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史试卷及参考答案.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121477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8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论史试卷及参考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中国古代文论史试卷及参考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中国古代文论史试卷及参考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中国古代文论史试卷及参考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中国古代文论史试卷及参考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中国古代文论史试卷及参考答案绪 论基 本 知 识1儒家的文学教化论是从先秦到汉代逐渐形成的。2一般而言,儒家思想主要影响文学的外部规律方面,而道家思想主要影响文学的内部规律方面。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和范畴主要受到中国古代传统感悟式直觉思维方式和辩证法思想因素的影响。4意境说和教化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的两大支柱。5诗话的源起,应以欧阳修的六一诗话为最早。6何文焕的历代诗话,丁福保的历代诗话续编、 清诗话,郭绍虞等的清诗话续编是重要的诗话资料的汇编。7词话丛编的编者是唐圭璋。8最早运用评点的批评方法的批评家是南宋末年的刘辰翁。9金圣叹把评点的批评方法推向了高峰。10重要的文学评点有毛宗岗

2、的三国演义评点、 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和脂砚斋的红楼梦评点。思 考 题21简述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与中国古代的社会形态、中华民族的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以及中国文学的特点及其演变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有关。(1)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历史悠久,独具体系,有其深刻性与正确性,但变革缓慢,也有保守落后的一面。(2)由于受到古代社会农业性和宗法性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重视道德实践,强调文学的社会内容及其教化作用。(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范畴往往是抽象与具体、概括与体验的统一,其内涵既有确定性,又有多义性。(4)受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影响,中国古代文论偏重于表现

3、(抒情言志),发展为义意境说和教化说为两大支柱的文学理论体系,不同于西方偏重于再现(摹仿),发展为以典型说为核心的文学理论体系。(5)由于汉语独特的结构和声律特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也从中总结出一套结构形式和使用技巧。“古雅”的审美范畴和“复古” 的文学思潮也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特色。(6)由于中国古代文学家和批评家往往一身二任,故其理论批评文字也往往也具有浓3烈的文学性。2简述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表现形态。中国古代具有系统性的文论专著不多,主要的表现形态为:(1)散见于子书中的某些章节和片段的文论。(2)笔记体的诗话和词话。(3)文人间来往的书信和各种文集的序跋。(4)小说和戏曲评点。(5)

4、散见于诗词、笔记、小说、戏曲、 经传训诂、艺人谚语中有关文学的言论。(6)古代一些选集和总集的编撰也具有一定的理论倾向。同 步 练 习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内)1一般而言,主要影响文学的外部规律方面的是(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佛家思想 D墨家思想2主要影响文学的内部规律方面的是(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佛家思想 D墨家思想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的两大支柱教化说和( )。A意境 说 B文气 说 C兴趣说 D神韵说4词话丛编的编者是( )。A夏承 焘 B王国 维 C况周颐 D唐圭璋5最早运用评点的批评方法的批评家是南宋末

5、年的( )。A金圣 叹 B张竹坡 C朱彝尊 D刘辰翁4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内,答案没有选全或有选错的, 该小题不得分)1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的两大支柱是( )。A教化 说 B文气 说 C教化说 D神韵说 E兴趣说2重要的文学评点有( )。A毛宗 岗的三国演义评点 B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C脂砚斋的 红楼梦评 点 D刘辰翁的水浒传评点E毛宗岗的金瓶梅评点三、简答题1简述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表现形态。四、论述题1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主要有哪些?参 考 答 案一、单项选择题1A 2B 3A 4D 5D二、多项选择题1AC 2ABC三

6、、四题答案请参考“思考题”部分第一章 先秦两汉文学理论基 本 知 识1 先秦两汉的诗论往往与乐论互通。52“文学”一词,最早大 约见于论语先进篇,为孔门四教之一。3先秦诸子提到的“文学”都是泛指学术与学问,文学只是其内涵之一。4汉儒将文学与学术区别开来,大致把学 术称为“学”,把文学称为“ 文”。5现存篇幅较长、较为完整的最早的文论资料是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中所载吴公子季札观乐而发的一大段议论。6先秦诸子中最重视文艺的是儒家,道、墨、法三家对文艺都有不同程度的否定。7孔子提出的“文质彬彬”、“尽善尽美”说,被后人引申为关于文学内容与形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道德标准与审美标准相统一的思想。8孟子在文学

7、批评方面首创了“以意逆志”和“知人 论世” 的方法。9荀子开后世明道、征圣、宗经三位一体文学观的先河。10诸子著作中最富艺术精神的是庄子。11“非乐”与“ 三表法” 是墨子的主要文 论观点。12诗经中“维是褊心,是以为刺” 实为儒家诗论美刺说之先声。13“诗言志”说被朱自清称为儒家诗论“开山的纲领 ”。14先秦典籍中,墨子、庄子、 荀子和左传、国语、尚书等都有“ 诗言志”的说法。15屈原首次明确提出了“发愤抒情”的诗论主张,他也是我国第一位自觉的抒情诗人。16司马迁的“发愤著书”和陆机的“诗缘情” 之说,渊源于屈原的思想。17儒学在汉武帝时代成为钦定的官学。618汉代经学分为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

8、两派,今文 经学的代表人物是董仲舒,属官学;古文经学则为在野的私学。东汉郑玄兼取今、古文 经学, 结束了今、古文经学之争。19司马迁对文论的最大贡献在于明确提出了“发愤 著书”之说,此说见于史记太史公自序。20两汉文论的主导是儒家文论。21毛诗序是我国文论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诗学论文。它是汉代学者综合先秦儒家和当时经师关于诗乐理论而写成的。22两汉文论主要是在对诗经、屈 赋、汉赋和史 记的的专题研究中展开的。23西汉前期的贾谊、刘安、司马迁等对屈原辞赋以很高 评价。但东汉扬雄和班固则提出了批评。24王逸是秦汉以来楚辞研究的总结者,其所作 楚辞章句是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25认为“ 赋”是“ 童子雕

9、虫篆刻 ”,“壮夫不为”的是扬 雄。“劝百讽一” 是扬雄对汉赋特点的概括。“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也是由扬雄提出的。26较早肯定司马迁“实录”精神的是班固。27较早阐述文学的真实性与独创性原则的是东汉的王充,他是在其论衡是书中提出的。28古代文论中的“通变”观源于易传。729孔子评价文学艺术的标准是“思无邪”。“思无邪 ”三字原出诗经鲁颂駉。30毛诗序中提到的诗歌创作为政治服务的两种主要方式是:“ 上以风化下”和“下以飞刺上”。31“六义”原名“ 六诗” ,最早见于周礼春官,顺序是:风、赋、比、 兴、雅、颂。唐代孔颖达把“风雅颂”归纳为诗歌的体裁,把“赋比兴” 归纳为诗歌的表现手法。

10、32王充论衡涉及文学理论的篇章主要有自纪、对作、 佚文、艺增、超奇等。思 考 题1为什么说先秦两汉的文论尚未成为独立和专门的学科?(1)这一时期文论与其它学术尚处于浑沌未分的状态。(2)这一时期的文论与其它艺术论相互杂糅,难分彼此。(3)文论的未能独立与此时文学观念的尚未净化互为因果。2简述荀子文论的特色。(1)强调文艺源于情感,并对文艺的情感特征作了多方面的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倡“中和”之美。(2)认为大道由圣人表述于经典,因此圣人经典是文艺的最高典范,一切文艺应以儒家之道为指归。开后世明道、征圣、宗经三位一体文学观的先河。3名词解释:“三表法”。8(1)三表法是在墨子非命上中提出的。(2)

11、三表法原意是说“ 言有三表 ”,即 “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 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 ,“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3)三表法是指立言辩说,应有一定的客观依据和标准,即过去的经验、目前的 现实和将其运用于实际事务的实践价值。(4)此说既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又带有功利主义的特点与历史局限。4名词解释:“发愤著书”。(1)此说是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提出的。(2)发愤著书的意思是说:文学史上许多有生命力和审美价值的作品,都是作者抒写强烈情感与深广忧思的产物。(3)此说实际上要求作家直面惨淡的人生,抒写对现实的不平与忧愤,把著书立说、文学创作当作实现人

12、生理想和自我情感表现的重要途径。体现了强烈的对现实的批判精神。(4)此说以历史经验为基础,本之于屈原,又加上了司马迁本人的切身体验,揭示了文学创作的一条重要规律。并对后世的文学理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5什么叫“ 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 ?(1)此说是扬雄在法言吾子中提出的。(2)“丽以则”是他的创作原 则, “丽” 是对赋体形式风格上的要求,“则“ 是指儒家的9法度和准则,实际上是要求作赋以明道。反 对专事形式上的铺张而忽略内容上的针对性和其现实意义。(3)明道、征圣、宗经思想是此说的理论基础。6简述先秦两汉文论的历史影响。(1)先秦儒家与道家学说之对立互补,确立了我国古代文论的基本体

13、系与框架,从而对文论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2)先秦思想家的重要文学见解在后世发展为文论的基本观点,如文质观、文德观与文学自然观等。(3)先秦两汉文论在方法论多有建树,孟子的“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说与汉代对诗经、楚辞的比较批评,在批 评方法上为后人导夫先路。7名词解释:“以意逆志说”。(1)此说是在孟子万章上中提出的批评方法。(2)“意”是指诗的表层意思,“志” 是指深层情志。主张通过对作品文本表层的象征的“意”,去推求作品的深层意蕴和作者之志。(3)此说是与文学创作中的比兴手法相对应的批评方法,长期为后世批评家所遵用,并在鉴赏学中得以拓展其理论内涵。(4)此说也往往被误解,导致

14、主观武断的批评。8名词解释:“知人论世说”。(1)此说是在孟子万章下中提出的,也是重要的文学批评方法。10(2)孟子的愿意是从与古人为友,须读懂他的作品,而欲理解作品,必 须了解其作者,而欲了解其作者,又须把握其所处的时代的角度来立论的。(3)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内涵、形式风貌,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感情、 艺术素养以及时代精神、社会风气是息息相关的,这是文学批评要进行知人论世的理论基础。(4)此说是对其“ 以意逆志 ”说的重要补充, 对后世的文学批评具有重大的影响。9简述周易对古代文论的影响。(1)阴阳之道。阴阳学说把世界看成是矛盾对立的统一体,在思维方式上启发了后人以对立划分的眼光去评析变化发展的事物。中国古代文论中许多矛盾对立的范畴如美丑、虚实、动静、形神等,都 发轫于周易。而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等,则是周易辩证观念的投影。周易对世界本源之“道”的认识,也启发了后人对文学本体的探索。(2)观物取象。此说原是对易象起源的说明,但其揭示的认识过程, 实际上启发了后世对文学创作规律和法则的探索。“观物”理论是古代文论“物感” 说产生的基础。取象理论则涉及到文学想象和形象思维的某些特性。(3)通变入神。通是规律的继承, 变是思想的日新,文学史上复古与反复古的斗争,文体的代有兴盛,都是通变理论的具体实现。 “神” 原指事物发展变化微妙难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