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肿瘤科 蒋燕梅主要内容l 1.概念l 2.常见刺激性药物的分类l 3.刺激性药物外渗的原因l 4.刺激性药物外渗的预防l 5.刺激性药物外渗的临床表现l 6.刺激性药物外渗后的对症处理概念l 药物外渗是指在输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腐蚀性(非腐蚀性)或刺激性 (或溶液 )药物进入了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l 据报道:经外周静脉给药造成药物外渗的发生率为 0.1%6%。法律、法规!我国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规定:局部注射造成组织坏死,成人大于体表面积 2%,儿童大于体表面积 5%,属于四级医疗事故。 +药物外渗分类化疗药物外渗 非化疗药物外渗化学治疗药物外渗 药
2、物分类l 无刺激性药物:门冬酰胺酶 博来霉素 阿糖胞苷 甲氨喋呤 氟尿嘧啶l 刺激性药物: VP-16、 M-26、 环磷酰胺 、异环磷 奥沙利铂 紫杉醇l 腐蚀性(发泡性)药物:防线菌素 D(更生霉素) 、蒽环类(柔红霉素 阿霉素 表阿霉素 去甲氧柔红霉素)、碱类(长春新碱 长春的新)、氮芥非化学药物外渗 -药物的种类l 钙剂: 10%葡萄糖酸钙、氯化钙 l 高渗性药物: 50%葡萄糖,浓电解质, 20%甘露醇,脂肪乳, TPN(70012300)l 缩血管药物:多巴胺、间 羟 胺、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等l 抗生素:强力霉素、氧哌青、新青 、万古霉素l 强碱类药物:苯妥英钠、硫苯妥钠 与
3、渗漏发生有关的因素l 1药物因素 与药液的酸碱度、渗透压梯度有关。长期输入高渗性溶液,碱性对血管有刺激性的液体如甘露醇,碳酸氢钠,葡萄糖酸钙可发生血管壁增厚,内皮细胞破坏,血管内淤血,周围组织炎症及水肿等。l 2物理因素 与环境温度、输液量、液体温度、速度、时间、压力及输液器针头的选择有关。与渗漏发生有关的因素3机械因素 与穿刺技术不熟练,体位不当,输液速度过快,时间过长,各种穿刺的损伤是导致血管外漏的直接原因,如针尖刺破血管或针尖斜面未完全进入血管腔,针尖固定不牢,病人不合作而刺破血管,针尖滑脱血管。4血管因素 与输液局部血管的舒缩状态、静脉管壁是否发生痉挛,通透性是否增加有关。药液渗漏的防护l 1正确选择穿刺静脉 由于高渗性、刺激性强的药物,宜选择粗大静脉,由远心端向近心端选择穿刺,穿刺时避免同一部位、长时间、多次穿刺。l 2减少对血管壁的损伤 ,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可使用血管扩张剂,如 :硝酸甘油贴。血管扩张剂具有增强局部血流,并中和药物酸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