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省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第一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的攻坚时期。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是该时期我省交通工作的重点,及时、科学地制定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对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1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1.1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目标,以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为主线,着力调整交通结构,拓展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以人为本,努力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促进现代物流发展,提升科
2、技进步和信息化水平,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提高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快构建便捷、高效、绿色、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为富民强省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总体要求:坚持“四新”引领,即创和谐新局面、登发展新台阶、上服务新水平、树交通新形象。1.1.2 基本原则适度超前,有序推进。一方面,充分发挥交通运输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有力促进和扩大有效投资,以交通基础设施的率先发展,带动和活跃地方经济发展,达到既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又不至于不切实际的超前;另一方面,要尊重现实,分清轻重缓急,握紧拳头保重点,形成“对内大循环,对外大开放”的交通运输格局。量力而行,提高效益。充分考虑财政实力、土地供
3、给能力和环境承受能力,实事求是地发展交通建设,扩大交通建设投资效益,着眼于各种运输方式配套建设,推进交通运输一体化,基本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带动全省经济发展。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提升路网平均技术等级水平,增强水运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比重,推动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协调发展。通过科学规划,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使交通发展方式更加集约,服务水平更加优良。提高运输服务质量和效率。按照促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总体要求,通过理念、政策、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优化交通资源配置,努力提高交通运输的运营效率,提高公众出行的安全性和便捷性,降低货物运输与综合物流成本。大力推进绿色交通。
4、切实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展思路落实到交通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的各个环节,降低交通发展对资源的占用和消耗,尽量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全省交通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坚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安全发展,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安全监管体系,加大交通安全配套设施的建设力度,扩大交通安全监控覆盖范围,加强公路危桥、安全隐患路段的改造力度,完善水上安全监控系统,提高交通运输行业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建立健全交通应急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交通运输保障生命安全、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能力。1.2 发展目标1.2.1 总体目标到 2015 年,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总量进一步增加,路网结
5、构更趋合理,公路水路交通运输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运输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养护管理及安全和应急保障能力显著增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行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在发展中优化交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质量效率,实现快速发展、协调发展、科学发展和安全发展,使交通运输业发展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1.2.2 具体目标1、基础设施继续稳步推进高速公路建设,按照实现所有县市区30 分钟上高速公路、服从国家高速公路“十二五”规划、满足主要大交通流、成线成网有序推进原则,在着力抓好在建项目建设的同时,保持高速公路发展适度超前,建设规模合理,形成便捷、高效、安全的公路运输大通道,实现相邻市州间以高速
6、公路直接连通,全省 100%县(市、区)30 分钟内上高速公路。到 2015 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力争达到 7200 公里左右,确保达到 6643 公里以上。强化国省道改造,按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线成网、外通内畅、有序推进的原则,优化干线公路网络布局,提升干线公路平均技术等级。实现相邻县(市、区)之间至少一条二级公路连接,与周边省(市、区)的省际公路通道和各市(州)骨架公路网基本达到二级公路标准,重点景区实现通二级公路。至 2015 年底,全省国省干线公路将达到 50000 公里左右,其中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力争达到 28000 公里左右,确保达到 23000 公里以上。继续推进农村公路
7、建设,优化农村公路网络,确保实现所有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水泥(沥青)路,有效解决农民出行难的问题。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提高农村公路抗灾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延伸客运通达深度,满足农村基本运输需求,加强城乡公交资源相互衔接,逐步形成统筹城乡、方便快捷的农村客运网络。到 2015 年底,全省农村公路力争达到 200000 公里左右,确保达到 190000 公里以上。加快推进枢纽站场建设及现代物流业发展,借鉴国内外综合运输枢纽先进建设模式,启动长沙机场地区和高铁地区综合枢纽建设,将其率先打造成集公铁空运输方式为一体的“零距离换乘、无缝衔接”枢纽,逐步在全省形成功能明确、层次分明
8、、结构完善、衔接顺畅的公路客运系统和物流运输系统。到 2015 年底,省、市两级道路运输信息管理中心全部建成,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客、货运输站场建成率力争达到 50%、40%,确保达到 30%、20%。二级以上汽车客运站力争达到 220 个,确保达到 210 个,二级以上汽车货运站力争达到 33 个,确保达到 20 个。乡镇建成农村客运站力争达到 82%,确保达到 77%,农村客运招呼站覆盖率力争达到 50%,确保达到 30%。重点打造湘江、沅水等主要干线高等级航道网,开工建设岳阳城陵矶综合枢纽工程项目,加强长江黄金水道、湘江及环洞庭湖港口建设,拓展港口功能。至 2015 年底,1000 吨级及以
9、上航道达到 971 公里,其中,新增 2000 吨级航道 377 公里,1000 吨级及以上港口泊位达到 132 个,实现国家内河高等级航道中湘江 87.5%达到规划标准,沅水(省境)67.7%达到规划标准。2、运输服务运输装备专业化、标准化水平明显提高,营运中高级客车比重达到 60%,重型车、专用车和厢式车占营运货车比重在 2010 年的基础上增加 50%。运输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服务范围进一步延伸。100%的乡镇和 90%行政村通客车,有条件的地区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辐射全国的快速货运网络,构建大型企业为主导、大小企业分工合理、竞争有序的专业化运输市场。全省道路货物运输企业中,拥有 1
10、00 辆以上货车的货运企业所占比重达 2%。公路服务水平和港口运输效率显著提升。国省干线公路平均拥挤度不超过 0.5,交通繁忙地区的路线平均拥挤度不超过 0.8;国省干线公路平均运行时速达到 60 公里/小时左右。主要港口基本实现机械化、专业化。3、交通科技与信息化关键技术领域科技攻关取得新突破。在大型桥梁建设、高等级公路建设、内河航道整治、航电枢纽建设及基础设施养护、运营,运输管理、智慧交通等方面取得一批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取得新成效,建立健全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加快成果转化的机制,建立科技成果推广中心,推广一大批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标准化建设取得新进展,行业标
11、准化水平逐步提高。交通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力争培育 1-2 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力争建立交通运输部行业重点实验室。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初步建成智能化交通运输系统。4、绿色交通环境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强,重大交通工程生态修复取得明显进展,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进一步降低。资源、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与 2010 年相比,营运客、货车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分别下降 1.5%、6%,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综合能耗下降 4%左右,内河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 7%左右;推动公交优先发展。港口、公路服务区等生产、生活污水的循环利用水平、路面
12、废弃材料等资源的再生利用水平显著提高。资源集约利用程度进一步提高。国省道单位行驶量用地面积下降 5%。5、安全应急监测和应急保障力量初步覆盖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网,基本覆盖内河干线航道及主要港口。第二章 综合运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各种运输方式在社会化的运输过程中,按照各自的技术经济特征和比较优势共同构建,形成布局完善、衔接顺畅、安全高效、服务优质的交通运输有机整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主要包括基础设施网络系统、运输装备系统和运输组织保障系统。发展综合运输体系是现代运输业发展的新方向,是增强运输生产能力,缓解交通运输紧张状况的有效途径。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对调整结构、转变交通运输业发展方式具有重要
13、意义。2.1 综合运输发展的战略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交通发展理念,按照“适度超前”的综合交通发展战略,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构筑各种运输方式布局合理、衔接紧密、发展协调、运行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立管理科学、法制有序、公平共享、技术先进的交通管理体系,全面实现综合交通体系的一体化、高速化、网络化、信息化与管理智能化、环保节能化,有效满足人们日常出行和货物运输需求,为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到 2015 年,综合运输能力明显增强,网络结构更为合理,运行质量显著提升,运输瓶颈得到有效缓解,总体适应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2.2 保障道路运输健康发展2.2.1 继续保持
14、道路运输平稳、较快发展加快推进城乡道路客运统筹协调发展,稳步推进城郊班线客运和农村客运的公交化改造。大力扶持农村客运发展,提高农村客运服务水平。加快城乡公路客运站场建设,提高便捷化服务水平。提高农村客运班线的通达率,乡镇和建制村通班车率分别达到 100%和 90%。建立应急保障体系,提高应急保障能力。二级及以上客运站配备和使用行包安全检查设备,运输车辆实现客运车辆 GPS 监控,从事三类以上的班线客运车辆、旅游客运车辆、危险品运输车辆的 GPS 安装率达 100%;道路运输车辆安全检测体系基本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得到全面落实,道路运输业安全生产能力大力提升,交通安全事故率和重特大事故次数显著下降
15、,营运车辆万车事故率年均下降 3%,维修救援平均响应时间不超过 1.5 小时;构建信息化管理和服务平台,建设省级道路运输市场监管中心,建立面向社会公众的服务信息系统和企业经营信息系统,市州级以上城市出租汽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建成率达 100%。优化运输装备结构,形成长途货运由大吨位、重型货车运输,短途货运和物资集散由中、轻型货车运输的格局。运输组织更加完善,以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为依托,形成辐射全国各省市的快速货运线路。积极发展专业化运输公司,形成大型集团公司主导,大、小公司分工合理,规范、有序市场竞争,专业化运输的市场格局;积极推进甩挂运输组织模式,先试点再全省推广,力争甩挂运输拖挂比达到 1:
16、2。2.2.2 不断提升道路运输服务质量提高道路运输服务质量,对部分交通流量大的高速公路收费站实施改扩建,增强收费通行能力;规范高速公路服务区经营管理,改善服务环境;加强普通公路标志、标牌建设,增强信息服务功能。推进维修连锁经营,完善维修救援网络,保证二级维护、整车修理、总成修理、维修竣工的上线检测一次合格率达到 95%,一、二类质量信誉考核 AAA 以上维修企业所占比重达到 30%。建设省机动车驾驶员教练员考试中心,开展素质教育工程,提升驾驶员培训质量。保证机动车维修专业技术人员持证率达到 100%,力争每个市(州)最少有一所一级驾培学校。建立驾驶员培训、机动车维修、汽车租赁业的服务质量监测和文明诚信考核体系,与质量技术监督、工商管理部门联合建立汽车配件质量追溯系统。大力发展汽车租赁业,推动建立全省汽车租赁业服务网络,完善汽车租赁业管理制度,扶持推广物联网技术在汽车租赁业的应用。2.3 加快发展水路运输2.3.1 加快运力结构调整,促进船舶发展积极引导运力结构调整,不断提升内河运输在综合运输中的比重。壮大水运规模,大力提倡船舶大型化、专业化发展,力争运力规模年均增长率达到 6%,港口吞吐量年均增长率达到 10%,货运船舶平均吨位年均增长率达到5%,500 吨级及以上货运船舶的比重达到 5%。加快推进船型标准化工作,货运船舶船型标准化率达到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