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 年)I目 录一、总体要求 .1(一)指导思想 .1(二)基本原则 .1(三)主要目标 .2二、主要任务与举措 .3(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31. 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32. 开展优质学校建设 .43. 引进境外优质资源 .4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45. 推进信息技术应用 .56. 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结构 .67. 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 .68.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7(二)增强院校办学活力 .71. 推进分类考试招生 .72. 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 .83. 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 .84. 鼓励行业参与职业教育 .95. 发挥企业办学主体
2、作用 .96. 落实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 .107. 支持民办教育发展 .108. 服务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 .10(三)加强技术技能积累 .111. 服务中国制造 2025.112. 支持优质产能“走出去” .123. 深化校企合作发展 .124.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135. 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 .136.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147. 促进文化传承创新与传播 .148. 扩大职业教育国际影响 .15(四)完善质量保障机制 .151. 提高经费保障水平 .15II2. 完善院校治理结构 .163. 完善质量年报制度 .164. 建立诊断改进机制 .175. 改进高职教师管理 .176. 加
3、强相关理论研究 .18(五)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181. 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92. 促进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合 .19三、保障措施 .20(一)加强组织领导 .20(二)强化管理督查 .20(三)营造良好环境 .21附: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任务、项目一览表 .221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有关要求,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立
4、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适应需求、面向人人,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加强技术技能积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推动与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相结合。强化地方政府统筹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落实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实现形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高等职业院校。坚持顶层设计与支持地方先行先试相结合。加强2现代职业教育国家制度建设,深化重要
5、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开展试点,积极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现路径和制度创新,完善现代职业教育的国家标准、国家机制和国家政策。坚持扶优扶强与提升整体保障水平相结合。支持部分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发展、职业院校骨干专业特色发展,在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率先取得突破;健全高等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和质量保证机制,全面提高保障水平。坚持教学改革与提升院校治理能力相结合。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推进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改革;与人才培养和教师能力提升相结合开展应用技术研发;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推
6、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依法制定章程,完善治理结构,提升治理能力。(三)主要目标通过三年建设,高等职业教育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人才培养的结构更加合理、质量持续提高,服务中国制造32025 的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促使高等教育结构优化成效更加明显,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日臻完善。体系结构更加合理。人才培养的层次、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匹配,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 1420万人,接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生达到一定规模,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取得阶段成果。服务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高等职业院校的布局结构、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结合更加紧密;
7、应用技术研发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大幅提高;与行业企业共同推进技术技能积累创新的机制初步形成;服务中国制造 2025 的能力显著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更加完善。公办高等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全面建立;院校治理能力明显改善;职普沟通更加便捷,升学渠道进一步畅通;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的政策更加健全;产教融合发展成效更加明显;职业教育国家标准体系更加完善;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4发展质量持续提升。以专业为载体的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和覆盖区域不断扩大,支持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争创国际先进水平的机制基本形成;多方参与、多元评价的质量保证机制更加完善;基于增强发展能力的东中西部合作机制更加成型;融人文素养
8、、职业精神、职业技能为一体的育人文化初步形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持续扩大、国际话语权不断增强。二、主要任务与举措(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根据区域特点,以专业建设为重点,提升要素质量、创新发展形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总量和覆盖面,提高区域高等职业教育的均衡程度和社会认可度。1. 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加强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凝练专业方向、改善实训条件、深化教学改革,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支持紧贴产业发展、校企深度合作、社会认可度高的骨干专业建设。支持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与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社会责任感强的规模以上企业深度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面向企业的创新需求,依托重点专业(群) ,校企
9、共5建研发机构。面向国家重点发展产业,提高专业的技术协同创新能力,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发展。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培养中国制造 2025 需要的不同层次人才。2. 开展优质学校建设坚持以示范建设引领发展,鼓励支持地方建设一批办学定位准确、专业特色鲜明、社会服务能力强、综合办学水平领先、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契合度高、行业优势突出的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幅提升技术创新服务能力、实质性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培养杰出技术技能人才,增强专业教师和毕业生在行业企业的影响力,提升学校对产业发展的贡献度,争创国际先进水平。3. 引进境外优质资源加强与信誉良好的国际组织、
10、跨国企业以及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开展交流与合作,探索中外合作办学的新途径、新模式。支持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学习和引进国际先进成熟适用的职业标准、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和数字化教育资源;选择类型相同、专业相近的国(境)外高水平院校联合开6发课程,共建专业、实验室或实训基地,建立教师交流、学生交换、学分互认等合作关系;申办聘请外国专家(文教类)许可、举办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围绕提升专业教学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健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专任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制度。推进高水平大学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探索“学历教育 +企业实训”的培养办法;完善以老带新的青年教师培
11、养机制;建立教师轮训制度;专业教师每五年企业实践时间累计不少于 6 个月。增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职教教师培养能力。加强以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为主,主要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任务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支持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按照有关规定自主聘请兼职教师,学校在编制年度预算时应统筹考虑经费安排;加强兼职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与教学方法培训;支持兼职教师或合作企业牵头教学研究项目、组织实施教学改革;把指导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技术人员纳入兼职教师管理范围。将企事业单位兼职教师任教情况作为个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兼7职教师数按每学年授课 160 学时为 1 名教师计算。在有关民族地区加强双语双师型教师队
12、伍建设。5. 推进信息技术应用顺应“互联网+ ”的发展趋势,构建国家、省、学校三级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国家级资源主要面向专业布点多、学生数量大、行业企业需求迫切的专业领域;省级资源根据本地发展需要和职业教育基础,与国家级资源错位规划建设;校级资源根据院校自身条件补充建设,突出校本特色。研制资源建设指南和监测评价体系,在保证公共服务基础上鼓励围绕应用成效展开竞争。探索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的资源可持续开发、应用、共享、交易服务模式和运作机制。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促进泛在、移动、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在现场实习安排困难或危险性高的专业领域,开发替代性虚拟仿真实训系统;针对教学中难以理解的复杂结构复杂运动等,开发仿真教学软件。推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推进落实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相关标准;加快职业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消除信息孤岛;将信息技术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