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综合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doc

上传人:da****u 文档编号:1088465 上传时间:2018-12-0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综合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广西综合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广西综合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广西综合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广西综合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综 合 防 灾 减 灾 规 划 (20162020 年 )(征求意见稿)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我区“十三五” 时期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快实现我区“ 两个建成 ”目标,根据国家 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 年)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划。一、现状与形势(一)“十二五”期间防灾减灾工作成效“十二五” 时 期,我区洪 涝、台风、干旱、 风雹、滑坡、泥石流、山体崩塌、低温冷冻等自然灾害频发,给人民群众

2、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面对复杂严峻的灾害形势,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灾区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不断完善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减灾救灾法制建设,着力加强减灾救灾基础设施、人员装备和基础能力建设,充分发挥住房灾害保险等市场机制作用,积极引导志愿者、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减灾救灾,极大减轻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有效保障了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完成了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全区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降到了 0.6%,因灾死亡失踪人口下降 44%、紧急转移安置人口下降73%、倒塌房屋数量下降 77%,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防灾减灾综合协调指挥能力明显增强。 “党委

3、政府统一领2导、部门分工负责、灾害分级管理、属地管理为主”的防灾减灾救灾领导体制初步建立,自治区和市、县(市、区)均成立了减灾委员会或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多部门救灾应急联动机制、灾情会商和信息共享机制进一步完善,防灾减灾工作效率、效能显著提升。防灾减灾法制体系不断完善。深入推进防灾减灾法治化进程,自治区党委、人大、政府颁布或出台了重大气象信息和重要汛情报告、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海洋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管理、气象灾害防御、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森林防火等多个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各有关部门制定或修订了自然灾害救助、抗震救灾、森林防火、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处置、核应急、卫生应急、

4、海洋灾害防御、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处置、生活必需品紧急供应等应急预案,围绕消防安全、应急物资储备、专项资金管理、灾害防治、校舍安全、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市场保障、应急测绘、应急专业队伍建设、信息报送等内容制定出台有关管理规定、办法或指导意见。气象、地震、公安消防等出台了一批防灾减灾领域的国家、行业或地方性标准。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能力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建成由地基、空基、天基相结合覆盖全区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系统,天气预报精细到乡镇,气候预测精细到县;建立了广西气象灾害应急预警信息发布平台、手机短信发布“绿色通道”、 农村大喇叭系 统;研发了广西中小河流水文监测预警预报服务

5、系统、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分析系统、地震监测预报基础数据库系统和震后趋势快速研判系统,气象、地质、地震等灾害预警预报的3时效性和准确性明显提升。建设田间数据采集系统、森林防火信息指挥与预警监测系统,农业病虫害、森林火灾的预警预报能力显著增强。建设近岸海洋观测浮标,配备波浪、水温、海流等自动化观测设备,实现海洋环境监测近岸海域的全覆盖。自然灾害工程防御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完成城市排水防涝设施雨水管渠改造 216.9 公里,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加强。南宁、桂林、梧州等市开展了城市水系规划建设,完善城市排水调蓄工程,中心城市防洪能力达到 20-50 年一遇标准。桂林川江水利枢纽等一批水利枢纽基本建成,大

6、藤峡水利枢纽等一批重大水利项目开工建设,中小河流和水库防洪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全区治理中小河流 603公里,建成堤防护岸 1763.62 公里,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3323 座;实施桂西北旱片、桂中旱片和左江旱片乡镇抗旱应急水利工程建设规划,建成蓄水工程 3.8 万座、引水工程 5.75 万处,基本解决了1780 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程、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和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范化建设,实施广西海洋灾害承灾体调查及隐患分析、警戒潮位核定和警戒潮位标尺建设。完成了全区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有效治理隐患点 1728 处。支持 92 个市、县(市、区)民政局新建或改扩建救灾物资储

7、备库。全面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 109.9 万户、棚户区改造46.40 万户。实施退耕还林、沿海防护林、珠江防护林、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等一批林业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加强海洋综合管理、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红树林种植、沿海防风固沙林建设及有害生物防控等湿地保护工程,有效提升了自然灾害风险防范能力。4应急救灾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初步建成民政、地质、水文、交通运输、农业、林业、卫生、测绘、气象、地震、海洋等防灾减灾应急指挥系统和防灾减灾决策支持系统,防灾减灾信息化、自动化水平显著提升。建立重要生活必需品和成品粮油应急保供机制,加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演练,灾害救援队伍的专业

8、水平和处置能力不断增强。率先在西部省区全面实施农村住房政策性保险,累计投入保费 5.2 亿元,全区 16.4 万因灾倒损房农户获得理赔 4.76 亿元。 “十二五” 期 间,自治区减灾委、民政厅共启动 救灾预警响应 15 次、应急响应 12 次,累计向灾区下拨中央和自治区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15.43 亿元,调拨救灾帐篷 9863 顶、衣被 30.12 万件(床)、折叠床8969 张等救灾储备物资,救助受灾群众 1872 万人次,支持 33923 户因灾倒房群众完成住房恢复重建。科技对综合防灾减灾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围绕地震、洪涝、坍塌等自然灾害多发易发领域,开展防灾减灾技术攻关和示范,自主研

9、发的广西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分析系统成为全国首个覆盖全省(区)的地质灾害自动监测预警平台,广西测绘地理信息应急系统成为国内第一套省级天地一体化测绘地理信息应急保障系统。依托广西大学建立的“广西防灾减灾与工程安全重点实验室” ,为开展水利及岩土工程防灾减灾、矿山灾害自动检测及预警等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提供了较好的支撑平台。积极推进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在卫星遥感应用、气象灾害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报建模理论方法与应用、热带气旋预报技术研究、主要江河流域降水预报研究和气候变化研究等领域取得了新成果。开展花岗岩和碎屑岩地区地质灾害成灾机5理研究、地震引发地质灾害研究、地震对地质环境影响研究。组建灾后农业恢复生产

10、专家指导组,利用农业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农作物防灾避灾综合栽培技术、先进农业机械、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显著提升了农业防灾减灾的效率和效果。基层防灾减灾进一步夯实。全区各地积极开展以救灾演练、宣传教育、隐患排查、编制风险图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五年来共创建 105 个“全国 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和 137个“ 自治区 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投入 3270 万元加 强基层救灾装备建设,为全区市、县民政局配备了 245 艘救灾专用冲锋舟、动力橡皮艇,为 111 个县(市、区)配备了救灾越野车,为 1126 个乡镇配备了救灾摩托车,争取民政部为 52 个多灾易灾县各配备了一台救灾应

11、急专用车辆。 “十二五 ”期末,全区各 级灾害信息 员共 17496 人,实现了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全覆盖,完成了灾害信息员队伍的培训和轮训,灾情信息报送的水平和时效性有了新的提高。开展了群测群防“十有县” 、抗旱服 务队 、卫生应急示范 县、标 准化气象灾害防御乡镇、地震安全示范社区、海洋减灾综合示范区等建设,基层防灾减灾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防灾减灾社会参与程度不断加深。各地结合“国家防灾减灾日” 和 “国际减灾日”等重要纪念日,通过举办广场活动、文艺晚会、科普展览、风险排查、应急演练、专题讲座、人员培训、知识竞赛、仿真体验等形式,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短信、微信等传播手段,不断推

12、动防灾减灾宣传活动进家庭、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打造了独具特色的边疆少数民族防灾减灾宣传文化。据不完全统计,全区每年参与防灾减灾宣传活动的城乡居民超过 1000 万人次。6积极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减灾救灾工作,五年来,社会各界共捐赠救灾款(含物资折款)累计 3220 万元,有力支援了灾区的抗灾救灾和恢复重建,初步建立了“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协调联动、市场配合、共同应对”的多元化救灾工作格局。 (二)“十三五”时期防灾减灾工作面临的形势在全球气候变暖和生态环境压力增大的背景下,我区天气气候的规律性也在减小,超强台风登陆和特大洪水、特大干旱等巨灾发生机率明显增加。我区与我国地震活动

13、比较活跃和强烈地震多发的西南地区相邻,又地处东南沿海地震带与长江中下游地震带的衔接过渡部位,小地震发生的概率将增加,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将加大;修路切坡、过量开采地下水等人为因素引发的灾害也在增加。在自然灾害频发多发和规律性减少的形势下,我区防灾减灾工作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一是现有的防灾减灾体制机制不够健全、法规体系不够完善,不能完全适应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需要。二是灾害防御能力不足,多数地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历史欠账比较多、农房建筑质量标准普遍不高、应急避难场所数量不足,城市高风险、农村不设防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灾害监测预警、工程防御、信息化建设、物资储备、应急装备等综合

14、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不同程度存在短板,尤其是农村生态环境脆弱,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尚未建立,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限。三是公众意识较为薄弱,防灾减灾教育和知识普及的投入较少,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淡薄,避灾自救技能缺乏。四是政府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的机7制还不够完善,市场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尚待进一步发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突出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 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 ”改革任务作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内容。 “十三五” 时期,广西加快构建“国际通道、战略支点、重要门户”,深入推 进“ 双核驱动、三区统筹”战略,国家扶持中西部地区培育新的增长点,支持贫

15、困地区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我区的防灾减灾救灾事业进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工作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的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将加快推进,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将得到有效保障。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 共享的发 展理念,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坚持防灾减灾与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到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

16、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着力构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防灾减灾管理体系,全面提高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为实现我区“ 两个建成” 目标 提供坚实保障。(二)基本原则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坚持各级政府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主导8地位,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的重要作用,强化政府与社会协同配合,形成防灾减灾救灾合力。以人为本,持续发展。始终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作为减灾救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法治思维和科技支撑,通过减轻灾害风险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预防为主,综合减灾。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工程防御、宣传教育、社区减灾等预防工作,坚持以防为主、

17、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统筹推进灾害管理各领域、全过程工作。分级管理,属地为主。坚持自治区统筹指导、地方就近指挥,分级负责、相互协同的抗灾救灾 应急机制,强化地方政府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的主体责任。统筹谋划,协调推进。从战略高度统筹谋划防灾减灾工作,优先解决防灾减灾领域的关键和突出问题,着力推动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三)规划目标1.总体目标到 2020 年,基本建成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覆盖自然灾害多灾种全过程、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综合防灾减灾管理体系,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自治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低于 1.0%,

18、自然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在同等致灾强度下较“十二五” 时期明显下降。 2.具体目标健全综合防灾减灾管理体制、机制、法制。基本形成统一指9挥、综合协调、权责明晰的自然灾害管理体制,基本形成资源统筹、信息共享、协同联动的运行机制,以及法规齐备、标准规范、制度健全的法制体系。进一步提高自然灾害预警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天气预报精细化到全区所有乡镇,暴雨、台风等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提高 5%,突 发灾害性天气预警提前量达到 15 分钟以上;海洋预报重点保障目标扩展至所有滨海城镇,实现近海公共服务全覆盖、远海监测预警全天候、远洋气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初步建立基础调查、群专监测、预报预警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

19、全区 50%的县(市)达到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 十有县” 要求,已 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监测覆盖率达 100%;提高地震前兆监测能力,增强长、中、短、临地震预测预报效能。主要河流控制断面洪水预警发布率达 80%以上,洪水预报合格率达 90%以上。重大有害生物中长期预报准确率达 80%以上,短期预报准确率达 90%以上。进一步增强自然灾害工程防御能力。重点城市和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明显提高,全区主要干流支流、北部湾经济区重要海堤达到国家规定防洪标准,中小河流和山洪灾害防治能力进一步提高,重点地区排涝能力逐步提高。南宁市主要城区防洪标准达到 100 年一遇标准,主要干流沿江中心城市(桂林、柳州

20、、贵港、梧州市)达到50 年一遇标准,县级城市、第二、三产业聚集区达到 20 年一遇标准。增强基层防灾减灾能力。实现减灾准备认证工作在基层城乡社区的全覆盖,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00 个、“自治区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社区”500 个,每个城市社区和行政村至少有 1 名灾10害信息员。创建国家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 50 个,国家级防震减灾示范城市 3 个、示范县 10 个。增强区域防灾减灾能力。建成“自治区-市-县-乡镇”四级救灾物资储备网络,确保自然灾害发生 12 小时内,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初步救助。全区重点区域防洪、抗旱、抗震能力明显增强。人工年增雨总量达 80 亿立方米,防雹有效保护面

21、积达 3 万平方公里。提升灾害评估能力和水平。自然灾害发生 1 小时内完成各项应急测绘任务并提供专题应急地图。提供分钟级地震烈度速报和秒级地震预警服务,震后 12 分钟内向社会公众发布地震速报信息,破坏性地震后 30 分钟内提供地震灾情快速评估结果,4-8 小时内提供极重灾区初步范围和人员搜救重点区域。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明显增强。创建国家级防震减灾科普基地 6 个。防灾减灾知识的社会公众普及率达 80%以上,在校学生全面普及。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完成“广西自然灾害减灾救灾应急指挥系统” 三期工程建 设,建成全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数据库以及多灾种预警信息发布平台。推进防灾减灾科研成果的集成转化与应用示范,力争在灾害监测预警及致灾机理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建立并完善我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防灾减灾交流合作机制。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防灾减灾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进一步健全防灾减灾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增强各级减灾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公文范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