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福 建 省 普 通 高 中 学 业 水 平 合 格 性 考 试地 理 学 科 考 试 说 明(适用于 2017 级高中学生)一、命题依据依据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2014 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016 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试行)和本考试说明,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教学实际进行命题。二、命题原则1导向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通 过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 立德树人” 的根本任 务,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 学业 水平考试对普通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2科学性原则。
2、 试题设计必须与考试说明要求相一致,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试卷结构合理,试题内容科学、严谨 ,试题文字简洁、 规范,试题答案准确、合理。3基础性原则。突出考查学生的基本素养及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注重学科基本思想和学习方法的考核,考查初步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难易适当,不出偏题和怪题。4应用性原则。命 题结合时代要求,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地理与社会的关联,密切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命题材料的选取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新情境的创设,落实能力目标的考核要求。三、考试目标与要求(一)知识目标与要求2知识目标与要求是指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导要求所规定的内容,对知识的要求依次为
3、了解、理解、 应用三个层次。知识目标 具体测试要求了解 要求对所列地理基础知识的含义及其相关背景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是什么,并记住地理核心概念,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它。理解 对所学的地理基础知识、地理事物及现象有正确的理会,能够解释、举例或变形、推断,并能利用知识解决(如解释或说 明)问题。应用 将所学的地理概念、原理运用于新情境中,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二)能力考核目标与要求测试目标 具体测试要求提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从试题的文字和地理图表中提取相关地理信息;提炼地理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进行分析和整合。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将所学的
4、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能够准确运用地理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和方法解答地理问题。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 正确表述地理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基本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三)情感目标与要求情感目标 具体测试要求认同 学生完成由“ 知” 到“信”的转化。在测试中表现为能够表达感受、态度,并进行价值判断等。领悟具有稳定态度、一致行为和个性化的观念等。在 测试中表现为能结合实例运用正确的信念、价值观分析材料,得出结论,并且能做到举一反三地加以应用。三维
5、目标作为有机整体,主要通过知识为载体,综合地进行考查。四、内容与要求普通高中地理(必修科目)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范围为地理课程标准规定的地理 1、地理 2 和地理 3 三个模块的内容。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3地理 11宇宙中的地球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 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绘制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了解太阳系模式图,并能确定地球在其中的位置;分析太阳系八个行星的比较数据,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用科学的宇宙观认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阐 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了解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
6、能量来源;了解太阳的外部结构及其主要活动类型,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一般特点及其产生的地理意义;了解黄赤交角的含义。说 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 层的主要特点。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分界线,绘制、标识地球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概括地核、地幔、地壳、岩石圈、生物圈、水圈、大气圈的主要特点;正确认识人类所处的自然环境。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了解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绘制简单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结 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 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
7、结合实例说明内力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4了解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的含义;能绘简图说明并设计实验说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绘 制全球气压带、风带 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 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理解并能绘简图说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的规律;结合实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对气候的影响。运用简易天气图,简 要分析锋面、低压、高 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应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天气特点;了解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 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了解水循环的
8、概念,发生的领域;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 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了解洋流的概念及类型(寒流、暖流);理解洋流的形成动力;能绘制世界洋流分布模式简图,归纳洋流的分布规律;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举 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理解某一自然地理要素怎样影响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举 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含义;分析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乃至整体地理环境的改变,应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分析地
9、理环境的整体性。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5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理解地理环境从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向内陆及山地垂直的地域分异规律。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举 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了解聚落分布及交通线路选线应考虑的自然因素;分析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根据有关资料, 说明全球气候 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了解全球气候变化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了解某一自然资源的分类;了解某一自然资源的作用;运用资料分析在不同
10、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了解某种自然灾害(如台风、寒潮)的主要成因与危害。地理 21人口与城市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了解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含义;了解人口增长过程及其地区差异;掌握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运用人口资料,能用图表表达本地人口的发展模式和人口迁移的特点;分析资料,比较不同的人口发展模式的地区差异。举 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分析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说 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6理解环境
11、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比较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概念的区别。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 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了解城市外部形态特点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和城市功能分区;运用实例,理解城市的空间结构特点,并解释其形成原因;用变化、发 展的观点,应用所收集的资料分析城市的发展。 联 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 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能以某个区域内的城市(镇)为例,分析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 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了解推动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结合实例或图表资料,分析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12、,解释合理的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针对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提出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举 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理解主要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分析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分析工业区位因素, 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分析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理解工业区位选择及工业地域的形成;分析主要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及发展特点。结 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7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
13、理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举 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了解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比较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会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结 合实例,分析交通运 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了解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的影响;理解不同地形类型交通运输方式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结合实例,分析商业街、商业网点的区位因素。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了解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经历的阶段和各阶段主要特点。根据有关资料, 归纳 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结合实例,分析全球性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联 系“21 世纪议程
14、” ,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基本原则;联系“21 世纪议程” ,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领 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理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结合实例,理解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结合生活实例,应用可持续发展观念,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或解决有关地理问题。地理 3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了解区域的含义。8从概念和特征两方面说明区域的含义。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比较两个区域在地理环境、区域发展的差异;分析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对该区域发展的影响;
15、运用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解释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某区域为例,比 较 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分析比较相同的自然条件在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不同的影响; 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是随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的。举 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含义;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运用正确的人口观、 资源观 、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了解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2区域可持续发展以某区域为例,分
16、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理解荒漠化及森林、湿地的概念;分析区域存在的水土流失、荒漠化等问题发生的原因;分析区域在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运用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阐释人与环境、人与资源之间的矛盾,并能根据实际提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建议或措施。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9理解与流域有关的概念;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所依托的地理背景、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对策
17、措施;应用正确的资源观、 环境 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根据实际提出对流域开发、综合治理的看法或建议。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了解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布局特点和商品粮基地建设;分析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原因,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运用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阐释人与环境、资源开 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并能根据实际提出区域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建议或措施。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理解能源和矿产资源概念;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评价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
18、源的开发条件;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基地建设、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等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发展方向;联系实际提出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 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分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阶段、主要问题与对策措施;运用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阐释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动力和发展规律。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结 合实例,了解遥感 (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运用案例分析法了解遥感(RS)的概念;了解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举 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G
19、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10了解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概念;理解全球定位系 统(GPS) 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 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概念;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五、考试形式1考试形式:笔试、 闭卷。2考试时间为 70 分钟。试卷满分为 100 分。六、试卷结构1试卷分为第卷和第卷。第卷为选择题,第卷为非选择题。2选择题占 50%,非选择题占 50%。3全卷难度值 0.85 左右。七、题型示例1. 提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够从试题的文字和图表中提取相关地理信息;提炼具有价值的有效地理内容,并进行分析和整合。文字信息主要是图表的引文或说明,以及题干中必要的文字说明(限定或提示)。图表信息包括各类图像信息和表格信息。图像信息中最常见的是地图,其所提供的地理基本信息包括经纬网、比例尺、图例、注记等,反映地理事物的位置、分布和特征等。表格信息主要是以表格形式呈现的数字及数字资料的属性、类别、单位等信息。审题时,需要对题目提供的地理信息进行概括和综合,以全面获取地理信息的属性、空间和时间等特征。【例 1】图 1 为 2007 年中国与世界主要能源消费结构图。读图回答(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