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兴趣及培养创新能力逊克第三小学 王 瑞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就是要把教学大纲中,对学生所学学科知识的要求,转变为学生求知的欲望,在科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及互联网的无限能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科学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讲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形成了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造成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丧失,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国家实施了新课标,要求教师利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开展探究性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一、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探究学习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恰当的情境,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是支撑和激励学生学习的源泉。是处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切入点。探究来自问题,问题始于质疑。设计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最大限度的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体现课堂要以学生为主的原则。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课堂提问还要注意度要适中。即学生通过思维可以得到解决的问题,有些较难的问题就得想办法,补充适当的辅助性问题,把大题化小,分部提问,引导过度,帮助学生克考思想难题中的障碍。“问题情境”是指与某些具体情境融合在一起的问题。将科学问题,融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
3、的情境中,能激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知学习中。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做有心人。通过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二、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创新能力在科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他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素质教育的实施,将彻底改变以往的封闭式教学,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极大的尊
4、重,由于学生积极参与,由于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重视。指令性和专断的师生关系将难以维系,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帮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一个有创造性的师应能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对付大量的信息,他更多的是一个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在创新教育体系中,师生关系将进一步朝着“教学相长”的方向转化和深化。另一个需要认清的问题是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力与智力的发展并不同步,超过一般水平的智力,是实现创造力潜力所必需的,但超过学生这个临界水平,智力同创造力的相关就几乎等于零,而教师比较
5、喜欢智商高的学生,而不喜欢创造力强的学生,因为创造力强的学生往往有更多的不合乎传统的兴趣,他们常常探究那些特别不符合教学常规要求的知识领域,被教师,认为增加了教学负担,实际上教师的这种看法,即束缚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三、强调问题意识,培养创新能力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与其说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的,倒不如说是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的问题过程中促进的,因为如果不能发现问题和解决,也就谈不上解决问题,传统学习,注重的是问题的答案,特别是所谓标准答案,往往忽略了问题本身,而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造性,创造能力的基础。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新,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新,平常在我们的课堂中,用
6、的最多的是老师问学生答,课堂气氛很活跃,其实学生还是在按照老师的思路去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习惯于老师怎么教我怎么寄,根本不主动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对学习总是处于一种非常被动的地位。四、充分利用互联网,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互联网已经全面普及开来,并且网络的资源也是无限量的,完全可以满足小学生的知识需求。 同时,现代学生对互联网的认识及运用也已经达到了我们教师无法想象的范围。因此,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让学生去探究未知,即便在课堂提出一些“难题”也要让他们去运用网络,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带动他们对知识的向往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此同时,作为教师也要正确引
7、导学生运用网络服务教学,尤其是对于小学生不仅对科学这门学科充满好奇,同样对网络也充满着好奇,因此,我们作为教师就应该不断的进行相应教育使得学生能过正确运用网络。这样不仅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性,还可以促进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进而促进教学的改革,致使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小学生到三年级以后就会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完全可以借助这样的优势来提高科学学科的学生能力。科学探究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同时探究的过程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而对于小学生来说,让他们独立去完成这样一个过程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因此网络就起到了很好的替代作用。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等方法将自己想要探究的内容就行查找、整理、归纳,进而得出
8、自己的结论,这个结论还可带到课堂与老师同学进行讨论,最终得出正确的科学结论。这个过程不仅让学生知道了结果还知道了得出结果的过程,从中找出不足,为自己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一个良好的习惯。五、合理运用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意识 实验对于科学课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不仅是对科学现象及理论的直观表现,更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与意识的重要手段。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科学,认识科学,还可以让学生掌握实验技巧,为日后探究科学发现未知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还会使学生产生好奇,想通过实验去了解新的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还可根据教学内容布置学生课外小实验或自主性实验,让学生通过动作操作探究科学实验现象,掌握科
9、学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对完成的实验进行思考,得出具体的结论,探究科学的本质,发现其中的规律,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是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实验教学活动,运用观察对比教学方法,灵活组织学习小组讨论,使学生在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中主动探究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主探究能力。要使学生对科学有亲切感,体会到学科学的实用性,提高他们学习科学的热情,教师应该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鼓励他们多留意生活中的事物,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实践证明,在教学中若能紧密联系生活,
10、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对于过于简单的,甚至只要求学生回答,是与否的问题,没有丝毫价值,不易当作探究性教学的问题。心理学上证明,凡人们感兴趣的事物,就会引起注意,并能使人,感知敏锐,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从而引起探究倾向,他们就会执着的追求和钻研,他的智力因素,也会得到极大限度的发挥,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若能巧设情境,用深入浅出的幽默语言,并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以良好提问为契机,课堂上形成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并会使学生,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从而达到“乐学”的最高境界。总之,作为一名,变革时期的科学教师,肩上的责任重大,唯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能始终把握好时代的脉搏,正确的引发、引导、训练,不断创造条件。充分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使每一位学生都全身心的投入到创新,创造活动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