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三、德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教学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投影片
2、、教学挂图等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分别把课前挂好的新疆高山牧区景观图、西双版纳热带风光傣家竹楼景观图、东南沿海经济特区的工业生产流水线景观图和长江三角洲农业及工业景观图与四位扮演者(学生)口述台词(课文中的叙述)配套,依次打开。讲授新课这项活动完毕后,再叫一、两名同学试着描述自己家乡的特点。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总结:以上同学的描述,说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大屏幕依次显示)至此,同学们已经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中国的地理差异。(板书)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想一想:(大屏幕显示)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理区域呢?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可做点拨,最后总结:它们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的。同学们请
3、看屏幕。 (课本图 5.1)按学生座位分成四组,每个组负责在其中一个地理区域中找出有关区域的术语,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陈述结果,教师汇总:(大屏幕显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牧区,东南沿海经济特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热带旅游区,长江三角洲农业区工业区。2一秦岭淮河一线1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位置看图 A,找出下列地理事物:秦岭、淮河、长江、黄河、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黄土高原,教师画出区域空白图,抽学生在图上填出上述名称。 理解、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位置。 2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1) 认识秦岭,看图 B,结合文字说明,记住 秦岭的基本情况。 2) 认识淮河,看图 C,结合文字说明,了
4、解淮河的基本情况。 3) 读图 D,找出 1 月 0等温线和 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比较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降水和气温有什么不同。 明确:降水,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年降 水量在 800 毫米以下,是半湿润地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年降水量在 800 毫米以上,是湿润地区。 (结合课文,分析原因) 气温,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冬季寒冷,河流要封冻;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冬季温暖,河流不封冻。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3列表比较,进一步理解、记住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差异。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侧的自然差异二四大地理区域1看图 L,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1) 教师画出四大区域划分空白图,抽学生填出我国的四大
5、区域。 2) 看图 HP,将图示的景观图填在相应的位置。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人们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地理区域,在此基础上,我们重点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位置和范围。教学后记:3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明确秦岭淮河一线是划分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2.通过阅读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图,明确区域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3.明确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差异以及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差异。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的能力.2.培养学生识图用图的能力。三、德育目标通过南、北两地自然环境和人文
6、活动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教学重点、难点通过以上分析确定,本节的重点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差异。难点是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方法:比较法、归纳法、读图分析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件播放南方、北方的视频,直观展示南、北方的景观、人类活动等。问题情境:以上播放的是中国哪两个区域?两个区域的差异大吗?如何用科学的地理方法表述它们?为什么会有差异?今天我们学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讲授新课(一)我们来感受欣赏中找差异图片展示:展示教材上“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图”问题情景: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自然差异?(指导判读景观图)教师讲述:学习区域,我们可以从自然和人
7、文两大方面分析。自然环境可以从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方面进行分析。(二)我们来品读慧眼识图品读一:“南、北方地形图”分组活动:1.读图说出南北方的位置、范围及主要的地形区,并能在图中定位。2.思维拓展:秦岭淮河一线有哪些地理意义?分组竞赛:出示南北方地区空白图,填出主要地形和分界线。看哪个组填的又对又快。教师小结:北方地区主要地形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南方地区主要地形有平原、山地、盆地、丘陵。秦岭淮河一线既是南北方的分界线,也是 1 月 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还是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等。品读二:“哈尔滨、北京、武汉、海口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教师指
8、导识图:哈尔滨和北京最热月平均气温 20以上,最冷月平均气温40以下,降水量在 500600 毫米,集中于 7、8 月,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具有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特点;而武汉最热月均温约 30,最冷月均温0以上,年降水量 1000 毫米左右,各月降水都比较丰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的特点;海口最热月均温约 30,最冷月均温 18以上,年降水量超过 1000 毫米,各月降水较丰富,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教师小结:越往北,气温年较差越大。黑龙江的漠河是我国最晚进入春天的;南方的昆明四季如春;而海南省的海口位于热带,终年气温较高。南方降水量比北方大,而且雨季时间长。
9、由此,我们感到中国南北方的气候差异很大。品读三:“长江流量过程线图”、“黄河流量过程线图”问题情景:长江与黄河流量有什么特点?流量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读图,思考回答。教师总结: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主要靠天然降水补给,长江、黄河是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最重要的河流,长江流量比黄河大,主要是因为南方地区的降水量比北方多。夏季,南方地区的降水充沛,使和流水量大增,经常爆发洪涝灾害,所以,南方地区的人们每年都要提高警惕,预防洪灾。品读四:“北方温带落叶林图”、“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图”、“东北的林海雪原景观图”、“海南岛热带风光景观图”。分组讨论:南北方的植被各有什么特点?植被类型的不同与什么有关?其
10、内部的植被完全一样吗?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北方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南方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同在北方地区,东北的森林比华北的森林茂密、高大;同在南方地区,海南的树木比亚热带地区的树木粗壮、高大。这些都是与降水的多少有直接关系的。练习:做学案导引第一题,归纳总结南北方的自然差异。承转:“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会使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等方面有很大差异,请看情景剧两个广东人在山东的朋友家做客 ,通过语言、行动表现出南北方的语言差异、生活习惯差异、传统民居的差异。图片展示:“反映农耕制度的图片”结合学案讨论分析:南北方在农耕制度方面有哪些差异?为什么
11、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综合农耕制度特点、人们饮食习惯特点都与地形、气候有直接关系。由此,我们明确人类的生活、生存发展都要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适应。图片展示:“反映生活习惯、文化习俗方面的图片”问题情景:从图中可以看出南北方的哪些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教师总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明确了南北方的传统民居,传统的交通方式、文化特点、传统体育项目、园林建筑等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相互协调。长期以来,南北方的自然环境特点造就了南北方的人文特点。教学后记:5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明确西北地区的范围和地形特点。2.理解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递变规律
12、,并初步探讨其成因。3.明确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的相互关系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4.明确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分析本区“高” “寒”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对其他地理特征形成的影响。5.明确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分布及我国主要的牧区。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能力。2.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认识、了解祖 国的热情和爱国主义思想。教学重点、难点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自然特征的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方法:比较法、启发引导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打开大屏幕,显示图 5.4(课本第
13、4 页)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与同学们一块儿复习四大区域划分界线及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青藏地区的地势及地理位置。今天我们来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特点。板书:第 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讲授新课读图 5.4:西北地区的地形。同学们从图中找出本区的主要地形及位置,然后提问。大家已经知道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那么来自海洋的水汽容易到达这里吗?(很难)同学 们请看大屏幕(显示中国地形图) ,用亮线分别显示中国主要东西方向的山脉。想一想:这样的走向对来自海洋的东南湿 润气流有何影响?(阻挡气流)6总结:深居内陆,距海遥远的地理位置加上东西向山脉对气流的阻挡,使湿润的海洋气流很难到达这里。(大屏幕显
14、示)1.这里的降水情况如何?(稀少)2.气候有何特点?(干旱为主)3.河流分布多少?(河流稀少)4.河流多为内流河还是外流河?(内流河。教师提示、点拨学生从气候、地形方面找原因)3、两题目要通过大屏幕显示中国河流分布图,把推理结果在现实中得到 印证。板书: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河流稀少,多内流河。活动 1:(课本第 12 页活动 1)这个题目,学生很快即可完成。通过提问,看有无问题,适当点评。承转:我们知道本区降水稀少,所以气候干旱,那么本区各地干旱程度一样吗?学生看图、思考,教师点拨:降水有东西差异(东部 多,西部少) ,干旱程度也应是西部较东部地区更为干燥。植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水分,降水的东西
15、差异,会导致植被差异吗?播放录像片段:(有画面,有解说)1.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景观。2.荒漠草原景观。3.荒漠景观 我国面积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想一想:1.西北地区制约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自然因素是什么?(缺水)2.西北地区的西部都是沙漠吗?(不是)3.哪些地方不是呢?(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教师进一步解释为:地表水、地下水丰富的地区。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我们把沙漠地区,水分条件较好,能生长植物的地方,叫绿洲。提问:这些绿洲的分布有何特点?课堂小结1.本区地理位置?2.东西方向山脉?3.结果呢? 。4.特征包括?教学后记:7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了
16、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和民族等基本概况。 2了解青藏地区的山脉、盆地、河流、湖泊的分布。(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分析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农牧业发展的影响。2分析青藏地区交通运输的变化对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3能根据所学知识体会开发青藏、建设青藏、维护统一的原因和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边疆、建设边疆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高寒的自然环境教学难点:学会分析高寒环境对人口、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过程导入:展示一幅动物(牦牛)图片。(学生)这头动物是牦牛,我知道它的老家在青藏高原,我把它带回去。 (教师)好的,它就交
17、给你了,下课以后你把它带回去吧。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首先我们来欣赏青藏高原图片,目睹了青藏高原迷人的景色,你们想进一步了解该区 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吗?那么哪位同学先来谈谈你所了解的青藏高原有什么独特的自然景 观和风土人情。 (教师)说的很棒。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本区在中国的位置。 (一)位置和范围 1、(出示中国区域示意图)从图上我们能看出本区位于中国的什么位置吗? (学生)西南部。(教师)很好。我们重点来看看本区被哪些高山所环抱,以及本区所包含的省区?(出 示青藏高原地形图和问题)(二)世界屋脊 (学生活动)阅读“中国地形图”估计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平均海拔。(提问)1、青藏地区地形
18、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高)2.本区有哪些主要山脉?3.本区内都有哪些重要的河流? (简要讲解)本地区境内有长江、黄河及其支流湟水、雅鲁藏布江和青海湖。 (设问)为什么青藏地区能成为许多大河的发源地?(冰川纵横,固体水库) (三)高寒气侯(承转) 海拔高是本地区地形最突出特征, 这种地形条件对当地的气候产生了极大影响。 (课件展示)不同高度的气温差异 (学生活动)海拔每升8高 100 米气温下降 0.6,请大家计算两地的气温差。 (学生计算并回答) (课件展示)青藏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温差异 (设问)可见,青藏地区气候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寒冷) (课件展示)高寒气候 (简要讲解) (四)高原农
19、牧业 (承转)海拔高,气候寒是本区最突出的特征,那么在这种自然条件下本区的农业生产 有什么特点呢?(设问)青藏高原能否发展种植业?有哪些有利条件?哪些不利条件? (学生讨论) (简要总结)有利条件:日照强,温差大。不利条件:降水少,气温低 (设问)青藏高原适于种植哪些作物? (课件展示)高原种植业(播放视频资料) (简要讲解) (设问)观察青藏地区地形图,农作物应该种植在哪些地方?(课件展示)青藏地区主要农业区(承转)青藏地区发展种植业的地方不多,其它的地方适于发展什么样的农业?(课件展示)高寒牧区(播放视频资料) (设问)青藏地区分布最广的三大畜种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这些畜种有哪些特点
20、与高寒环境相适应? 【课堂小结】青藏地区在高寒的自然环境下产生了许多独有的特点,但这些特点又是相 互关联的。我们应该怎样开发这块土地呢?青藏地区有哪些资源可供人们开发利用?为什么青 藏地区气温低、太阳能却非常丰富,拉萨有“日光城”之称?请同学们在课后积极搜索材料解答这些问题。教学后记:第六章 位置与分布第一节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2)了解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以及河流分布概况。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2)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地形区,并归纳东北的地形特征,通过读东北地区的地形剖面
21、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3)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河流,分析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4)读东北地区各类气候图,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比较黑、吉、辽三省的气候差异,分析东北河流的结冰期与气候的关系。9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祖国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建设美丽的祖国勤奋学习,为保护祖国的环境从小事做起。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教学难点: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PPT 课件,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 8 个学习小组。学生预习本节课的内容,分学习小组回顾上册关于中国的气候的相关知识。四、教法
22、、学法激趣法、讲授法、提问法、引导学生读图归纳、分组合作探究法、读图发现基本的规律。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播放经过剪辑的电视片闯关东 ,导入本节课的学习,教师提出问题:关东在哪儿?进入第一部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的学习。(二)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位置:1、学生读图,同桌互相描述东北地区的海陆位置,找出东北濒临的海洋、邻国、邻省(省级行政区划) ,找出东北三省的省会,回顾东北三省的简称。2、学生分学习小组读图,试着描述东北地区的经纬度范围,请小组代表交流本组的读图结果。3、学生分组探究:(1)比较中国、日本、蒙古三个国家海陆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海陆位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比较东北地区、长江
23、中下游地区、海南岛的纬度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纬度位置对人们生活学习和农业生产的影响。(三)读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1、学生读“东北地形图” ,在图上找出东北地区的辽河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辽河、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试着归纳东北地区地形分布的特征。2、学生读“沿东经 125东北地区剖面图”和沿“北纬 45东北地区剖面图” ,试着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3、分小组探究:(1)东北地区河流流向与地形分布的关系。(2)东北平原与东北地区河流的关系。(四)读图探究东北地区的气候差异1、学生回顾中国的气温分布特征: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全国普遍高温。2、学生读
24、“东北地区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计算东北地区最北边和最南边的气温差异是多少。东北地区冬季的气温可能给河流带来哪些影响?读“东北地区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看看东北地区大部分地方七月平均气温在多少度以上?3、学生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 ,看看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在多少毫米以上?归纳东北地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读图观察长白山东南和西北10两侧的年降水量有什么不同?造成这个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举例说明地形对降水的影响。4、学生分组读“图 614”,归纳东北地区降水的时间分布规律。根据气温曲线图判断 A、B、C 三地哪个是大连、长春、哈尔滨,并说出判断依据。5、学生分组探究:根据课本 P30 的
25、活动题 3,了解植被与气候的关系,试着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五)课堂小结1、学生同桌互相讲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教师总结,将板书补充完整,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教学后记: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及其少数民族分布;(2)了解东北地区的主要城市及其城市分布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计算,了解黑吉辽三省的人口密度;(2)通过读图,了解东北地区人口稠密和稀疏的地区,并能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原因;(3)在地图上找出居住在东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4)在图上找出东北地区的主要城市,并能结合地图归纳城市分布的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和民族基本概况,树立民族平等的意识,通过了解东北地区的城市分布,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的分布教学难点:东北地区的城市分布特点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PPT 课件,收集哈尔滨的相关图片,鄂伦春族和赫哲族的民族风情。学生预习本节课的内容,收集东北地区主要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分学习小组回顾上册关于中国的民族的相关知识。四、教法、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