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docx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1094148 上传时间:2018-12-0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家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心理学家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心理学家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心理学家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心理学家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心理学家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我国现代心理学家通常都是兼具教育家、心理学家双重身份,他们一方面进行心理学研究,一方面从事教育实践,同时还致力于将心理学研究成果服务与教育实践并传播心理学知识,就像有的学者所说:“我国早期的心理学家们都不是为研究心理学而研究心理学,而是为了解决青少年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了推进学科教学、改革学科教学而去研究心理学,让自己的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教育。因此,许多心理学家,往往也就是教育心理专家,像沈有乾、艾伟、杜佐周、张耀祥(张耀翔) 、高觉敷、龚启昌等等,几乎都是把心理学引进教育和教学领域的卓有成就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 ”我国现代心理学家的心理学研究和实践活动都和教育

2、密切联系在一起。首先,绝大多数的心理学家都十分关注教育问题,他们把教育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实践;同时几乎所有的心理学家都是教师,都从事着教书育人的教育实践,都应用心理学理论于教育教学实践,实现着教育学与心理学的有机结合。当然,许多教育家也是心理学家,可以说,在中国近现代心理学发展史上,教育学和心理学是不分家的,教育家也是心理学家,心理学家也是教育家。第一节 艾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艾伟,字险舟,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他毕生致力于学习心理、教育心理、学科心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他以我国教育实际问题为心理学研究的取向,对于国文和英语等学科学习心理进行研究,对中

3、国教育心理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现代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评价称:“先生是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他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他在学科心理学方面富有创造性的贡献,是我国心理学界理论联系实际、建立中国化的教育心理学的典范。 ”他的高级统计学 、 教育心理 、 中学学科心理 、 汉字之心理研究 、阅读心理 、 汉字问题 、 汉语问题 、 中学国文教学心理学等论文和论著计数百万言,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一、教育心理思想1.重视教育心理实验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作用艾伟十分重视教育心理实验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提倡教师运用教育心理实验服务于教育工作。艾伟在中学数学的心理一文中介绍了美国心理学家卫连、桑门、霍林武及

4、达莫斯大学所作的四个教育心理实验,提出“以上四种实验其结果虽不尽同,不尽可恃,然实为一种本乎科学方法之试验。苟热心教师能免去主观之判断,而从事于此,以其结果贡献于教育界,是余所愿也。 ”因为教育心理实验研究可以推进教育发展,他以汉字心理研究实验为基点,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心理实验,通过汉字心理实验促进汉字问题研究从而促进教育发展, “汉字问题之为重大,盖基本教育之推进有待于汉字问题之解决。”同时,教育心理实验的开展可以发现学生学习的规律,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吾人在汉字心理实验中所蕲求者无他,在乎发现便利学习之种种因素而已。 ”了解了学习的规律为提高学习效率提供了依据。艾伟认为教育心理实验还可以

5、为教材和教法改革提供依据, “是以客观之态度,科学之方法,将日常生活中无论说话、读书、写字、作文各方面所应用之字,作一搜集、分析、归纳、统计,以及比较之工夫,求出一种有条理、有层次、有系统、有目的之排列,使国语教材之编制上,或国语教学之改进上,可以获得一种科学之根据与有价值之参考。 ”艾伟认为教育实验不仅可以推进教育发展、为教材教法改革提供依据,还可以促进教育教学的科学化, “故教者施教之方,必须根据客观的事实,从儿童国语阅读之心理上寻求原则以定施教之方也。此目的如能达到,则国语之教学合乎心理矣,亦即小学教育之进而从事科学化也。 ”既然教育心理实验对于教育发展有如此重大的意义,那么在教育实践中

6、应当把教育心理实验的成果应用于教育实践之中,使教育心理实验的成果切实能够为教育发展服务。为此,艾伟多次大声疾呼,把教育心理实验成果应用于教育实验之中, “吾人获得此种科学之根据,似应立即着手从事国语教学上若干有关之改革,如国语课本之重新编纂,教学方法制改良,未可一再延误。 ”可以说,艾伟的教育心理实验贯穿着教育教学实践的整个过程,无论是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还是作为实现教育科学化的手段,都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实践的进程,重视教育心理实验在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性,是尊重教育发展规律的表现,也是实证性研究方法在教育实践中应用的表现。艾伟在实现心理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上起到了示范作用。2.心理学研究必须结

7、合中国教育实际艾伟认为,心理学研究必须结合中国实际,为解决中国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服务。他提出:在中国, “关于教育的实验研究并不是没有人在埋头的做。文盲如何扫除?汉字如何改进?国语如何教法?进一步讲得专门些,朗读和默读比较的效率如何?在这两种读法中眼球运动有何差异?阅读能力分为几种?其理解和速率之关系如何?在国外关于这些问题已经很多人实验了在 40 年以上;就是在国内也有少数人实验过达 25 年。国外所研究的结果可以作我们的参考,但我们不能盲目的引用,况且许多基本教育的问题是我国的特殊问题,必须我们自己从事实验,而无法可以借鉴的呢!”艾伟认识到中国教育中有自己的特殊问题,中国的心理学研究应该研究

8、自己的特殊问题,即中国教育实际中的具体问题。他指出,汉民族语文的问题有其特殊的问题需要我们自己动手来实验,不能照搬国外学者的现成结论,体现出艾伟心理学研究中注重中国国情、注重中国教育实际的特点。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艾伟所从事的教育心理研究都着眼于中国教育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如汉字学习心理、阅读心理、国文教学心理、英文教学心理等。在论及研究目的时艾伟提出, “其目的在用两种教授方法以比较学习上之结果” “从汉字的心理研究上尤其在字形观察与默写之结果上,吾人易用简体字。 ”“寻求可靠结论,由此拟具一阅读标准,以供我国教育行政当局,实际从事教学者以及其他进行研究工作者参考。 ”在中学生文言白话学习问题的

9、研究中,艾伟缜密的分析了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理解速度等各方面,他所提出的有关初中文白教材比例的建议,在 1929、1930 年为教育部所采纳。可见,艾伟从事的教育心理实验目的在于为我国国语教学改革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为实现我国文字简化提供心理基础,为国文、国语教学提供方法论指导。二、教育实践艾伟是一个具有明确目标、坚定行动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当他明确了教育实践中必须重视教育心理实验作用、心理学研究必须结合中国教育实际并为教育实践服务的指导思想之后,艾伟就开始了他漫长而艰辛的教育心理实验历程。心理史学家这样评述:“汉字心理研究是艾伟教育心理研究的发端,他为之投入了半生心血,成就斐然,影响久远,几乎

10、成了艾伟在心理教育心理学史上的特有标志与独特贡献。 ”纵观艾伟的论著,我们不难发现艾伟是一个实际行动多于理论阐发的人,纵观艾伟教育实践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艾伟是一个实践多于空谈的人,是一个非常务实的学者, “是一个重研究轻辩论的实干家 ”。在艾伟的心理学在学科教学上之应用 、 汉字之心理研究 、 最近关于读法心理的几个研究 、 中学数学心理等论文中通篇看到的都是教育心理实验研究的设计、过程、结果、分析,充满了科学精神和科学实验过程,给人以很大的启迪,决无一些所谓理论家的无病呻吟和无关紧要的空谈,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艾伟更多的是一个教育实践家和心理实践家。1.汉字心理研究的实践艾伟的汉字心理研究

11、始于 1923 年艾伟在华盛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艾伟对美国大学生学习汉字的心理过程运用观察法、实验法等方法进行研究以对初学汉字者的学习心理过程进行全面研究,试图“以所发见而改良教本与教法,使初学者不致误入歧途” 。实验研究涉及字形之观察,形、声、义互相关系及造成汉字学习错误的原因分析,通过研究发现“笔画之多寡颇足以影响观察,然笔画之过多,并非观察困难之惟一原因。 ”而“其第二原因,由实验中考察得出者,为笔画之组织。 ”说明笔画的多少和笔画的组织影响着对汉字的识别,而“过新事物而不能当新事物学习者;小异之处不能辨别者;感觉错误;无兴趣观察者;不小心者。 ”是造成汉字学习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在

12、对汉字学习心理分析的基础上,艾伟进行了教育心理实验,研究不同教学方法对汉字学习的不同效应,他分别在课堂教学中采用“释形法”和“同音法”教学方法进行实验,结果发现“释形法”优于“同音法” ,除了发现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汉字学习效率产生影响外还发现教材编写原则、汉字教学进程安排、学习者心理特点、教师教学能力是影响汉字学习的重要因素,如教材上各字所见的“次数多寡” 、课程中生字的“次数分配” 、 “教师之诱导能力” 、学习者之“注意”及其“兴趣”等。因此,在教材编写中应注意:“在教本之首五课至十课中,各字之笔画数,须在一与十之间;关于生字之介绍,在可能范围之内,应取其偏旁相同者;生字介绍以后,应有再见之

13、机会,其次数之分配,应使其均匀,或比较均匀。 ”为此,小学教师教学时应注意“介绍生字之时,对于各字之字形,须加以极简单且极明了之解释;字形相似或字声相同之字,须使学生特别注意,以免联念错误;在始业时,或在第一学期中,应测验初学者之字形观察力,若在默写时发现其错误,须使之练习纯熟,以免一误再误。 ”艾伟回国后一直从事汉字心理研究,从 1926 年到 1949 年期间,对汉字学习心理研究范围不断扩大,虽有战乱也不曾中断。研究的方法也不限于观察法和实验法,增加了测验法,内容涉及到字量、错字心理、汉字排列及音义分析等领域,研究对象也从美国学生变成中国中小学生。在字量问题研究中,艾伟考察了中小学生常用字

14、量,编制了汉字测验;在错字心理分析中,艾伟将汉字错误分为形错、义错及音错三种,发现形错比重大,因而提出“行用简体字后一般小学生在学习上将免除许多不需要的困难,故为学生教育着想,颁布简体字表实在是教育部的一项德政” 。并提出具体的汉字简化原则,即避免形状极其相似之简化字;多用横直线和相称的笔画,少用曲斜线的笔画;两偏旁之笔画比率不易相差太远;设法顾到六书条件或造字时之原意;形声字中借偏旁而得者应避免例外;少造形义毫无关系之简体字。艾伟不仅自己进行汉字心理实验研究,而且也指导自己的学生进行汉字心理实验研究;不仅在普通中小学中进行汉字心理实验研究,而且也自己开办学校进行汉字心理实验研究,他的研究实现

15、了“有助于基本教育之推进”的目的。2.阅读心理研究的实践从 1938 年到 1944 年夏,围绕着小学国语,艾伟先后展开了一些列阅读心理研究实践。艾伟首先编制了三项默读测验量表对我国儿童国语默读能力进行测量,之后在三十年代中期和四十年代初期对江浙、鄂、川、黔等地的学生进行了大规模的默读测验,通过测量发现我国小学生默读能力发展现状,为传统教学改革提供了必要的准备。艾伟从 1941 年开始,对朗读和默读的优劣性进行了比较,他测验了小学三到六年级学生 800 人。通过研究发现了我国儿童阅读特点和发展规律,他认为,由于我国的小学国语教学承袭过去旧式学塾的习惯,多采用朗读式读法,导致我国目前小学生默读能

16、力太差,尤以低年级为甚。学生默读习惯大都靠自然摸索形成,而只有少数学校在国语教学中采用默读法,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指导,从而影响了教育预期效果的实现。艾伟还发现,当时一般学校的朗读情形,大都为教员读一句,学生跟着读一句,或者全班循声齐读。这种方式的朗读教学培养的学生在个别单独朗读测验中成绩极差。艾伟认为,朗读除在低年级可引起儿童兴趣外,至高年级,无实际益处应废止。针对调查和测验结果艾伟有针对性地提出默读教学与朗读教学提出改进建议:“默读为一种极经济的学习法,在实用上有其特殊价值,故吾人认为默读教学亟应提倡,普遍施行,未可再加忽视。 ”“除诗歌韵文,非应用有声调之朗读不可时,其他小学朗读教学应一律采

17、用说话式,使其与实际生活接近。此即是说,一篇讲演文即应用讲演之声调读” 。艾伟的结论与建议对改进小学国语的阅读教学有着明显的启发意义。艾伟除了对默读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外,还对于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了探讨,阅读兴趣作为儿童国语学习的动力因素,亦是影响学习效能的关键因素之一。艾伟十分重视阅读兴趣的研究,并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为教学的目标和教材教法改革的依据, “求真正明了儿童阅读兴趣之内容,以便据而编选教材,指导学习,俾无悖于儿童心理而能获取教育上最大之效果。 ”艾伟研究的着眼点在读物的特质,所用的材料为儿童学习过的课文真可谓独具特色。对于艾伟在学科教育心理研究及实践中的贡献,心理学者充分地肯

18、定:“艾伟通过研究获得的结论,为课本编辑者与从事国语教学者,提供了改进落后局面的突破点。阅读兴趣研究亦是艾伟学科心理研究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也是其深入探索的新视角。 ”这正是艾伟在语文学科教育方面成就的高度概括。3.教学心理研究的实践1926 年艾伟开始了教学心理的研究实践活动,他首先从国文教学心理研究入手, “当作者就职之始,以中学之科目浩繁,进行心理实验,似非短时间所能蒇事。乃先择国文教学问题加以研究。 ”当时, “中学国文教学之改进问题亦大矣” ;而学术界的研究虽鸿篇巨制,但“大都本一己之经验,作主观之判决” ,当时语文教育界围绕国文改进争论最多的一个问题是课本中的文白比例结构。艾伟运用科

19、学的视角与研究手段,以学生为主体,考察并比较其对文言与白话的接受与理解的能力及水平,从而来决定教材组合,这一研究本身不仅对教育学,而且对文学及文化都具有重大的创新意义。中学英语教学心理也是艾伟关注的重要领域,他本着“为获致新智识不落他国之后,则翻译工作甚为重要。 ”的研究宗旨,在英语教学领域中开展了大量教育心理实验。艾伟在英语教学心理领域中的实践,同样始于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艾伟先后调查了包括北京、天津、湖北、安徽等省市的 30 余所学校,涉及省立、县立、私立、教会等各类学校,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材编写、课程安排等许多问题进行详细的考查,对中学生英语学习的水平和能力也进行了调查,仅 193

20、2 年至 1938 年间,就对全国九省的 71 所学校的 8277 名学生进行了测验,考查学生英语的理解水平、学习速度等方面存在的年级差异、性别差异、学校差异、地域差异等问题为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提供依据。他得出这样的结论:“除吾人对英语教学应力求改进外,他如师资训练,教本之选择,材料之分配,环境之设备等,均应各方面顾到,俾增加盈与训练之效果。则学生之程度,庶几可较为提高矣。 ”艾伟的研究“可以称作是对于我国中学生的英语阅读心理学的一种贡献。 ”中学数学心理同样也是艾伟研究的领域,艾伟之所以重视数学教学心理是因为“数学一科,在中学课程中占有重要部分” ,并且在学习数学中“诸生之从事与此者有升堂者矣

21、;亦有茫茫然毫无所知者。 ”为了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艾伟开展了数学心理的研究。艾伟分别研究了代数和几何学习的心理,指出“空间知觉关系几何亦大矣。习几何者先明图形,始能研究,此必由之路也。设图形不能印于脑中,研究即无从下手。 ”明确指出影响几何学习的关键因素。艾伟还分析了几何学习存在的典型问题, “能证而不识图者,空间知觉之误也。画图而不能证者,图上相关之处不能揭出,因之组织无定,推论不到也。知图之构造而不能证者,两方心理相阻隔,而无由沟通也。空间知觉之误,模型可解释之;模型之用,在助识图,图即识之矣,理解即得,模型可不用矣。揭明图上相关之处,如立义道之上择路者然,就其有达目的地之可能性而解释之

22、,可则留,不可则弃,留者试之,目的地或可达也。 ”,那么,如何提高几何学习的效果哪?艾伟提出:“故几何之解释,不但须理想且须记忆。理想者何?各种观念之重组,之归并也。记忆者何?经验之团结,之抉摘也,理想记忆,关系密切。不有记忆,理想之力弱矣。此种记忆,非盲记也。盲记者在心灵中独树一帜,与前后经验漠不相关。盲记者多,以灵中独树之帜亦多,此种存储室于理想非但无助,且有害也。 ”认为充分利用学习者已有观念,加强新旧观念之间的联系,对新的知识结构进行整合,有助于提高几何学习的效果。艾伟对几何学习中的心理过程进行了详细而深入地分析,他认为研究几何心理是十分重要的,了解图形结构、运用逻辑证法进行推理、具有

23、丰富的过去经验对于提高几何学习效果有积极作用,缺乏对图形的正确直觉和形象记忆则会导致几何学习的困难。艾伟的分析既符合几何学习的规律又符合心理发展的规律,为提高数学学习水平和数学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艾伟进行学科心理研究决不是为研究而研究,他总是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为学科教育实践提出有见地的建议:“今将最近中学数学令议所拟高初两级中学数学课程之建议录于后,以供吾国新学制课程研究家参考。 ”艾伟对中学数学心理研究之后为初中和高中数学教学的提出的 7 个计划就是范例,仅以计划 1为例给予说明:“Plan A 1st year:Application of arithmetic,partionlarly

24、in such lines as relate to the home,to thrift and to the various school subjects intuitive geometry.2nd year:Algbra,applied arithmetic, partionlarly in such lives as relate to the commertrial and social needs.3rd year:Algbra, trigonometry,demontrative geometry.”在这个计划中不难发现,艾伟遵循学生从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发展规律、从学生熟悉的家

25、庭中的数学问题过渡到学生不太熟悉的社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规律、从数学的代数、三角到几何的知识逻辑学习规律规划学生数学课程的学习,显现出学科心理研究对学科教育中教材编写、内容安排、教法选择、进程掌控的基础作用。艾伟毕生致力于教育心理、学科心理、心理测量的研究,对于丰富我国心理学科领域的研究内容,促进中国心理学科的中国化,特别是推动中国现代语文教学的改革起到了重要作用。当代研究者刘正伟对艾伟在 20 世纪中国语文教育科学化中所起的作用这样评价:“艾伟对语文教育科学化问题的关注前后达20 余年。他把语文教育研究建立在现代心理科学的基础上,不但使研究本身具有独立的意义,而且,还为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的语文教

26、育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结论。 ”综观整个 20 世艾伟以教育心理实验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基础的思想和实践,无论对今天的教育改革还是对教育和心理学工作者从事教育心理实践的意识及活动,都具有极大的启发和感召力。第二节 廖世承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廖世承,字茂如,上海市嘉定区人,中国现代教育心理学家。1912 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高等科(理科) ,1915 年赴美留学,在布朗大学攻读教育学和心理学,并先后获学士、硕士、哲学博士学位,1919 年回国,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改为东南大学)教育科教授,兼东南大学附属中学主任(即校长) 。1927年起任上海光华大学教授、副校长及光华大学附属中学主任(即校长) 。抗

27、日战争时期(1938 年 11 月)廖世承出任国立师范学院(现为湖南师范大学)院长。廖世承长期担任“教育心理学” 、 “测验与统计” 、 “中等教育”等学科的教学,并躬身中学教育和师范教育实践,实现了心理学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的结合的目标理想,在中国现代师范教育、中学教育、职业教育等方面都有突出的建树。一、中学教育思想及其实践1919 年廖世承回归不久就担任了东南高师附中主任,开始从事中学教育实践,在教育实践中,他十分重视应用心理学理论,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在遵循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了教育目标制定、学制改革、课程建设、教材编撰、教法选择的创造性的工作,对中学教育中存在的弊端进行了深入剖析,对

28、中学教育发展的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为发展中学教育做出了重大贡献。1.心理测验实施教育的基础心理测验是教育上的重要问题,为了准确地把握学生的个性差异,从而有效的落实因材施教并测评、鉴定学生的能力及水平,就必须采用测验这种现代化的手段。廖世承是我国率先倡导并实施心理测验的学者之一。早在 1920 年,廖世承就和陈鹤琴一起在南京高师用心理测验法测验前来考试的学生,并于1921 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心理测验专著智力测验法 。不久,廖世承又先后编制了初中、高中用各科测验,并以东南大学为基地,在江苏、浙江两省 10 多个城市的多所学校进行测试。这些测验中既有个人测验也有团体测验,既有学科测验也有道德意识测

29、验、时事政治测验,既有智力测验也有教育测验。为了便于心理测验的推广,1925 年廖世承和陈鹤琴合编的被公认为“测验最简便的用书”的测验概要出版,直接推动了教育测验和心理测验的发展,基于廖世承积极推进和参与的中国心理测验和教育测验发展的状况,麦柯尔曾对此以“至少都与美国的水平相等,有许多竟比美国为优”进行了高度评价。廖世承重视心理测验在教育上的应用决不是偶然的,因为他通过心理测量应用,充分意识到和证明了心理测验在教育教学、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基础作用。廖世承在东大任教和东大附中任职时,就开始对中学生的心理、生理、个性差异等特征的研究,经过观察、调查、测验、实验,确认一般青少年在 1213 岁就已开始处于青春发动期,到 18 岁(有时也说成 20 岁)时为止,在这一期间内,其生理、心理、体力、智力、志趣的发展和变化最大、最快、也最显著,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并结合当时的国家财力、经济水平和不同家庭状况,认为中学阶段最适当的时期应是从 12 岁起到 18 岁左右,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应青少年身心和个性差异以及社会的需要应制定新学制, “新学制试行之成败,赖此测验之力为多,测验实为推动新学制之唯一之工具也。 ”说明测验与新学制实施的成败相联系的重要作用,廖世承认为,适当的教学程序,应该包括预测验教测验再教再测验至纯熟为止几个环节。廖世承对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