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地球系统:由固体地圈(岩石圈、地幔、地核) ,流体地圈(大气圈,水圈)和土壤圈、生物圈(含人类圈)组成的一个开放复杂巨大的系统。地球表层:和人最直接有关系的那部分地球环境(即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交替、渗透的部分) 。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和特点:第一章 宇宙中的行星地球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小行星带:是太阳系内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太阳黑子:是在太阳的光球层上发生的一种太阳活动,太阳表面一种炽热气体的巨大漩涡,其温度低于周围温度。地球的地轴:为地球斜轴,又称地球的自转轴。是指地球自转所扰的轴,北端与地表的交点是北极,南端与
2、地表的交点是南极。地球的纬线:地球表面某点随地球自转所形成的轨迹。地球的经线:地球表面连接南北两极的大圆线上的半圆弧。科里奥利力:由于地球自转使地球表面运动物体受到与其运动方向相垂直的惯性力(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北半球沿地表运动的物体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转) 。地球的偏心率:地球绕太阳公转时的轨道的两焦点间的距离和长轴长度的比值。地球的黄赤交角: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第二章 宇宙、地球的起源与演化地层层序律:年代较老的地层在下,年代较新的层叠在上。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一个样本内,其放射性原子的衰变至原来数量的一半所需的时间。化石: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者遗
3、迹。宇宙大爆炸、太阳系和地球形成的年龄?140 亿年、46 亿年、45.6 亿年5.4 亿年前生物演化的几个突发期。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从老至新划分为哪些系及其代表生物? 第三章 地球的物理性质和圈层结构重力异常:由于地球质量分布不规则造成的重力场中各点的重力矢量和正常重力矢量的数量之差。地磁异常:实际上测得的地球磁场强度和理论磁场强度不同的现象。地磁场倒转:地球磁场的方向发生 180的改变,也就是地磁两极的极性发生倒转现象。莫霍面:地壳和地幔之间的分界面。古登堡面:地幔与地核之间的分界面。地壳: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刚性的主要由岩石组成的地球外壳部分。岩石圈:地壳和地幔顶部,软流圈之上的地球内部
4、的刚性部分。软流圈:指岩石圈之下,距地球表面以下约 100 公里的上地幔中,有一个明显的地震波的低速层,具塑性的半粘性状态缓慢流动。地球的内部(固体地球)层圈的划分及其依据:地壳、地幔、内核、外核。根据地震波划分。简述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的区别:大陆地壳:由上部的硅铝层和下部的硅镁层构成,主要为中-酸性。大洋地壳:由硅镁层构成,主要为基性、超基性,为蛇绿岩套结构。软流圈的作用:软流圈是易于蠕动变形和缓慢移动的软弱层,是岩石圈之下包括上地幔低速层以下至过渡带上部的统称。正是由于软弱层对刚硬层的控制作用才形成了板块构造。因此,包括地壳和地幔盖层的岩石圈,特别是大陆岩石圈及软流圈是板块构造及大陆动力学
5、研究的重点。第四章 地球及各圈层的物质组成地壳元素的丰度:元素在地壳的平均含量。主量元素:指那些在岩石中(或地壳中)含量大于 1%(或 0.1%)的元素微量元素:含量小于 0.1%称为微量元素。矿物: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矿物分为哪些大类?自然元素类 硫化物类 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类 卤化物类碎屑结构:各种碎屑物被胶结物粘结起形成岩石的结构,可细分为砾状、砂状、粉砂状等。晶粒结构:由化学沉积作用形成的结晶岩石所具有的结构,可分为巨晶、粗晶、中晶、细晶等。生物结构:由生物遗体或生物碎屑形成的岩石具有的结构。交错层理:由一系列斜交或交切的层系构成。波痕:由波浪作用形成的波状起伏的现象。砂
6、岩:粒径为 2-0.05mm 的陆源碎屑物,含量大于 50%的沉积岩。页岩:粒径小于 0.005mm 的陆源碎屑物和粘土矿物组成的沉积岩。石灰岩:主要是由方解石组成的碳酸盐岩。地层:在一定的地质年代内形成的岩层。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有哪几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什么是沉积岩?沉积岩有哪些主要类型?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或生物作用或化学作用,经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主要有陆源碎屑岩、化学沉积岩、生物沉积岩。沉积岩的碎屑结构有哪四类?砾状结构、砂状结构、粉砂状结构、泥质结构什么是角度不整合和平行不整合?两者如何区别?角度不整合:上、下地层产状不一致(斜交) ,形成
7、时代不连续,存在长时期的沉积间断。平行不整合:上下地层产状基本一致,但是中间有明显的地层缺失现象。花岗岩:石英含量大于 20%的一种酸性侵入岩。玄武岩:一种基性喷出岩,常呈黑色或暗灰色,含气孔构造,多产出与洋中脊。片麻岩:是一种中级区域变质岩。大理岩:是一种热接触变质岩,常为碳酸盐岩沉积岩变质而成。岩浆岩主要有哪几类?酸性,中性,基性和超基性岩浆岩的主要造岩矿物?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的区别?泥岩、页岩、板岩的区别?第五章 岩石圈板块运动与地质作用构造变形造山运动:地壳隆升形成山脉的构造运动。造陆运动:地壳发生抬升,使得海平面下降形成陆地的构造运动。褶皱:由岩石中各种面(如层理、面理)的弯曲而
8、显示的变形。对称褶皱:两翼等长的褶皱。不对称褶皱:两翼不等长的褶皱。节理:是岩层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裂隙断层:岩层破裂有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平移断层:断层两盘顺断层面走向相对水平移动。第六章 大气圈对流层:大气圈的最下一层。气团:水平方向上物理属性比较均匀的巨大空气块。锋区:热气团和冷气团之间的过渡区。季风:指在一个大范围地区内,盛行风向或气压系统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随着季节变换,天气气候也发生明显的变化。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旋:指中心气压低于四周的水平空气涡旋,也是气压系统中的低压。 (判断方法:左右手
9、螺旋法则)气候:指气候系统的全部成分在任一特定时段内的平均统计特征。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臭氧、氯氟烃等气体象花房上的玻璃一样,具有让太阳辐射透过,却不让花房内的长波辐射通过的保温效应。简述大气圈的垂向分层:按大气电离状况,可分为电离层和非电离层。按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分布,从下往上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气团可以根据自身温度的差异分为那两种气团?热气团和冷气团。完整的气候系统包括那五个物理成分?大气圈、水圈、冰雪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第 7 章 水圈地球水分循环:海洋、陆地水和大气的水随时随地都通过相变和运动进行着大规模交换的过程。潮汐: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引
10、起的海面周期性升降现象。海浪:海洋中波浪现象的总称。洋流:海洋中大规模的海水以相对稳定的速度所作的定向流动。海平面:指海洋水体表面。厄尔尼诺现象:在南美秘鲁、厄瓜多尔附近尺度为几千 km 的赤道东太平洋上的异常增温现象。河流的绝对基准面:以某一河口的平均海平面为零点的基准面。外流河:以海洋为最后归属的河流。内流河:注入内陆湖泊或沼泽,或消失于荒漠中的河流。地下水:埋藏在地表以下,存在于岩石和地表松散堆积物的孔隙、裂隙及溶洞中的水。波浪包括哪四要素?波峰、波谷、波长、波高。海平面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淹没土地,侵蚀海岸。海水入侵,造成地下水位上升使得沿海地区水质恶化。引发海洋自然灾害。第 8 章
11、 地表形态地貌营力:形成与改变地表形态的作用力。全球构造地貌:大陆和海洋两个大的地貌单元。大地构造地貌:大陆上和大洋底的大规模的地形起伏。地质构造地貌:地质构造被外力剥蚀后所反映的地貌特征。高原:地形较平坦,超过 600 米。平原:地形较平坦,低于 200 米。盆地:四周高,中部低。丘陵:海拔高程在 500m 以下的山地或岗地。风化作用:地表岩石受太阳幅射、温度变化、水和生物等作用, 发生崩塌破碎,形成大小不等的岩屑和砂粒的过程。三角洲: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处,形成平面上呈三角形的沉积物堆积体。喀斯特: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所产生的化学过程和机械过程。风沙作用:风挟带沙沿地表流动时对地面物质
12、的侵蚀、搬动和堆积等过程。粒雪盆:雪线以上的积雪盆地。冰川磨蚀(刨蚀)作用:冰川滑动中,冰内所含岩石碎块对地表的侵蚀过程。海蚀作用:波浪通过冲刷、研磨、溶蚀等使海岸线逐渐后退的过程。海蚀崖:海蚀穴和海蚀洞顶的岩石因下部掏空而不断崩塌形成的悬崖。海蚀平台:因海浪不断冲蚀,海蚀崖不断后退,在陡崖的前方留下一个向海微倾斜的基岩平台。(海岸)水下沙坝:由碎浪形成、大致与海岸线平行的长条形水下泥沙堆积体。泻湖:在海岸带地区,离岸堤与陆地之间形成的封闭或半封闭的浅水区。地貌演化:在各种地貌营力的作用下,地貌在不断形成、发展和演变中经历的各种阶段和过程。地貌的变化发展主要受地球那三个主要因素的影响?内营力作用、外营力作用、时间。简述内营力作用对地貌发育的影响?地壳运动使地壳发生变形和位移,形成各种形迹的地质构造,并引起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其结果是抬高了地表,切断了河谷,造成了所谓“沧海桑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