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学常识简答题1、 沁园春长沙一词表现了毛泽东怎样的情感?整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答:这首词突出体现了毛泽东词风的雄健、大气。作为领袖毛泽东的博大的胸襟和抱负,与广阔雄奇的湘江秋景发生同构,作者目接“万山” “百舸” ,问主沉浮;思绪漂移往昔同学少年,指点江山。充分展示了雄阔豪放、气势磅礴的风格。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通过今天这节课学习我们不但能更深入体味了伟人毛泽东诗词豪情如海、英气冲天的崇高美,而且要以其以天下为已任之远大抱负为榜样,矢志苦学,立志成材,有所作为。沁园春长沙一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
2、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2、戴望舒的雨巷的寓意? “姑娘”的形象?答:这首诗写得既实又虚,朦胧恍惚。 “我”似乎有着满腹的心事,无限的烦忧,但又不愿明说,或者是说不出来。 雨巷诗中在表面的爱情故事中包含着深刻的象征意义。诗中那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象征 当时 1927 年中国的黑暗社会现实,让人看不到尽头,看不到自由,幸福和希望。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和戴望舒一样的知识分子要苦苦追寻的救国理想。他们在黑暗中摸索前行,苦苦寻找的救国之路,也象征着中国的希望。诗中的“姑娘” ,我们可以认为是实指,是诗人心中期待已久的美丽、高洁而忧郁的姑娘。但我们也可以把这位“姑娘”当做诗人心中朦胧的理想和
3、追求,代表了诗人陷入人生苦闷时,对未来渺茫的憧憬。3、 再别康桥美在哪里?答:再别康桥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新月诗派的“三美” ,即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音乐美是徐志摩最强调的,其中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是反复的,加强节奏感,且其中的词是重叠的,例如“悄悄” 、 “轻轻” 、 “沉默” ,再者每句诗换韵,因为感情是变化的,所以不是一韵到底的。再是音尺, “轻轻的我走了” ,三字尺,一字尺,二字尺,符合徐志摩活泼好动的性格,再是压韵。所谓建筑美,一、三句诗排在前面,二、四句诗低格排列,空一格错落有致,建筑有变化;再者一三句短一点,二四句长一点,显出视觉美,音乐是听觉,绘画是视觉,视觉美与听觉美融通,读起来
4、才会感觉好。再谈到绘画美即是词美,如“金柳” 、“柔波” 、 “星辉” 、 “软泥” 、 “青荇”这些形象具有色彩,而且有动态感和柔美感。4、说说大堰河我的保姆 诗人笔下的大堰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答:大堰河是勤劳的,她用她“厚大的手掌”洗衣、做饭、养鸡、喂猪,终日操劳;她又是善良的,她永远是“含着笑”去做每一件农活,安天乐命,质朴乐观;她又是慈爱的,纵使在终日劳作的疲惫之后,她仍然不忘记同样用她“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她还是博大的,她像亲生母亲一样, “深爱着她的乳儿” , “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 ,她梦想能“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
5、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 ”,这个原本不太高的希望即使只能是“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 ,她也心满意足了。然而,她又是悲苦的,贫苦、劳累的生活过早地夺取了她的健康,年近 40岁就“含泪的去了!”大堰河就是中国劳动妇女的缩影,她默默无闻、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地奉献自己生命中全部的爱,她是平凡却又伟大的母亲。所以诗人才无限深情地唱出了“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 你的儿子,/我敬你 /爱你!5、 烛之武退秦师感想答:秦晋联合围攻郑国,临战之际,郑国公顾不得体面,向一个没有什么身份的烛之武检讨,至此之前没有及早发现烛之武的才华,承认“寡人之过” ,说明古代诸侯对谋士的倚重和宽厚大度,不似今人, “说
6、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 “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此篇没有听烛之武论战,但烛先生见了秦穆公时讲的一番话是审时度势切中要害的。大敌当前,烛之武义无返顾,顾不得自己年老体迈,勇敢地救国救难于水火。 小小如郑国,不用说秦晋联手打击,即使其一,郑国也未必是其对手。郑国如何退秦师,烛之武锦囊妙计是不费一兵一卒,而以外交斡旋,使秦国认识到,灭郑实际上壮大了晋,而晋强于秦不利,从而借他人之兵退了秦师。6、 荆轲刺秦王怎么表现荆轲的性格的?答:(1)通过语言、神态、表情描写,栩栩如生地刻画人物形象。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 “知事不就,倚拄而笑,箕踞以骂” ,读之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2
7、 )运用间接描写的方法渲染气氛,衬托荆轲的英雄形象。写“年十二”就杀人的秦武阳“色变振恐” ,衬托荆轲镇定自若;写秦王“恐急” , “群臣惊愕” , “尽失其度” , “不知所为”,衬托荆轲英雄虎胆,威慑秦廷;最后荆轲事败身亡,秦王仍“目眩良久” ,这寥寥数语,从反面衬托了荆轲的威武壮烈。 (3 )通过斗争双方的动作描写,展示生死搏斗的曲折过程:荆轲“取-奉- 发-把-持-逐-提” ,主动进攻未遂,仍进行最后一次努力;秦王“惊-引-起- 拔 -走- 击” ,由惊慌失措转为有效反击,动作描写,层次分明。7、 鸿门宴刘邦、项羽的性格,刘邦为什么能死里逃生?答:他们共同的的特性:有敢作大梦的大器量、
8、不在乎世俗评价的大胆行为、过人的包容力和忍耐力、化危机为转机的能力.但为什么他们的际遇有如天壤之别? 项羽缺乏耐心,眼高手低, 但他自信心强,做事积极. 刘邦我行我素,喜欢吹牛, 但他慷慨好施,善交朋友. 项羽的失败,正是过份依赖军事的结果.他出生将门贵族, 崛起于秦始皇大秦帝国动荡之际,他拥有用兵如神的军事天赋,在短短三年内, 率领五国联军直入秦都咸阳,终结了大秦帝国, 以霸王之名威震宇内;他虽善战,政治谋略却不敌老谋深算的刘邦,灭秦之后一连串失策的扰民、焚宫、封王、杀义帝等举动,引发了四起的民怨及诸王叛乱,终于让长于收买人心的刘邦羽翼丰满, 布下牢不可破的圈套, 霸业昙花一现 ,功败垂成.
9、却出现全盘皆输的大逆转. 刘邦高明的地方在知人善任,宽宏大量, 宁愿斗智而不斗力.这正是刘邦能够从风起云涌、诡谲多变的时代里脱颖而出的原因.8、 纪念刘和珍君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在本文中,鲁迅先生的情感是深刻而复杂的。我们小组同学认为贯穿全文的感情为:(1 )对刘和珍君等进步青年牺牲的深切哀悼、惋惜以及对她们的热情讴歌;(2 )对黑暗社会的憎恶和批判;(3)对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坚定信念和强烈期望。 在文中,鲁迅先生一再强调“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却又感觉到“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 “呜呼,我说不出话了” 他想说的,或者说有必要说的应是很多的,但现实的黑暗又使
10、他出离愤怒,使他感到一种无以言表的愤怒!纪念刘和珍君 作者的情感态度是通过三类人表达出来的。一类是爱国青年,突出了刘和珍,提到了杨德群、张静淑,扩大一点是“四十余被害的青年”,再扩大一点是数百伤者,再扩大就是请愿的群众,作者对这类人表达的感情是:沉痛地悼念,奉献尊敬,颂扬她他们的勇毅, 告诫她们要注意斗争的方工,激励她们“更奋然而前行”.第二类是反动势力,包括段祺瑞执政府(“当局者” ),几个“有恶意的闲人” “流言家”, 对于他们,作者控诉其暴行, 痛斥其无耻流言. 第三类是那些“庸人”和“无恶意的闲人”,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痛心民族的衰亡以及这种衰亡民族的默无声息,作者渴望并呼唤他们“爆发”
11、.9、从小狗包弟中看作者巴金是怎样的人?答: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态度经历了由爱到嫌的前后变化。小狗的乖巧、伶俐让作者深为喜爱。 “文革”浩劫开始,红卫兵抄“四旧” ,要杀死包弟,作者怕包弟牵连自己,便把包弟像甩包袱一样甩了出去。对待包弟的态度和行为,反映了作者在强大政治风暴面前的无奈,经历磨难之后仍摆脱不了煎熬,反映了作者的良知和作者的勇于自我解剖的精神。10、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表现了梁启超怎样的性格?答: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 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 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 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 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
12、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 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 ,便成为表演 .他真是手之舞足之蹈,有时掩面, 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 在九天,不管”那一段, 他悲从衷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巾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口张口大笑了. 这一篇讲演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 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听过这讲演的人, 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
13、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11、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却成了新闻史上的名作,这是为什么?答: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突破新闻“零度写作”原则,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在恐怖与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它召唤起人们关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它的发表充分地表现了一个新闻记者的使命感,更以迫人的力量震撼生者的心,成为新闻史不朽的名篇。 12、你认为包身工为何具有如此的震撼力?答:包身工之所以具有如此的震撼力,主要在于作者所表现出来的直面社会黑暗,毫不畏惧的社会良知和社会责任感。虽然包身工制度的产生有其社会根源,是半殖民地
14、半封建社会的产物。但从另一方面看,这种制度本身也是对人的尊严、人的生存权利、劳动权利的极大蔑视和践踏。到了现代社会,这种制度已不复存在,工人的生活、工作有了很大的保障,可以引导学生新旧对比谈感受。但另外也应该看到,虽然包身工制度已经不存在了,但同样的管理工人的手段还在个别地方零星存在着。我们常常用“现代包身工”来指代这些遭受不公正待遇的工人。13、 荷塘月色描写了荷塘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答:一、 荷塘月色描写了哪些景物,我们从文章题目就能知道,描写的是荷塘和月色,具体说就是:荷塘、荷叶、荷花、荷香、荷叶连波、荷下流水以及月色。二、荷塘是“曲曲折折的” 、荷叶是“田田的叶子” 、荷
15、花是“袅娜地开着的” 、荷香是“缕缕”的、荷叶连波是“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荷下流水是“脉脉”的、月色是“苍茫的” 。除此之外,还有煤屑路、杨柳树等等景物。三、 荷塘月色的作者是朱自清先生,他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 。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主要作品有毁灭 、 踪迹 、 背影 、 欧游杂记 、 伦敦杂记等。四、这篇文章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寄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
16、政治思想,也寄托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14、 故都的秋写出了故都的秋怎样的特点?如何看待这种悲凉?答:作者选取了故都之秋的富有特征的景物,如秋晨民居小院所见的“很高的碧绿的天色”,青天下的“驯鸽”,槐树叶底“漏下来的日光”, 破壁腰中的“牵牛花”,“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早晨铺得满地的槐树“落蕊”, 被称作“北国的特产”的衰弱的“秋蝉”,又奇又有味的“北方的秋雨”以及雨后话秋凉的“都市闲人”,北国的“枣子树”和其他鲜果,等等. 写出了故都之秋的“清” “静” “悲凉”的特点,“清”与“静”相近,都以描述景物的客观特点为主,而“悲凉”则以描述作者对故都之秋的主观感受为主. “看起
17、来既觉得细腻, 又觉得清闲, 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 ,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隐隐地透出悲凉的感觉和心境。15、 囚绿记 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又要放绿?答:(1)因为爱绿,所以“ 囚绿” 。为什么爱呢?因为作者眼中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作者喜欢绿,他“欢喜看草绿” “留恋于这片绿色” 。他“天天望着” “细细观赏” ,而且, “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的” ,他需要有陪伴,而象征着生命和快乐的绿枝条便成了他的唯一的“朋友” ,因而他说“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 (2)作者“囚绿 ”,一是为了与绿枝条
18、更亲近,二是出于一种他人难以理解的“魔念” 。但他出于良心,出于对它的挚爱,决定在离开的时候恢复“绿囚”的自由;而七月中旬,作者就“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说明作者最终还是善待生命的,婉转地表达出发自内心深处的对于自由光明的呼唤。(3 )作者最后“怀绿” ,其实也是在含蓄地表达对苦难中的北平人民的惦念与牵挂。16、 诗经 氓叙述了怎样一个故事?答:氓叙述了一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受虐到被弃的过程,感情悲愤,态度决绝,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和损害.虽属叙事诗,但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2:女主人公对往事有不堪加回首的叹息,表达了弃妇对遭受虐待与遗弃的痛苦与悲
19、哀的心情.17、 离骚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 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18、 孔雀东南飞中人物形象答:本诗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艺术形象,除了他们的悲剧性行为外,对话在表现典型性格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刘兰芝坚强、持重,不为威迫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她明白婆婆要驱逐她,就主动要求“遣归” ,对仲卿说“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对婆婆说“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 ,不亢不卑,很有教养。阿兄
20、逼婚,她说“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外柔内刚,自有主意。刘兰芝还是个善良温顺的妇女。她对仲卿体贴谅解,一方面忠于爱情,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一方面设身处地,“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 焦仲卿个性也非常鲜明,他忠于爱情,而不敢直接抗争,只能消极反抗,忍辱负重。他深爱兰芝,扬言“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无怪乎“阿母得闻之” ,要“槌床便大怒”了。后来,不得已与兰芝暂别,他又郑重声明:“誓不相隔卿” “誓天不相负” 。他还说“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直言不讳,态度明朗。而从回家辞母的那段话里,可以看到仲卿的反抗性格:“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
21、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这番话,无异晴天霹雳,可是封建家长焦母,并不回心转意,收回成命,最后仲卿不顾焦母的劝告,违背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礼教,自缢于庭树。显而易见,这位忠于爱情的人物,跟兰芝一样,是充满叛逆精神的。19、 短歌行 中作者“忧”的是什么?答:第一节中的忧:抒写诗人人生苦短的忧叹,即使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诗人内心的忧愁还是难以消除。用什么来消除胸中的忧愁呢?只有借酒浇愁。我们如何理解诗人这种人生苦短的忧叹呢?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因而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第三节中的忧:由于求才不得,内心不禁产生忧愁,这种
22、忧愁无法排解,诗人把寻求贤才生动地比作“欲上青天揽明月” ,借以表明求贤不得的苦闷和忧思。20、 归园田居为什么显得那么美?答:因为这首诗十分平淡自然.如种豆南山下 夕露沾我衣等,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就像一个老农站在那里说话, 让人觉得很亲切.平淡中有富于情趣.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其中洋溢着使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种豆南山下等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衬托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达到了平淡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的和谐统一.21、 兰亭集序表达的思想情感答:本文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
23、盛事不常、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名篇佳作。这篇文章体现了王羲之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和老庄学说主张的无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2、 赤壁赋 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答:苏轼的前赤壁赋可看出他豁达淡然的人生态度. 综观全文,作者的感情经历了三次变化:“乐 悲 乐”,作者的思想也经历了一个由平静到苦闷,再由苦闷而得到解脱的发展过程.而围绕作者感情的三次变化,全篇的行文也随之巧妙展开.“文以载道”,作者如果要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为读者所清晰的领悟,就必须借助于良好的文学表达形式.
24、苏轼这篇文中的哲思也正是通过他对赋的新的利用而传达开来的.23、 游褒禅山记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本篇以小见大,借游山说明治学的道理:一是反对半途而废,提倡深入探索,并分析了“志” (志向) 、 “力” (能力) 、 “物” (物质条件)三个条件及其相互关系;二是反对道听途说,以讹传讹, 主张探本索源 ,深思慎取.这两点讲的虽是治学, 但却反映了王安石那种百折不回、敢于创新的改革家的思想作风.在今天仍有启发意义.24、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可以看出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实?答:由这篇演讲辞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非常腐败,道德沦丧,即便是国家最高学府的北京大学,也难脱流俗。很多学生不以学业为重
25、,而是把大学当成了升官发财的阶梯;平时敷衍塞责,放荡冶游,考试突击讲义。因此,蔡元培在上任之初,就郑重地提出了三点要求,希望青年学子在学业上,要抱定研究学问的宗旨,孜孜求学;在品行上,能砥砺德行,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在平时的个人修养上,要尊敬师长,团结友爱。25、 我有一个梦想中的“梦想”包含哪些内容?答:文中的“梦想”是指人人生而平等,黑人拥有和白人同样的不可剥夺的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要拥有民主,得到正义的保障。具体地说,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在政治上,作者希望美国的有色人种能享有和白人一样的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有同等的地位和公民权
26、,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而不是作为二等公民备受歧视和压迫;在文化上,希望得到尊重和理解,人们不再以肤色,而是以品格的优劣来评判他们,有和白人一样的受教育的权利和自由;在经济上,有和白人一样的就业和发展的机会,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被限制在固定的贫民区,贫困潦倒。26、 林黛玉进贾府中心事件是什么?贾府是个怎样的大家庭?答:本文的中心事件是林黛玉来到贾府,与众人见面。透过她的眼睛,我们看到,贾府是一个社会地位和气派非比寻常的豪门旺族,是皇帝信任和赏识的簪缨世家,礼节繁复,等级森严,仆从如云,吃穿用度豪奢。通过这些描写,小说交代了作品人物所生活的典型环境。27、 祝福 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答
27、:一有祥林嫂自身的因素,祥林嫂代表的是在中国封建社会饱受礼教迫害却不知反抗的弱势妇女群体,她的悲剧性命运是这一类人的悲剧。二是祥林嫂周围的看客们,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是一大亮点,周围的人们对祥林嫂的态度一直都是冷漠,到了最后甚至是嘲讽的。祥林嫂在他们身上汲取不到同情,更摧毁了她本就寥寥无几的赖以生存下去的信念。三是像“我”这样具有软弱性的年青一代知识分子没有起到该有的积极作用。 “我”对于祥林嫂的问题一直支支吾吾不做明确回答,这也不得不说是祥林嫂致死的催化剂。四是她所身处的这个被封建礼教紧紧捆绑着的社会,这也是最核心的因素,正是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才造就了以上的种种原因。28、 老人与海中是位
28、怎样的老人?答:作为硬汉性格的最典型体现,桑提亚哥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1.首先具有一般硬汉所共有的勇敢、倔强、不屈不挠的精神特质。桑提亚哥在接连 84天没有捕到一条鱼的困境中,毫不气馁,再度出海。在远海上为制服马林鱼,周旋了三天三夜;归途中又与蚕食自己劳动果实的凶猛鲨鱼展开殊死搏斗,鱼叉丢了用刀,刀子折了用船桨,桨把断了再用舵2.超时空的主体情境,赋予了桑提亚哥豪迈的人格力量。海明威笔下的许多硬汉总是活动于具体的时空,而桑提亚哥则明显不同,始终是孤零零地漂泊于浩瀚无际的大海上,先后与大马林鱼和鲨鱼展开搏斗。在这种超越具体的时空中,老人与大海及与鱼的关系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性意义:他与大鱼的较量成了
29、一曲人类与自然、人与命运相抗争的颂歌,老人失败转化为寓言意义上的胜利,老人由此而获得了豪迈的人格力量。即如他的那句口头禅所说的:“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3.小说结尾的点睛之笔,给桑提亚哥的硬汉性格注入了独有的乐观因素。和其他许多硬汉相比,桑提亚哥并没有带着悲壮的神色走向必然的失败,而是在遭受了那么多磨难之后,仍满怀信心地梦见了力量的化身 一头雄狮。桑提亚哥已经不是单纯的硬汉子了,他的背后是人类永恒存在的价值:自信、自强和自尊。桑提亚哥的形象具有象征性的哲理意义,他不再代表他个人,他的行为也不是个人的英雄主义,而是象征了永恒的人类精神存在。他激励人们
30、向困难和死亡挑战,他的行为准则就是拼,不顾一切地去拼,虽死犹荣,决不屈服。29、 蜀道难 思想情感答:蜀道难,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代表诗作, 内容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此诗描写了大自然动人心魄的奇险与壮伟,给人以回肠荡气之感.诸多的画面此隐彼现,无论是山之高, 水之急,河山之改观, 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 ,其气象之宏伟 ,其境界之阔大,确非他人可及 .30、 琵琶行 思想情感答: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
31、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诗的开头写“秋夜送客” ,“忽闻” “琵琶声” ,于是“寻声” “暗问” , “移船” “邀相见” ,经过“千呼万唤” ,然后歌女才“半遮面”地出来了。这种回荡曲折的描写,就为“天涯沦落”的主题奠定了基石。31、李商隐锦瑟的主旨答:锦瑟 ,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
32、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有人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有人说是睹物思人,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也有人认为中间四句诗可与瑟的适、怨、清、和四种声情相合,从而推断为描写音乐的咏物诗;此外还有影射政治、自叙诗歌创作等许多种说法。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体而言,以“悼亡”和“自伤”说者为多。32、 劝学 的论点是什么?答:本文第一句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接着围绕这个中心论点分三段从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论述. 第 1 段:论述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第 2 段:论述学习能够弥补不足的作用. 第 3 段:论述学习要逐步
33、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33、 过秦论 认为秦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答:不施仁义而使攻守形势发生了变化。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是过秦论中贾谊对秦朝灭亡原因的总结。 过秦论上篇先讲述秦自孝公以迄始皇逐渐强大的原因:具有地理的优势、实行变法图强的主张、正确的战争策略、几世秦王的苦心经营等。行文中采用了排比式的句子和铺陈式的描写方法,富有气势;之后则写陈涉虽然本身力量微小,却能使强大的秦国覆灭,在对比中得出秦亡在于“仁义不施”的结论。中篇剖析秦统一天下后没有正确的政策,秦二世没有能够改正秦始皇的错误政策,主要指责秦二世的过失。下篇写秦在危迫的情况下,秦王子婴没有救亡扶倾的才力,主要指责秦
34、王子婴的过失。34、 师说 的从师之道是什么?答:从师之道指尊重老师,虚心向老师学习。 师说写的本意是为了抨击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倡导从师而学的风气。对现代尊师重道有很大借鉴意义。比如现代社会的教师节,体现了人们对老师的尊重和对老师教诲的感谢。还有现代社会老师社会地位的提高也体现了人们对教师职业的重视与崇敬。35、 窦娥冤 窦娥的人物形象。答:、善良,安分守己:对于自己凄苦的身世,年轻守寡的窦娥以为这是命中注定的,为了来世的幸福,她要侍养婆婆,为丈夫服孝,听婆婆使唤。从这里可以看出她的善良与安分。在公堂上受审时,她被打得昏死多次,也不肯屈招;可是一听说要对婆婆动刑,她不忍心婆
35、婆受苦,更担心婆婆屈打成招,于是赶紧阻拦住衙役,招认是自己药死了“公公” 。被押赴法场的路上,她央求刽子手绕过前街从后街走,因为不愿让婆婆看见了伤心。、有主见,刚强:窦娥坚决抵制蔡婆含糊应允的婚事。蔡婆胆小、怕事、怯弱,她眼看难以将张驴儿父子打发走,又感念他们的救命之恩,就想干脆答应和他们成亲了事。这样窦娥的处境就比较孤立,可是她毫不退让,反复劝告蔡婆,使蔡婆不能贸然行事。张驴儿父子一时不能如愿。张驴儿的父亲被药死后,张驴儿进行要挟,她毫不畏惧,情愿和张驴儿对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审时,她被打得血肉模糊,昏死多次,也不肯屈招,仍辩白自己的冤屈。、反抗精神:窦娥反抗精神之强烈,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是少见
36、的。她誓死不放过张驴儿,被判处死刑的她唱道:“我做了个衔冤负屈没头鬼,怎肯便放了你好色荒淫漏面贼!”前往法场受刑时,她埋怨天地、质疑天地、责骂天地。对于窦娥这样的封建社会里没有什么见识的妇女来说, “天地”包含有王法、官府、天理、公道等意思。因此表面上看,窦娥是在斥骂天地,实际上是对一整套用以维护人心、统治百姓的封建秩序的怀疑和斥骂。36、 雨霖铃 主题思想答:宋都汴京 ( 今河南开封 ) 是柳永逗留时间较长的地方.雨霖铃就是他离开京城时所写. 柳永因作词忤仁宗遂“失意无俚,流连坊曲”为歌伶乐伎撰写曲子词.此词为柳永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倾吐深深的离愁时,也抒发了对自己遭遇的感慨和
37、受压抑的愤懑.37、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思想感情答:抒发了词人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 人生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一尊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 感情沉郁 ,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38、苏轼的定风波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答:诗人在深挚、迫切和执着之后,忽然能够“回转” 、放开,表现出一种泰然自若,超然物外的豁达境界,是一种执着的洒脱. 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39、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抒发了辛弃疾怎样的思想情感?答:表达了 对历史人物的赞扬, 也
38、表达了对主战派的期望和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的讽刺和谴责.同时表示词人收复中原的决心不变,结尾三句, 借廉颇自比,表示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 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40、 声声慢 开头三句抒发情感的不同层次。答:在情感表达上有三个层次:第一,通过写外在的动作,表现词作主人公空虚怅惘的心态;第二,通过所处环境气氛,表现作者孤独寂寞的处境和心境;第三,直接写内心感受,表达作者的忧愁苦闷。这样把词人惆怅迷惘凄清寂寞哀愁忧伤的内心感受层层揭示,逐层加深,真切地反映特定环境下的思想感情。 声声慢开头三句,用十四个字构成了七组叠字。这七组叠字一直为词
39、论家所盛赞,说这样连叠七字是“创意出奇” ,是“卓绝千古”的。这个开端很好地统领了全词的内容,展示出一种凄凉、萧条的意境。 “寻寻觅觅”表现了作者由于远离故乡,飘泊异地而产生的一种前路渺茫和孤立无援的失落感。 “冷冷清清”描写了她在丈夫去世后,只身度日的孤单、清苦的生活状况。 “凄凄惨惨戚戚”则是对自己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她此刻已是人到晚年,身体衰弱、情绪低落,饮酒也不能祛寒解愁,就只有苦挨着来打发这残年余岁了。在这种情况下作者的心情当然是极度的凄惨、悲戚的。作者用这七组叠字,从精神状态到生活处境,再到整体内心世界,层次清晰地概括了在靖康之难以后,她的不幸经历和生活状况,以及在身体和心灵上所受
40、到的摧残。41、鲁迅拿来主义的含义?答:在本文中,作者把批判继承文化遗产这个重大问题,精当地概括为“拿来主义” 。1 “占有” ,即“不管三七二十一, 拿来! ”作者批判了那种在旧的遗产面前吓破了胆、无所措手足的“孱头” ,也批判了那种为表示自己的“左”而故意毁坏遗产的“昏蛋” ,为正确地批判继承文化遗产扫除障碍。2 “挑选” ,即“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作者认为,文化遗产可以分为三种:有益无害的(即“鱼翅” ) ,要“拿来” ,而且“使用” ;既有毒素又有用处的(即“鸦片” ) ,要吸取、使用它有用处的方面,清除它有害的方面;人民根本不需要的(即“烟枪” “烟灯”和“姨太太” )
41、 ,原则上加以“毁灭” (只留少许送博物馆) 。总之,根据人民的利益, “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即那种“全盘继承”论者,作者投以蔑视和厌恶。3创新,即“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 “占有” 、 “挑选” ,是为了推陈出新,创造新文艺。要推陈出新,就必须勇于批判继承。42、 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性格?答 :蔺相如的性格特征1 有智谋A 相如从得害观点分析,指出繏缪贤不应逃亡燕国,应向赵王请罪,结果缪贤真的被免罪B 从决定要奉壁及秦和提出宁许以负秦曲的看法,可见他有独特的见解C 当相如看顾出秦王无意偿城时,便以壁有瑕,为借口取回玉,并拖延时间,安排将玉送回赵国D 渑池之会上,相如
42、凭急智 胁秦王击缶地,又以秦献咸阳作为赵的献礼2 勇敢,机智 A 他勇于向赵王自荐奉壁出使秦国,并保证能够完成任务。B 在秦廷上,相如持壁倚柱而立,又怒斥秦王无礼也无意偿城,并表示与壁玉同归于尽.C 璧玉送回赼国,相如一人独对秦王,以不卑不亢的言辞,视死如归;D 渑池会上,相如以死胁近秦王击岳,当秦臣杀他时,相如张目叱之,吓退他们,表现出胆色过人3 爱国,忠心A 两次以死相胁,甘心为国牺牲性命B 深 明大义,以国家的前途为重,私人人恩怨为轻,爱国忘私廉颇的性格1 鲁莽善妒,心胸狭窄只知自已立下很多战功,看顾不到蔺相如在外交上的成就,因此不服蔺相如地位高于自扬言要侮辱相如,完全没考虑国家安危,狂
43、妄自大胸襟狭窄2 善于谋略,在渑池,之会,一事中,献良计以防秦国挟持赵王,并且,作出軍事部署,使秦国不敢轻举妄动3 勇于改过,当知道 蔺相如以国为重的用意后,深为感动,立即耳负荆请罪,表现出勇天认错的精神43、 苏武传 人物形象答:崇高的民族气节、强烈的爱国意识与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是苏武的主要特征.1正当苏武将要回国之际,匈奴内部发生了谋反事件,副使张胜卷入之一变乱事故之中,当听到张胜报告后,他立即说:“事如此, 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之后他又对常惠说:“屈节辱命,虽生, 何面目以归汉 ?”可见他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从来不考虑个人的安危.2当苏武被幽囚时,卫律来劝降,先是威胁
44、, 然后又是“举剑拟之”,苏武不为所动.再是利诱,苏武仍不屑一顾,置之不理.三是逼迫, 苏武立即给一以一顿痛骂,骂其“不顾恩义, 畔主背亲”等等, 可谓义正严词, 气壮山河 .表现了苏武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一淫的崇高气节.3.苏武在匈奴十九年,可谓艰苦备尝 .但他仍“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可见强烈的爱国心正是他战胜困难,顽强活下来得动力, 表现了他坚忍不拔的爱国意志.44、 张衡传 人物形象答:张衡的高尚品德表现在:(1)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2 ) “从容淡静” ,不慕世俗的虚荣,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大将军“累召不应” , “不慕当世” ;(3)品行端
45、正,忧国忧民,作二京赋讽谏王侯,整治法度收拿奸党。其“才”高于世,表现在:一是“善属文” ,写作著名的二京赋 ;二是“善机巧,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三是“善术学” ,著有灵宪 算罔论 ;四是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断,不畏权贵, “称为政理” 。45、 边城 中翠翠的形象答:(边城) 中的主人公翠翠,是沈从文向往的优美人性与人生的化身与极致。这个湘西少女,是渡船老人的外孙女,祖孙俩相依为命,长期生活在山水间、渡船上,青山绿水与古朴的环境造就了翠翠清澈透明的性格,她美丽、热情、纯真,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又从小常看着老人向那些困惫的旅人赠饮一杯凉茶,甚至不收过渡者的赏钱,过着勤俭、宁静的生活。随着岁月
46、的更替,翠翠的情感发生了变化,作者细腻地展示了这个少女情窦初开时充满爱的心灵,她喜欢看迎送新娘的喜轿,爱在头发上插朵野花,乐于听人唱歌,因为在一次龙舟竞渡时邂逅船总的儿子傩送,从此暗暗倾心。至此,作者向读者展现了翠翠的青春的觉醒和萌动,朦胧的憧憬和少女羞涩的美妙心态,表现人类感情中极为美好的一面。而在傩送远走,渡船老人又溘然长逝后,翠翠怀着对老祖父的伤悼之情和对恋人的思念,守着渡口,虽有失落,但依然抱着期待,尽管傩送“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采” ,翠翠仍一如既往,因循着传统的方式,平和地生活着、等待着。作者通过这一形象,特别是通过这一人物在爱情生活中的态度,描绘出人世间一种纯洁美好
47、的感情、讴歌了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人生, “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46、 归去来兮辞主题思想答:本文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 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47、 滕王阁序主题思想答:表达自己虽报国无门却壮志不坠,处困顿而情操不移,遇逆境而壮志更坚的执着态度.抒发了自己交织于内心的失望与希望,痛苦与追求, 失意与奋进的复杂感情. 此赋描写滕王阁四周景物和宴会盛况,意境开阔, 大气悠远.结尾更是抒写羁旅之情,寓怀才不遇的感恨.其文始志存高远至结尾意气消沉,可以说是王勃短短人
48、生的实际境况,但消沉而不萎痱, 至末句时虽有避世之感却又存希望, 也许这就是王子安当时的真实心态吧.48、 逍遥游 中心思想答:庄子的逍遥游实质是自由主义洒脱精神.与西方的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相一致.比黑格尔要强的是自由主义的实践论,也是我们中国人喜欢回归自然,对田园生活的那份农家情感,对返朴归真后心灵的那份宁静与轻松.庄子并不是虚言于外表的语言争论(他与名家学派有深厚的情意,不能说庄子不懂争论)而求“自明”以及绝对精神自由上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舍弃形器而保其内在精神,使心不随物牵引, 不逐物漂流,能够保持其心灵的本质,以观照宇宙人生.49、 陈情表 中心思想答:文中叙述了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家中的孤苦情况和祖母对自己的辛勤抚养,真挚地表达了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感情,详尽婉转地说明了自己屡次辞谢晋朝征召的原因,既表达了对晋朝皇帝的感激之情,又申述了终养祖母以尽孝道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