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充市“十三五”基础测绘发展规划目 录第一章 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1一、发展现状 .1二、面临形势 .3第二章 总体要求 .4一、指导思想 .4二、基本原则 .5三、发展目标 .6第三章 主要任务 .7一、夯实地理信息资源基础,提高 资源供给能力 .7二、开展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深化成果 应用 .8三、完善应急测绘保障体系,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9四、促进资源共享与应用,提升测绘服务能力 .9五、加强区县基础测绘建设,保障 测绘服务全覆盖 .10第四章 重点工程 .11一、建设高精度多维度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体系 .11二、开展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 .14三、完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体系 .15四、建设
2、智慧南充时空信息云平台 .17第五章 保障措施 .19一、完善基础测绘管理机制体制 .19二、加强基础测绘组织领导和监督 .19一、保障各级基础测绘资金投入 .20一、强化基础测绘人才队伍建设 .20一、统筹省、市 、县协调发展 .201南充市“十三五”基础测绘发展规划“十三五”时期(20162020 年),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实施 “155 发展战略”,奋力开创南充新未来、建设成渝第二城的攻坚期。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基础测绘工作,提升基础测绘保障服务能力,根据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 年)、 四川省“十三五”基础测绘发展规划和南充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
3、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我市测绘基础测绘发展实际,特制定南充市“十三五”基础测绘发展规划。第一章 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一、发展现状我市基础测绘工作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以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为宗旨,加快转型发展,充分发挥基础测绘保障服务作用,取得显著成绩。一是现代化空间定位基准体系初步形成。实施了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建设工程,将南充独立坐标系统一至国家 2000 坐标框架,完成了市内省级卫星定位基准站的升级改造,精化了似大地水准面,初步形成了现代化空间定位基准体系,实现了地理信息资源时空基准统一,为地理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奠定了重要基础。2二是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不断丰富。实现了多尺度、
4、多时相遥感影像的主城区覆盖;开展了市主城区地下管线普查三千余公里;完成了近 400 平方千米 1500、12000 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建成了市主城区约 300 平方千米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数字表面模型(DSM)、150 平方千米 实景三维建模;配合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完成了市域 11 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15 万基础地理信息年度动态更新。三是基础测绘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完成了我市全域 1.25 万平方千米地理国情普查,摸清了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基本市情;完成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政务版平台数据库、公众版平台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建设,对影像数据、矢量数据、目录数据、三维模型数据等实现统一
5、管理,数字南充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成果,已应用于国土、规划、建设、公安、环保、交通等部门。依托数字南充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的“天地图南充”为公众提供各种尺度的二、三维电子地图浏览服务、影像浏览服务,并对外发布南充市测绘成果及专题信息,为公众出行提供便捷服务。四是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迅速。 “十二五”期间,我市地理信息企业增加 37 家,达到 58 家,其中乙级资质 5 家;地理信息从业人员达到 2000 人,其中国家注册测绘师 4 人,高级职称 20 余人;我市两家测绘单位获得四川省优秀测绘工程铜奖,多家地理信息企事业单位主持或主研国家级基金项目 5 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和3地厅级科研项目 10 余项,
6、提升了我市地理信息行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二、面临形势从全省发展来看, “十三五”是我省适应经济新常态、加快转型发展,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的关键期,我省新时期基础测绘发展正由传统基础测绘向新型基础测绘转变,由传统地理信息服务向网络化地理空间大数据应用服务发展,由地理国情普查向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全面依法治省、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建设、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等对基础测绘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从我市发展需求来看,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适应经济新常态和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为落实国家和省委重要战略布局部署、大力实施“155 发展战略”
7、、加快建设“南充新未来 成渝第二城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市应主动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抢抓发展机遇,应对新挑战,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发展动力、补齐发展“短板”、创新机制体制、化解社会矛盾。从新时期基础测绘发展特点来看,传统基础测绘正在向以“全球覆盖、海陆兼顾、联动更新、按需服务、开放共享”为主要特点的新型基础测绘体系转变,测绘地理信息服务逐渐从以基础测绘为主的“单极”模式向新型基础测绘、地理国情监测、应急测绘、航空航天遥感测绘和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并发等多种业务并存的4“多元化”模式发展。新形势下,我市基础测绘工作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县(区)基础测绘管理有待加强。县(区)
8、级基础测绘管理机构不健全,内设部门、人员职能职责不明确,市、县两级基础测绘行政管理体制机制不畅。二是测绘产品质量有待提高。我市的测绘技术力量薄弱,测绘产品总体质量有待提高。三是基础地理信息资源覆盖率低、现势性差。我市中心城区与重点镇等重要区域 150012000 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覆盖范围不高,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更新机制不健全,更新频率较低。四是基础测绘服务能力有待提升。不同部门之间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交换共享机制不健全,基础测绘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较低,基础测绘成果应用程度不够。五是测绘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目前我市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行政管理部门中仅有 1 名专业人员,急需大力引入测绘人才
9、,以满足我市测绘管理工作需要。第二章 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认识、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南充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5要和“十三五”时期南充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为契机,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全覆盖、大数据、强共享、广应用”为核心,全面提升测绘地理信息保障服务能力,为大力实施南充“155 发展战略”,推动南充在成渝之间强势崛起、次级突破,
10、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二、基本原则交换共享、统筹发展。加强地理信息资源交换共享,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强规划、计划协调和管理,推进跨部门、跨层级、跨行业的集约化测绘,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按需建设,主动服务。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基础测绘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按需建设,突出重点,急用先行,逐步实施,主动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保障服务。加强管理,市县联动。加强全市基础测绘项目的组织与管理,建立市、县(区)“两级联动”机制,推动县(区)测绘部门的能力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强化监督,保障安全。加强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质量管理与监督水平,健全地理信息资源
11、安全保障机制,确保涉密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安全。三、发展目标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驱动、以法治为保障,夯实测6绘事业发展基础,形成较为完备的基础测绘管理体系;增强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保障能力,形成基础地理信息市级共享应用服务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我市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实现我市基础测绘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基础测绘管理能力显著提升。健全县级基础测绘行政管理机构、内设机构及各项职能,健全市、县(区)两级基础测绘管理机制;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加强质量监督,推进基础测绘管理制度建设,形成统一、高效、规范、顺畅的基础测绘管理体系。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更加丰富。完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集与更新机制,提高 150
12、012000 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覆盖率与现势性,实现中心城区全覆盖并将现势性提高到 2020 年。进一步丰富地下、水下地理信息资源,持续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应急测绘保障等重点工作。基础地理信息综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建设以政务服务、行业服务、公众服务、应急服务等应用为重点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进一步完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智慧南充建设,提高地理信息的综合服务水平。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壮大。贯彻落实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市场管理办法,规范并简化审批流程,鼓励和引导企业参与各类地理信息要素的应用与开发,加大测绘成果转化力度,实现地理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到“十三五”末地理信息产业年产值实现新的
13、突破。7第三章 主要任务一、夯实地理信息资源基础,提高资源供给能力丰富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内容,推进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实现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及时更新,完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提高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供给能力。(一)空间定位基准体系完善。建立市级连续运行基准站管理分中心,实现与省级基准站管理中心的互联互通及成果共享,省市联动开展省导航位置服务平台在南充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推进我市原有国家大地坐标系向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首先完成各类国土资源空间数据向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转换,指导各县区原使用坐标系向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大力推进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在我市的推广使用。开展平
14、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和大地控制网的复测和更新。(二)航空航天遥感影像统筹。省市联动定期获取市域覆盖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建立市域航空航天遥感影像统筹获取与管理机制,推进全市遥感影像统筹管理与应用,建立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分发“绿色通道”,大力推进“资源三号”系列卫星影像在我市的分发应用。(三)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持续推进市辖三区和各县(市)中心城区、乡镇镇区 150012000 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推进三维地理数据库更新工作,提高覆盖率;完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更8新机制,提高现势性。(四)地下、水下地理信息采集。完成市、县(区)城镇地下管线数据库建设,开展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以及综合管廊信息平台建设
15、、嘉陵江等水体水下地形测绘工作,补齐地下和水下地理信息资源供给短板。制定指导各区县对已建、在建地下工程测绘成果移交的技术规范及要求,实现地下测绘成果的规范及统一。二、开展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深化成果应用建立省市联动的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机制,实现市域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的实时更新和共享应用,加强对重点区域的地理国情监测。(一)省市联动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建立地理国情监测省市联动机制,省市联动每年开展一次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开展嘉陵江中游生态屏障区生态监测,为国家内河流域综合保护开发示范区与国家生态城市创建提供保障;开展生态保护区、禁止开发区域的生态红线与生态功能监测,建设专题监测数据库。(二)推进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应用。定期发布各类地理国情监测成果,为主体功能区规划建设提供支撑。推进监测成果服务于“多规合一”试点建设,建立统一衔接的空间规划底图,为合理控制城镇建设,统筹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土地利用,推进生态文明目标评价考核、资源环境承载力科学监测评价、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点领域提供保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