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x

上传人:da****u 文档编号:1123178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9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目 录第一章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形势第一节 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积极进展第二节 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面临机遇与挑战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主要目标第一节 指导思想第二节 基本原则第三节 主要目标第三章 强化源头防控,夯实绿色发展基础第一节 强化生态空间管控第二节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三节 强化绿色科技创新引领第四节 推动区域绿色协调发展第四章 深化质量管理,大力实施三大行动计划第一节 分区施策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第二节 精准发力提升水环境质量第三节 分类防治土壤环境污染第五章 实施专项治理,全面推进达标排放与污染减排第一节 实施工业污染

2、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第二节 深入推进重点污染物减排第三节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第四节 加快农业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第六章 实行全程管控,有效防范和降低环境风险第一节 完善风险防控和应急响应体系第二节 加大重金属污染防治力度第三节 提高危险废物处置水平第四节 夯实化学品风险防控基础第五节 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管理第七章 加大保护力度,强化生态修复第一节 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第二节 管护重点生态区域第三节 保护重要生态系统第四节 提升生态系统功能第五节 修复生态退化地区第六节 扩大生态产品供给第七节 保护生物多样性第八章 加快制度创新,积极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节 健全法治体系第二节 完善市场机制第三节

3、落实地方责任第四节 加强企业监管第五节 实施全民行动第六节 提升治理能力第九章 实施一批国家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工程第十章 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第一节 明确任务分工第二节 加大投入力度第三节 加强国际合作第四节 推进试点示范第五节 严格评估考核第一章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十二五”以来,坚决向污染宣战,全力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多阶段、多领域、多类型生态环境问题交织,生态环境与人民群众需求和期待差

4、距较大,提高环境质量,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是当前核心任务。第一节 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积极进展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李克强总理多次指出,要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促进绿色发展,下决心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出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实施大气

5、、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把发展观、执政观、自然观内在统一起来,融入到执政理念、发展理念中,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高度、实践深度、推进力度前所未有。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2015 年,全国 338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 2.5)年均浓度为 50 微克/立方米,首批开展监测的 74 个城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比 2013 年下降 23.6%,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分别下降27.4%、20.9%、27.7%,酸雨区占国土面积比例由历史高峰值的 30%左右降至7.6%,大气污染防治初见成效。全国 1940 个地表水国控断面类比例提高至 66%,劣类比例下降至 9.7%,大江大河干流水质明显改善。

6、全国森林覆盖率提高至 21.66%,森林蓄积量达到 151.4 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 54%。建成自然保护区 2740 个,占陆地国土面积 14.8%,超过 90%的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类型、89%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以及大多数重要自然遗迹在自然保护区内得到保护,大熊猫、东北虎、朱鹮、藏羚羊、扬子鳄等部分珍稀濒危物种野外种群数量稳中有升。荒漠化和沙化状况连续三个监测周期实现面积“双缩减”。治污减排目标任务超额完成。到 2015 年,全国脱硫、脱硝机组容量占煤电总装机容量比例分别提高到 99%、92%,完成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 1.6 亿千瓦。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提高到 92%,城市建成

7、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4.1%。7.2 万个村庄实施环境综合整治,1.2 亿多农村人口直接受益。6.1 万家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建成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十二五”期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累计下降12.9%、13%、18%、18.6%。生态保护与建设取得成效。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防护林体系建设、河湖与湿地保护修复、防沙治沙、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稳步实施。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全部停止商业性采伐。全国受保护的湿地面积增加 525.94万公顷,自然湿地保护率提高到 46.8%。

8、沙化土地治理 10 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 26.6 万平方公里。完成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 年)调查评估,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建立各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 4300 多个。16 个省(区、市)开展生态省建设,1000 多个市(县、区)开展生态市(县、区)建设,114 个市(县、区)获得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命名。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及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印发实施,6 个省完成国有林场改革试点任务。环境风险防控稳步推进。到 2015 年,50 个危险废物、273 个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基本建成,历史遗留的 670 万吨铬渣全部处置完毕,铅、汞、镉、铬、砷五种重金属污染

9、物排放量比 2007 年下降 27.7%,涉重金属突发环境事件数量大幅减少。科学应对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等事故环境影响。核设施安全水平持续提高,核技术利用管理日趋规范,辐射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生态环境法治建设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等完成制修订,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等文件陆续出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进一步健全。深入开展环境保护法实施年活动和环境保护综合督察。全社会生态环境法治观念和意识不断加强。第二节 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污染物排放量大面广,环境污染重。我国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仍然处于 2000

10、 万吨左右的高位,环境承载能力超过或接近上限。78.4%的城市空气质量未达标,公众反映强烈的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占 3.2%,部分地区冬季空气重污染频发高发。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水平亟需提升,排污布局与水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大量存在,湖库富营养化问题依然突出,部分流域水体污染依然较重。全国土壤点位超标率 16.1%,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 19.4%,工矿废弃地土壤污染问题突出。城乡环境公共服务差距大,治理和改善任务艰巨。山水林田湖缺乏统筹保护,生态损害大。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域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 55%,荒漠化和石漠化土地占国土面积的近 20%。森林系统低质化、森林结构纯林化、

11、生态功能低效化、自然景观人工化趋势加剧,每年违法违规侵占林地约 200 万亩,全国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 78%。全国草原生态总体恶化局面尚未根本扭转,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原面积仍占 1/3 以上,已恢复的草原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全国湿地面积近年来每年减少约 510 万亩,900 多种脊椎动物、3700 多种高等植物生存受到威胁。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导致生态破坏问题突出,生态空间不断被蚕食侵占,一些地区生态资源破坏严重,系统保护难度加大。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生态环境风险高。我国是化学品生产和消费大国,有毒有害污染物种类不断增加,区域性、结构性、布局性环境风险日益凸显。环境风险企业数量庞大

12、、近水靠城,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导致的环境污染事件频发。突发环境事件呈现原因复杂、污染物质多样、影响地域敏感、影响范围扩大的趋势。过去十年年均发生森林火灾 7600 多起,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1.75 亿亩以上。近年来,年均截获有害生物达 100 万批次,动植物传染及检疫性有害生物从国境口岸传入风险高。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面临机遇与挑战“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逐步健全,为环境保护释放政策红利、法治红利和技术红利。经济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化解重污染过剩产能、增加生态产品供给,污染物新

13、增排放压力趋缓。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的合力逐步形成。同时,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任务尚未完成,生态环境保护仍面临巨大压力。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更加突出,一些地方环保投入减弱,进一步推进环境治理和质量改善任务艰巨。区域生态环境分化趋势显现,污染点状分布转向面上扩张,部分地区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服务功能下降,统筹协调保护难度大。我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国际社会尤其是发达国家要求我国承担更多环境责任,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挑战大。“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机遇与挑战并存,既是负重前行、大有作为的关键期,也是实现质量改善的攻

14、坚期、窗口期。要充分利用新机遇新条件,妥善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坚定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主要目标第一节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严密防控生态环境风

15、险,加快推进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高生态环境管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第二节 基本原则坚持绿色发展、标本兼治。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与绿色化。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相结合,强化源头防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空间布局,推动形成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方式,从源头预防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质量

16、核心、系统施治。以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为导向,分区域、分流域、分阶段明确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任务。统筹运用结构优化、污染治理、污染减排、达标排放、生态保护等多种手段,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开展多污染物协同防治,系统推进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确保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提高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坚持空间管控、分类防治。生态优先,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管理,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建立系统完整、责权清晰、监管有效的管理格局,实施差异化管理,分区分类管控,分级分项施策,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坚持改革创新、强化法治。以改革创新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转变环境治理理念和方式,改革生态环境治理基础制度

17、,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加快形成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强环境立法、环境司法、环境执法,从硬从严,重拳出击,促进全社会遵纪守法。依靠法律和制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坚持履职尽责、社会共治。建立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环境保护事权和支出责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实企业环境治理主体责任,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激励与约束并举,政府与市场“两手发力”,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第三节 主要目标到 2020 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

18、产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生物多样性下降势头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专栏 1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指标指 标 2015 年 2020 年 累计 1 属性生态环境质量地级及以上城市 2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76.7 80 - 约束性细颗粒物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下降(%) - - 18 约束性1.空气质量地级及以上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下降(%) - - 25 预期性地表水质量 3达到或好

19、于类水体比例(%) 66 70 - 约束性地表水质量劣类水体比例(%) 9.7 5 - 约束性2.水环境质量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70.8 80 预期性地下水质量极差比例(%) 15.74 15 左右 - 预期性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 70.5 70 左右 - 预期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 70.6 90 左右 - 约束性3.土壤环境质量 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 - 90 以上 - 约束性森林覆盖率(%) 21.66 23.04 1.38 约束性森林蓄积量(亿立方米) 151 165 14 约束性湿地保有量(亿亩) - 8 - 预期性草原综合植被盖度(%)

20、 54 56 预期性4.生态状况重点生态功能区所属县域生态环境状况指数 60.4 60.4 - 预期性污染物排放总量化学需氧量 - - 10氨氮 - - 10二氧化硫 - - 155.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氮氧化物 - -15约束性重点地区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 5 - - 10 预期性重点地区总氮 6 - - 106.区域性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重点地区总磷 7 - - 10 预期性生态保护修复7.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率(%) - 95 - 预期性8.全国自然岸线保有率(%) - 35 - 预期性9.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积(万平方公里) - - 10 预期性10.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万平方公里) - - 27 预期性注:1. 内为五年累计数。 2.空气质量评价覆盖全国 338 个城市(含地、州、盟所在地及部分省辖县级市,不含三沙和儋州)。 3.水环境质量评价覆盖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断面数量由“十二五”期间的 972 个增加到 1940 个。 4.为 2013 年数据。 5.在重点地区、重点行业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总量控制,全国排放总量下降 10%以上。 6.对沿海 56 个城市及 29 个富营养化湖库实施总氮总量控制。 7.总磷超标的控制单元以及上游相关地区实施总磷总量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