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自是一家与别是一家的美学内涵摘要:词是宋代的一朵奇葩,最具代表性的是苏轼的创作创新理论“自是一家”以及李清照对词规范的“别是一家”的本色论,两位大家都从不同方面对词作出了贡献,通过对两位大家词学观的比较,他们都从不同角度对词作了前所未有的改造更新和伟大的贡献业绩,给词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推进词的发展,为词能不断传承与延续作了不懈的努力。关键词:苏轼、李清照、 “自是一家” 、 “别是一家” 、词学观引言:对苏轼的“自是一家”可用碧鸡漫志卷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使知自振。 ”来概括说明,其对词的改革创新可用刘熙载艺概卷四:“无事不可入,无意不可言。 ”进行说明,他是宋代词坛上独
2、树一帜的大词家,他的词体创作表现出独具魅力、鲜明亮丽的个性色彩,以兼济旷达的情怀,另辟蹊径,在他于熙宁七年创作的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中抒发得淋漓尽致,从心所不逾的创新精神,突破了词自晚唐五代以来内容狭窄、音律束缚、风格单一的固定局面,情景理的巧妙结合,自成一格,提高词的表现乐功能及文学地位,丰富词的表现风格及表现内容,对词进行全面的改革创造,突破词为“艳科”“本色”的传统格局条框,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过渡为独立的抒情文体,从本质上改变词史的发展方向几进程。王灼碧鸡漫志卷三:“若本朝妇人,当推李清照文采第一。 ”一代女豪李清照的横空出世,引起了词的轰动,这位巾帼词人的出现使南渡词坛大放异彩,
3、其词“别是一家”,李清照词论的理论要求作词必须按照协律、铺叙、重典、情致、故实五个标准进行创作,为填词作曲提出了理论依据和标准规范,确立词的独特位置,“别是一家”说建立了词为之词的艺术规范和美学标准,是对词“自是花中第一流”整体美的追求,为词体创作提供了范式,形成了清楚明晰的理论体系和脉络,丰富与发展了词学本色论,在词学思想上首次明确诗词之别,词不仅对音乐性、节奏感有严格的要求,还要“分五音,有分五声,有分六律,有分清浊轻重”为北宋的词学思想作了理论意味的总结概述。苏轼的出现给北宋词坛带来了风起云涌的巨变,打破了许多由来已久、一成不变的词的创作陈规,由前人辗转迂徐的探索突破的量变积累过渡为大张
4、旗鼓的革新演变的质变飞跃,他对词的革新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其著名论断词“ 自是一家”是在熙宁八年1075密州任上提出的,给词注如了鲜活的生命力,对词的题材、词的内容、词的形式、词的风格等进行了全面的革新,融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使词从“小道”进化为与诗具有相同地位的抒情文体,跳出了“ 词为艳科”的藩篱,以诗为词,既不继承沿袭传统老套的表现内容和方法,不拘泥于陈腐固有的表现形式和风格,思想上还贯通融合儒道佛宏博通达、灵活通脱的精髓,在遵循的基础上并不鄙视传统精神,但又不一味接纳而墨守成规,也不沉浸于现有的形式束缚,使词呈现出一种全新的风格,把词带入了一个异样的境界, “尽言诗之所能言”,扩大了词的表
5、现范围和功能,丰富了词的情感韵味与内涵,开拓词的境界,鲜明地体现着“苏轼风格” 。正如纪昀东破词一卷所描述的“词至苏轼而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一派。 ”给词注入了创新的的血液是其一生的追求,他在写给欧阳修等人的书信谢欧阳内翰书中“罢去轻巧轻媚丛错采绣之文,将以后两汉之余,而渐复三代之故”,产妇坚定了革新的理想,具体表现为:一:提高词品“苏轼对词的革新不是局部的,而是全面的,从内容到风格,从用调到叶律。都有他除旧不新之功。从花间集到柳永,始终摆脱不了“ 词为艳科” 的束缚。这些花柳之词,冶荡之音,与正统的言志载道的诗文相比,自然厥品甚卑。 ”其提高词品主要表现在“ 以诗为词”,即
6、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以为诗词一样,无事不可写,无意不可入,都可以表现社会生活和现实世界,走出音乐对词体的束缚和制约,已不再是音乐的附属品。诗词可以表达同样的内容题材,寓意一样的情感思想,不再有词为“诗余”、 “诗高词卑” 的传统偏见,也彻底摆脱了“ 诗庄词媚”、“诗言志词言情”的文体差距。二:扩大词境“他之所以能在词坛上展现一种全新的风貌,正得益于他开阔的胸襟、极高的理论设见。如果循着花间风调、柳永风气,词的道路回越走越狭窄,而苏轼的创作恰恰是为词开疆破土,创造了一片阔大无比的新天地。 ”驰骋在广博浩瀚的题材空间,开拓了倾荡磊落的艺术境界。 “而东坡词又在柳永的基础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使
7、词更为男性化,使之成为士大夫抒怀言志、描写田园风光的工具。东坡还把神话、寓言、笑话甚至是小说的题材入词。 ”把自己的性情、学问、胸襟、广阔的视野、丰富的人生经历以及浓郁的生活情趣融入词中。 “内容涉及感旧怀古、抒情议论、记游咏物、乡村风物、自然景物、赠别悼亡等诸多题材。 ”如江城子已卯正月二十夜记梦悼念亡妻,江城子密州出猎抒发建功立业的抱负,寄予报效祖国的理想, 水调歌头怀念弟弟等,苏轼还把“理趣”引入词里,富含哲理、意寓深刻、以情致胜、以理趣胜。苏轼还填补了农村题材入诗的空白,描绘了清新秀美、质朴纯真的农村生活场景,勾勒了生机勃勃、栩栩如生的人物及动物形象,这些都是山水诗人抒情的对象,而苏轼
8、都把它们引入到词的表现范畴,如定风波 、 浣溪沙等,写了淳朴敦厚的农民形象以及桑麻浓事,还将咏物写进词中:咏笛、咏孤鸿、咏古松等,如水龙吟 、 卜算子 、减字木兰花 ,寓意深刻,开拓了词意。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对宇宙人生的思考,情景理的巧妙结合,情是真的,景是实的,理是深的,充分展示了对词境的开拓。三:改变词风“近却颇作小词,总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 为自己的词有别于“ 柳七郎风味” 而感到欢喜,颇为得意,同时也立起了“自是一家” 的创作创新理论,打破了婉约词风独领风骚的局面。东坡曾问幕士,自己词比柳永词如何,幕士的回答给苏轼词风予充分的肯定,其改变词风最主要表现在创作理论和主体
9、意识两方面。其风格不断推陈出新,就具体内容而言,超越了闺阁庭园之景与相思离别之情的范围,跳出了词为藩篱,没有卿卿我我的花前月下,风格上超越了委婉隐约、缠绵悱恻的条框,不甘心位于柳永等名震一时的词人之下,也不一味地沿袭传统,模仿前人,也决不委屈自己去创作“ 艳情” 之作。他独辟蹊径,取各家之长,对苏轼词风的评价也有所不同:有以为“豪放 ”者;有以为 “清丽舒缓” 者;有以为“韶秀” 者;有以为“清雄 ”者,但不管何种看法,都不能抹去苏轼为改变词风所做的努力。 “所谓主体意识,指的是作者用文学的形式有意识地表现自我,自觉地反映自我的生活感受、理想和情趣。 ”词至东坡,词体始尊词格始高,东坡首次在词
10、的领域里确立了词的主体意识, “花间” 时代,词人的主体意识处于不自觉的状态,而在苏轼身上,则表现为“有意为词”,着不得不涉及东坡的思想、个人经历。东坡的一生多次遭贬,仕途不顺。 “坎坷的政治生涯、复杂的思想基础、丰富的生活经历决定了苏词风格的多面性。 ”而只能在精神上寻求自我安慰,也将自己一生的情感、遭遇、政绩写到词中,这就为主体意识的奠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提供了前提。然而提及词坛,也不能忽略横空出世的巾帼词人李清照,其卓然立于诸大家之外,自成一体,表现在她提出了“ 别是一家”的理论, “所谓“ 别是一家”,也就是说词要始终保持词本身所具有的特色,不仅要合乎音律,而且要使词不同于诗,不同于文
11、,要别具一格。 ”她针对苏轼的“以诗为词”提出了“别是一家” 说, “别是一家”的主要内涵如下:一是强调谐音和禅,二是重“情致”“ 典重”,崇尚“文雅 ”的词情;三是讲究 “故实”“铺叙” ,追求艺术表现的完美。 “别是一 家 ”说是对词“ 自是花中第一流 ”整体美的追求,它丰富与发展了花间以来的词学本色论,形成了明晰的理论体系。 ”词是不同于诗的独立抒情文体,对音乐性和节奏感有严格特殊的标准,要求词讲究音律、声情和谐统一,以便“协律”“可歌”,否则就失去了本身的文学特色,成了“句读不葺之诗”,建立词之为词的艺术规范和美学标准,为词体创作提供了范式。词论是支持李清照的著名词学论著,主要内容为对
12、唐五代以来词史作概要回顾以及对北宋词家的评论中阐述自己的观点,她在词论中鲜明地提出了“别是一家”说,那么词与诗“别” 在何处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词形式灵活多变,长短参差不齐错落有致的新体式,在文体上具有与诗不同的特点;词还注重音乐性, 词论中规定词要严于音律,音声和谐,要求讲究平仄格律,把音乐的抑扬顿挫与声请的迂回婉转联系结合起来,才会达到韵致浑成、辞意通达的音乐美感;词在艺术表现手法上、风格上和诗不同,词的形式由于音乐的关系,婀娜悠扬、千姿百态,以写景抒情为主,而诗则质朴平实、严整典雅,一言志为主。填词要求鲜明生动,与词情、词境结合,词才显得楚楚动人,富有情趣。其独到的见解,有胆识的
13、评论及系统的阐述,为婉约词指引了一条向上一格、趋于雅化的创作道路,维护词体独立性的同时也捍卫了词体本色。“对于苏轼、王安石的这种打破诗、词、文界限的做法,李清照深以为为非。她立主三者之间的差别,一方面在理论上主张词“别是一家”,另一方面在创作实践上严格践行诗词之别。 ”东坡从文学本位的立场把握诗词的共同之处和整体同源关系,重视词体的文学特性,崇尚并主张在题材、内容、风格上“以诗为词” ,易安则从词的艺术体性入手,要求应和律,音律是“别是一家” 论的核心,在声律上“调有定格,字有定数,韵有定声,法严而义备” 的严格要求,立在音律的角度上反对“以诗为词” ,这与创作主体即作者的性情有关,李清照是位
14、情感丰富的女子,以靖康之变为界,易安词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与情投意合的赵明成喜结连理,夫妻诗词酬唱,生活舒心惬意,这时词的题材主要是闺房绣户,表现婚姻的美满甜蜜,词人们都在绮罗中吟风弄月,后期由于时代的剧变,金人的铁蹄改变了包括李清照在内的词人们的生活规律和创作倾向,主要表现为民族被屈辱压迫,山河残破不堪,民众苦不堪言,词作也就倾向于展现战乱时代国家和社会的忧患彷徨,个人理想难以实现的压抑苦闷,使词作烙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但由于赵明成的出仕,李清照变得多愁善感,容易触景生情,写出了一首首充满苦涩幽怨的望夫词,抒发对丈夫的无尽眷顾,更多的是惦念思怀与离愁别怨,引起心境与词境的变化,这些灰冷凝重、
15、沉浑忧伤的生死恋歌,都体现了李清照对词音律性的严谨要求,不仅生动贴切地再现了她的生命旅程和情感经历,也从词的本体论确立了词的文学地位,而易安的“别是一家” 说常被人误解为反对苏轼,是复古的主张,说她否定词的改革而墨守成规,不能找到新的发展道路,所以只好固守词的传统旧轨道。 “别是一家”还包含对传统词风的改革,而不是单纯的复古。李清照首先对词进行雅化,因为传统词俗,首先就俗在音乐上。 “别是一家”还包括对词的语言内容的要求。 ”还阐述了音乐雅化的革新措施,如:用“古之乐” 代替“今之乐” ,通过李八郎的善歌,提出以男声代替女音的可行性。 白雨斋词话卷六“两宋词家各有独处,流派虽分,本原则一,惟方
16、外长庚、闺中之易安,别于周、秦、姜、史、苏、辛外,独树一帜,而亦无害其为佳,可谓难矣。 ”在继承中有创新,既不随波逐流,也不胡乱独造。易安苛守词的创作规范,创作中也体现词的原有风貌,但对其他词人的批评有失偏颇。 “批评南唐君臣李瀑、李煌,冯延巳所作之词“ 语虽奇甚” ,却是“哀以思” 的“亡国之音” ,提倡词要语言典雅;批评张先、宋祁等人虽“ 时时有妙语”,却“破碎何是名家” ,强调词语构的完整性;批评晏殊、欧阳修、苏轼虽“ 学际天人” ,其词作却“往往不协音律”,王安石、曾巩“ 文章似西汗”,作小歌词却“ 不可读” ,强调词要协音合律,批评晏若无铺叙,欧苦少典重,秦则专主情致,而少故实;主张
17、词要铺叙典重、故实,要和修辞。 ”可见其循规蹈矩、安分守己的思想意识占主导地位,尽管如此,作为封建时代的女子,她受过良好的教育,是位文化素质修养杰出的女性,能超越时代的限制,摆脱封建礼教对妇女思想的禁锢和束缚,大胆真挚地追求爱情,即使遭遇人生命运的剧变,受尽劫难与折磨,也不屈不挠,写下了诸多情真意切的抒发自我情感世界的好词,她的真情是独特的,其词的艺术表现方式自然也非同一般,她善于选取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来表现自我的心灵世界。易安词的语言别具特色,信手拈来,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一经她提炼熔铸,便会浑然天成,精妙绝伦、别开生面,她还擅长用最朴素平常、凝练简约通俗化的语言,精确地展现复杂多变的内心经历和微妙无常的情感流程。苏轼与李清照对词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东坡勇于超越僵化的形式条框以及生硬板滞的桎梏限制,摆脱拘束,既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又有纷繁多姿的表现形式,既有悲壮激烈的豪放词,也不乏缠绵悱恻的婉约词,还有慷慨旷达的浩气之作。苏词虽不协音律,但他提高词的文学地位与思想品位,开拓了词的表现范围与内容,改变了词的手法与风格,使词成为摆脱音乐附属品并独立发展的与诗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体,给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风貌与翻天覆地的变化,给词史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及至高的审美境界,不仅自是一家“ 指出向上一路” ,还开辟辛派词人的豪放之风,他的创新是有价值及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