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广东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指南前言按照财政部开展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以下简称资产清查)工作的统一部署,省财政厅决定于 2006 年 12 月-2007 年 7 月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实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为了帮助各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及行政事业单位准确理解和掌握国家和省有关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的政策规定,熟悉资产清查工作操作程序,掌握具体工作方法,提高资产清查工作效率和质量,我们组织编写了本指南,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使用。本指南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内容:一、资产清查文件及领导讲话;二、资产清查工作讲解。资产清查报表管理系统及报表编制说明另发单行本。本指南如有疏漏和不妥之处
2、,请批评指正,并及时与省财政厅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处联系。广东省财政厅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处二 OO 七年一月- 2 -目录第一部分:资产清查文件及领导讲话一、财政部楼继伟副部长在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粤财资20072 号转发)(4)二、财政部关于开展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及附件(财办200651 号,粤财资200639 号转发)(18)三、财政部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暂行办法的通知及附件(财办200652号,粤财资200640 号转发)(28)四、省财政厅党组成员、纪检组长赵军同志在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广东分会场上的讲话(2006 年 1
3、2 月 21 日)(41)五、省财政厅关于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粤财资200642 号)(48)六、省财政厅关于印发2007 年广东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方案的通知(粤财资20071 号)(52)七、转发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报表及编制说明的通知(200656号、粤财资20073 号转发,另行印发)第二部分:资产清查工作讲解第一节 资产清查方案(62)- 3 -第二节 资产清查办法(69)第三节 户数清理(77)第四节 账务清理(80)第五节 财产清查及电子卡片(91)第六节 中介机构审计(116)第七节 清查结果上报和复核(126)第八节 制度建设与
4、工作总结(128)- 4 -广东省财政厅文件粤财资20072 号 转发楼继伟副部长在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各地级以上市财政局,各县(市、区)财政局,省直各单位: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于 2006 年 12月 21 日在北京召开,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现将楼继伟同志的讲话(详见财办教2006 32 号文)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并遵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要求做好资产清查各项工作。二七年一月八日- 5 -附件: 在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财政部副部长 楼继伟2006 年 12 月 21 日同志们:为贯彻落实
5、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编制 2007 年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的通知(国发2006 37 号)要求, 财政部决定在全国范 围内组织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这次资产清查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摸清行政事业单位的“家底” ,为编 制部门预算和建设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基础,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进一步促进和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同时,针对在资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断完善资产管理制度,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需要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面,我就这次资产清查工作讲几点意见。一、充分认识开展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
6、产清查的重要意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近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政府职能逐步转变,在公共财政理论指导下,财政管理进行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 6 -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等多项改革,这些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按照国务院赋予的职能,财政部今年公布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这两个部令的公布,对于全面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两个部令公布以后,资产管理方面的首要任务,就
7、是开展资产清查,摸清“家底” ,这是资产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开展其他各项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具体来讲,资产清查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开展资产清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公共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资金逐步从一般性、竞争性领域退出,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据中国会计年鉴统计,截至 2004 年底,全国国有资产总量为 11.58 万亿元,其中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达到 3.
8、84 万亿元,约占三分之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规模如此庞大,只有在全面开展资产清查、摸清“家底” 的基础上,才能管住、管好、管出效益。首先,开展资产清查有利于降低政府成本,促进节约型社会- 7 -建设。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基础比较薄弱,“家底”不清,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得不到有力的保证;资产配置不公平,超编、超标现象普遍存在;资产使用效率低,存在着闲置浪费现象;资产处置不规范,对非经营性资产投入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弱化,资产流失比较严重。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浪费了国有资源,增加了政府的运行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开展一次全面的资产清查,摸清资产存量及其使用状况,有利于下一步采取有针对性
9、的措施,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有利于促进存量资产的整合、调剂与共享共用,提高资产使用效益;有利于控制资产的配置,防止超编、超标;有利于控制资产的处置,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总而言之,有利于节约政府和社会资源,加快建设节约型政府、节约型社会的步伐。其次,开展资产清查有利于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一段时期以来,我国的收入分配秩序,特别是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存在混乱现象,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各地区、各部门在国家统一工资政策外自行出台和发放津贴补贴。而这些政策外津贴补贴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就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收益。为了彻底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从根本上切断各单位自行发放津贴补贴的资金来
10、源,实现个人收入与单位占有的国有资产和掌握的行政权力脱钩,2005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监察部、财政部、人事部、审计署关于做好清理规范津贴补贴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521号),要求各级财政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 8 -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的管理。各部门、各单位取得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要按照国家关于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的有关规定上缴国库或同级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其中,原来用于自行发放津贴补贴的部分,要作为规范后统一发放津贴补贴的资金来源。2006 年,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监察部、财政部、人事
11、部、审计署印发的关于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问题的通知(中纪发200617 号)强调,对各项政府非税收入,要坚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由财政部门统筹安排。同时,由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统一管理,按规定发放的津贴补贴由财政预算统一安排。开展全国范围的资产清查,全面、细致地掌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情况,有利于加强国有资产收益管理,维护国家的权益;有利于贯彻落实中央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的精神,从源头上控制津贴补贴发放,缩小收入差距,为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构建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二)开展资产清查是推进预算管理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迫切需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
12、建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要求,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等各项财政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乏力,资产管理改革明显滞后,与部门预算等各项财政改革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影响了财政改革向纵深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开展一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为实现资产管- 9 -理与预算管理的紧密结合,进一步提升部门预算管理水平,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提供支持。从预算管理的角度看,开展资产清查有利于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主要是由财政预算资金形成的,财政预算资金安排的规范性、科学性,直接决定了资产配置的合理性与公平性。因此,预算管理是规
13、范和加强资产管理,通过增量来调节、控制资产存量的有效手段,只有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抓好资产管理工作。同时,资产管理也是预算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有效开展资产管理工作,及时提供准确、完整的资产统计报告、资产清查和财务管理有关数据资料,作为财政部门编制部门预算、配置资产的依据,有利于深化部门预算管理改革,细化预算编制。因此,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既是加强资产管理、从源头上控制资产形成的客观需要,也是细化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的有效手段。通过资产清查,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一是可以解决资产预算安排与现有资产存量脱钩的问题。这次资产清查重点要掌握
14、的资产存量信息,如数量、价值、结构、来源等,很多都是根据预算管理改革和细化预算编制的要求设置的。二是可以加强国有资产收益管理,促进编制综合预算。通过清查,掌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对外投资收益、出租出借收入等国有资产收益情况,逐步将国有资产收益纳入预算管理。三是可以为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细化预算编制创造有利条件。目前,我们在细化预算编制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就是缺少- 10 -实物定额标准。通过资产清查,全面、准确地收集和掌握资产的实物量、价值量及运行状况等信息,对资产的利用率、费用开支情况进行反复研究、分析、测算和修正,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的需要,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标准和实物
15、费用标准,就为细化预算编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将会提高财政资金分配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四是可以为推动财政预算的绩效评价工作奠定基础。实施绩效预算是我国预算管理改革的一个长远目标,财政部正在广泛开展这方面的研究。目前,我国还不具备实施绩效预算的条件,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我们还无法将各部门、各单位的绩效目标准确、合理地进行量化、具体化,因而也就难以准确地核定各部门、各单位为达到某一绩效目标而实际需要耗用的物化劳动、活劳动的成本。从长远来看,开展资产清查,在此基础上研究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安全性、完整性、配置合理性和使用有效性的评价方法,可以推动财政预算的绩效评价工作,为逐步实施绩效预算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从政府采购的角度看,开展资产清查有利于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实施范围、提高政府采购效率。政府采购制度实施以来,为国家财政节约了大量的资金,在加强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有效地防止了商业贿赂的发生,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全国性的资产清查,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存量和管理状况,认真进行梳理,使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单位都能做到对资产存量、使用管理状况、需要配置的资产心中有数,有利于调剂余缺,避免盲目重复购置,造成资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