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地产西安集团总部办公区项目建筑方案设计说明(A3横版).docx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1135854 上传时间:2018-12-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1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岭地产西安集团总部办公区项目建筑方案设计说明(A3横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岭地产西安集团总部办公区项目建筑方案设计说明(A3横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岭地产西安集团总部办公区项目建筑方案设计说明(A3横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岭地产西安集团总部办公区项目建筑方案设计说明(A3横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岭地产西安集团总部办公区项目建筑方案设计说明(A3横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一部分 建筑方案设计说明1、项目名称 东岭地产西安集团总部办公区项目2、项目概况2.1 项目用地位于西安市西三环与天谷六路交叉口西南侧,建设用地面积约 2.4 公顷,距离西安市中心约 11 公里。项目用地规划要求为:容积率上限为 7.0,建筑密度不大于 40%,绿地率不低于 30%。2.2 总建筑面积约为 206165 平米,其中地下建筑面积约 48000 平米。超高层建筑 44 层,建筑总高度 180M,两栋公寓 28 层,建筑高度 99.65M。2、设计依据2.1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2.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2.3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

2、设计规范 JGJ50-20012.4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20142.5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JGJ67-20162.6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 JGJ48-20142.7 宿舍建筑设计规范 JGJ36-20052.8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62-20142.9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JGJ/T229-2010 2.10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152.11 甲方提供的道路红线图、电子地形图、任务书及其他文档2.12 国家及地方现行的其它法规、规范3、规划设计概念3.1 用地使用合理化本项目建筑物南侧退红线约 10 米,为办公楼主入口提供前广场,同时

3、解决车库出入口与回车问题。北侧退用地红线 5 米,为商业出入口提供缓冲空间,满足城市空间要求。东、西侧退红线 5 米,在满足城市空间的设计要求(贴线率)的同时合理布置地下车库坡道,以最合理的方式利用土地,既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同时也满足城市设计的要求。3.2 城市界面处理本项目南侧退红线 15 米,北侧后退红线 10 米, (东侧为集中绿化带)以缓解建筑物对城市道路的压迫感,并在用地东北角留出足够的休闲大广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3.3 合理的布局形式本项目顺应地块并结合周边项目布置,顺应城市肌理,优化城市天际线。4、规划布局4.1 采用五维规划设计手法:4.1.1:整合周边资源4.1.2:塑造内

4、向型空间序列 4.1.3:多层次的空间 4.1.4:场所内涵的升华 4.1.5:鲜明的可识别性。4.2 根据计容面积分配,采用“1+2+底商”的建筑布局形式。一栋容纳办公及酒店功能的 180米主塔楼,以及两栋近 100 米高的配套公寓楼,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并设计了多个底商组团,形成内部活力休闲广场。并辅以充沛的地下停车及设备空间。4.3 空间布局方面,该项目与周边已建及待建项目围绕园区中心的云水公园环抱布置,塔楼建筑视线应充分利用云水公园的景观资源。同时,该规划将主塔楼布置于项目用地的东侧,与其地块南侧的建筑群构成了面向西三环的办公集团总部门户空间。4.4 通过建筑的错落布置,形成了四个功能空

5、间:主塔楼的办公及酒店入口空间、文化景观广场空间、商业内部休闲体验空间、公寓入口空间。4.5 建筑总体布局遵从疏密有致、高低错落的原则,充分利用景观资源及沿西三环给予整体项目强烈的昭示性。4.6 交通组织方面做到尽量避免人车混行。5、单体设计5.1 立面造型:采用简洁现代体块组合和竖向直线条分隔方式,进而彰显建筑的高大、挺拔、俊朗的立面形象,力求体现高品质的物业特点。公寓立面也采用较多的玻璃幕墙,以增加房间的通透采光性能,并与整体项目协调呼应。5.2 结构形式:办公主楼部分采用框筒结构,商业裙房及地下室部分采用框架结构。5.3 使用功能:地上建筑形式为一栋主塔楼加两栋公寓和底商。主塔楼 1-3

6、 层为服务商业,4-26层为超甲级办公,27 层以上为五星级酒店,并在 27 层设置了酒店空中大堂,43、44 层设置了空中泳池与 SPA。5.4 建筑层高:主塔楼层高 1-2 层为 5.4 米,标准层 4.2 米(办公)和 3.8 米(酒店) 。公寓楼建筑层高为标准层 3.4 米。底商(裙房)层高 1-2 层为 5.4 米,局部 3 层为 4.5 米。6、交通系统与停车6.1 本地块共设置三个场地出入口和三个地下车库出入口。尽量沿场地周边少量设置机动车停车位。地下车库入口的设计合理结合道路关系,在入口附近设置车库入口。7、总体消防设计7.1 广场部分采用硬质铺装,可形成环形消防道路,消防车道

7、的转弯半径均大于等于 12 米。满足消防车扑救通行要求。7.2 塔楼设计了超过 1/4 周长长度的消防登高面,消防登高场地宽度不小于 10M,且在此范围内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间出口。7.3 在建筑的每层沿着四周外墙均设置消防救援窗,相邻两个救援窗之间的距离不大于 20M,并且保证每个防火分区中不少于 2 个,满足相关规范要求。8、节能设计8.1 本项目气候分区为寒冷地区。建筑尽量减少外墙长度,屋面及外墙面设置外保温系统,在平面上保证房间有良好的朝向和通风条件。办公合理控制开窗面积。8.2 采用有效的外墙外保温材料和屋面保温材料,外门窗均采用中空玻璃和断热型铝合金窗框。8.3 体型系数的大小对建筑

8、能耗的影响非常显著。体型系数越小,单体建筑面积对应的外表面积越小,外围护结构的传热损失就越小。在本设计中,我们在不影响房间舒适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建筑的凹进凸出,尽可能地控制体型系数。同时控制开窗面积,满足节能设计要求。9、无障碍设计9.1 设计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设计中除在入口处设置轮椅坡道外,在门、走道的宽度、无障碍厕所的设置等方面均考虑充分满足国家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001)并利用无障碍电梯到达各层。10、经济技术指标详见总平面图经济技术指标第二部分 结构方案设计说明1. 工程概况1.1 本工程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项目用地位于西安市西三环与天

9、谷六路交叉口西南侧,建设用地面积约 2.4 公顷,距离西安市中心约 11 公里。由 1 栋超高层办公酒店,2 栋高层公寓,4栋多层商业及 3 层整体地下室组成。1.2 各单体的长、宽、高、层数、层高见下表:公寓(两栋)商业13/4超高层办公酒店(方案一)超高层办公酒店(方案二)超高层办公酒店(方案三)长度(米) 38.4 - 58.0 46.8 49.3宽度(米) 22.1 - 40.8 40.0 43.5总高度(米)99.65 10.8/15 180 180 180层数 28 2/3 44 44 44层高(米) 3.4 - 5.4/4.2/3.8 5.4/4.2/3.8 5.4/4.2/3.

10、82.设计依据2.1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根据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GB50153-2008 ) ,本工程的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2.2 自然条件:风荷载:50 年一遇基本风压 0.35kN/m2,100 年一遇基本风压 0.40kN/m2;雪荷载:50年一遇基本雪荷载 0.20kN/m2;抗震设防烈度 8 度,加速度 0.20g,抗震分组第二组。2.3 本专业设计所执行的主要法规和所采用的主要标准:2.3.1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建质2008216 号2.3.2 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2.3.3 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GB50153-

11、20082.3.4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2.3.5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03-20112.3.6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112.3.7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102.3.8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2.3.9 (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局部修订(2016.8.1) )2.3.10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7-20032.3.1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142.3.12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 50108-20082.3.13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 GB 50046-20082

12、.3.14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223-20082.3.15 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 GB 50574-20102.3.16 钢结构焊接规范 GB 50661-20112.3.17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3-20102.3.18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 JGJ138-20012.3.19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20082.3.20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 JGJ 99-982.3.21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 79-20122.3.22 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 JGJ 6-20112.3.23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GB/T 159

13、1-20082.3.24 厚度方向性能钢板 GB/T 5313-20102.3.25 建筑结构用钢板 GB/T 19879-20152.3.26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 GB/T 50105-20102.3.27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GB/T 50476-20082.3.28 碳素结构钢 GB/T 700-20062.3.29 高层建筑结构用钢板 YB 4104-20002.3.30 钢骨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YB 9082-20062.3.31 高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CECS 104:992.3.32 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CECS 28:902.3.33 高层建筑钢- 混凝土混合结

14、构设计规程 CECS 230:20082.4 建筑分类等级2.4.1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 2.4.2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标准设防类(丙类)2.4.3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公寓(两栋) 商业 13/4 超高层办公酒店(方案一 三 )地下室(塔楼范围)地下室(其他范围)结构类型抗震墙结构框架结构 混合框架-钢骨混凝土核心筒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结构房屋高度(米)100.10 11.25/15.45 180.45 - -框架抗震等级- 二级 特一级 二级或三级四级抗震墙抗震等级一级 - 特一级 - -备注 结合塔楼抗震等级确定2.4.4 地下室防水等级: 二级2.4.5 地基基础的设计等级:甲级

15、2.5.上部结构及地下室结构方案2.5.1 结构缝(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的设置2.5.1.1 地下室结构超长处理地下室为超长结构,为确保地下建筑的防水效果本工程地下室不设缝。拟采取使用补充收缩混凝土浇筑,设置施工后浇带,加强混凝土养护,控制浇筑温差,加强构造配筋等措施来减小温度应力的影响。2.5.1.2 地下室与主体结构高低建筑处理两栋高层公寓及超高层办公酒店与地下室间不设沉降缝,拟沿塔楼周边设置沉降后浇带,并在监控上部主体结构封顶且沉降稳定后封闭后浇带。2.5.2 超高层办公酒店结构选型本项目办公酒店结构设计房屋高度 180.45 米,屋面以上有约 10 米高构架。结构主体高度超过规范规

16、定的 B 级高度,属于超高层建筑。塔楼拟采用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使用混合框架钢骨混凝土核心筒作为结构的双重抗侧力体系。根据结构体系刚度,设置 23 道伸臂桁架及对应的环形桁架。a.混合框架中外框架柱选型: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中的框架柱有钢骨混凝土柱、钢管混凝土柱、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等。钢骨混凝土柱中的型钢增加了混凝土的延性,并替代了部分受力钢筋,增加了受压承载能力。但与钢筋混凝土柱相比,截面尺寸的减小不显著,受限于规范的构造要求,也需要配置相当数量的纵向钢筋。钢管混凝土柱中钢管对柱芯混凝土提供三向约束,大大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和延性。可以减小截面,减少混凝土自重。钢管同时作为混凝土模板,施工简便。钢管

17、混凝土叠合柱是在钢管混凝土柱的基础上外包混凝土,并配置受力钢筋。其具有钢管混凝土柱类似的特点,但耐火性能更好。缺点是相对于钢管混凝土柱,施工较复杂,截面尺寸也更大。综合以上特点,根据本工程情况,方案选取钢管混凝土柱(矩形或圆形)作为混合框架中的外框架柱。b.塔楼楼盖形式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楼盖:采用常规的混凝土主梁,次梁,楼板。优点:整体性好,节约成本,工艺成熟。缺点:由于核心筒与外框架距离最大约为 11 米,跨度较大,初步估算梁高为 900mm。同时框架梁与核心筒连接处内力较大,尚需考虑加腋。考虑梁下尚需通过机电管线,对建筑层间净高占用较多。同时作为超高层,累积的结构自重不容忽视。混凝土梁板的

18、自重较大。钢梁+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楼盖:主次梁均采用钢结构梁,楼板为压型钢板+ 现浇混凝土组合楼板。优点:同样构件性能下,钢梁截面尺寸和自重均明显小于混凝土梁。同时钢梁在腹板处可设洞,用于通过机电管线。可以明显降低结构自重,提高建筑层间净使用空间。同时钢梁为工厂预加工,可以提高现场施工速度。缺点:钢梁与柱,钢梁与钢梁之间节点较复杂,现场需要大量焊接等。总造价高于现浇混凝土。本超高层抗震设防烈度为 8 度,采用钢梁+组合楼板可大幅度减少结构自重,也同时降低了地震力,等同于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采用钢结构构件施工,可加快工程进度,部分弥补造价的增加。故方案选用钢梁+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作为塔

19、楼的楼盖体系。2.5.3 特殊结构屋面以上构架采用钢结构构架。方案一中 24 层有大跨度悬挑,拟使用钢结构桁架+ 钢吊柱。2.5.4 结构抗震性能设计本项目中超高层塔楼属于地标性建筑,考虑到其特殊性,宜拟定抗震性能设计目标。超高层塔楼功能为办公楼+酒店,人员使用率中等,估计常驻人员在 40006000 人左右,地震时倒塌危害巨大。但其使用功能在震时可中断。同时,作为超高层建筑,震后的大量加固不仅施工难度大,而且费用高,宜控制在大部分一般修理、个别处加固后即可继续使用的性能。综合以上,为贯彻“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原则,超高层办公酒店塔楼的结构抗震性能等级定位 C 级,结构各部位抗震性

20、能水准如下表:多遇地震目标性能水准 1设防烈度地震目标性能水准 3预估的罕遇地震目标性能水准 4核心筒墙,伸臂桁架及环状桁架,悬臂桁架无损坏 轻微损坏 轻度损坏框架柱,屋面构架 无损坏 轻微损坏 部分构件中度损坏框架主梁,核心筒连梁无损坏 轻度损坏,部分中度损坏中度损坏,部分严重损坏继续使用的可能性 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一般修理后可继续使用修复或加固后可继续使用2.5.5 基础方案目前尚无本项目的地勘报告,没有准确的地质参数和土层承载力数据。根据当地经验,3 栋高层塔楼下可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多层商业单体下采用天然基础,其他纯地下室部分根据抗浮情况,可选用抗拔桩或抗拔锚杆。2.5.6 主要结构

21、材料混凝土:主要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C60。钢筋:主要受力纵向钢筋采用 HRB400,部分梁箍筋可采用 HRB335,其他梁板分布钢筋可采用 HPB235。钢材:Q235B,Q345B,Q390B。2.5.7 需要特别说明的其他问题超高层塔楼为 180.45 米的框架- 核心筒结构,超过规范规定限高,需要进行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同时,因最新地震区划及抗震规范已实施,可不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但尚需视工程所在省当地实施和规定情况确定。STRUCTURE DESIGN SPECIFICATION1.GENERAL SITUATION1)This project located in YanT

22、a District of Xian, Shaanxi province. It located at the west-south side of crossing of Xisanhuan Rd and Tianguliu Rd. The project, which including 1 super high-rise office hotel, 2 high-rise apartments, 4 low-rise shopping buildings and a 3 layers deep huge basement, use an area of about 2.4 ha and

23、its distance is only 11 km to the centre of Xian. 2)Length, width, height, number of stories, story height of each unit see as following table:apartment(2 units)Shopping buildingNo.13/4Super high-rise office building(option A)Super high-rise office building(option B)Super high-rise office building(o

24、ption C)Length(m) 38.4 - 58.0 46.8 49.3width(m) 22.1 - 40.8 40.0 43.5height(m) 99.65 10.8/15 180 180 180Number of stories28 2/3 44 44 44Story height(m)3.4 - 5.4/4.2/3.8 5.4/4.2/3.8 5.4/4.2/3.82.DESIGN BASIS1)Structure design working lifeAs per Unified standard for reliability design of engineering s

25、tructures(GB 50153-2008), the structure design working life of this project is 50 years.2)Nature condition:Wind load:0.35kN/m2 in 50 year return period,0.40kN/m2 in 100 year return period;Snow load:0.20kN/m2 in 50 year return period;Seismic fortification intensity for 8 degree, acceleration for 0.20

26、g, anti-seismic group is the Second group.3)Main standards and codes:Rules of architecture engineer design document AQ 2008No.216Unified standard for reliability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 GB 50068-2001Unified standard for reliability design of engineering structure GB 50153-2008load code for the

27、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 GB 50009-2012Code for design of masonry structure GB 50003-2011Code for design of building foundation GB 50007-2011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 GB 50010-2010Code for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 GB 50011-2010(PS: Code for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 partially rev

28、ised version 2016.8.1)Code for design of steel structures GB 50017-2003Code for fire protection design of buildings GB 50016-2014Technical code for waterproofing of underground works GB 50108-2008Code for anticorrosion design of industrial constructions GB 50046-2008Standard for classification of se

29、ismic protection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sGB 50223-2008Unified technical code of wall material application GB 50574-2010Code for welding of steel structures GB 50661-2011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crete structures of tall building JGJ 3-2010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c

30、omposite structuresJGJ 138-2001Technical code for building pile foundations JGJ 94-2008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teel structure of tall buildings JGJ 99-98Technical code for ground treatment of buildings JGJ 79-2012Technical code for tall building raft foundations and box foundationsJGJ 6-2011Hig

31、h strength low alloy structural steels GB/T 1591-2008Steel plates with through-thickness characteristics GB/T 5313-2010Steel plates for building structure GB/T 19879-2005Standard for structural drawings GB/T 50105-2010Code for durability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GB/T 50476-2008Carbon structural

32、 steel GB/T 700-2006Steel plates for high rise building structure YB 4104-2000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steel-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YB 9082-2006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high strength concrete CECS 104: 99Specification f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encased concrete CECS 28: 90Specificat

33、ion for design of steel-concrete mixed structure of tall buildingsCECS 230:20083.BUILDING CLASSIFICATIONS AND GRADES:1) Building structure safety level: level 22) Seismic precautionary criterion:standard class(C class)3)Seismic precautionary grade of RC structure: Apartment(2 units)Shopping mall No.

34、13/4Super high-rise office hotel (option13)Basement(tower ranges)Basement (other ranges)Structural type Seismic resist wall Frame Composite frame-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core wallframe frameStructural building height(m) 100.10 11.25/15.45 180.45 - -Seismic precautionary grade of frame- grade 2 ext

35、ra grade 1 grade 2 or 3grade 4Seismic precautionary grade of shearing wallgrade 1 - extra grade 1 - -Note As per grade of tower4)water proofing grade of basement: grade 25)design category of ground and foundation: Class A4. CONCEPT OF SUPERSTRUCTURE AND BASEMENT STRUCTURE1)setting of structural join

36、ts( expansion joint, settlement joint, seismic joint)(1)treatment for super-length of basement structureThe basement is a super=length structure. We set no joint in basement structure in order to insure the water proofing effect. Wed use placing self-shrink concrete, setting construction post-cast s

37、trips, strengthen the concrete curing, controlling the placing temperature difference, strengthen the reinforcements and other measures to reduce the temperature stress effect.(2) treatment for distance between high 热负荷约为 10900kW(其中酒店区 3600kW、办公区 5700kW、裙房配套商业 1600kW)。根据使用功能及运营管理的需求,酒店区、办公区及裙房配套商业分别

38、设置独立的冷热源。制冷:酒店区选用 2 台制冷量 2800kW 的水冷离心式冷水机组,办公区选用 3 台制冷量 2200kW的水冷螺杆式冷水机组,裙房配套商业选用 2 台制冷量 800kW 的水冷螺杆式冷水机组。冷水机组设置于地下室专用机房内,配套冷却塔设置于裙房屋面。制热:酒店区部分热源冬季采用市政供热,过渡季采用自备锅炉房供热,设置 2 台 3T/h 油气两用蒸汽锅炉。办公区及裙房配套商业热源采用市政供热,分别设置换热机组,换热机房设置于地下车库。4.2 公寓区冷负荷约为 2200kW(仅裙房配套商业);热负荷约为 4000kW(其中公寓塔楼2500kW、裙房配套商业 1500kW)。制冷

39、:公寓区塔楼分户设置分体空调,裙房配套商业选用 2 台制冷量 1150kW 的水冷螺杆式冷水机组,冷水机组设置于地下室专用机房内,配套冷却塔设置于裙房屋面。制热:热源均采用市政供热,公寓区塔楼及裙房配套商业分别设置换热机组换热机房设置于地下车库。4.3 裙楼商业大空间采用全空气系统,设置空调机房,考虑过渡季节采用全新风运行的可能,并将噪声源的噪声控制在设计范围内;办公采用风机盘管+新风系统,酒店客房采用四管制风机盘管+新风系统;公寓区塔楼各房间设置地板辐射采暖系统。4.4 本工程消防控制中心、值班室、电话机房、电视机房设置分体空调,电气专业预留分体空调电源。5、 通风系统5.1 卫生间均设置机

40、械排风,公共卫生间换气次数为 10 次/h;酒店客房卫生间排风量为房间新风量的 80%,均排至室外屋面。5.2 生活水泵房按体积换气次数 4 次/h 设置机械排风系统,并按不小于排风量的 80%设置机械补风。5.3 变配电所按体积换气次数 12 次/h 及消除余热通风量取大值设置机械排风系统,弱电机房按体积换气次数 12 次/h 设置机械排风系统,均按排风量的 80%设置机械补风。5.4 电梯机房按体积换气次数 10 次/h 设置机械排风系统,排出室外,自然进风。5.5 厨房均设置有机械排油烟系统,并按排油烟量的 80%设计有机械补风、空调补风系统。并按体积换气次数 12 次/小时设置有事故通

41、风系统,事故通风系统与燃气泄漏报警装置连锁,事故通风机选用防爆型。并按体积换气次数 3 次/小时设置值班通风。5.6 洗衣房按体积换气次数 12 次/小时设置有平时排风系统,兼火灾时排烟,并按平时排风的50%设置有空调补风系统。并按 80%排风量设计有过渡季补风兼消防补风系统。5.7 制冷机房按体积换气次数 6/12 次/h 设置平时排风兼事故排风系统,排风机选双速型,平时低速运行,事故时高速运行,并按平时排风量的 80%设置机械补风。5.8 锅炉房按体积换气次数 12 次/小时设置有平时排风系统,平时排风系统兼事故通风系统,并按排风量的 50%设计机械补风系统。5.9 地下停车库按防火分区及

42、防烟分区分别设置机械排风(兼排烟)系统,排风量按稀释浓度法及换气次数法(6 次/h)分别计算并取其大值,有车道的防火分区利用车道自然补风,其余设置机械补风系统,补风量按不小于排风量的 80%设置;车库排风系统设 CO 浓度感应装置,车库排风机、送风机的启停由 CO 浓度连锁控制。5.10 变配电所、弱电机房、柴油发电机房等水专业设有气体灭火,事故后排风按体积换气次数5 次/h 设置机械排风系统,排风机与平时排风共用。气体灭火时,进出机房的送排风管上的 MEE阀门关闭,风机停转;待气体灭火完成后,MEE 阀门打开,同时启动送排风机。 室内外便于操作的地点分别设置通风的手动控制装置(电器开关)。6

43、、 防排烟系统6.1 本工程属于超高层项目,楼梯间、合用前室均需设置加压,设计是超过 32 层的加压送风系统需分段。楼梯间加压送风口每二至三层设一个,其加压风口为常开百叶。前室加压送风口每层设一个,其加压风口为常闭风口,当发生火灾时,由消防控制中心开启着火层及上下各一层电动加压风口,同时开启加压风机。6.2 不满足自然排烟要求的房间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排烟系统设置为一个排烟系统担负多个防烟分区的形式。排烟量按最大防烟分区每平方米 120m3/h 计算。6.3 地下室不满足自然排烟条件的内走廊及地上办公内走廊设置机械排烟系统,地下部分同时设计机械补风,补风量大于排烟量的 50。6.4 不满足自然排

44、烟要求的中厅设置机械排烟系统。中庭体积小于或等于 17000m3 时,其排烟量按其体积的 6 次 /h 换气计算;中庭体积大于 17000m3 时,其排烟量按其体积的 4 次 /h 换气计算,但最小排烟量不应小于 102000m3/h。6.5 地下机动车库有多个防火分区,根据防烟分区2000m2 的原则划分为多个防烟分区,且防烟分区不跨越防火分区。每个防烟分区设置一套排烟系统,排烟量按 6 次/h 换气次数计算,且不应小于规范要求,与平时通风系统兼用。靠近汽车坡道的防火分区利用汽车坡道自然补风,无自然补风条件的分区设机械补风系统,补风量不小于排烟量的 50%。7、 自控与监测7.1 当火灾发生

45、时,除消防排烟系统用排烟风机、送风机及前室、楼梯间加压风机外,其余通风、空调设备均自动切断电源。本工程的防排烟系统要求能在消防控制中心集中监控 , 远程启停。7.2 制冷机组、锅炉、板式换热器、冷热水泵、空调机组及新风机组除设就地控制开关外,全部进入楼宇自动控制系统进行控制、管理和监控。自动控制系统能够显示、记录、打印室内外空气状态参数、机组进出水温度,监控各空调、通风设备的运行状态以及设备事故报警等。7.3 自动控制系统根据供水总管和回水总管上的温度、流量信号计算实际负荷,并控制水泵及机组运行台数及流量。7.4 冷水机组系统开机顺序:开启冷却水电动蝶阀-启动冷却水循环泵-启动冷却塔-开启冷冻

46、水电动蝶阀-启动冷冻水循环泵-开启末端电动阀-核准末端空调水及冷却水流动-开启冷水机 组。停车时顺序相反。7.5 新风机组主风管里将设风量探测报警器,与 BMS 系统兼容监测在每段时刻所送的新风量是否在 设定值的范围内,如小于设定置将报警。7.6 组合式空调机组由回风温度控制回水管上的电动两通调节阀,调节水量,达到室内设定温度。7.7 风机盘管由房间温度控制回水管上的两通电动阀,并设有房间手动三档风机调速开关。7.8 空调机组可根据室外焓值与回风焓值进行调节新风阀与回风阀的开度,控制新风量与回风量的比例,以保证设计的室内参数,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天然冷源,以达到节能的目的。8、 环保专篇8.1 选

47、用低噪声的空调、通风设备。8.2 出机房的风管上均设置消声器,降低噪声对车库或商场内的影响。8.3 柴油发电机燃烧产生的烟气做水洗消系统处理,将由专业环保公司完成,8.4 垃圾房、隔油间排风、厨房排油烟经净化处理后尽量高空排放,满足环保要求。8.5 冷水机组、水泵、空气处理器及大型风机均设弹簧减震垫 ( 支架 ) 或横直纹橡胶减震垫。8.6 冷水机组、水泵进出水管上设橡胶软接头隔振,空气处理器、风机风管接口处设防火软接头隔振。9、 节能专篇9.1 空调主机采用环保冷媒且其能效比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相关要求。9.2 通风机、水泵等设备均选用效率较高的设备,均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相关要

48、求。9.3 冷却塔选用超低噪音型并且设置变频装置,减少冷却塔风机耗电量,并配备挡水板,以减少因飘水而失水。第四部分 电气方案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1.1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1620081.2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JGJ67-20161.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1.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101.5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34320121.6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 GB/T 50062-20081.7 20kV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320131.8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131.9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50217-20071.10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520111.11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20111.1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20091.13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20142、 设计范围2.1 变、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建筑建材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