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新版题库.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136358 上传时间:2018-12-12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10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新版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201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新版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201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新版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201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新版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201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新版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题库一、单项选择题【 A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 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A 】 2.人类进入 21 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A 马克思 B 爱因斯坦 C 达尔文 D 牛顿【 C 】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 工业革命 B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

2、关系的矛盾运动 D 阶级斗争【 A 】4.“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 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 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 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D 】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 吐故纳新 B 科学严谨 C 博大精深 D 与时俱进【 A 】6.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 实现共产主义 B 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 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 实现人权【 C 】 7.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2A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 一切从实际出发C 理论联

3、系实际 D 实事求是【 C 】8.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B 科学性C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D 与时俱进.【 C 】9.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的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一论断A 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B 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对具体实际的指导作用C 肯定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D 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 A 】10.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和理论结论是A 科学社会主义 B 辩证唯物主义 C 历史唯物主义 D 剩余价值学说【 A 】1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C 十月革命的胜利 D 剩余价

4、值的发现【 B 】12.在 19 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A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 美国宪章运动C 芝加哥工人起义 D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C 】1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 工业革命 B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 阶级斗争【 B 】1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A 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 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等上来历史舞台C 工人罢工和起义 D 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B 】15.提出价值规律是“一支看不见的手”的人是A 马克思 B 亚当斯密 C 大尉李嘉图 D 威廉佩蒂【 C 】16.马克

5、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的古典经济学理论是A 辩证法 B 历史观 C 劳动价值论 D 剩余价值论3【 A 】17.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 合理内核 B 基本内核 C 精髓 D 核心【 B 】18.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讽刺家”的是A 费尔巴哈 B 傅立叶 C 欧文 D 圣西门【 D 】1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A 德国 B 奥地利 C 中国 D 俄国【 C 】20.无产阶级的世界科学观和方法论是A 辩证唯物主义 B 历史唯物主义C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 唯物主义【 A 】21.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

6、属性是A 科学性 B 革命性 C 实践性 D 与时俱进【B】 2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征是A 革命性和批判性 B 实践性阶级性 C 科学性和历史性 D 辩证性和彻底性【D】23.火是万物本原的观点是属于A 唯心主义的观点 B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C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 自发的或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D】24.“万物皆备于我”是A 形而上学的观点 B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 唯心主义辩证法的观点 D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A】25.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要得出这一结论A 必须通过人的意识 B 根本不要通过人的意识C 完全依赖于人的意识 D 纯粹依赖于自然物的存在【A】26.列宁对辩证

7、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 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C 】 2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统一于4A 存在 B 精神 C 物质 D 原子【 B 】 28.“运动应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他的量度” ,因为静止是A 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 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C 运动的原因和根据 D 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D】29.心情愉快,则感到“光阴似箭” ;心情抑郁,则感到 “度日如年” 。则表明A 时间是人的主观感觉 B 时间随着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C 时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 D 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

8、性【A】30.实践最本质的特征是A 直接现实性 B 客观物质性 C 主观能动性 D 社会历史性【C】 3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句话是A 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B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B】 32.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是A 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 唯心主义的观点 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A】33.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以A 事物的区别为前提的 B 事物的共同性为前提的 C 事物之间相互转化为前提的 D 事物的发展为前提 【D】34.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

9、对立的焦点是A 联系的观点和孤立的观点的对立B 发展的观点和不变的观点的对立C 全面的观点和片面的观点的对立D 是否承认矛盾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的动力观点的对立【C】35. 发展的本质是A 事物的量的变化 B 一切变化和过程5C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 事物范围的扩大【 C 】36.承认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A 是西方哲学的一贯风格 B 是唯心主义的观点C 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D 是一切哲学的共同主张【 C 】37.爱因斯坦指出“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A 哲学是一切科学之科学B 哲学是各门学科的知识基础C 哲学对各门具体学科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D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

10、局部的关系【 A 】38.哲学基本问题是A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C 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 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 C 】39.否认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性问题是A 唯物论 B 唯心论 C 二元论 D 不可知论【 D 】40.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存在性 B 结构性 C 运动 D 客观实在性【 B 】41.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A 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B 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C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D 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 B 】42.哲学上物质范畴与科学上的物质形态的图案系是A 本源和派生的关系

11、B 一般和特殊的关系C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 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A 】4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C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 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B 】44.列宁指出:当然就是物质与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 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这里讲的6“有限的范围”是指A 物质能否被物质所正确反映 B 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C 意识是否根源于物质 D 意识是否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 】45.“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 。这一论断

12、是A 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意识的“物活论”观点B 辩证唯物主义解释物质起源的正确观点C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感觉论观点D 把意识与物质等同的庸俗唯物论的观点【 D 】46.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是A 人类的进化 B 动物心理的形成 C 语言的产生 D 劳动【 C 】47.否认意识的主观性,认为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这是A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B 唯心主义的观点C 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D 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D 】48.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A 思维和存在的统一 B 各种实物的总和C 主体和个体的统一 D 多样性的物质统一、【 B 】49.毛泽东“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诗句中包含的

13、哲学道理是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间空间的主观性的统一B 物质运动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C 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间空间的有限性统一D 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 C 】50.实践高于理性的人是,是因为实践具有A 普遍性 B 绝对性 C 直接现实性 D 客观实在性【 D 】51.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段记载中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A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 运动与物质不可分割7C 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 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C 】52.“观念的东西不外事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

14、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A 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 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D 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客观映像【 A 】53.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者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是A 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B 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观点C 否认世界物质存在具有条件性D 否认世界存在的无限丰富性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 】54.相信意念,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A 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主义、B 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C 主张精神住在客观物质世界的主管唯心主义D 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B 】5

15、5.荀子说:“心不始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部闻。 ”这表明A 人的意识具有客观性 B 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C 人的意识具有对象性 D 人的意识具有主观性【 C 】56.传习录记载:“先生(王阳明)游南镇,一友之岩中花树问: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是,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这一观点的错误是A 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B 承认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C 认为人的意识是万物产生和存在 的根源D 认为人对花的感觉是主观与客观的同一【 B 】57.物质的根本属性是A 客观实在性 B 运动 C

16、 结构性 D 层次性8【 A 】58.承认物质存在,却否认物质的运动,这是A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 唯心主义的观点C 不可知论的观点 D 诡辩论的观点【 D 】59.承认运动的存在却否认运动具有物质承担着,这是A 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B 诡辩论的观点C 不可知论的观点 D 唯心主义的观点、【 A 】60.“时间空间是一切事物的储藏所” ,这是A 机械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B 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C 唯心主义的时空观 D 朴素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C 】61.“时间空间是人类感性直观形式。 ”这是A 机械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B 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C 唯心主义的时空观 D 朴素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 B

17、 】62.“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一观点是说A 认识世界没有必要 B 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C 实践无需认识指导 D 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C 】63.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这说明A 运动是世界的本质 B 世界上只有运动,没有静止C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D 运动与静止时绝对对立的【 C 】6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A 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B 动即是静,静即是动C 静止时物体运动的特殊状态 D 只有绝对的运动,没有相对的静止【 B 】65.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A 物质的 B 运动的 C 实践的 D 精神的【 D 】66.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是A 自然界 B

18、人类社会 C 精神 D 实践【 A 】67.否认运动,把静止绝对化,就会走向A 形而上学不变论 B 相对主义诡辩论 C 唯心论 D 庸俗进化论【 B 】68.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就会导致9A 形而上学不变论 B 相对主义诡辩论 C 唯心论 D 庸俗唯物主义【 C 】6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共性和个性的观点 B 对立统一的观点C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 有限和无限的观点【 A 】70.“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歌谣揭示的哲理是A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 事物是偶然性的堆积C 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 D 事物的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

19、来【 C 】71.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指A 对立面之间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关系C 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D 对一事物存在发展发生作用和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B 】72.“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这一论断说明A 世界除了过程,什么都不存在B 一切都在变化和发展,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C 世界作为过程的集合体本身是没有方向的运动状态D 承认运动就必然否认相对稳定【 C 】7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焦点在于A 是否承认事物的普遍联系B 是否承认失误的永恒发展C 是否承认失误发展的源泉和

20、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D 是否承认失误发展是有客观规律【 C 】74.人们由于利益的驱动,疯狂的挖掘草原上的植物“发菜” ,严重地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局部土地沙漠化,这个案例说明A 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客观规律B 过分强调事物的绝对远东,否认事物的相对静止C 只追求人的活动与经济利益直接联系,没有看到眼前活动与生态平衡的长远10的间接联系D 只看到物与物质间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的联系【 D 】75.“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个论断是A 唯物论的观点 B 辩证法的观点 C 决定论的观点 D 形而上学的观点【 C 】76.“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是A 形而上学

21、观点 B 唯物辩证法观点 C 诡辩论观点 D 不可知论观点【 C 】77.“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这一观点是A 机械决定论观点 B 形而上学观点C 唯物主义辩证法观点 D 唯心主义辩证法观点【 B 】78.“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是A 辩证法观点 B 诡辩论观点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 唯心主义观点【 A 】79.科学家洛仑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震动翅膀会在得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 ,这个说法A 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B 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C 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联系的客观性D 否认了联系

22、的多样性【 A 】8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根据是A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B 矛盾的统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C 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D 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B 】8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在于它揭示了A 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B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 事物发展的结构和层次 D 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A 】8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A 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 B 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C 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D 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D 】83.矛盾的基本属性是A 普遍性和特殊性 B 绝对性和相对性 C 整体与局部 D 同一性和斗争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