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套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 】 【A】【简析】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A 正确,B 错误。在矛盾群中存在着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根本矛盾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规定着事物的性质。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非根本
2、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在每一对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C 错误。D 本身正确但与题意无关,不选。2.【答案 】 【C】【简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一个人的知识,不外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部分。就知识的总体说来,无论何种知识都不能离开直接经验,但是人不能事事都靠直接经验,事实上多数知识都来自于间接经验。A 错误。认识的发展过程,首先是由实践到认识,即从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然后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其特点是直接性和具体性。这既是它的优点,也是它的缺
3、点;既是它的可靠性所在,也是它的局限性所在。感性认识的局限性是只反映了事物的现象、各个片面和外部联系,而认识的任务却要求把握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这是认识过程中首先遇到的一个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特点是它的间接性和抽象性。理性认识在形式上超越了客观事物,而在内容上则更深刻、更正确、更完整地反映了客观事物。这是它的特点和优点,但也造成认识脱离现实的可能性。B 错误。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有两种情况:一是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会使实践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二是当错误的认识误导实践时,就会对实践产生消极的乃至破坏性的作用,使实践失败。D
4、 错误且不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是全部认识的基础,C 正确。3.【答案 】 【B】【简析】某资本家投资 100 万元,每次投资的利润为 20 万元,利润与剩余价值在量上是一样的,故该资本家每次投资的剩余价值(m)为 20 万元。每次投资的剩余价值率(m )为 80%,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 m)与可变资本(v)之比,即 m=mv,则可变资本为 25 万元,其预付资本(c+v)为100 万元,则不变资本( c)为 75 万元,资本有机构成是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比(c:v),故该资本家预付资本的有机构成是 75:25=3:1,B 正确。4.【答案 】 【D】【简析】绝对剩余价
5、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在必要劳动时间既定的条件下,工作日越长,剩余劳动时间越长,剩余价值率越高。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是通过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实现的。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降低了劳动力的价值,从而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所以,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都是依靠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D 正确,A、B、C 错误。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不延长工作日,绝对剩余价值生
6、产不是靠提高劳动生产率也不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5.【答案 】 【D】【简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D 正确。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
7、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6 【 答案 】 【C】【简析】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C 正确,A 、B、D 错误。7.【答案 】 【A】【简析】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A 正确。8.【答案 】 【D】【简析】中国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
8、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摆在首位的是要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D 正确。A、B、C 都不符合题意。9 【 答案 】 【A】【简析】预备立宪并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其主要原因在于,清政府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其反动统治。正如出洋考察政治的五大臣在回国后的奏折中所说的,立宪有三大利:“皇位永固” 、“外患渐轻” 、 “内乱可弭” 。这正是清政府预备立宪的目的。为了巩固皇权,清政府迟迟不答应资产阶级立宪派提出的关于立即召开国会的要求,还镇压了立宪派的国会请愿运动,同时却不断借立宪之名加强皇权。事实表明,清政府已陷入无法照旧统治下去的境地。A 正确,B、C、D 错误。10
9、【 答案 】 【B】【简析】三湾改编的主要内容有三项:一是缩编建制,将原来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同时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克服错误思想倾向,资遣不愿留队的人员。二是健全共产党组织,设立党代表。由原来在团以上单位建立党组织改为在班、排设党小组,连设党支部,营、团设党委。连以上各级设党代表,负责党的工作和政治工作。实行党的前敌委员会统一领导的制度,规定凡属重要问题都要经营、团党委集体讨论决定,从组织领导体制上确立并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三是实行民主制度,建立新型官兵关系。规定官长不准打骂士兵,官兵待遇平等,经济公开,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由,废除繁琐的礼节。在团、营、连各
10、级建立士兵委员会,参加部队管理,以保证士兵的政治地位和民主权利。B 正确,A、C、D 错误。11.【答案 】 【B】【简析】在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之后,为了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进一步激发他们支援解放战争的积极性,1947 年 7月至 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 “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 ,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个大纲指引着在封建制度压迫下的亿万农民群众,将自己的力量汇入民主革命的洪流。B 正确。1947 年 7 月至 9 月,人民解放军已经
11、转入战略进攻,A 错误;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任务,C 错误,D也错误。12 【 答案 】 【D】【简析】中国的民主党派,多数成立于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各民主党派形成时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同这些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和其他爱国分子。它们所联系和代表的不是单一阶级,而是这些阶级、阶层的人们在反帝爱国和争取民主的共同要求基础上的联合,是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中国各民主党派的政纲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在这些方面,同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政纲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它们从成立的时候起,大多同中国共产
12、党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在斗争实践中逐步地发展了这种关系。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对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D 正确,A、B、C 都不是最符合题意的。13 【 答案 】 【A】【简析】个人品德在社会道德建设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状况,最终都是以每个社会成员的道德品质为基础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最终都要落实到个人品德的养成上。A 正确,B、C、D 错误。14 【 答案 】 【D】【简析】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在性质、作用和目标上的一致性,决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坚持依
13、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D 正确。法治和德治的实现方式和实施载体不同;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也都具有必须遵守的性质,但约束作用的内在要求和表现形式不同,行为人违反两种规范以后承担的后果也不相同,A、B、C 错误。15 【 答案 】 【B】【简析】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B 正确,A、C、D错误。16 【 答案 】 【C】【简析】金砖“中国年”的一大亮点,就是将人文交流作为重点之一。人文交流合作成为新支柱,形成了经济、政治、人文并驾齐驱的“三轮驱动”新格局。C 正确,A、B 、D 错误。二、多项选择题:17.【答
14、案 】 【AC】【简析】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始终,即所谓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材料中提到事物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带来了新问题,都说明了矛盾的普遍性,A 正确。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事物之所以能够转化,是由于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具有相互贯通的关系。事物的发展方向、趋势不是随意的,而是有规律地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C 正确。矛盾解决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矛盾双方同归于尽;矛盾双方形成协同运动的新形式;矛盾双方融合成一个新事物。D 错误。事物的存在是客观的,
15、其根本性质不取决于人们的观察角度,B 错误。18.【答案 】 【ABD】【简析】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包括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其中实践关系是最根本的关系。实践的主体和客体与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而且首先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认识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所谓认识过程,就是人们在改造客观对象的实践中能动地反映对象的过程。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和改造,说到底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获得一定的价值。A、B、D 正确。实践与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并不是直接合一的,C 错误。19.【答案 】 【ABC】【简析】资本主
16、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资本家将获得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使生产在扩大规模上重复进行,这就是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在这里,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随着资本积累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资产阶级手中,而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无产阶级则只占有少部分社会财富。随着资本积累,必然加剧社会的两极分化,即一极是财富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另一极是多数人只拥有社会财富的较小部分。资本积累不但是社会财富占有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而且是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产生的根源。A、B、C 正确。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是由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引起的。D 错误。20.【答案 】 【ABD】【简析】
17、在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阶层、阶级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是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发生分离,拥有所有权的资本家一般不再直接经营和管理企业,而是靠拥有的企业股票等有价证券的利息收入为生。二是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三是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资本家指挥下的劳动只是形式上隶属于资本,随着机器大工业生产体系的建立,生产工具使用的社会化程度提高,劳动者个人的技能不再对生产过程和结果具有决定意义,劳动对资本的隶属就成为实质上的隶属。C错误。21.【答案 】 【ABC】【简析】马克思、恩格斯在指导建
18、立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阐述了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相互关系的重要原则。一是坚持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指导下,各国工人政党于 1864 年建立了工人运动的国际联合组织“第一国际” 。二是坚持各国党的独立自主和完全平等。强调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并不意味着各国无产阶级可以不顾本国实际而采取同一种斗争方式;也不意味着要求一国无产阶级的斗争从属于另一国无产阶级的斗争。马克思曾多次强调,第一国际只是各国工人运动联络和合作的中心,而不是指挥中心。A、B、C 是正确答案 。马克思恩格斯的建党理论中没有“民主集中制”这一表述(列宁最早使用“民主集中制”这个概念) ,而且,马克思恩格斯在阐述各国无产阶
19、级政党相互关系的重要原则时,强调第一国际不是指挥中心,D 错误,不选。22 【 答案 】 【AB】【简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A、B 正确。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占主体地位,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非公有制经济虽然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它在社会总资产中并不占优势,也不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
20、有制经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非公有制经济不是,C、D 错误。23 【 答案 】 【ABC】【简析】两步走战略安排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间提前了 15 年,一方面说明我们发展的成就巨大,超出了预期;另一方面也表明未来我国发展的潜力仍然很大,长期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作出这样一个安排也有利于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之而奋斗,A、B、C 正确,D 不符合题意。24.【答案 】 【ABCD】【简析】香港基本法是一部具有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的创造性杰作。在无先例可循的情况下,基本法科学地解决了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与个别地区实行资本主义、中央拥有全面管治权与授权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等一系列复杂问题,实现
21、了“一国两制”方针的具体化、法律化、制度化,把国家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和特别行政区制度确定下来。基本法的起草过程高度民主、开放,充分凝聚了包括广大香港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A、B、C、D 全选。25 【 答案 】 【ABD】【简析】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A、B、D 正确。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C错误。26.【答案 】 【ABCD】(注:这里“政府负责”的提法是十九大最新的提法,教材上原来的提法是“政府主导” )【简析】2016 年,我国严重暴力犯罪案件比 2012 年下降 43%,每 10 万人中发生命案 0.62 起,是世界上命案发案率最低的国家之一,重特大交通事故下降 56%。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度从 2012 年的 87.55%上升到 2016 年的91.99%。这与我们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有直接关系。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