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复习参考题及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104853 上传时间:2018-12-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复习参考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复习参考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复习参考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复习参考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复习参考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复习参考题及参考答案三、部分论述题答案提示:1宋代诗人王禹偁有诗曰“可怜诗道日已替,风骚委地何人收 ”,这里的“风骚”指的是什么? 它们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风骚”指的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两种优良传统,即代表诗经的国风所形成的“风”诗传统和代表楚辞的离骚所形成的“骚”诗传统。所谓的“风”诗传统。是现实主义精神的世代相传;“骚”诗传统则是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传统。 (2)国风民歌的现实主义的思想内容和现实主义的表现艺术对后世的影响表现在:汉乐府民歌、建安风骨、北朝民歌、杜甫的“诗史” 、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宋代王禹偁、金代元好问的诗歌;关汉卿的杂剧、曹雪芹的红楼梦从一个

2、高峰走向另一个高峰,最终走向古代文学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泰山极顶” 。(3)“骚”诗的积极浪漫主义影响于后世的曹植、阮籍、鲍照、李白、李贺以至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吴承恩的西游记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曹雪芹红楼梦大大丰富了人们的伟大想象力,大大充实了古代文学的艺术世界。2 关于诗经作品的来源主要有哪几种说法 ? 诗经采编的目的是什么?关于诗经作品的来源主要说法是献诗说、采诗说。先秦有公卿士大夫献诗的制度,献诗的目的是运用诗歌进行讽谏或者赞誉,表达对政治的评价。 诗经大雅 小雅 、 国风中的卿士大夫的政治美刺诗可能就是通过这条途径搜集起来的。采诗制度先秦古籍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但是这种制度应该

3、是存在的。进行采诗的应该是周王朝以及各诸侯国的乐官, 国风以及小雅中的许多诗就是这样汇集在一起的。 诗经采编的目的是多重的,其政治功利目的包括:劝谏君王、补察时政,作为贵族子弟的伦理教科书;其娱乐目的包括参照民间音乐,制礼作乐,满足耳目之娱,作为音乐教程。3 试举例说明周民族史诗的历史价值。周民族史诗的历史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记载了周人从产生、发展到最终灭商建周的历史;如周民族始祖后稷的出生、周人从邰至豳和从豳至周原的迁徙、文王讨伐崇、密的战争、武王灭商的经过,在周民族史诗中都有记载。二是再现了当时周人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民俗的情况。如姜嫄生子的传说说明了当时对生育现象

4、的认识水平还很低,后稷发明农业的传说,再现了当时的农业生产的情况。(三是比较充分地展示了周民族崇高的审美意识,如他们对祖先伟大英雄的热烈崇拜,以及对祖先业绩的虔诚尊重。 )4 试结合作品,论述周民族史诗的艺术特色。周民族史诗的艺术特色表现为:(1)故事与抒情、描写相结合的艺术表现方式:如公刘一首叙述公刘率领族人迁居豳地的历史,诗歌每章都用“笃公刘”起首,表达了周人对公刘的赞美和爱戴。(2)讲究谋篇布局的章法结构:周民族史诗大多按照时间顺序叙述,其中有的用相同词语领起一章,形成章节之间的排笔,增强了层次感,又使深层内容紧密相连。 (3)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史诗的形象性,如生民用一系列的排

5、笔描写后稷种植庄稼。 绵中用瓜瓞自小变大比喻周民族的由弱变强。(4)擅长使用叠音词来摹声摹态,不仅生动传神,还增加了诗的节奏感。如生民中“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大豆一片茁壮生,种了禾粟嫩苗青,麻麦长得多旺盛,瓜儿累累果实成) 。5 如何理解诗经中的农业祭祀诗的价值 ?试举例说明。农业祭祀诗是指诗经中描写春夏祈谷、秋冬报赛等祭祀活动的诗歌,如小雅楚茨 、小雅信南山等。其价值表现在:(1)记录了周人为祈求丰收进行的宗教活动及其相关风俗礼制,如楚茨对祭祀场面的描写;(2)具体描写了周人农业生产的方式、规模等情况,如载芟中描述的耦耕方式及田间劳作情况;(3)表明了统治集团对农业生

6、产的重视和提倡,鼓舞了人民的生产热情促进了农业的发展。6 关于豳风七月 , 诗序 认为是周公所作,建国后的学者多以为是被剥削的农奴在倾诉自己的痛苦悲哀,试结合作品和有关典籍,阐述一下你自己对豳风七月的理解。豳风七月是一首最典型的农业生活诗,从内容看,诗中以描写一年十二月的物候、农活和农奴终年的劳苦为主,所以诗的主体应该是出于熟悉农业生产的农奴之手。但其中还描写了领主们喜气洋洋的宴饮场面,这应该是乐官代领主而言。从用途来看, 七月是可以用于迎节、祈年、祭腊的乐歌,语调也雍容和缓,应该是经过了乐官的加工。因此它可能是周朝乐官在豳地农奴所作歌谣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而形成的一首代言体诗,代农奴和领主两者

7、立言,既保留了西周初期农业生产生活的原貌,思想艺术上又具有某些乐官加工润饰的痕迹.7 试以豳风七月为例,论述 诗经中农业生活诗的社会历史意义及其文学价值。诗经农业生活诗的社会历史价值表现在;(1)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阶级差异、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周朝阶级对立的社会本质和农奴的不幸悲哀;(2)多方面反映了西周时期农业生产的具体情况为研究西周的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其文学价值表现在:(1)充满农业生活气息的独特表达方式。如以物候描写形象地表现季节的更替;(2)撷取富有深意的生产生活片断,造成含蓄隽永的韵味,如“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暗示着行将出嫁的女子对父母家人的依依不舍。8 以鹿鸣 、

8、 宾之初筵 、 伐木等诗为例,分析诗经燕飨诗的主要内容及其思想艺术价值。燕飨诗是反映古代燕礼、飨礼等礼仪活动的诗。其主要内容是描写宴饮的盛况以及宾主之间的互相赞美称誉。1、政治价值:周代统治者普遍运用燕飨之礼和睦九族,沟通上下,巩固统治秩序;燕飨诗则要告诫人们遵循燕飨礼仪,突出其政治目的。2、道德价值:燕飨诗在对燕飨活动中美德的褒奖,对丑行的鞭挞中,体现了燕飨之礼依礼而行的道德价值。3、历史价值:燕飨诗具体记载了许多燕飨之礼的程序和仪式,是研究周代礼仪制度的重要史料。如:三爵之礼,酬币之礼。4、文化价值:燕飨诗是世界文学史上唯一单纯反映古代燕飨活动的一组诗歌,在人类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其粉

9、饰太平成为瑕不掩瑜。5、审美价值:巧妙借助种种寓意丰厚的自然物象烘托渲染,将燕飨的热烈场面转换为可视可感的艺术形象;还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了燕飨席上种种不同的贵族形象。9 试析诗经战争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及其思想价值。诗经战争诗所表现的情感内容包括:(1)主体民族的自豪感,如小雅六月等;(2)同仇敌忾抵御外侮的战斗精神,如秦风无衣 ;(3)怨恨战争、思念家乡的心情,如小雅采薇 、 豳风东山 。其思想价值表现为:反映了周代战争的历史和周人对战争的态度表现了周人爱国爱家、明辨善恶的可贵品格。积极投身正义战争,敢于批判和诅咒非正义战争,使其成为具有崇高性质和教育人的艺术。10 试结合作品分析诗经徭役诗的思

10、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诗经徭设诗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深切的思乡、念亲之情,如鸨羽中对父母无人奉养的忧心, 君子于役中对在远方服役的丈夫的牵念;(2)对个人劳苦和命运不公的感叹,如小雅何草不黄中“独为匪民”的怨愤。诗经徭役诗的艺术成就很高:如鸨羽中以呼天式的抒情倾诉自己的痛苦;君子于役以平实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描绘最典型的黄昏之时农村生活的画面,将女主人公忧伤怅惘的思念之情放在宁静温馨的背景之中,更突出了徭役诗给人们的痛苦;何草不黄用萎黄干枯的野草起兴,暗示了征夫役卒在繁重的劳役驱使下,也如野兽般疲敝憔悴。11、 诗经 中的讽喻规谏诗和怨刺批判诗在思想情感上有哪些异同?讽喻

11、规谏诗的作者大多是贵族中地位较高的人物,其主要内容是对统治者的谆谆劝告儆诫,如板 桑柔 ,其感情基调表现为对周王朝行将倾圮的命运的忧心如焚,即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怨刺批判诗的作者大多是等级制度中的受压迫者或失意者,其主要内容是对社会的黑暗现实直言不讳的大胆批判,如十月之交 ,其感情基调表现为抒愤述伤,即感慨个人际遇的忧生之情。其精神实质上的共同点是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对现实政治的关注,它们共同构成了诗经的讽喻精神。12 创作 诗经讽喻怨刺诗的讽喻诗人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格,这对后世的诗人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讽喻诗人都是周代贵族中的优秀分子,其精神品格包括两个方面:(1)忧国忧民的情怀,这是他们与周

12、王朝休戚相关的命运决定的。(2)守礼修德的自觉意识,表现为对“礼”的笃信并恪守“德”的规范,用此自律并以之律他。讽喻诗人的这种精神品格在中国封建社会具有一定的典范意义,对后世诗人及其作品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如屈原的至死不悔的爱国之情,他忧愤深广的政治抒情诗离骚 ;唐代“诗圣”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和他的“三吏” 、 “三别”等“诗史”作品;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等,都是对诗经讽喻精神和讽喻诗人的精神品格的继承发扬。13 诗经 中的婚恋诗包括哪几类内容?试举例说明。诗经婚姻爱情诗的内容非常丰富多彩,主要包括:(1)男女的相恋相思,如郑风叔于田写女子对男子的悦慕;郑风溱洧 、邶风静女写男女的欢会;子

13、衿 、 采葛写刻骨铭心的相思;蒹葭写求而不得的惆怅;鄘风柏舟写对恋爱婚姻自由的大胆争取。(2)对结婚场景的描绘、对新婚的祝贺,如硕人对贵族女子出嫁时盛大的场面的描写、桃夭对新嫁娘的赞美。(3)对不幸婚姻的悲叹,如氓中的弃妇对自己悲惨命运的诉说。14 结合作品分析诗经婚恋诗的思想艺术成就。诗经婚恋待的思想性表现在它们所表达的感情是真诚的、高尚的、纯洁的。如关睢中对爱情的积极健康的迫求;出其东门中对爱情的忠贞;子衿中对爱人的真诚思念等。诗经婚恋诗的艺术成就表现为:(1)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它真实地再现着用代社会男女之间相爱相恋的世俗生活,抒发着他们真实的哀乐情感;(2)特点鲜明的形象塑造。诗人通过

14、直接的情感倾诉,在抒情诗中塑造了许多鲜活的少男少女形象。(3)深含意蕴的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或用来衬托感受,或用来寄托情意,如蒹葭中以凄清的秋景衬托怅惘的心情, 桃夭以烂漫的桃花暗示婚礼气氛的热烈和新嫁娘容貌艳丽。(4)生动活泼的语言,如溱洧中男女的对答、 子衿中女子对情人的抱怨等。16 为什么说诗经是中国上古文化一部形象化的历史?它从哪些方面体现了中华民族上古的文化精神?诗经的诗篇从各个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示了自殷商到春秋中叶社会的历史风貌,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物,如创业开国的英雄祖先、辛苦劳作的农人、风尘仆仆的征夫役卒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婚恋等,都以诗的形式形象化展现

15、出来。诗经从以下四个方面体现了上古的文化精神:(1)根植于农业生产的乡土情蕴:如史诗中对创造和平安定的农业生产环境的英雄祖先的赞美,农事诗中对农业生产生活和农业祭祀的描写,徭役诗中对破坏农业生产的战争徭役的怨恨。(2)浓厚的宗族伦理情味和宗国情感:如燕飨诗中表现的父兄君臣朋友之间的血肉亲情,祭祖诗中对英雄祖先的尊奉等。(3)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平凡人的世俗生活和情感是诗经诗篇的最主要内容,如他们的农事、燕飨、战争、徭役、婚姻、恋爱等。(4)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这表现在:a诗经是直面现实的艺术,周人把诗的创作看作对自己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b诗经直面现实的情感抒发,周人以个体的抒情表现了周民族现实

16、生活的各个方面。17和原始歌谣相比, 诗经作品的创作有哪些新的发展 ?诗经作品的创作与原始歌谣相比,有以下三方面的发展:(1)功利主义的自觉创作,周人开始自觉地有目的的创作诗歌,标志着中国诗歌创作自觉的开始,并产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批在明确的政治功利目的的指导下进行创作的优秀作品。(2)个体诗人的出现,诗歌从表达群体意识的集体歌唱向独抒个人情感的个体创作过渡发展,个体诗人的出现,是中国诗歌发展史的一件大事,这是诗人对个体自我认知的显示,这是人性的一种初步觉醒;(3)艺术水平的提高,周人开始自觉地在诗歌创作中追求美,从而提高了诗经的艺术表现水平,艺术上再创造虽然已经不具有原创性质,但它却可以客观的

17、印证原创诗歌,即诗经在艺术上已经达到的高度。18、简叙诗经抒情诗创作取得的成就。诗经标志着小国抒情诗艺术逐渐发展成熟,其艺术成就表现在:(1)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其人物塑造的经典手法有:a、通过事件的简要叙述或人物活动的典型场景描述来塑造人物;b、通过简单的外貌描写和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c、通过朴实无华的抒情议论塑造人物。(2)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境界的创始, 诗经中不仅运用了许多带有文化原型意义的意象构成起兴诗句, “谷风” , “云雨” , “桃夭”等,都相应的具有某种深层意味;还使这些意象和人物情感相融合,来创造艺术意境, 秦风蒹葭这样的诗歌在诗经中虽然很少,但是却代表了诗经抒情诗艺术境界创

18、造的最高成就。(3)高超的艺术技巧,包括赋比兴的手法、多样的修辞手法和多种抒情方式的运用,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委婉曲折,含蓄蕴籍;通过动作描写抒情, ;通过描写心理抒情,如郑风丰 ;通过叙述事件抒情,如卫风氓 。19 怎样理解 诗经创作与周代文化之间的关系?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诗经创作和周文化之间的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1)诗经的物象择取受周文化精神的影响,如人物服饰打扮的描写中经常出现的“狐裘”以及各种各样的玉制饰物,和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绿竹,这些在周代文化里是人物身份地位和道德品质的象征。(2)诗经作品的内在结构受周人的思维方式和审美心理的影响,如以外在仪容的描写

19、来塑造人物形象、以思乡怀归之情来反映战争徭役。这两者作为一种基本的审美思维模式,对后世的文学作品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 结合作品分析诗经的语言艺术特征。诗经作品的语言艺术特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名词和动词的丰富多彩和具象化,例如诗经中很少使用抽象的“马”这个词,却运用了三十多个具有描述作用的特殊名词来写马。第二、擅长运用重言或双声叠韵词来摹声摹形,重言如夭夭、灼灼、霏霏,双声如参差、踟躇,叠韵如辗转、窈窕、玄黄等,这些词的使用大大增强了表现力,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第三、二节拍的节奏韵律和语言的音乐美, 诗经的主体是二节拍的四言诗,带有很强的节奏感;而诗经的押韵,即“三不一隔一到底”也

20、为后世诗歌的韵律形式奠定了基础。第四、重章复沓的章法和中心词语的多种形式的锤炼。重章复沓是短章民歌常用的形式,一首诗由若干章构成,章与章之间字句基本相同,少数字词在对应位置依次变换,反复咏唱,这种形式使诗经中形成了一些套语,也影响了诗经的遣词造句。21 怎样全面认识诗经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诗经的历史地位和影响体现在:(1)奠定了中国诗歌艺术创作的民族文化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抒情诗的传统、群众艺术的传统、现实主义的传统:(2)确立了中国诗歌创作和批评的艺术原则,这一原则就是“风雅”和“比兴” ;即淳朴真诚、自然优美和深沉蕴籍、崇高严肃。(3)奠定了中国诗歌语言形式的基础, 诗经

21、的四言形式是后世其他诗歌体裁发生之源,其遣词造句、章法结构、节奏韵律也为后世诗歌奠定了基础。22 试述你对楚辞来源的看法。楚辞是南方楚文化的产物,它的来源包括:首先,楚辞体的第一个来源是楚地的原始神话和与巫觋工祝有关的宗教活动。屈原不是被动地吸取神话和巫俗文学,而是化腐朽为神奇,使楚辞成为一种体裁宏伟并带有强烈个性和充满浪漫主义技术的新文学,新诗体。其次,楚辞体的第二个来源是楚地的乐曲。战国时代属于楚国地方特有的乐曲“南音”是很多的,如涉江 采菱 劳商(离骚)? 九辩 九歌 薤露 阳春 白雪等名曲,楚辞中的“乱” “倡” “少歌”就是屈原楚辞体创作袭用楚地南音而使用的名称。其三,楚辞体产生的第

22、三个来源是流传于楚地的带“兮”的民歌。王国维称沧浪歌 (即孺子歌 ) “已开楚辞体格” 。其四, “楚辞”是在我国文学史上散文空前发展的时期诞生的,因此,它也不能不受到这一散文高潮的影响。 23 楚辞体具有哪些诗体特征?试举例分析。楚辞体的诗体特征表现为:(1)宏伟繁复的体制,如屈原的离骚 、 天问 、 九章等比起诗经中的作品,篇章体制要长得多,其中离骚 、 涉江 、 哀郢等篇篇末有诗经中所没有的“乱” ,抽思中还有“少歌” 、 “倡”等。(2)句式的加长和“兮“字的大量使用,尤其是后者,几乎成为楚辞体最明显的标志。楚辞体中的“兮”不仅出现频率极高,而且起着句读、调节节奏、代替某些虚词的语法作

23、用,这是屈原的独创,是楚辞体独有的。(3)楚辞是完全的个体诗人创作,因而感情奔放热烈,想象丰富奇特,文采华美绚烂;具有鲜明的积极浪漫主义的特征,屈原的五部长篇作品离骚 、 天问 、 招魂 大招 、 远游都是如此。24 如何理解鲁迅先生对楚辞的产生与“时与地”的关系的阐述 ?鲁迅先生认为楚辞的形式文采之所以和其他文学作品不同,原因有二,即“时”与“地” 。也就是产生的时代和产生的地域。从产生时代来说,楚辞产生于战国时代,战国纵横家铺陈辞采的言辞和记载这些辞令的“繁辞华句”的散文,对楚辞体的形式文采的特色的形成产生了相当的影响。从产生地域上看,楚辞体是南方楚文化的产物,它的形式文采不可避免地受到了

24、楚地独特的文化的影响,楚地的原始神话、巫觋工祝的宗教巫术活动、楚地的乐曲和民歌都对楚辞体的形式文采产生了深远巨大的影响。25 诗人屈原所处的时代和社会情势是怎样的?当时楚国的情况如何?屈原所处的时代是战国中后期,这是中国古代社会一个巨大的变革时期,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产生着巨人的空前光辉灿烂的文化时代:制度上,旧的奴隶制度正在没落消亡,新的封建制度正在形成;经济上,由于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文化上,无论是天文、地理、数学、医学、农学,还是法学、哲学都取得了空前的辉煌,出现了诸子蜂起,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艺术上,以诗经为代表的诗乐舞艺术已经在社会上产

25、生了广泛的影响;政治上,变法运动在各国相第进行,各诸侯国兼并战争空前激烈,中国重新统一的局面即将出现,战国七雄惟秦楚最强。楚怀王、顷襄王的时期的楚国,被一些毫无政治远见,只知苟安享乐的腐朽贵族集团把持着,内忧外患。26 简叙屈原的生平。1、屈原的任职:屈原出身与楚王同姓贵族,任三吕大夫,主要负责公族子弟的管理与教育;受到楚怀王的提拔,被任命为左徒。2、屈原的被疏:屈原起草“ 宪令” ,在与腐朽贵族势力的政治较量中,屈原由于势单力孤和理想(美政)激进而造致失败, “王怒而疏屈平” ,屈原只能流浪于汉北,写下了震烁古今,堪与日月同辉的离骚 。3、屈原的流放:屈原在政治上的失势,楚国更加削弱,屈原当

26、然十分愤恨,这就遭致了子兰以至顷襄王的进一步迫害,屈原最终被流放于江南,未得生还。4、屈原的自沉: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 278 年) ,秦将白起攻破楚国郢都,焚毁楚先王陵墓。万分悲怆的投汨罗江,结束了自己悲剧的一生,终年六十三岁。5、屈原的作品:屈原的作品有离骚 天问 招魂 大招 九章 (九篇) 九歌(十一篇) 渔父 远游 卜居 ,共二十七篇。 (屈原的四大悲剧:政治悲剧,历史悲剧,爱情悲剧,审美悲剧)6、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伟大意义: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创造了一种崭新的文学样式“骚体”即楚辞;屈原是中国历史上深受各民族人民衷心爱戴的伟大诗人。27 长诗离骚主要表达了好人怎样

27、的思想感情?这些感情是怎样通过诗的形式表达出来的?离骚是一首规模宏伟的长诗,既具有诗人自传的性质,又具有某些幻想性的浪漫主义色彩,全诗感情回环激荡,撼人心魄:1、 “忠怨”之情: 离骚是诗人蕴含着满腔爱国激情,饱含着血泪写成的一首忧伤怨愤之歌。2、爱国精神:即表现为伟大的献身精神,表现为强烈的批判精神,表现为执着的宗君精神,表现为不懈的求索精神,表现为严格的自律精神。3、 “美政”理想:“ 美政”理想是离骚中重要的内容,它是 离骚成为“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诗”伟大政治理想的集中表现,美政理想表现在三个方面:举贤授能、修明法度、俨而祗敬。离骚的抒情结构:(注:除最后一节例外,其它部分每四句为一节)

28、A、前 5 节为第一部分:诗人自叙身世。B、从第 6 节到第 32 节“岂余心之可惩”为第二部分:奋斗失败与反思。C、从第 33 节到第 64 节为第三部分:一次陈词二次飞行三次求女。D、从第 65 节到第 92 节为第四部分:两次问卜一次飞行。E、最后一节为第五部分:绝望的归宿。综上,AB 一般构成离骚的第一部分,CDE 构成第二部分。前半部分用接近现实主义的的手法展现了所处的悲剧性处境和自己抗争与彷徨的心路历程,而第二部分以色彩缤纷,波谲云诡的描写把读者带入一个神奇的幻想世界,展现了无比广阔,无比神奇的场面。如果只有第一部分,虽然也不失为一部饱含血泪的现实主义杰作,但还无法成为象现在这样具

29、有浪漫主义的永恒魅力;而如果只有第二部分没有第一部分,那么离骚作为政治抒情诗的底蕴就会显得单薄,就会缺乏象现在这样主题的深刻性与含蓄性和明确性。28 离骚 丰富的美学内涵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1)由庄严而伟大的思想而呈现的无比光辉的崇高美:进步在美政政治理想,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庄严的历史使命感(革新政治,由楚国统一中国)以及悲壮的无悔的献身精神,充分显示了诗人无比崇高的人格美和光照日月的形象美。(2)由于诗人自觉承担悲剧命运而形成的慷慨激昂的悲创美;屈原对自己坚持斗争的悲剧后果有着清醒的估计和预知,但他仍然作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抉择。为此,他承受了超出想象的人生痛苦和悲剧,甚至最终以自

30、沉结束生命。 (3)由高超的、独创性的艺术表现手段而建构的奇丽美:离骚中的三个艺术世界,即炫神夺目的神话世界、活跃这无数先贤圣哲的往古世界、芳馨四溢、绚丽多姿的香草美人世界,共同建构了超尘绝世,璀璨四射,目不暇接的审美体验。29 屈原在 离骚中是怎样吸取和运用神话的?诗中对诗人三次游览天界的描写有什么寓意?在离骚中,屈原为了为自己的三次神话性飞行壮行,为了抒写自己的心情。从古代流传的大量神话传说中,汲取了丰富的形象。诗人对大量古代神话传说的运用,已经完全不受故事原创的束缚,更不是动作一般意义上的典故,神话中的神灵和神物,是作为活生生的血肉丰满的形象有情有意地参与着诗人对天国的飞游。诗中诗人三次

31、游览天界是指:上叩帝阍天庭游,三次求女时空游,欲去还留昆仑游。三次飞行游览的描写,构成了离骚神奇壮观,瑰丽多彩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世界的主体舞台,寄寓了诗人对理想至死不悔的追求和诗人为改变国家的前途、自己的命运而做的不懈努力,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冲突和他始终不渝的忠君爱国之情。30 离骚 诗中对往古世界的回顾有怎样的含义?具有四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屈原借对往古尧舜及三后(禹汤文武)的清明政治,即“举贤授能” “修明法度” “俨而祗敬”的“美政”的高度赞美,为统治者的政治革新树立了榜样;二是通过对桀纣等因“猖披” “康娱自纵” “淫游” “乱流”等而失国的历史的回顾,对楚国君臣提出了庄严的警告,告戒

32、他们要以桀纣为戒,否则必将重蹈覆辙;三是诗人还通过对历史上一些君臣遇合的佳话的回顾,表达了对君臣知遇的渴望,表达了对君王眷顾自己的期待,表明了自己正如古代贤臣一般的英才,并以此来鼓舞自己在困境中奋进不止,探索不停;四是深刻表明了诗人已经充分认识到正反两方面的历史,可以成为裁决真理性主张的标准,显示了诗人朴素的“以史为鉴”的历史观和真理观。31 离骚 一诗中的“香草美人”有什么寓意?离骚的比兴手法与诗经的比兴有何不同,有什么新的发展?离骚中把这些缤纷的香花美草作为诗人内在审美世界的外化,作为世界上美好事物的形象化,诗人正是以披香带惠,餐英饮露比喻自己道德的自修和人格之高洁。通过他所铸造的这些绝美

33、意象,展示了自己高洁美好的品德,让我们如睹诗人崇高圣洁之美姿,如闻诗人超凡之德艺之芳馨。屈原还借男女情爱的心理来表达自己政治生活中的希望与失望、坚贞与遭嫉、苦峦与追求。屈原将对君国的忠诚和哀怨眷恋之情,用爱情来比喻,用爱情的心理来刻画,就更显得曲折尽致,深微动人。(这不失为一种睿智的解释,但其实也证明象屈原这样一位伟大的男性,在他的内心深处审美地珍藏着一个绿色天地,这片天地是留给与其相配的绝世“美女”美神的,为此,他可以不惜代价的上下求索,尤其在他正处于失败的逆境中时,对这“美女”的渴望就更加强烈和更加痴迷,而这“美女”是现实的还是历史的并不重要,关键只在于她的美伦美焕,美艳射人,完美无瑕。这

34、便是人性的审美证明。 )诗经的比兴手法一般是触景生情,是写实;离骚的比兴,大多是虚构、想象,是积极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有机组成部分。 诗经的比兴往往只是一首诗的片断,是一种比较单一的比喻、联想;离骚却把物我、情景交融起来,构成一种象征体。 离骚的比兴把物的某些审美特质与人的思想感情、人格理想,通过联想和想象水乳交融,物中寓情,见物知人,从而大大增强了诗歌境界的审美扩张力。在离骚中,诗人继承中华民族古老的诗歌比兴传统,并把它发展成为以香花美草,男女情思为象征和载体的一个形象五彩斑斓,情致缠绵悱恻的香草美人世界。这不仅是离骚对中国古代诗歌的伟大开拓,也是诗人屈原在中国诗歌史上无法企及的伟大贡献。32

35、 简叙 天问一诗的结构层次及其思想内容。实际上, 天问总体应该分四个部分:即问天,问地,问人(历史) ,问现实。1、问天:即对天体以及日月星辰等诸天象的发问:诗人首先对宇宙的始源问题,进行发问,问太阳,问月亮,问风,他把我们带到一个光怪陆离的古神话世界。2、问地:首先用了很长篇幅就鲧禹治水,重建大地这桩惊天动地的人类伟业进行发问,这些发问不仅显示了丰富神奇的想象力,而且表现了强烈的怀疑求实精神,不仅具有哲理意义,又具有文学性。3、问人(历史):诗人对历代兴衰存亡的诘问,特别集中在亡国败身之君的陈述上,因为诗人从中发现,一个有位者或一个王朝的衰亡,不外是杀害贤良,枕于游乐,溺于女色,这些祸身亡国

36、之由,正是诗人总结出来的历史教训。4、问现实:诗人写长诗天问 ,其思想感情之所系,最终还是在现实,是在楚国。当诗人眼见楚王朝君昏臣暗,国事日蹙,日暮西山,江河日下,大厦将倾。他独立于苍茫大地之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诗人仍对君国表露出一片忠贞拳拳之心。总之,诗人是借对宇宙自然之演化和人间历史之兴亡的思索,表现了对楚国前途的强烈忧患意识和企图力挽狂澜的爱国热忱,这正是全诗的主题思想所在。33 天问 一诗在艺术上有哪些突出的特色?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独特的通篇诘问体整体结构模式;全诗由一曰字领起,一连提出一百七十二个问题。由宇宙的形成,问到天文星象、地理变迁、万物变易,再问到夏、商、周的史

37、事,以及各种神话传说等等。显示出诗人勇于探索和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深沉的理性思考和热烈的情感相结合;天问的性质和成就,不只是理性的陈词,而是理性的思考和强烈的感情相结合,两相交融,铸造了这篇中国文学史上“独步千古”的长诗。()灵活多变的问句形式:天问这篇长达三百七十六行的咏史诗全部由问句构成,显示了巨大的创造性。 天问以四言为主干,但也有四分之一的句子,杂有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等,平填了错落之美。 天问在问式上,有一句一问,两句一问,四句一问问式的错综变化,读来不仅急徐回环,而且气脉贯通。34试析屈原九章中的橘颂一篇。1、原文:后皇嘉树,橘来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一

38、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圆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任道兮。纷緼宜修,姱而不丑兮。 嗟而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愿岁并谢,与长友兮。淑 离不淫,梗其有理兮。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象兮。2、释题:橘颂是诗人早期创作的四言体为主嘉美楚地特产橘树的拟人化咏物诗。3、内容:A、前六句为第一段,总体上高度赞美“橘树” “受命不迁”的伟大,借橘的“受命不迁”抒发了自己的宗国只情和乡土之恋。B、从“绿叶素荣”到“姱而不丑兮”为第二段,文采斑斓,语含双关,有诗人自己的

39、形象在“亮相” ,即充满了对内美外修非凡人格的自颂自矜和自许。C、从“嗟而幼志”到“参天地兮”为第三段,集中展示了橘树的五大崇高品格“异志”:独立不迁,廓其无求,横而不流兮,终不失过,秉德无私,以橘树自况,借物言志。D、最后八句为最后一段以橘树为友为师,更有以死报国的初衷。4、意义:A、 橘颂是屈原现存作品中最早的一篇,也是一篇重要的明志之作。B、 橘颂中的人格精神成为后来离骚之长江大河的最初的一股潺潺清泉。C、 橘颂通过对橘树拟人化自况化的高度赞美了爱国、无私、自慎、好修等崇高品格。D、 橘颂是中国诗歌史上最早也最为成功的一首咏物诗成为我国咏物体诗的具有“永恒魅力”的范本。35试析屈原九章中

40、的涉江一篇。1、背景:作于哀郢创作之后,此时,诗人已流放江南,人生的晚年。2、释题:因诗中着重记述了诗人渡江而南,浮沅水西上的历程和心情,故名涉江 。3、内容: A、诗的开端采用浪漫主义手法,淋漓尽致的表现了自己的苦闷和欲忍不能的凄楚。幻想自己飞龙在天,天马行空,去寻古帝重华(帝舜)同游于天,以至“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B、接着具体叙述了自己被流放的地区和途径行程:他渡江后,经过鄂渚(湖北武昌) ,到达洞庭湖地区,然后上沅水西行,经过枉锗(湖北常德) 、辰阳(今湖南辰溪) ,入溆浦(今湖南溆浦) ,独处于荒僻的深山之中这是诗人晚年被放逐生活中一段最凄苦的行程。4、意义:全诗塑造了一个

41、光明正大,执着不阿的“与日月同辉 ”的爱国者形象;表现了“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的矢志理想,决不屈服的无私无畏精神;这是有关诗人晚年被流放所经历地区的一项重要史料。 36 试结合作品分析屈原九歌的艺术成就。九歌的艺术成就表现在:(1)拟人化的自然神形象的塑造,诗中各类神的生活环境、容貌体态,都与其自然物的特点相合;诗人同时又赋予了它们人的特征、人的性格。山鬼这位山中的精灵,成为既是自然美的化身,又是一位多情的少女,她空灵飘渺,仪态万方,同时又多情善感,有着贞洁的品格和无限丰富的内心世界。在九歌中的诸多神祗中,山鬼是塑造得最美的一位女神。(2)情景交融的意境,作者善于把周围的景物、环境气

42、氛和人物的思想感情融合起来, 湘夫人以湘君为主角,为迎接佳人的到来,他在水中筑起了新房,用荷叶做屋顶,用香草紫贝修砌墙壁铺垫庭院,厅堂中撒满香椒,用桂木作梁,木兰为椽,辛夷木的楣用白芷花做装饰,薜荔枝叶编成帏帐,惠草做隔扇,用白玉镇席,把石兰花散播到各处散发芳香总之,一切都无不精美绝伦;另外,他还想象有九嶷山的众神,前来迎接簇拥她进入洞房。(3)情味悠深的语言,它往往十分单纯自然,但又非常优美、极富含蕴。 礼魂用春兰,秋菊来形容季节岁月的更替,兼寓时光的美好以及心愿的洁诚, “长” 、 “无绝” 、 “终古”三个近义词,一层深一层,组成一句,强调地写出一种虔诚和期望的感情。37 试析屈原九歌中

43、的少司命篇。1、释题:关于“少司命”的含义,即对生命的保护和福佑,是使生命由幼至长不受戕害的保护神,也是去灾呈祥的神。2、内容:诗中写少司命(应为男性)在芳香素雅的氛围中出场了,秋兰、蘼芜、罗列满堂,绿叶素枝,白花吐蕊,阵阵香气,沁人心脾;在热切的企盼中,少司命飘然而至,没有威风凛凛、没有容光焕发,却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愁苦模样,引起了人们无限的关爱,表达了人神之间的绵绵情意。在倾情迎神的众多美女中,少司命“忽独与余目成” ,这位美女真可谓是亦惊亦喜,异常自豪。但“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之后便是别后的无限向往和失意。 “与女游兮九河”四句,是一种向往,甚至是一种幻觉似的白日梦。3、意

44、义:“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目成 ”,极其生动地写出了两心相悦、眉目传情的男女(恋人)之间(审美的)心招目挑深情蜜意,心灵交会的爱情交流场面,正所谓“曲尽丽情,深入冶态”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两句极为简练,深刻,动人,从而被古人推许为“千古情语之祖” 。38 九歌 中的(湘君)湘夫人和山鬼所写都是女神爱情故事,试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本题在题意上存在问题,因为湘夫人的主人公不是湘夫人,而恰恰是湘君,因此,它与山鬼实际上是没有可比性的,所以,只能把湘夫人理解为湘君 ,或者将二者合而为一)相同:都是乘兴而来,久后不至;都是情景交融;都是具有一个隐性主人公;都是在极度的绝望中充满着无限

45、的期望。不同:二湘的主人公显得更加华贵,即贵族化,而山鬼则更具有自然美的特性;作为隐性主人公,湘夫人的配偶神毕竟在另一首诗当中出现,使湘夫人的凄美爱情有了很强的对象性,和真实感,但山鬼的配偶神显得虚无飘渺,令人琢磨不定,更突出了山鬼的爱情的苦楚。39试论诗体和词体在文学特征上的差异。诗体与词体的文学特征上的差异表现为:(1)从诗词与音乐的关系看、诗在脱离音乐之后,变得更加成熟和繁荣,而音乐性却是词体的最基本特征。(2)从诗词的外部形式上看,律诗的句式长短相同,词的句式则长短不一 :诗的句法比较固定词的句法灵活多样;律诗平仄相间、押韵固定,词的押韵则有多种新变:律诗的对仗有固定的规定,词的对仗比较灵活多样。(3)从诗词的题材上看,诗歌在题材内容上偏重政治主题,以关系到国家兴亡、民生疾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