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公平社会问题探究-以千里市万里县基础教育发展为例摘要:教育公平是人类永恒不变的追求,而教育不公平是则又无情地存在于客观现实中。教育不公平的存在和持续拉大是当前我国义务教育的重要问题。分析万里义务教育不公平的成因,可以归结为教育投入不平衡;教育投入体制不完善;精英教育理念的影响;青少年自身的原因等几个方面。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及原因,通过针对问题深入浅出的研究与探讨提出了以下对策: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完善教育投资体制,加强农村师资建设;建立激励型的民间资金投入机制,扩大教育经费来源,本文试图用以上对策指导万里县义务教育阶段的城乡教育,并解决其中的城乡教育公平问题。关键词:义务教育;教育公平;对策研
2、究义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基础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很大意义上决定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成败,故而重视并加强义务教育阶段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能力至关重要。然而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着诸多问题,亟需解决,其中之一就是城乡教育公平问题,城乡教育难以统筹发展,双方错位加大成了当今我国义务教育阶段面临的一大难题。万里做为国家级贫困县,这方面的问题尤为严重。一、相关概念阐释(一)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具有强制
3、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义务的含义包括父母与家庭有使学龄儿童就学的义务,国家有设校兴学以使国民享受教育的义务,以及全社会有排除阻碍学龄儿童身心健全发展的种种不良影响的义务。(二)教育公平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合理性 是指不要符合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稳定,还要符合社会成员的个体发展和需要,并从两者关系出发来统一配置教育资源。教育公平的内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政府要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二是政府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条件;三是政府要使受教育者的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相对均等,即每个学生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后能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包
4、括学生的学业成绩上的实质性公平及教育质量公平、目标层面上的平等。其中,“确保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 是前提和基础,“ 提供相 对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是 进一步要求,也是“ 教育效果相对 均等”的前提。而通常,这三个层次被概括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教育公平是世界各国教育制度的道德基础和制定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我们要理性来看待教育公平,这就需要我们对教育公平的理念要在创新中联系实际。首先要认识到教育公平不等与教育平等以及平均主义,“公平” 作为一个含有价值判断的“规范性概念 ”,比“平等”、 “均等”更抽象、更具有道德意
5、味、伦理性和历史性。而“公正” 包含了公平和正 义,但核心价值是正义。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实现教育公平,并不是平均主义、均等主义,不是人人都一样,用一个模型来塑造人才。而是要为儿童提供平等的机会,但是内容不同的机会。其次教育公平是实现我国社会公平的基础。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国家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而共同富裕的前提就是公平,教育公平是整个社会公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实现公平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实现教育的公平。同时,实现教育公平也是和谐社会思想与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第三,要认识到教育公平是动态发展的公平,教育公平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历史概念,是一个具体的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有着不
6、同的内涵。发达国家实现和扩大教育公平是从追求入学机会的平等逐渐发展为追求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公平。所以,实现教育公平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历史发展过程,其内涵也是一个逐渐丰富和发展的过程。教育公平不仅是价值理念、发展目标,更是一种教育发展过程和促进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教育公平追求的是一种理想、公平、正义、高效、优质的教育。同时,由于不同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作用,教育公平有着不同的体现。因此,教育公平作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相对的具体的发展的。最后是对教育不公平现象的深入看待,教育不公平现象的产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当前由于资源的稀缺教育不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需求的矛盾。这样就
7、演化出一系列的不公平现象。当然对于教育不公平现象并不是我国独有的产物,教育公平问题乃至大范畴的公平问题是国际性的、全球性的问题。同时,教育公平的过程要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二、教育发展不公平现状万里县义务教育发展经历了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城到乡的风雨历程。从总体上说,万里县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发展成绩很大,无论是在教育体制建设、教育理论研究还是教学实践方面,义务教育阶段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然而其间也有许多问题急需解决。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育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教育的社会不公平性和教育自身的不公平性。(一)城乡教育的社会不公平性由二元经济结构带来的二元社会结构、二元教育结构,使城市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
8、的主体不同,投入的力度不同,城市各类学校有越来越多的教育经费投入,先进齐全的教学设施,较高质量的师资队伍;而在农村,学校绝对数量呈不断下降趋势,许多学校硬件设施相当落后,办学经费在教育经费总投入上占据很小的份额。首先,教育经费投入城乡分配不平衡。教育经费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是制约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无论从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现实感受还是教育经费统计资料,城乡义务教育财力资源配置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衡量教育财力资源分配有多项指标,但是最能体现资源占有多寡的是各项生均教育经费。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务输出量的加大,导致生源大量涌入县城,很多农村学校出现了人去楼空的现象
9、,巨大的生源差别,导致了城乡学校公用经费的分配不均。其次,农村中小学教师性别比例严重失调,女教师在许多学校都是“一枝独秀”。因为在许多人眼中,教师是最适合女性的职业之一:工作稳定,受人尊重,又能相夫教子、由于农村学校条件较差,待遇也较差,所以大部分男教师大多在农村呆不住,也不愿意到农村学校工作,要么跳槽去行政单位,要么通过各种关系到城市务工,所以在中小学中,女教师占据了绝大多数。2014年,中小学女教师占据教师总数的 51.9%。最后,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优秀师资流失严重。教师“单向上位流动” 现象十分普遍。所 谓的“ 单向上位流 动”是指教师从偏贫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从农村学校流向城镇学校、从
10、普通学校或“薄弱学校 ”流向重点学校的 单一方向的流 动。这种自发性的教师流动是当前教师流动的主导模式之一,它给义务教育带来的冲击是:义务教育领域的师资质量差异日益扩大,并以“雪球效应” 向前 发 展,造成了 严重的教育师资 配置失衡现象。这种后果虽然已经引起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并采取了一定的防范措施,但目前城乡教师之间的额外收入、工作条件和发展前景的差距依然客观存在,教师“ 单向上位流动” 的 诱导因素仍然没有消除。近期,国家对贫困地区农村教师实行了生活补贴,但生活补贴的数额与城区教师的额外收入相比,仍然不具诱惑性。(二)教育自身的不公平性1.教育的起点存在不公平教育起点的不公平,表现在:一
11、是农村幼儿园、中小学的办学条件较差,师资力量较为薄弱。而城市幼儿园、中小学集中了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和雄厚的师资力量,城乡学生一入学享受的教育就存在不公平。二是农民工子女均等入学机会、小升初择校等方面与城乡学生存在较大差距。三是变相的重点学校制度依然对校际均衡产生持续负面效应。一些地方以学校升学成绩为自己的政绩,资金投入向重点学校倾斜,导致学校之间硬件和师资、社会资源等软件差距扩大,加剧了教育起点机会的不公平。四是外来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经济弱势、家长弱势、教材不适应等也造成了新的隐形不均衡。五是偏远地区、经济困难、父母素质偏低的孩子,对他们而言,可以说人生还没开始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2.教育的过
12、程存在不公平教育过程的不公平主要体现在教材、课程设置、师资、教育导向等方面。首先,中小学校选用的教材是按照城市适龄儿童的接受能力编写的,课程设置没有考虑到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仍以升学为目标,统一编订教材,统一考试。许多农村实用的知识、技能在教材上没有显现,使得农村毕业生回乡之后,所学与所用严重脱节,使人觉得读书无用。农村学校因学科师资缺乏,有的课程停开或降低标准开办。如英语、体育、美术、音乐等课程,很多农村小学只讲授语文和数学课程。近年来,农村小学三年级以上开始开设英语课程,但对其重视程度仍然远远不够。由于农村英语、体音美教师普遍短缺,许多学校出现一个老师带多门学科的情况。农村教育导向出现偏差
13、,教师过分强调升学的重要性,使学生觉得升学才能出人头地,才有未来,这也成了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双方都无意识地忽视了教育的基本功能,忽视了通过接受教育促进人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3.教育的结果存在不公平教育结果公平是指每个学生在接受教育后,都能获得学业上的成功并得到均衡发展机会。根据教育的起点、过程、结果间的逻辑关系我们不难推出,教育起点公平和过程公平是结果公平的前提与基础,教育起点和过程的不公平必然导致教育结果的不公平。笔者调查了万里县白云寺镇一中、二中、三中,龙塘中学,花园中学,城关镇一中、二中,县一初等中学,结果发现,城乡中学辍学率参差不齐,差异性较大,总的来说城镇中校的辍学率非常低
14、,偏远乡镇的学校辍学率较高;被调查学校初一到初三的人数均呈“ 金字塔 ”分布,很多乡村中学都是初一 时三个班,初二时两个班,初三时一个班,辍学程度可见一斑,大大超过了“普九” 关于把农村辍学率控制在 3以内的要求。此外,同样的学习成绩却会由于多种原因导致教育结果不同。家庭有门路的学生成绩不理想,可以凭关系上重点高中;成绩再差些,家里富裕的可以多交钱上普通高中;还可以通过户口迁移把学生送到人口较少、高考分数较低的省份学习,做高考移民;有的家庭富裕的干脆把孩子送出国读高中。同样是学习成绩不太好,家庭困难、没有门路的学生,就只有读中专、复读或辍学了,这意味着贫困家庭中的孩子只有付出更大的努力才有可能
15、赶上别人。城乡的教育不公平致使部分农村学生“升学无路,就业无门,致富无术”。三、教育不公平的危害(一)城乡差距、区域差异的加大由于长期以来实行严格的城乡二元结构,目前城市与农村存在较大差距,如果任由教育不公平问题发展,那么只会导致城乡居民受教育程度差距不断扩大,从而使城乡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差距不断扩大。由于教育不公平,优质资源更多地向优势地区投入,教育制度和政策向优势地区倾斜,这样只可能加剧区域之间原本存在的巨大差距,而教育上的差距同样会影响到区域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长此以往,最终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隐患。(二)社会失去活力,丧失国民的积极性现代社会,各社会阶层之间流动日益频繁,教育,特别
16、是高等教育日益成为低阶层向高阶层升迁的主要途径。例如在高等教育领域,由于高等教育制度存在不公平,倾向高阶层或权力阶层,剥夺了低阶层发展的权利和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在这样的社会中,社会阶层之间不可能实现良性的社会互动,贫穷的社会成员看不到希望,甚至永远处于社会的底层,从而导致整个社会失去活力。当然,由于基础教育的不公平,很多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起点上已经出现众多分化。总之,教育的不公平会使阶层缺乏流动,社会失去活力,很多人相信天命,丧失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悲哀。(三)阻碍社会公平的实现。从国家制度上来说,社会主义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社会公平在政治上必然要求人民的权利得到切实的
17、尊重,保障实实在在的权利平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公民接受教育的程度与懂得并享受的政治民主权力是有一定正比关系的。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教育公平意义重大。同时,教育应该通过其机制、结构、评价以及教育过程中的分流等因素所具有的筛选功能,将不同人才输送到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通过增强人的社会能力,提供相对公平的竞争和向社会上层流动的机会,帮助弱势群体改善生存状态;通过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因此教育被视为“是人类追求自由和维持社会正义最珍 贵的工具” 。然而,教育不公平的问题的出现以及教育不公平问题的严重化就会成为严重阻碍我国社会公平的实现以
18、及我国社会政治民主建设。四、教育不公平现象及其因素分析(一) 教育不公平现象既然存在着许多不公平现象,那么当前教育不公平现象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呢?在通过对文献的研究以及作者本人的体会上,再此将其归纳为一下几个方面:1.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城乡教育发展是不均衡,这主要体现在:第一,投入差距。近几年,虽然政府财政向农村倾斜,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但城乡之间义务教育投入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以万里县2014 年为例,小学、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城乡之比为1.5:1;全国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城乡之比 1.4:1,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城乡之比 1.3:1。笔者调查了万里县 333 所农村小学,
19、在校生人数在 300 人以上的仅有 18 所,200-300 人 46 所,100-200 人 129 所,50-100 人 80 所,10-50 人 56 所,10 人以下4 所,100 人以下学校占全县小学的 41%,100-200 人的小学占全县小学的 39%。平均班额 10 人以下的学校 60 所;农村初级中学 45 所,在校生 500 人以上的仅有 11 所。而县城小学都在2000 人以上,最多的达到 5000 人;县城初中均在 3000 人以上。人数的差距导致生均公用经费的分配差距。第二,办学条件差距。目前,城乡办学条件的差距突出地表现在城乡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方面。城乡中小学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的城乡差距继续扩大。第三,教师水平差距。由于农村教学条件比较艰苦、教师待遇比较低下等原因,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高职称教师等优质教育资源向城市和县镇集中,农村高职称教师比重与城市和县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例如,有些教学点派不进足够数量的公办教师,有些地方只能低薪聘请代课教师,很多地方代课教师的工资不到公办教师工资的 1/3。在师生比方面,农村高于城市。按照现行教师编制标准,农村初中、小学的教师每人负担学生数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