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doc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1094593 上传时间:2018-12-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键入文字1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题目_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_学 部 文学部专 业 14 级汉语言文学 4 班学 号 2014050101020姓 名 邓红强指导教师 宋二光填表日期 2016 年 5 月 25 日键入文字2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摘要】在中国,美育的概念虽从西方引进,但关于美育的思想自古有之,且较丰富。中国传统伦理教学中就不仅注重理智、意志等理性方面,而且强调性情、情感等理性方面。孔子,孟子等思想家从“仁” 、 “义” 、 “善”等方面开启了智育与情感教育的有机结合。虽然这只是传统教育下的伦理美育,但在一定程度上开启了我国教育育人要求全面发展的先河。随着时代的发

2、展,教育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教育方式也出现了一定的局限性。虽然在大力倡导发展素质教育,要求人的全面发展,但一些传统的思想根深蒂固。特别是文科类的教育,没有从传统教育思想中解放出来。学生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大多老师也只是照本宣科地完成教学计划。缺乏情感,审美,性情方面的陶冶。这不免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缺失。美育,不仅要求老师思想境界的提升,而且要求整个语文教育模式的转变。语文教育的实质,不是对课本古诗,古文的刻板诵读。通过语文教育,学生要有思想境界的提升,能够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如果语文教育培养的只是应试教育的机器,那么这中教育无非是失败的。语文教育不能走

3、入极端,不能束缚学生的思想。教师要以广泛的视角,运用科学的美育方法,在教材中挖掘思想内涵,从不同角度渗透美育,衔接智育以达到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让学生或的智力与情感境界的全面升华【 关键字】美育 美育现状 美育必要性 美育方法键入文字3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目录引言3一. 美育概述4-5二. 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5-6三.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原则和方法论7-10以活动为中心的原则7激发表现力和传授表现方法相结合原则7-9个性化阶段性原则9-10四结论10五参考文献.11键入文字4引言早在上个世纪初,我国就有人提出“美育” 这个概念, 20 世纪早期的美学家都很重视美育,这些美育倡导者无不

4、把美育作为培养国名素质的首要途径。王国维首先提出智德体美提全面发展的教育宗旨;蔡元培 1912 年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 ,把美育确立为教育方针之一。梁启超,鲁迅,朱光潜等一些学界人物大力提倡美育。到了 20 世纪。20 世纪心理学、美学有一种新的理论:一个完美的人的思维,应该是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总和。有人对科学家做了一个调查,能够登上科学高峰的人,大多是同时具有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的人,像爱因斯坦、李四光、钱学森这些大科学家都是艺术直觉能力特别强的人。近年来,国家对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问题越来越加以重视。在1999 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

5、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而美育作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美育为人类不断地完善和美化自身,更自觉、更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不可缺少的素质基础和实践手段,其独特的功能与作用,为其他教育所无法代替的。通过美誉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审美实践活动锻炼,陶冶其情操,净化其心灵,完善其人格,提升其精神境界,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而言,美育不仅仅培养审美素质,还能激发学习活力,促进智力开发,培养创新能力。但长期以来,我们在讲到中小学教学校只把把数学和语文作为为主攻科目,而忽视音乐,美术,体育教育。而且大多数人把美

6、育简单理解为美术教育,这是偏颇的。美育是多元的,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美术教育,艺术欣赏。而且包含了培养人们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对于美育的研究,大多数只停留在大学的讲堂。而能走进中小学课堂的美育,大多也只停留在理论的层面,没有系统提出可实施的方法论,未能与实践相结合。况且中国传统教育下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很多教师不能从根本上转变观念。美育作为系统教育活动,当时代背景发生变化的时候,老师作为教育的主导,应该适应时代的教育要求不断探索科学的美育论。键入文字5一、美育概述(一)美育定义美育,又称美感教育。即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我们具有美

7、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狭义的美育,极端的定义是认为美育专指“艺术教育”;其一般的定义是认为美育指“美感教育”“审美教育”“审美观和美学素养教育”等。广义的美育,有人认为:“真正的美育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美育定义由狭义而广义的过程中夹杂的另一个维度的变化就是:由形式美育走向了实质美育。所谓“形式美育”指的是以培养对象的审美素养(如审美观、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而“实质美育”则以上述目标为手段,追求美育的精神实质:人生的美学趣味和教育的审美境界。强调美育对诗意人生的促进功能已成为现代美育的核心。这样,美育概念就应在从狭义走向广义的同时,也实

8、现由形式向实质的革命。( 二 ) 历史渊源(1)席勒与美育1793 年,德国古典文学和古典美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 冯席勒( 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以书信体写成的美育书简 一书,第一次在美学史上提出了比较系统和全面的美育键入文字6理论,从理论上深刻阐述了美育的必要性和美育的意义,被后人称之为“第一部美育的宣言书”,并以此作为审美教育形成独立理论体系的标志。席勒提出美育的理论出发点是人性和美的同一性,他指出:“在全面的人类学评价中,既要考虑形式,也要考虑类容,活生生的感觉也有发言权. 理性虽然要求统一,但是自然却要

9、求多样性。国家不仅应该重视个体身上的客观的和一般的性格,而且应该重视个体身上的主观的和特殊的性格。” 1席勒把美育提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高度来认识,对后来世界各国的美育理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 美育命题本土化20 世纪初,王国维、蔡元培等从西方引进了较系统的美育理论。他们采用西方近代哲学通用的“心理三分法” ,把个体心智划分为智、情、意三个方面,由此建立智育、美育和德育的概念,并吧他们与体育纳入“全面教育”的整体只中。 2另一方面,他们又从当时现实出发,吸取了中国传统美育观,对西方美育观进行了重新改造。王国维认为:“盖人心之动,无不束缚于一己之害,独美之为物,使人忘一己之利害,而入高尚纯洁

10、之域。此最纯粹之快乐也。 2与此相近,蔡元培也提出:“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盖以美为普遍性,决无人我差别之见能参入其中。 ”3可见,我国早期思想家,教育家就强调美育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教育媒介,教育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美育因该更突出发挥出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然而,中国现代美育现状,并不乐观,首先,施教者对美育内涵和目的的理解上纯在着偏差,影响了美育工作者的实施和效应。有些把美育专门理解为艺术教育,这实际上是限制了美育的视野,缩小了实施美育的类容。美育范围包括了艺术美育,社会美育,自然美育等。只要能启发人们情感

11、,去发现美,观察美,创造美,有利于人们思想境界,审美情趣提升的都属于美育。老师作为教育的主导者,不可避免地要充当美育的实施者。这就要要求老师自身要不断提升思想境界。教学中科学地运用,使美育渗透于课堂,达到智育,情感审美教育的有机结合。23 键入文字7二、美育在语文教育中的必要性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倡“本真语文”何为本真,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一、教学理想:追求一个“真”字他说:一个教育者,首先应该是一个真诚的人道主义者,应该是童心、爱心的化身。他曾在假如我当老师一文中写道:如果我当中学教师,我决不会将它称为“教书” ,就像我不会将学生进入学校叫做“读书”一样。学生进入学校需要学习古人

12、和今人书中积累的经验,但更重要的是把这些经验进行消化、吸收成为自己的经验。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语文教育,不是囫囵地把课本知识塞给学生,我们还要注重课本内涵。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让他们从中能获取真实的感受。学生读课本并非目的,真能懂得事物,真能明白道理,真能实践好行为,才是目的。这三个“真能”极为重要。学生果真“真能”了,才是真正受到了教育。要使学生能真正感受到课本的内涵,从中获得深刻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审美,辨别能力,必不可少。这就要求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二、学习目的:突出一个“用” 字我们说语言是一种工具,就个人说,是思想的工具,表达思想的工具;就人与人之间说,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语文是生活

13、上的一种必要工具,不善于使用这个工具,就无法工作和生活,甚至可以说就不能做人。学语文为的就是“用” ,要学以致用。语文学习出发点在“知” ,而终极点在“行” ;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社会的阅历是很少。让语言发挥出它的艺术特点是很难的。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更是一门艺术。如何让学生能感受到语言的美,用于生活呢?无疑,语文教学中要加大审美教育的渗透。让学生能在语言中发现美,体验语言的奇妙。当前,语文课堂可以说是“精彩纷呈” “热闹纷繁” ,观摩课、竞赛课、公开课此起彼伏,声、光、电让人应接不暇,歌声、笑声、掌声不绝于耳,表演、绘画、音乐、舞蹈精彩纷呈,一番“热闹”

14、过后,给人的感觉是“虚、闹、杂、碎” “华而不实” 。我们需要的是本真,在语文教育中,学生要能有真实的情感体验,对事,对人,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教给学生的,不是善于表演,而是善于表达,质疑。不能让一些虚华,禁锢了学生本活跃的思想。这才是教育的本质,也是语文教学所缺的。三、语文学科特点:彰显一个“美”字语文是一门独特的学科。有些教师仅仅把它当作语言教科书,仅仅是教学生说话,习字,写作,这是不行的。它的内涵包罗万象:地理,历史,科学,思品等无不在语文课本中呈现。其中内涵丰富,学生不可能一一解读到。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就要善于发掘教材中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叶老说: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可以使

15、人们的思想越发正确和完善,情感越发恳挚和缜密,使受教育者越发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在语文教育中要培养中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鉴赏的能力、审美兴趣,扩大他们的视野,充实他们的经验,并使他们的思想、情感、意志向更深更高的方面发展。键入文字8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实施要达到有效而不落窠臼,不流于形式,就应该有一套原则,下面从几个方面阐述。三、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原则和方法论(一)以活动为中心的原则知识不会通向智慧。在我们的学校里,教育不仅是要获取知识,更为重要得多的是让智慧觉醒,然后智慧会利用知识,而绝不是相反.知识的持续运动,无论它是多么的专业,都会使心陷入陈规,陷入一种狭隘的生活方式。学会观察和理解知识的整

16、个结构,就是唤醒智慧的开始。 4如何才能让智慧觉醒呢?如何才能在行时代的教育背景下,让美育渗透于语文教学,发挥出这一学科的本真呢?语文作为语言学科,最基本的功能是交流。交流不能就是课堂上的一问一答。不能是知识点的堆砌。我们因该让学生感受得到一堂课的情感,具有感性实践与心理过程的有机联系。在教育过程中,活动是知行统一的过程,它是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协调地发展和发展各种能力几学习各种知识与技能的最基本、最自然、最有效的途径。陆游曾写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名句,马克思曾指出:“自由自觉地活动恰恰是人类的特性” 。 5所谓“自由自觉”就是人在活动中体现出来的认识和运用客观规律,有意识地实现

17、活动目的的创造力量。想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本质力量转化为个体的能力,我们的教育应当为其提供类似的活动,使他们在全面的和能动的活动中成长,在探索性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由于美育是以审美体验为基础的,所以个体在教育过程中获取相应的经验是美育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而审美经验的获得,正是需要学生投入美育活动。例如,我们在讲授关于描写大自然的课文或作文时(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田野) 。如果我们照本宣科,由于缺少特定的情景,难免单调。学生是无法体验,感受美的。如果,我们实先安排一个活动,给出相关问题,设定目标。带他们亲自到野外观察,身临其境体验大自然,让他们自己去观察美,发现美,体验美。

18、这中“自由自觉”的活动是最能激发学生的能力的,也能直接获取感性体验。这种获取知识的途径,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审美境界。通过活动,经过一次次审美的熏陶,当再一次讲授此类的知识。学生就会有画面感的呈现,有美的体验。 。长此以往,学生的智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将得到提升。(二)激发表现力和传授表现方法相结合原则教学中美育的开展依靠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积极性,其中学生的表现要求与表现能力又是最根本的方面。美育得以实施,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审美表现动力,而且学生审美表现的发生不能光靠命令、强制或分数奖赏,因为它有自发性的特点。教师的教案需要提前准备,但情感的勃发、想像的驰骋却不能靠事先的键入文字9安排和意志的努力。学

19、生也是如此。要使他们进入审美状态,投入审美活动,不能光凭教师提示。我们要求学生大胆想象。例如,让学生读一首诗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我们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使人大胆的想象呢?如果只给学生讲解诗歌的意思,诗中对瀑布的赞美之情。这样显得就索然无味。如果我们给学生想象的余地。先让学生来谈一下瀑布,如果学生的积极性还激发不了,再提供一些方法。如提问激发学生的表现力:师:“同学们,大家一定看过西游记吧!”生:“看过!”(对于这些熟悉的话题,一定能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他们可能会热闹的谈到自己喜欢的人物,但教师不能让学生信口开河的说下去,可以把主题拉

20、回来)师:“那么,你们知道最初孙悟空和他的伙伴们住在什么地方?”生:“花果山。 ”师:“那么,那里最美的风景是什么?”生:“水帘洞。 ”师:“你们觉得它的美在什么地方,与庐山瀑布哪个更美?”(当提到这里,有些学生,可能答不上来,我们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即使一时答不上来,要让他们在脑海呈现这么一幅瀑布的画卷。这样,能为后继的审美活动打下基础。 )师:“瀑布从哪里落下呢?水流怎样?”生:“高处水流很急”师:“非常好!那么有谁能用一些词形容一下它的高?”(如果学生不能回答,我们可以峰回路转,回到课本。 )师:“刚刚,从同学们的口中对瀑布也有了一定了解,知道了它的高,水流的急,说明瀑布很有气势,那

21、么我们因该以怎样的情感去读望庐山瀑布呢?看看你们又读到了什么?想到什么?)通过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首先去感受诗歌的情感,这样他们是自发的形成审美体验。思想是自由的,没有受到老师的束缚。我们可以让另外的学生给读诗的学生做个评价,老师先不做评价,这样让他们都能表现自己,充分表达情感。老师最后做评价,但不否定学生的观点,老师只是做补充。老师最后给学生做示范朗读,讲解。传授他们,对于此类诗歌可以从那些角度去审美,怎样走进情境中去。怎样感受诗人的激情和大自然的美。这样,我们让学生首先自己去观察美,发现美;然后让他们去体验感受美。起初,把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是很困难的,只要老师有耐心,能持之以恒。键入

22、文字10不把这中美育渗透方法当成拉教学的后腿。在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是必要的,也是不可少的。出了上述原则外,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我们更因该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发展阶段的特性,这里归纳为:个性化与阶段性原则。(三)个性化与间断性原则在语文教学中,应强调美育内容和方法的个性化,并同个体的审美发展水平相适应。这一原则是实现美育实施的根本保障。倘若不顾个性差异和心里发展水平,让小学生去欣赏长恨歌 、 沁园春.雪 这类文学作品,那么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就,审美情趣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材施教” “循序渐进” 。有些学生有手工方面的天赋,有些学生有绘画方面的天赋;有的学生喜欢读童话;有

23、的对人文地理类类感兴趣,有的喜欢歌唱.平时我们就因该注意学生各方面的兴趣倾向。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这学科的特殊性,包含了各类知识。我们在进行美育活动时,就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 ;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问题;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情感教育。我们要发挥他们的个性特长,发展他们的审美个性。当代英国美学家里德在他的艺术教育名著寓教育于艺术一书中指出:“如果教育被置于人或人性的简单概念之上,那么,这种教育过程将是粗糙和专横的。 ”6要使美育过程充分过性化,因该在具体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类容安排、教学活动组织等诸多环节给个性的自由表现留出充分的自由空间。例如,给学生布置的作业要有弹

24、性,不能千篇一律。语文教学中,写一篇关于旅游的作文。这对于有亲身旅游体验的学生来说,不是见难事,因为他们有过真实的旅游体验。而对于那些农村小学没有旅游体验的学生,我们不可能叫他们子虚乌有地臆造旅游的审美体验吧!因此我们可以引导他们朝自己感兴趣的写,如,家乡的美景、家乡的田野、我的星期天等等。这样学生有了自由的审美空间,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审美趋向于熟悉的事物。还有对于同一事物的认识,我们要尊重学生不同的想发。把“因材施教” ,“循序渐进”原则同时进行。我们注重学生个性的同时,还要考虑学生处在的发展阶段。我们的美育方法,不能超前也不能滞后。就拿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位老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有一道题学生写到“蝴蝶在花丛中跳来跳去” ,老师在旁边批改为“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看似老师聪明地修改了错误,实际上是对其想象力的扼杀。我们细细来看,蝴蝶是没有滑翔能力的,往往他们是频繁的从一个花丛飞向另一个花丛,这样一会高,一会低的飞在花丛中。学生发挥了最原始的想象力“蝴蝶在花丛中跳来跳去”我们倒要佩服他们的想象力才是。该阶段的学生,能想到“跳来跳去”这已经最贴切不过了。作为老师何尝不给学生这点自由想象的空间呢?本来“飞舞”不正与“上下的跳跃”有实际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