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备课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总复习资料考点精析议论文的阅读,从 2000 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看,所选文章以课外为主;内容侧重于具有人文色彩的文章,比如对学生进行人格、思想、品质、心理等方面的教育。题型由主观题占主导地位,也开始尝试开放性试题,并有扩大的趋势。试题考查学生平时的阅读量和知识积累,可以说显示了素质教育的方向,提醒学生在生活中时时留心、处处在意。也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试题的灵活性会越来越大,按旧的复习方法也许不可靠了。所以,我们要时刻关注语文教育改革的进程。阅读议论文,首先要有议论文的概念,即了解议论文的有关知识,把握其文体特征。假如做议论文的阅读题,答出“举例子
2、” 、 “打比方” 、 “列数字”一类的说明方法来,就不够规范。那么,有关议论文有哪些知识点呢?一、议论文的概念:又称论说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逻辑思维评事论理的文章体裁。二、议论文的分类:广义的议论文,一般可分为政治论文和学术论文。通常所说的议论文,主要指的是政治论文。从论证方式来看,议论文又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三、议论文的特点:内容具有理论性,结构具有逻辑性,语言具有概括性四、议论文的要素:指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1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只有准确地把握文章的论点,才能了解文章中提出的见解和所要解决的问题。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
3、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区别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并不难。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只要研究这些论点的关系,就能看出哪是主哪是从,哪是纲哪是目。2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它是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的。常用的论据有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的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也包括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名言、警句等。3论证: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解决“怎样证明的
4、”问题。论证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四种: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五、议论文的结构:一般来说,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也叫引论)一语文备课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分析问题(也叫本论)解决问题(也叫结论)。可以分两大类:一是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叫“纵式” ;一是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叫“横式” 。六、议论文的语言:有如下特点准确性、概括性、生动性。解题思路与技巧做议论
5、文的阅读题,一、找准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有些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有的文章开头就提出论点,如谈骨气一开头就提出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有些文章的中心论点出现在篇末。有些文章则是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如想和做 。也有些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很集中。这就要用明确的语句把它概括出来。除了以上分析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来找论点外,还可以用以下方法:1 分析文章内容,有助于找出论点。2 分析论据有助于找到论点。因为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分析论据,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论点。3分析题目有助于找到论点。注意区别:有的标题
6、不是论点,而是论题。如谈骨气 ,是论题,不是论点。但它里边包含着论点,以它为线索去分析,往往就能找到论点。 “谈骨气”是一个动宾短语,中心词是“谈” ,表明文章主要内容的词语是“骨气” 。显然, “骨气”是个比喻的说法,用来比喻“气节” ,由此可以推测本文要论述的是“气节”问题,再推出论点即“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二、分析论据:1分清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2找出此论据是用来证明什么观点的。三、明确论证方法:辨别文章使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中的哪些方法。其中,举例论证比较好辨别。道理论证一般指引用了名人名言做论据的。比喻论证指论证的语句采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对比论
7、证一般须找出正反两方面的论述。四、分析文章的结构: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引论本论结论)。要理清文章的思路:看开头提出了什么问题,是从几个方面分析论证的,其中着重论述的是哪个方面,再进一步研究这么安排的道理。五、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关键性词语。议论文的语言往往概括性强,利用比较抽象的词语表现丰富的内容。六、阅读议论文,同样涉及到语音、词语、句意的理解等基础知识,这就要在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积累词语,遇到有意思的句子要揣摩、领悟。考题上出现此类内容,要从文章内容上,尤其是从文章的中心上去理解。七、要从整体上把握。答题要在通读了全文之后再动手,有时甚至
8、需要读两遍,才能真正读懂。只有读懂了,答题才会准确。典型例题语文备课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例题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6 题。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无处逃躲呀。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
9、连这个人的面也不敢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了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了的,我对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的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死,可以达观排解
10、得开。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了。翻过来看,什么事最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 “如释重负” ;俗语亦说得是, “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已。孔子所以说“无入
11、而不自得” ,正是这种作用。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太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1按已给空格用原文填空。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 ,失意不苦的原因是 ,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 。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 。2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3你认为,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
12、解除”责任有何不同?语文备课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卸却”责任指 (10 字以内)“解除”责任指 (10 字以内)4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0 字以内) 5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为什么?6读完全文后,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解析:这篇文章从什么是苦、什么是乐来谈人生的责任,并且相当严密地谈到了除两三岁的孩子外,人人都有应尽的责任。告诫我们: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从设题看,第 1 题着眼于对原文的认真阅读,其中的前三空在第一段寻找答案。最后一空在第二段的末尾寻找答案。第 2 题着眼于全文的内容理解
13、和照应。第 3 题是对文中词语意思的理解。词语的意思不是固定的、死板的,在文章中,在活的语言环境中,它往往有其独特的解释。只有仔细读懂原文,才能正确答题。第 4 题着眼于主题的归纳,这就要很好地把握全文,同时概括地阐述中心。第 5 题是对文章题目的琢磨,特别注意于细微处见精神。第 6 题是开放性试题,引导我们每个人都深深思考:你的责任是什么?你将怎样尽自己的责任?答案:1.知足;安分;达观;应尽的责任没有尽。2.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3不尽责任,丢开不管;尽了责任,再无负担。4人人必须尽责任。5本文是从“最苦”与“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 “苦与乐
14、”与本文的主要内容“谈责任”关系不大。6答案有三个要点: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尽责任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尽责任,就会快乐,否则,就会陷入痛苦。例题二、阅读文章,完成下面的试题:什么是第一等学问?北宋哲学家程颐认为:“遇到事情肯替别人着想,这是第一等的学问。 ”这句很朴素的语言,不仅通俗地道出了深邃的哲理,而且点出了做人的第一要素。遇事肯替别人着想,不单是一种博爱,更是一种境界。那些功利主义者,世俗之人,凡夫俗子是绝对做不到的,只有那些超尘拔俗,心慈好善,像白求恩、焦裕禄、孔繁森那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事当前先替别人打算的人才真正算是掌握了程颐所讲的第一等学问。当然这第一等的学问绝非只是高人雅
15、士们的专利,只要具有一颗仁厚之心,一颗在为自己着想的同时,也为他人想一想的平常心,无名小卒、平头百姓也同样可以学得。学会辨证看问题,你就会发现,你为别人着想,别人同样也会为你着想。常言所说的语文备课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讲得就是这个理儿。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灯笼走路?”那盲人满心欢喜地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不是给自己照路,而是提供别人光明,帮助别人。如此一来,别人也就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就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也等于帮助自己。 ”我们且不急于给这位盲人戴上顶
16、高尚之人的高帽子,但他确实称得上有思想、懂得人生哲理的人。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无论如何也离不开别人帮助,这一点不要说人类,就是在动物界也是如此,达尔文经多年的研究发现,动物界也有同类互助的表现。如果说同类互助是人性中最原始的本性,那么为别人着想则是人类历经磨难,抗争自然,战胜自身的美好品德的升华。你为别人着想或许并不希冀得到等价的回报,然而使你料想不到的是越是这样恰恰越得到了回报。慷慨无私地为人着想,就像播种,总能看到收获,尽管这种收获有时是直接的,有时是间接的,但有良心重情义的受益者终究会把爱的种子珍藏于心,直到永远。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第段的中心句是 。围绕中心句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
17、3作者用盲人的故事阐明了一个什么道理?4请写出一句与“助人”有关的名言警句。解析:这道题的选材很好,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做人要替别人考虑,与人方便,才能换来自己方便。从设题看,第 1 题考查对中心论点的把握。第 2 题考查中心句和论证方法。第 3 题考查论据的作用。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的,一般情况下,论据所要证明的论点在这个论据的前面或后面。第 4 题考查名言警句的积累。答案:1遇到事情肯替别人着想,这是第一等的学问(或做人最重要的是学会遇事肯为别人着想)2遇到事情肯替别人着想,不单是一种博爱,更是一种境界。对比论证、举例论证。3遇事能替别人着想这一学问平头百姓也能做(或:你为别人着想,别人同样
18、也为你着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4参考答案:辛苦我一个,幸福千万人。例题三、阅读下文,按要求答题。阅读能够摆脱平庸、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平庸,那么今后要摆脱平庸就十分困难。何谓平庸?平庸是一种被动而又功利的谋生态度、 ,平庸者什么也不缺少,只是无感于外部世界的精彩,人类历史的厚重,终极道义的神圣,生命涵义的丰富:、而他们语文备课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失去的这一切,光凭一个人有限的一生经历是无法获得的,因此平庸的队伍总是相当庞大-黄山谷说过:“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 ”这就是平庸的写照。黄山谷认为要摆脱平庸,就要“用古今浇灌” 。只有书籍,能把
19、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巳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如此好事,如果等到成年后再采匆匆弥补就有点可惜了,最好在青年时就进入。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青年人稚嫩的目光常常产生偏差,误以为是出身、财富、丈凭、机运使有的人超乎一般,其实历尽沧桑的成年人都知道,最重要的是自身生命的质量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1给加点字注音。驰骋( ) 稚嫩(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3第段中的“用古今浇灌
20、”的意思是 。4文章第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A讲道理从反面沦证 B、讲道耶从正面论证C摆事实从反而论证 D摆事实,从正面论证5文章说“最重要的是自身生命的质量” ,请在文章第段中找出表现生命质量高的词语(8 个字): 。6第段加线句子能使你联想到岳飞的哪几句词?解析:这篇议沦文共没六道题,除第 4 题是客观题外,其他均为主观题第 2 题测试论点知识、第 4 题测试论证方法知识,第 1 题足考查汉字字音知识,第 3 题是考查对词语的语境义的理解,第 5 题是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还有联想题,如第 6 题,试题体现了题型的多样性和知识的综合性、应答时,要认真通读全文,整体把握
21、内容。根据题干要求,精读有关部分。反复推敲准确答题。答案:1略2阅读能够摆脱平庸。3阅读古今书籍。4B5驰骋古今;经天纬地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例题四、阅读下文,回答 16 题:语文备课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说到音乐,我没有听西洋音乐的福分,一窍不通:至于中国音乐,也弄不清什么是“阳春白雪” ,什么是“下里巴人” 。不过只要是中国音乐总还可以听得进去的,而且,很喜欢,我是十分醉心于“西北风”的。那回荡在黄土高原上的“信天游”的激越清亮而忧伤的旋律,就像是从我自己的心头升起的,是发自我肺腑最深处的声音,是我的灵魂的闪爆,生命的升华而江南丝竹则将我带入另一个世界,不,也许这本来就是我生性中所固
22、有的如听瞎子阿炳的琴音,听他的二泉映月 ,听着听着就会情不由己的泪流满面、听这支曲子要闭上眼睛用心去听,眼睛是多余的-在阿炳的乐曲声中只有心儿在跳动,在低昂,在徘徊,那是一支心之舞曲,是高山流水,是广陵散 、当我第一次听到阿炳的琴曲,就像瞥见了情人的眼波,七魂六魄一下被摄走了,从此我失去了故我,忘却了故我,我自身已化入了盲琴师的乐曲,已化入了情人的眼波,缠绵婉转,难分难舍,欲绝而不可绝,欲了而能了,一往情深,不可自拔,人生之无可奈何,有至于此者。然而使我猛醒,使我警悟,使我奋发,燃起我同仇敌忾之义愤的却是抗日救亡的歌曲,那时我还在读小学,小小年纪,一听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
23、筑戍我们新的长城”便不由热血沸腾,恨不能立时杀上疆场,马革裹尸,为国捐躯。抗日战争掀起了中华民族亘古无二的全民歌曲运动,男女老幼哪个不会唱一句:“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那发自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发自牺牲已到最后关头的最后的呼声,真足以使贪夫廉,懦夫立,惊天地而泣鬼神然而“大雅久不作”矣,现在,除被定为国歌的那支义勇军进行曲 ,我们的青少年有几人还能唱上几支抗日救亡的歌曲呢?学校的音乐课上还教唱这些歌曲吗?那些歌手们、歌星们为什么对自己一行最辉煌的一页历史丢得这样快,忘得这样干净呢?我在想,在今天,在抗日救亡运动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之后,我们这个民族是不是也需要再爆发次精神的、灵魂的救亡运动?
24、1第段加横线的“江南丝竹”中 “丝竹”作“音乐”解在你读过的文言课文中出现过两次。请任举一例。2给第段中两个加点的“了”字分别注上拼音。 3解释第段中加横线的句子“使贪夫廉,懦夫立” 。4细读原文,我们可以作这样的概括:“信天游”具有激越清亮而忧伤的旋律;“抗日歌曲”具有激昂、催人奋进的旋律。 “江南丝竹”具有什么样的旋律?请你也用一句话进行概括。5评价一首歌曲的好坏,不仅要看它的旋律是否和谐自然,还要看它的歌词是否健康优美。请根据括号里的要求简评下列歌词,每条在 15 个字以内。(简评思想内容)“人生短短几个秋,不醉不罢休。 ”(节自爱江山更爱美人)语文备课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简评语言特点
25、)“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节自真心英雄)6作者在谈到当今音乐的现状后,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需要再爆发一次精神的、灵魂的救亡运动。 ”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这个观点?请简述理由。(字数在 50 个左右)解析:这是一篇以音乐为谈论话题的议论文。围绕中心话题,试题共设置了六道题。其特点为:紧紧围绕音乐这个话题设题;注意了与所学课文的联系;注意了对如何评价一首歌曲的引导;具有开放性。第 1 题要求联系课文陋室铭 醉翁亭记等作答;第 2、3 题是考查多音字注音和文言语句的解释;第 6 题是一个开放性试题,要求考生就文中的观点与作者商榷;第 4、5 题是测试简评思想内容和语言特色。答题时,注意认真通览全文
26、,把握主要内容,依据题目要求,反复斟酌。答案:1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或“宴酣之乐,非丝非竹”2略3使贪婪的人廉洁自律,懦弱的人自强不息4 “江南丝竹”具有婉转悠扬,令人陶醉的旋律5消极颓废,不思进取一语双关,比喻贴切 6略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训练题(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 13 题。从香菱学诗谈起红楼梦里有一段香菱学诗的故事,细读起来,颇受教益。香菱本来不懂诗,她随薛宝钗住进大观园后,几贾宝玉与众姐妹结社咏诗,才“苦志学诗” ,她“天一亮就忙忙碌碌梳了头,去找黛玉改诗” 。学习有了一点心得,就立即谈出来,向别人求救,听取指点帮助。众姐妹们称她为“诗魔” ,拿她取笑,她行之若素。经多
27、次请教,几易其稿, “精血诚聚” ,终于写成了一首“新巧而又有意趣的吟月好诗”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要虚心好学。_要不耻不知。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的资本论的写作,正是从对政治经济学的“不知”开始的。1842 年至 1843 年间,马克思和他的论敌发生了关于经济问题的论战。因为马克思当时还没有对经济进行深刻的研究,曾一度使他“陷入困难的境地” 。他下决心研究它,终于战胜了论敌,并积累了大量材料,写成了资本论 。马克思这种语文备课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实事求是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楷模。要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载:“子贡问曰:孔文于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意思是
28、,要不耻于向地位或学问比自己差的人学习。这就是成语典故“不耻下问”的由来。自古以来,有成就的读书人讲起经验,受过挫折的人谈到教训,往往都会谈到“不耻下问” 。我国南北朝时杰出的农业学家贾思勰,一生孜孜不倦,刻苦攻读,知识渊博。他的齐民要术闻名于世。但是,这样一位有学识的科学家,还向当时被一些人认为最低贱的农夫求教。一些人知道了这件事,就冷嘲热讽地说:”赫赫有名的贾思勰,怎么还向羊倌求教,岂不太失体面了吗?”但贾思勰毫不在意,坚持像小学生那样,拜能者为师。要不耻相师。古人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意思是说, 【甲】老师并不一定样样都比弟子高明,弟子也不一定不如老师。 【乙】每个人
29、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认为只有样样胜过自己的人才可以拜他为师。是大可不必的。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一个人要想真有长进,并有所深造,不仅需要梅“逊雪三分白”的_,而且还要有雪“输梅一段香”的_,放下架子,不耻相师。我国清代的张曜,因仅有战功而不大识字,在朝上受了些气。他的妻子是个读书人,他决心跟妻子学字。一天他穿了朝服,三拜九叩,拜妻子为师。从此他老老实实、恭恭敬敬地向妻子求教,知识一天天丰富起来,到他任巡抚的时候,有人说他“目不识丁” ,他便上奏皇上面试,结果使一些抱有成见的人瞠目结舌,个个叹服。以上谈到的虚心好学的三个方面,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从“不耻”开始,只有这样,才能
30、真正掌握一些知识,学到一些本领。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作者从_、_、_三个方面论证了这一论点。2根据你的理解,在第段横线处写一句话,使文章结构完整。第段横线处应写的一句话是:_3阅读第段,回答问题。(1)说说“不耻相师”的含义。答:_(2)在第段两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第段两处横线上应填写的词语是:_、_。(3)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它应在文中甲、乙哪一处?为什么?答:_(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 15 题。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语文备课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1965 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他们当中有诺贝尔
31、奖获得者、某一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a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于是,他就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教授大为惊喜,认为这是一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后来这本书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而流传开来,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它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
32、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 ”三更灯火五更鸡” 、 ”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后来,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亚汽车公司的总裁。我没有读过这本在韩国曾引起轰动的书,但凭我的人生经历,我已经感知到了它要说的一些道理:b人生中的许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该克服的困难,也都能自己克服,用不着什么钢铁般的意志,是用不着什么技巧或谋略。只要一个人还在朴实而饶有兴趣地生活着,他终究会发现,造物主对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 (节选面读者20018)1文中划线句 a 反映了“韩国成功人士”_的心态。2根据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举重若轻:_水到渠成:_3文中划线句 b 是否真的说什么事都用不着“钢铁般的意志” 、用不着“技巧和谋略”?此话是针对什么问题说的?作者的用意是什么?答:_4通读全文后,可以看出作者对成功问题的观点是_。文章主要采用_的方法阐明道理。5文中告诉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思考,就可以引出新的观点。请从下列成语中任选一个,变换角度提炼出言之成理的观点。“铁杆磨成针”或“名师出高徒”_(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 14 题。美的断想线,有曲线和直线之分。曲线很复杂,而直线却是最简明、最理想化的。因此,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