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光学试题汇编(含答案)1.如图 24-8 所示,F1、F2 是凸透镜的焦点,S 是放在凸透镜前的点光源,S是 S 经凸透镜所成的像。 ,当光源 S 沿平行主轴的方向向透镜移动时(始终保持 uf),像 S远离透镜移动的情况是 ( )A沿平行主轴方向。B沿 O 与 S连线方向。C沿 F2 与 S连线方向。D沿 F1 与 S连线方向。2.如图 24-19 所示,两端开口的圆筒内嵌有一凸透镜,透镜主光轴恰好与圆筒中轴线重合。为了测出该透镜的焦距以及透镜在圆筒内的位置,小李同学做如下实验:在圆筒左侧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放置一点光源 S,在圆筒右侧垂 s直凸透镜的主光轴固定一光屏,点光源 S
2、 与光屏的距离为 L。左右移动圆筒,当圆筒左端面距离点光源 S 为 a 时,恰好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将圆筒向右水平移动距离 b,光屏上又出现了一个清晰的像。则凸透镜和圆筒左端面的距离 x 为_ _,该透镜的焦距 f 为_ _。3小明坐在前排听讲座时,用照相机把由投影仪投影在银幕上的彩色图像拍摄下来。由于会场比较暗,他使用了闪光灯。这样拍出来的照片:( )(A)比不用闪光灯清楚多了(B)与不用闪光灯的效果一样(C)看不清投影到屏幕上的图像(D)色彩被“闪”掉了,拍到的仅有黑色的字和线条4. 细心的小明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如果打开窗户,直接看远处的高架电线,电线呈规则的下弯弧形;而如果隔着窗玻
3、璃看,电线虽然整体上也呈弧形,但电线上的不同部位有明显的不规则弯曲,当轻微摆动头部让视线移动时,电线上的不规则弯曲情景也在移动。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玻璃上不同部位对光的吸收程度不同 (B)玻璃上不同部位的透光程度不同(C)玻璃上不同部位的厚度不同 (D)玻璃上不同部位对光的反射不同5. 图 11,平面镜OM与ON夹角为,一条平行于平面镜ON的光线经过两个平面镜的多次反射后,能够沿着原来的光路返回。则两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不可能是 ( )(A)200 (B)150 (C)100 (D)506.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像距v和物距u是一一对应的,在如图 12所示的四个图
4、线中,能正确反映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该是 ( )(A)图线A (B) 图线B (C)图线C (D)图线D7. 如图 13所示,竖直放置的不透光物体 (足够大)中紧密嵌有一凸透镜,透镜左侧两倍焦距处,有一个与主光轴垂直的物体AB,在透镜右侧三倍焦距处竖直放置一平面镜MN,镜面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垂直, B、 N两点都在主光轴上, AB与MN高度相等,且与透镜上半部分等高。遮住透镜的下半部分,则该光具组中,物体AB的成像情况是( )(A)两个实像,一个虚像 (B)一个实像,两个虚像(C)只有一个虚像 (D)只有一个实像8. 如图 14所示,P是一个光屏,屏上有直径为5厘米的圆孔。 Q是一块平面镜,与屏平
5、行放置且相距I0厘米。0 1、0 2是过圆孔中心0垂直于Q的直线,已知P和Q都足够大,现在直线0 102上光屏P左侧5厘米处放置一点光源S,则平面镜上的反射光在屏上形成的亮斑面积为( )(A) (B) (C) (D)3米2米 203米264米9. 如图 15 (a)所示,平面镜OM与ON夹角为,光线AB经过平面镜的两次反射后出射光线为CD。现将平面镜OM与ON同时绕垂直纸面过0点的轴转过一个较小的角度,而入射光线不变,如图 15(b)所示。此时经过平面镜的两次反射后的出射光线将( )(A)与原先的出射光线CD平行(B)与原先的出射光线CD重合(C)与原先的出射光线CD之间的夹角为2(D)与原先
6、的出射光线CD之间的夹角为10、 如图 19所示,一点光源位于金属圆筒内部轴线上A点。圆筒轴线与凸透镜主光轴重合,光屏与圆筒轴线垂直且距离透镜足够远。此时,点光源正好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像,测出此时凸透镜与圆筒右端面的距离为L;向右移动凸透镜到适当位置,光屏上再次出现了清晰的像。由于光源位于圆筒的内部,无法直接测量出A与筒右端面的距离d,为了求出d的大小,在上述过程中还需要测量出的一个物理是 ;如果用N来表示该物理量的大小,则可以得出d为 。11、如图所示,一块矩形玻璃砖切割成图中形状后拉开一段距离,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从左面射入,则从最右边射出的光线 ( )A、可能是平行光线。B、一定是发散
7、光线。C、一定是会聚光线。D、可能是会聚光线也可能是发散光线。12、如图所示,两平面镜 OA、OB 夹角为 ,位于镜前 P 点的某人分别在 OA、OB 镜内看到自己像的个数为 ( )A、1:1。 B、2:1。 C、2:0。 D、1:0。13、如图所示,凸透镜竖直放置,凸透镜焦距为 f,现有一点光源 S 在凸透镜左侧以凸透镜两倍焦距处为圆心,在经过主光轴的竖直平面内做顺时针圆周运动,直径为 D,且 fD2f ,则在下列关于点光源所成像 S的运动轨迹的各图中,正确的是( )14(本题 9 分 )光电池是一种能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试验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光电池输出的电流大小与单位时间内照射到光电
8、池的光能量的大小成正比,而输出的电压变化不大。某直径为 d 的圆形光电池在太阳的平行光垂直照射下能为一盏小电灯正常供电,如图 6 所示。现利用一个焦距为 f =3d 的凸透镜,使该电池能为两盏相同型号的小电灯正常供电。(1)用笔线代替导线,完成电路图(2)求该透镜的最小直径,并说明如何放置透镜。(要求画出光路示意图)。15(本题 9 分 )图 7 为一辆轿车的俯视示意图。 QP、MG 分别为安装在两侧的后视镜(近似看作平面镜) 。 R 为司机头部所在位置。司机的眼睛和两个反光镜距离地面的高度相等,R 到 Q 的距离为 S,且 RQ 与 QP 垂直;RQ 、RM 与车身侧面的夹角分别为 a 和;
9、Q 点、M 点到车尾的距离均为 L,车身的宽度为 D。(1)若司机能从右反光镜中看到车尾,右反光镜 MG 与车身侧面的最大夹角为多大?(要求画出必要的光路示意图)(2)若司机恰能从左反光镜中看到尾随在正后方的同型轿车的最右端,此时尾随车辆到前车辆尾部的距离为多少?(要求画出必要的光路示意图 )16、如图所示,OO为凸透镜的主光轴,将点光源放在 A 点时,像在 B 点;将点光源放在B 点时,像在 C 点。当将点光源放在 C 点时,则 D(A)一定在 B 点成一个实像(B)一定在 A 点的左侧成一个虚像(C)可能在 B、C 之间成一个实像(D)可能在 C 点的右侧成一个虚像17、如图所示,光线 A
10、B 经过某凸透镜的一个焦点,B 点在薄透镜上。已知 F 是该透镜的另一个焦点。若使用圆规和刻度尺来确定透镜的位置,则还需知道的条件是 ( )(A)光线 AB 经过的焦点位置(B)透镜光心的位置(C)光线 AB 经透镜后的折射光线(D)不需要任何条件18、如图所示,平面镜 OM 与 ON 镜面之间夹角为 ,在两平面镜角平分线上有一个点光源 S,如果要保证 S 发出的任意一条光线最多只能产生两次反射,则 的最小值是 ( )(A)120(B)90(C)72(D)6019、在光具座上自左向右依次竖直放置一个凹透镜、凸透镜和平面镜,两个透镜的主光轴重合,凸透镜的焦距为f,此时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为L。在凹
11、透镜的左侧有一水平平行光束通过两个透镜后入射到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恰能沿原来的光路返回,据此可判断 凹透镜的焦距为 ( )(A)f (B)L (C)f+L (D)fL20、 如 图 所 示 , 水 平 地 面 上 有 一 不 透 光 的 边 长 为 x 的 正 方 体 物 块 。 在 正 方 体 正 左 方 有一 点 光 源 s, 点 光 源 和 正 方 体 物 块 的 距 离 也 为 x。 若 在 点 光 源 S 的 上 方 距 离 为 H 处水 平 放 置 平 面 镜 , H 大 小 固 定 不 变 , 平 面 镜 足够 大 。 不 考 虑 其 他 光 源 的 存 在 , 那
12、么 在 正 方 体的 另 一 侧 水 平 面 上 , 将 会 由 于 点 光 源 S 发 出 的光 线 经 平 面 镜 反 射 而 被 照 亮 , 现 改 变 x 的 大 小 ,当 x 增 大 到 时,照亮区域将消失。21在一张白纸上用红色水彩笔写上红色的“E”字。当你通过红包玻璃观察写在这张白纸上的“E”字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清晰的红色“F”字。 B清晰的黑色“F”字。C清晰的红底白色“E”字。D几乎看不出“E”字。22夜晚有两个高矮不同的小朋友 A 和 B,A 比 B 高,相距 d他们分别站在路灯下,o点是路灯。在地面上的投影 A、B 两人的连线通过 o点,如图 3 所示。他们头
13、部分别在地面上留下两个影子 A和 B,相距 d,当两人沿过 O点的直线,以相同的速度行进时A和 B的距离将: ( )A不断增大。 B不断减小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23一焦距为 f 的凸透镜主轴和水平 x 轴重合,透镜左侧 x 轴上有一点光源点光源到透镜的距离大于 f 而小于 2f,若将此透镜沿 x 轴向右平移 2f 的距离,则在此过程中点光源经透镜所成的像将: ( )A一直向右移动。 B一直向左移动。C先向右移动。接着向左移动。D先向左移动,接着向右移动。24、如图 1 所示,位于凸透镜主光轴上某发光点 P 发出红、黄、绿三色复光,当用与主光轴相垂直的毛玻璃屏从透镜附近沿轴方向向远移
14、动时,在屏上将依次看到 A、红、黄、绿亮点B、红、绿、黄亮点C、黄、红、绿亮点D、绿、黄、红亮点25、如图 2 所示,有一圆柱形玻璃体,在它的中心轴线上有一球形气泡,柱体低面是磨砂的毛面,当平行光沿柱轴方向向下照射时,在磨砂的毛面上可能会看到 ( ) A、圆形亮斑B、圆型暗斑C、圆形暗斑且中心有一亮点D、圆形亮斑且中心有一暗点26、如图 17 所示,平面镜 OM 与 ON 垂直放置,在它们的角平分线上 P 点处,放有一个球形放光物体,左半部分为浅色,右半部分为深色,在 P 点左侧较远的地方放有一架照相机,不考虑照相机本身在镜中的成像情况,则拍出照片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图 1图 227 如图 1
15、所示,有一正方形的不透光的房间,在其中的一面墙上开有一个圆形小孔。在这面墙的对面有一个正方形的平面镜。在房间里有一个人靠在与平面镜垂直的一侧墙面上,当有一束垂直于圆孔的平行光通过圆孔射到平面镜上时,他能看到的是:( )A 镜面上有一个圆形的亮斑B 整个正方形镜子的形状C 整个房间的各处都是亮的D 感到整个房间是一片黑暗28 图 5 为潜望镜工作原理图。若现有一军舰位于 S 点处,则潜水艇中的人通过潜望镜看到的像的位置:( )A 在图 5 中的 A 处 B 在图 5 中的 B 处C 在图 5 中的 C 处 D 在图 5 中的 D 处29、如图 4 所示,一点光源位于凸透镜的主轴上,凸透镜位置固定
16、。当点光源位于 A 点时,它的像在 B 点;当点光源位于 B 点时,它的像在 C 点。则凸透镜位于( )(A)A 的左侧(B)A、B 之间(C)B、C 之间(D)C 的右侧30、早在公元前 305 年,著名天文家埃拉托色尼就已经测量出了地球的周长,与现代科学公认的地球周长的真实值相差不到 01。他在研究中发现,每年夏至这天,塞恩城(今埃及阿斯旺)正午的太阳光正好直射到城内一口深井的底部,而远在 S 千米以外的亚历山大城,夏至这天正午的太阳光却会使物体在地面上留下一条影子,他测得太阳光方向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 8。 ,由此得出地球的周长为( ) 31、如图 5 所示,房间内一墙角处相临两墙面挂
17、了两个平面镜,两平面镜相互垂直,在该墙角紧靠镜面处放有一个脸盆,盆内有水。某同学通过镜面和水面最多能看到自己像的个数为( ) (A)3 个 (B)6 个 (C)9 个 (D)无穷33、如图 18 所示,两平面镜 A 和 B 之间的夹角。为 9。 ,自平面镜 B 上的某点 P 射出一条与 B 镜面成 p 角的光线,在 p 角由 0至 180范围内(不包括 0。)连续变化的过程中,发现当 p 取某角度时,光线经镜面一次或多次反射后,恰好能返回到 P 点,则符合该要求的p 的个数有( ) (A)1 个 (B)4 个 (C)6 个 (D)9 个33在一个不透明的木板上,钻一个小孔用眼睛通过小孔可以观察
18、到一定的范围如图3 所示。为了扩大观察的范围,在小孔中嵌入各种形状的玻璃制品。则在图中的四个截面中能获得最大观察范围的是: ( )34、用一支可以写出红颜色字的笔在一张白纸上写一行字,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白纸上的这一行字,在阳光下会吸收白光中的红色光,所以这一行字是红色的,(B)白纸上的这一行字,在阳光下会反射白光中的红色光,所以这一行字是红色的,(C)白纸上的这一行字,由于它能发出红光,所以这一行字是红色的,(D)白纸上的这一行字,如果只用绿色光照射上去,这一行字就会是绿色的。35、如图所示,在空气中平行于玻璃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会聚于主光轴的一点S,若把凸透镜浸没在水中,会
19、聚点 S ( )(A)在 S 的上方, (B)在 S 的下方,()与 重合,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S 36、如图所示,M、N 为某一透镜的主光轴,若将点光源置于 A 点,则成像于 B 点,若将点光源置于 B 点,则成像于 C 点,已知 ABBC,则以下有关透镜的种类和位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透镜是凸透镜,位于 A 点左侧, (B)透镜是凹透镜,位于 C 点右侧,(C)透镜是凸透镜,位于 C 点右侧, (D)透镜是凹透镜,位于 A 点左侧。37、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 xoy 内,人眼位于 P(0,4)位置处,平面镜 MN 竖直放置其两端 M、N 的坐标分别为(3,1)和(3,0)
20、 ,某发光点 S 在该竖直平面 y 轴的右半部分某一区域内自由移动时,此人恰好都能通过平面镜看见 S 的像,则该区域的最大面积为( )(A)0.5 米 2, (B)3.5 米 2,(C)4 米 2, (D) 4.5 米 2。38、如图 4 所示,P 字形发光物经透镜在毛玻璃光屏肘上成一实像,观察者处于 E 处,他看到屏肘上的像的形状为( )Aq Bp Cd Db39、图 5 是一个半径为 10cm 的均匀透明球,一束光由球面 A 点射人,从球面 B 点射出,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 30,已知人射光线与半径幽的夹角为 75,则该光线在球内传播的路径长度为( )A10cm B10 cm C10 cm
21、D20cm2340、五官科医生给病人检查耳道时,戴一个中间有小孔的镜子,这种镜子是( )A凸面镜,作用是增大照射范围 B凹面镜,作用是会聚光线C凹面镜,作用是发散光线 D凸面镜,作用是形成虚像41、如图 18 所示,主光轴上有一点光源,在透镜的另一侧有一光屏光屏、点光源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光斑,现让光屏稍微靠近凸透镜,光斑的面积会减小,设凸透镜的焦距为 f,由此可判断( )Ad 一定小于 fy 3 2 1 M 0 1 2 3N x M A B C N Bd 一定大于 2fCd 一定大于 f,小于 2fDd 可能大于 2f,也可能小于 f42如图 25 所示,平面镜和凸透镜的主光轴垂直并处
22、在凸透镜两倍焦距处,在凸透镜另一侧两倍焦距处有一个点光源 S现将平面镜向凸透镜靠近的过程中,关于点光源所成的像,下述结论中错误的是( )A平面镜在移动过程中,最多只能成两个实像B平面镜移动到一定位置时,正好只成一个实像C平面镜移动到一定位置时,正好只成一个虚像D平面镜移动到一定位置时,正好既成一个实像,又成一个虚像43、图 18 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通常把使用图 19 中 35 毫米有孔胶卷的照相机称为 135 照相机。“快门“是使胶片获得必要曝光量的时间控制机构。“幕帘快门”是 135 照相机常用的一种快门,它由前后两个幕帘组成;位于胶片前约 3 毫米处。图 20 是“幕帘快门”的工作原理图
23、。拍摄照片时,先将快门上弦,此时前、后幕帘的首尾部分重叠在一起,从胶片的左端运动到右端(如图 20-(a),与幕帘连接的弹簧同时被卷紧,为快门的开启提供动力;然后按下快门按钮,快门开启,前帘先向左运动,而后帘依据摄影者设定的曝光时间滞后一段时间和前帘形成合适的缝隙宽度 L 后再开始运动(如图 20-(b)。这样,缝隙从胶片的右端运动到左端,使整个胶片依次获得曝光(如图 20-(c)。运动结束,胶片又全部被遮住,与幕帘连接的弹簧恢复原状,即松弦(如图 20-(d)。图 18 图 19图 20 图 21下表是国产 DF-1 相机(135 型)曝光时间与快门缝隙的对应关系T(秒 ) 1/1000 1/500 1/250 1/125 1/60 1/45 1/30 L(毫 米 ) 2.5 5 10 20 41.5 55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