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一般无机盐属于( A) 。 (单选 ) A 无机无毒物 B 无机有毒物 C 有机无毒物 D 有机有毒物 2. 雾和霾的区别在于霾发生时相对湿度( A),而雾发生时相对湿度( A)。 (单选 ) A 不大;接近饱和 B 接近饱和;大 C 接近饱和;不大 D 不大;不确定 3. 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西方国家遭遇经济萧条和能源危机,政府的生态管理也在不断转型以求协调发展、就业与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因而政府的政策也逐渐向( D)倾斜。 (单选 ) A 立法限制排污 B“三废 ”专项治理 C 跨域跨界防治 D 全面规制 4. ( B),指着 眼于事物或系统的总体、全体,事物的诸属性、要
2、素、方面、关系、运动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特性,共同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单选 ) A 多元性 B 整体性 C 统一性 D 相关性 5. 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防治原则包括( ABC)。 (多选 ) A 减量化 B 资源化 C 无害化 D 增量化 6. 治理大气污染,关键要抓重点。( ABD)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工业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50%以上,要重点削减上述三个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 (多选 ) A 电力 B 冶炼 C 石油 D 水泥 7. 治理水体污染的对策包括( ABCD)。 (多选 ) A 用法律手段根治工业污染源 B 严格控制污水排放标准 C 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完善污水处理系统 D
3、利用经济杠杆,推动污水资源化 8. 与传统的行政手段 “内部约束 ”相比,环境经济政策是一种 “外在约束 ”力量。 (判断 ) 错误 9. 有经济学家称: “现在新能源企业没有一个可以不靠补贴生存,这样的行业要想成为主流是不可能的。 ” (判断 ) 正确 10. 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就是要搭好基础性框架,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判断 ) 正确 11. 政 府在处理环境问题的时候,一方面无法界定其最终影响究竟能达到什么程度,一方面又因为过于看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问题。 (判断 ) 正确 12. 人口发展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简答 ) 一是
4、人口总量持续增长。二是人口健康素质和教育水平仍然不高。三是人口结构性矛盾的影响日益显现。四是流动迁移人口持续增加。 五是在生殖健康服务方面还存在未被满足的需要,尤其是未婚人群、青少年、流动人口等弱势人群的生殖健康服务方面,差距较大。 13. 自然资源 _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它是自然 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填空 ) 14. 制度 是各种法规、章程、规约等的总称,是人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 (填空 ) 15. 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系统整体,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 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5、。 (填空 ) 1. ( C)是指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保护自然环境和地球生物,改善人类社会环境的生存状态,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保证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共同 发展。 (单选 ) A 绿色生产方式 B 绿色经济理念 C 绿色环境发展理念 D 绿色政治生态理念 2. 2013-2017 年中国生态修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生态环境恶化表现为( D)等方面。 (单选 ) A 植被破坏 B 水土流失 C 沙漠化 D 以上都是 3. “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是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的总原则。( C)是将不能回收利用资源化的固
6、体废弃物,通过物理、化学等手段进行处置,使之达到不损害人体健康、不污染周围的自然环境的目的。 (单选 ) A 减量化 B 资源化 C 无害化 D 增量化 4. ( C)是指随大气扩散的污染物通过沉降或降水等途径进入水体,如放射性沉降物、酸雨等。 (单选 ) A 自然污染源 B 化学性污染源 C 扩散污染源 D 生物性污染源 5. 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实现( ABCD)的转化和再生,形成生态系统的无限发展进化的过程。 (多选 ) A 生命元素 B 营养物质 C 环境资源 D 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6. 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防治原则包括( ABC)。 (多选 ) A 减量化 B 资源化 C
7、无害化 D 增量化 7. 我国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表现在方方面面,例如( ABCD)等等。 (多选 ) A 垃圾投放不分类甚至乱丢乱弃 B 水资源的浪费使用 C 一次性用品的大量使用 D 铺张浪费的餐饮习惯 8. 在区域发展上各国均强调均衡发展和分散发展,认为集聚是国家和地区发展中一个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 (判断 ) 正确 9. 有经济学家称:“现在新能源企业没有一个可以不靠补贴生存,这样的行业要想成为主流是不可能的。” (判断 ) 正确 10. 作为生态文明领域改革的顶层设计,推进生 态文明体制改革首先要树立和落实正确的理念,统一思想,引领行动。 (判断 ) 正确 11. 系统机制的健康是
8、生态和谐的基础。所谓健康机制就是通过程序实现维持各方利益的动态平衡,消除对抗矛盾的状态。 (判断 ) 正确 12. 简述生态系统的特性。 (简答 ) 1整体性 2多样性 3自组织性 4复杂性 5开放性 6动态性 13. 发展,是指人口总量适度、人口素质全面提升、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分布合理及人口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平衡发展,并且人口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填空 ) 14. 建设 ,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生态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填空 ) 15. 当前我国生态
9、管理的主导者是公共部门,而政府的 又将生态管理这一跨部门、跨地域的复杂问题拆解为“三大条、多小块”的结构。 (填空 ) 1. 生态系统具有(),在成分互动之前和之外没有任何系统原理,有的只是系统形成的自然条件,其中某些互动现象体 现为相互关系,于是成了组织力量。 (单选 ) A 开放性 B 动态性 C 自组织性 D 多样性 2. ()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 文明。 (单选 ) A 十八届四中全会 B 十八届三中全会 C 十八大 D 十七大 3. “ 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 是固体废弃物污染 防治的总原则。()是将不能回收利用资源化的固体废弃物,通过物理、化学等手段进行处置,使之达到不损
10、害人体健康、不污染周围的自然环境的目的。 (单选 ) A 减量化 B 资源化 C 无害化 D 增量化 4. 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西方国家遭遇经济萧条和能源危机,政府的生态管理也在不断转型以求协调发展、就业与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因而政府的政策也逐渐向()倾斜。 (单选 ) A 立法限制排污 B“ 三废 ” 专项治理 C 跨域跨界防治 D 全面规制 5. 美学从艺术中发现了()。 (多选 ) A 人类的审美感情 B 人类的创造活力 C 艺术想象的伟力和形象思维的意义 D 艺术与生活、社会、历史的深刻关联 6. 要运用现代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和掌握污
11、染和破坏生态坏境的根源和危害,主要措施有()。 (多选 ) A 有计划地保护生态环境 B 预防生态环境质量的恶化 C 控制生态环境污染 D 促进人类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7. 后工业化时代的社会网络是()的蜂巢状网络结构。 (多选 ) A 个体相互联结 B 信息更加对称 C 交易费用低 D 资源流动快 8. 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 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判断 ) 正确 错误 9. 生态文明是基于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的生
12、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积极成果的总和。 (判断 ) 正确 错误 10.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问题总是在危害产生以后才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判断 ) 正确 错误 11. 奥尔森提出了有选择性的激励机制( selective incentives)这一动力机制,要求对组织内的每一位成员区别对待, “ 赏罚分明 ” ,具体包括正面激励和反面惩罚,其中,激励又包括了经济激励和社会激励。 (判断 ) 正确 错误 12. 在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推进 “ 美丽中国 ” 建设,要把握哪三个问题? (简答 )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推进 “美丽中国第一,从战略的层面,按照生态文明第二,从
13、再生产的全过程,就是生产第三,从环境的角度,通过制定环境13. 建设和实现 “ 美丽中国 ” 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要通过建设 资源节约型 型社会、环境友好型 型社会这样一个重大举措来实现。 (填空 ) 14. 建设 生态文明 ,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生态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填空 ) 15. 环境友好型 型社会,就是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 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 (填空 ) 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 D)。 (单选 ) A 实现美丽
14、中国 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五位一体” D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 资源税属于( A)。 (单选 ) A 地方税 B 中央税 C 中央与地方分享税 D 不确定 3. ( B)年出台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和 2008 年出台的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也都着眼于环境污染的溯源式预防。 (单选 ) A2000 B2002 C2004 D2008 4. 政府对生态环境所采取的管理方式,在工业社会中期是( B)。 (单选 ) A 无为而治 B 全面规制 C 多元参与 D 引导和干预 5. 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需要( ABCD)。 (多选 ) A 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B 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
15、别比偏高问题 C 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D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6. 生活垃圾主要是( ABCD)等。 (多选 ) A 废弃包装用品 B 厨余垃圾 C 废旧电池 D 金属 7. 逆温是空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高的大气垂直层结现象,逆温层是指出现逆温现象的极其稳定的大气层。逆温可分为( ABCD)等。 (多选 ) A 辐射逆温 B 平流逆温 C 下沉逆温 D 锋面逆温 8. 自然、社会与人是一个共存的系统,要努力实现生态良好,发展与自然适应、与环境友好的社会生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使人类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判断 ) 正确 9. 保障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是保护广大人
16、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基本要求,也是坚持以人为本 的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集中体现,是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判断 ) 正确 10. 有经济学家称:“现在新能源企业没有一个可以不靠补贴生存,这样的行业要想成为主流是不可能的。” (判断 ) 正确 11.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它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规范和监督、约束力量。没有制度的制定、执行和完善,就没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顺利进行。 (判断 ) 正确 12. 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坚持城乡环境治理体系统一,具体包括哪些措施? (简答 ) 一是把统筹城乡环保 作为统筹城乡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把农村的环保指标纳入各级政府政绩考核体系
17、中;二是加强农村环境监管与执法力度;三是加大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要在农村大量兴建固废与污水无害处理设施;四是创建企业清洁生产激励机制;五是增加农村群众在环境管理中的参与权和决策权。 13. 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 生态文明 建设的“五位一体”。 (填空 ) 14. 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 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填空 ) 15. 环境友好,是一个市场无能为力的 外部性 问题了,必须通过政府干预的方式去保证环境遭受破坏的情况得到控制。
18、(填空 ) 1.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在( C)优化发展和重点培育城市群,增强城镇吸纳人口能力;带动城乡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就业保障、环境保护一体化建设,实现以城带乡、城乡共荣。 (单选 ) C A 功能层面 B 区域层面 C 城乡层面 D 产业层面 2.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包括( D)。 (单选 ) D A 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不均衡性 B 许多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C 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但其生产潜力却可不断扩大和提高 D 以上都是 3. “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是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的总原则。( C)是将不能回收利用资源化的固体废弃物,通过物理
19、、化学等手段进行处置,使之达到不损害人体健康、不污染周围的自然环境的目的。 (单选 ) C A 减量化 B 资源化 C 无害化 D 增量化 4. ( C)主管区域性(流域性)的资源,主要职责范围是针对某一地区的某一单 项进行监管、开发和利用。 (单选 ) C A 专业监督部门 B 综合协调部门 C 资源管理部门 D 科技创新部门 5. 促进我国人口均衡良性发展,要( ABCD)。 (多选 ) A 保持适度的低生育水平 B 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C 优化人口性别结构 D 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迁移 6.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
20、题,在( ABCD)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多选 ) A 认识 B 政策 C 能力 D 体制 7. 一次气体污染物 指直接由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常见的有( ABC)。 (多选 ) ASO2 BCO CNO D 醛类 8. 生态文明是基于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积极成果的总和。 (判断 ) 正确 9. 生产建设和生态平衡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是经济建设中的战略性问题。 (判断 ) 正确 10. 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就是要搭好基础性框架,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判断 ) 正确 1
21、1. 虽然人类在农业社会并未理解生态环境及其问题的实质,但在农业的“锁定效应”下,人们没有退回到狩猎采集的生活中去,而是继续沿着农业一途大步向前,并达致了一种看似“无为而治”的生态管理。 (判断 ) 正确 12. 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简答 ) 答: 1、在资源开采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 2、在资源消耗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 4、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 5、在社会消费环节, 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 13. (人口均衡 )发展,是指人口总量适度、人口素质全面提升、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分
22、布合理及人口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平衡发展,并且人口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填空 ) 14. 我国环境立法理念开始转变,从“末端治理”转向“ (源头预防 )”。 (填空 ) 15. 当前我国生态管理的主导者是公共部门,而政府的 (科层制 )又将生态管理这一跨部门、跨地域的复杂问题拆解为“三大条、多小块”的结构。 (填空 ) 1. “ 美丽中国 ” 首重() 。从忽视生态到重视生态,从遭受自然报复到享受自然馈赠,实现自然资源的价值最大化和可持续化。 (单选 ) A 自然美 B 生活美 C 艺术美 D 人民美 2.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在()要树立大国土理念,坚持陆海统筹发展,充分发挥海洋国土作为经济空间、战略通道、资源基地、环境本底和国防屏障的重要作用。 (单选 ) A 陆海层面 B 区域层面 C 城乡层面 D 产业层面 3. 过度强调均衡发展,将()市场竞争力。 (单选 ) A 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