。 92.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把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 93.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94.现代教育技术不能把过去的东西放到学生眼前。 95.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可以说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简单相加。 96.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简单地将信息
26、技术应用于教学 。 97.教育技术是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 98.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涵义是在一定条件下,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 99.现代教育技术追求的目标是教育的最优化。 100.我国最早使用“电化教育”名 词是在 1935 年。 六、 简答题 1.教育技术的内涵是什么? 2.简述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 3.阐述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 4.简述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5.简述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6.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7.说明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8.简述信息素养包含的两层意义。 9.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10.阐述信息技术与
27、课程整合的实施。 七、 论述题 1.浅谈您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目标的认识。 2.浅谈学习教育技术的意义。 3.论述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 教学理论 2、 学习理论 3、认知结构 二、填空题 1.学习理论是对 和 的系统阐述。 2.学习理论主要研究 与 的行为特征和认知心理过程。 3.教学理论以 ,依据人的 来研究如何教的问题。 4.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 与 的联结。 5.条件反射概念揭示了 最基本的 ,对 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是 的基本观点。 7. 是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 8. 是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 9. 是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
28、。 10.学习成功的关键依靠强化是 的基本观点。 1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运用行为主义原理来 或 学生的行为。 12.行为主义学派曾经在 领域长 期占据统治地位,并在 有过极大影响。 13.在教育技术领域, 仍然是最受推崇的 先驱之一。 14.程序教学是一种个别化的 的方式由于经常用机器来进行,也称为 。 15. 正是由于对程序教学理论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而被称之为“ ”。 16.斯金纳提出的程序教学的原则是:积极反映原则; ; ;自定步调原则; 。 17.计 算机辅助教学的产生与应用,不仅仅是 和方法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 上的革命。 18.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通过课件的 设计来实现个别化学习,
29、从而提高 和质量。 19.教育技术以 为开端, 和 的融入促使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更新和发展。 20.教学设计是 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系统 化设计教学过程的思想很早就有,但真正推动系统化设计,并且取得良好效果的是 教学思想。 21.程序教学以其精确组织的 、 的学习确立了许多有益的指导原则。 22.苛勒是 的代表人物。 23.加涅是 的代表人物。 24.布鲁纳是 的代表人物。 25.认知主义认为学习是 ,而不是 的简单联结。 26. 认为学习是 ,而不是通过尝试错误来实现的。 27.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 的获得,知识的 ,知识的 。 28.认知主义学习理论阐述了学习的 过程
30、,成为各种 的基础,对教育技术中的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9. 的信息加工学习论十分关注学习信息的选择、 以解决问题的过程。 30.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是 的基本观点。 31.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即对 的意义建构和对 的重组。 32.维特罗克是 的代表人物。 33.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不同人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标准的理解,是 的基本观点。 34.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 不是 存在的,而是个体根据自己已有的 建构出来的。 35.为了使学生建构知识的完整意义和发挥学生的主动
31、性,建构主义提倡随机通达教学、 、 、 等教学方法。 三、 单选题 1、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 ( ) 反应的联结。 A.知觉 B.观看 C.活动 D.刺激 2、 最早提出使用程序教学机解决教学问题 的 学者 是( )。 A.斯金纳 B.戴尔 C.克劳 德 D.加涅 3、 设计 “ 猫开门 ” 实验的学者( )。 A.华生 B.苛勒 C.桑代克 D.斯金纳 4、 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 。 A.华生( Watson) B.苛勒( W.kohler) C.维特罗克( M.C.wittrock) D.丁兴富 5、 认知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 。 A.华生( Watson) B.苛勒( W.kohler
32、) C.维特罗克( M.C.wittrock) D.丁兴富 6、 行为主义者认为 。 A.学习是组织一种完形,而不是刺激与反应的简单联结。 B.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C.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D.ABC都是 7、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 代表 人物 。 A.华生( Watson) B.苛勒( W.kohler) C.维特罗克( M.C.wittrock) D.丁兴富 8、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 A.学习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B.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 C.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D.ABC都是 9、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 A.学习是组织一种完形
33、,而不是刺激与反应的简单联结。 B.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C.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D.ABC都是 10、 提倡 “ 发现式 ” 教学法的 学者 是 ( ) 。 A.布卢姆 B.布鲁纳 C.加涅 D.斯金纳 11、不属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是 。 A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B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 C学习过程中同时包含两方 面的建构,即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和对旧知识的重组 D.学习是顿悟,而不是通过尝试错误来实现的 12、不属于行为主义理论的观点是 。 A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B学习是刺激 反应的联结 C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
34、 D.学习成功的关键依靠强化 13、不属于认知主义理论的观点是 。 A 学习是组织一种完形,而不是刺激与反应的简单联结 B学习是刺激 反应的联结 C学习是顿悟,而不是通过尝试错误来实现 D.学习是主动地形成认识结构的过程 四、 多选题 1.学习理论是对( )和( )的 系统阐述,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A 学习方法 B 学习行为 C 学习规律 D 学习条件 .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 A 学习是认知结构的重新组织 B 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 C 学习是刺激 反应的联结 D 学习成功的关键依靠强化 .以下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的有( ) A 斯金纳 B 华生 C 桑代克 D 布鲁纳
35、.以下条件会使有机体行为概率增加的是( ) A 阳性惩罚 B 阳性强化 C 阴性强化 D 阴性惩罚 .以下条 件会使有机体行为概率降低的是( ) A 阳性惩罚 B 阳性强化 C 阴性强化 D 阴性惩罚 .以下是斯金纳提出的程序教学原则的有( ) A 及时强化 B 积极反应 C 自定步调 D 小步子 .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特点有( ) A 重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主题价值, B 强调认知、意义理解、独立思考等意识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C 重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准备状态 D 充分肯定学生的自觉能动性 8. 认知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 A 学习是知觉的重 新组织 B 学习是突然顿悟的 C
36、应该重视内在强化和学习活动本身带来的强化作用 D 学习成功的关键依靠外在强化 9. 以下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的有( ) A 斯金纳 B 加涅 C 苛勒 D 布鲁纳 10.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三种几乎通过时发生的过程,它们是( ) A 新知识的获得 B 知识的转化 C 知识的评价 D 知识的迁移 11.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 A 有助于对所学材料保持记忆 B 提高智慧的潜力 C 使外来动因变成内在动机 D 学会发现 12.在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式中有三个系统,它们分别是( ) A 执行控制系统 B 加工系统 C 期望系统 D 控制系统 13.信息加工的基本原理有( ) A 信
37、息流是认知行为的基础 B 记忆取决于信息编码 C 人类加工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 D 回忆部分取决于提取线索 1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 ) A 主动性 B 社会性 C 情境性 D 协作性 15.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 A 学习是知觉的重新组织 B 学习是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C 学习过程包括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和对旧知识的重组 D 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 16. 以下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的有( ) A 维特罗克 B 古宁汉 C 维果斯基 D 斯腾伯格 17.建构主义理论的要素有( ) A 情境 B 会话 C 协作 D 意义建构 18.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方法有( ) A 支架式教学 B 抛锚式教学 C 随机通达教学 D 问题解决教学 19.建构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 自下而上 的教学设计 B 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 C 情境化教学 D 重视社会性互动 20.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教师是( ) A 知识的传授者 B 学生的帮助者 C 情境的提供者 D 学习的组织者 21.以下叙述是行为主义理论观点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