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组织行为学练习测试题库(标红题目为更新题目)填空题1组织行为学常见的研究方法有:_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验法;案例分析法 . 2能力差异表现为:水平差异;类型差异;早晚差异_。3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有:社会文化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家庭因素;个体因素。4动机的产生主要依赖两个条件:其一是个体因缺乏某种东西而引起的需要(驱力或欲望) ;其二是个体之外能满足需要的客体、情境、条件等诱因。5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6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人的高层次需要由权力需要;友谊需要和成就需要构成。7 “生存、关系、成长”理论认为人类有三种需要:
2、_生存需要;相互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_ 。8从公平理论来看,影响激励效果的不仅有_报酬的绝对值 ,还有报酬的相对值。9强化的类型有_报酬的绝对值 报酬的相对_ 。10综合激励理论主要包括_ 波特劳勒_的综合激励理论和_罗伯特豪斯的综合激励理论。11挫折发生的三个必备条件是_个体所期望或追求的目标是重要的;个体认为该目标是有可能达成的;在目标与现实中存在难以克服的障碍。12影响人际知觉偏见的心理因素有第一印象(初次印象) ;刻板印象(人际知觉的定型化) ;光环效应(晕轮效应) 。13归因的一般原则有共变原则;打折扣原则;非共同效果原则;非预期性原则;三度归因原则。14根据信息沟通时的反馈信息多少,
3、在组织中可以把沟通分为两种:_双向沟通和单向沟通。15从相互作用分析的角度出发,交往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即平行的交往和交叉的交往_。16高绩效团队的特点有:_ 高效率、高绩效;规模较小;成员技能互补;善于变化。17领导行为的效果是由_领导者、被领导者以及环境变量_交互作用所决定的。1820 世纪 70 年代,领导问题的研究以考虑情境因素的应变理论为主导方向。但到 20 世纪 80 年代,一些研究者则从领导与下级的关系以及领导者是否具有远见卓识的角度研究领导行为,从而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理论,主要包括_领导成员交换理论;领导归因理论;领导魅力理论;转变型领导理论和超越型领导理论 。19在组织设计决策中
4、,最基本的影响因素是_ 环境;战略;规模和技术。20按照组织文化的内在特征,将组织文化划分为四种类型:学院型;俱乐部型;棒球队型;堡垒型。21美国密歇根大学组织行为学教授约翰威根将组织行为学技能分为五个等级,即本本型、本本与情景结合型、能力型、熟练型和_专家型。22人的行为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主要特征有:目的性、社会性、_ 自主性 _、连续性、持久性和可塑性。23期望理论的公式用符号表示为:M=VE,其中 V 指目标价值(效价) ,E 指_期望概率(期望值) 。24按群体构成的原则和方式,可以把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_非正式群体。 25在组织行为中,沟通可以定义为通过一套公共符号系统进行思想
5、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信息的发送者、信息的接受者、所传递的信息。2单项选择题1.组织行为学把组织和职工本人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称为( A )A.事业生涯管理 B.事业生涯计划 C.事业生涯开发 D.事业生涯发展2.组织内部的职工个人工作等级、职位的升降指的是事业生涯的( B )A.横向变动 B.纵向变动 C.斜向变动 D.向核心的变动3.每个人都有对他人的需要,因而产生人际关系的需求。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 D )A.霍曼斯 B.劳勒 C.伦林 D.舒兹4.确定信息通道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沟通要素是( A )A.信息源 B.接受者 C.编码 D.载体5
6、.在领导活动的三要素中,关键要素是( B )A.客观环境 B.领导者 C.被领导者 D.组织文化6.属于领导权变理论的是( B )A.领导作风论 B.途径-目标理论C.领导行为方格论 D.领导行为二元四分论7.在企业家整体素质体系中,其核心要素是( C )A.协调素质 B.组织素质 C.能力素质 D.应变素质8.“任何领导类型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是一无是处,而是与环境情况相适应的” ,这一主张的提出者是( A )A.菲德勒 B.李克特 C.耶顿 D.霍曼斯9.按照动机作用的强度来分类,可将动机分为( C )A.物质动机与精神动机 B.低级动机与高级动机C.优势动机与次要动机 D.积极动机与消极
7、动机10.马斯洛认为,若一个人的所有需要都相对未满足时,支配人们行为的优势需要是( A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爱与归属需要 D.尊重需要11.诺基亚(Nokia)公司的“科技以人为本”的口号属于组织文化的( C )A.仪式表现形式 B.语言表现形式C.文字和标识表现形式 D.现代科技方法的表现形式12.组织行为学实际上是组织中以人为中心的(D )A.行为科学 B.管理心理学 C.人事管理学 D.现代管理学13.提出 X 理论与 Y 理论的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A )A.麦克里格 B.梅奥 C.罗斯 D.安德鲁斯14.创造性行为的特点是( D )A.被动性 B.社会性 C.管理性 D
8、.适应性15.领导的权力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资源控制权、专长权和( B )A.指挥权 B.奖惩权 C.决策权 D.人事权16.决策民主化的先决条件是( B )3A.决策科学化 B.决策法制化 C.决策公开化 D.决策合理化17.在组织变革实践中,进行人事方面改革的主线是( A )A.组织成员间的权力再分配 B.改变组织成员的作风C.改变组织成员的评价标准 D.组织成员间人际关系的改变18.下列选项中不是个人加入群体的原因的是(D )A.地位需要 B.自尊需要 C.情感需要 D.人为需要19.小群体与大群体相比,其优势主要在于( A )A.完成任务速度快 B.易解决复杂问题C.绩效水平高 D.凝
9、聚力强20.下列沟通形式中属于正式沟通的是( B )A.偶然式 B.全方位式 C.集束式 D.流言式21.一个包容动机很强而又主动表现者,一般是一个( A )A.性格外向喜欢与人交往的人 B.性格外向不喜欢与人交往的人C.性格内向喜欢与人交往的人 D.性格内向不喜欢与人交往的人22.决策程序中的最后阶段是( D )A.决定决策方案 B.实验决策方案 C.评估决策方案 D.实施决策方案23.根据组织变革的力场分析方法,为了开创变革的局面,管理者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C )A.降低变革压力的强度 B.增大变革阻力的强度C.降低变革阻力的强度或稳定性 D.变变革的压力为变革的阻力24.把性格划分为 A
10、 型、B 型、C 型、D 型和 E 型,其分类的依据是( B )A.某种倾向性 B.人的行为模式C.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 D.思想行为的独立性25.人际心理关系形成的基础是( A )A.人们的直接感情相互作用 B.人们的直接血缘关系C.人们的宗教道德观念 D.人们的政治法律观念26.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美国心理学家是( C )A.麦克里兰 B.史布兰格 C.海德 D.特尔曼27.在满足成员的社会需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群体是(B )A.正式群体 B.非正式群体 C.命令群体 D.任务群体28.最能集中体现民主或参与管理的沟通网络形式是( B )A.轮式 B.全方位式 C.链式 D.Y 式29.在组
11、织行为学中,把权力、成就、情谊等这类动机称为( B )A.原始动机 B.习得动机 C.一般动机 D.生理性动机30.在相关分析中,相关系数的范围是( C )A.+1 到 0 B.0 到-1 C. +1 经过 0 到-1 D. +1 不经过 0 到-131.“效率就是生命”是一种( C )A.理性价值观 B.政治性价值观 C. 社会价值观 D. 集体价值观432.影响信息沟通的基本因素除了信息源、接收者、编码与解码以外,还包括( A )A.通道 B.工具 C. 情境 D. 路线33.在相互依赖关系的类型中,依赖关系最为复杂的是( C )A.联营式关系 B.顺序性关系 C. 互惠式关系 D. 协作
12、式关系34.双因素理论认为,能使人们产生工作满意感的因素是(A )A.激励因素 B.保健因素 C. 维持因素 D. 满意因素35.组织的基层管理层负责实施上级所安排的具体计划或工作,因此基层管理层也称为( D )A.战略层 B.计划层 C. 业务层 D. 作业层36. 动机是人类行为的直接原因,驱使人们产生某种行为,这体现了动机的(A )A始发机能 B导向机能 C选择机能 D强化机能37. 管理群体间互动最简单、花费最低的方法是( A )A制定规则与程序 B设计联络员角色C成立工作团队 D建立特别工作组38. 在组织决策中,形成决策的前提是( B )A全面准确地掌握信息B了解组织的外部环境和内
13、部条件C把握决策对象的运动规律D确定决策对象与目标39. 在现代组织结构的形式中,部门执行制指的是( D )A事业部制 B模拟分权结构 C虚拟结构制 D超事业部制40.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是( C )A.世界观 B.人生观 C.价值观 D.态度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提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 AC )A.人的心理活动 B.一切人的行为规律性C.行为反应规律性 D.群体心理规律性E.组织心理规律性2.为了建立合理科学的决策体制必须做好的基础性工作包括(ABD )A.建立科学的信息系统 B.
14、建立合理的参谋系统C.建立科学的组织系统 D.建立合理的决断系统E.建立民主的领导系统3.从心理学研究的角度来看,属于行为的共同特征的有( ABCDE )A.因果性 B.持久性 C.自发性D.目的性 E.可变性4.组织文化的内容包括( ABCE )A.共同的价值观 B.组织目标或宗旨 C.行为规范与规章制度5D.组织变革策略 E.作风及传统习惯5.社会知觉包括( ABCD )A.对他人的知觉 B.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C.对角色的知觉D.对因果关系的知觉 E.对自我的知觉6.权变理论又被称为(CD )A.权力理论 B.权威理论 C.应变理论D.情境理论 E.领导模式理论7.群体可能达到的绩效水平在
15、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体成员个人给群体带来的资源。在群体成员资源变量中,最重要的有( AC )A.能力 B.关系 C.性格特点D.服从程度 E.规模8.组织运行要素主要包括( ABCE )A.领导 B.决策 C.激励D.创新 E.控制9.凝聚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群体行为的(BC )A.效用 B.效率 C.效果D.效能 E.效价10.能力按其适应性可分为( ACD )A.智力 B.才能 C.专门能力D.创造力 E.智商判断题1组织是群体的总称,它不是管理的一种职能。答案:错误2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工作对人的吸引力是最主要的保健因素。答案:错误3工作态度是个体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16、答案:正确4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别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就会提高,这种现象叫做协同效应。答案:错误5自我管理型团队比问题解决型团队的自主程度更高。答案:正确6圆式沟通是一种典型的正式沟通网络形式。答案:正确7现代特性理论认为,领导者的特性和品质是先天遗传的,是不可以通过教育训练培养的。答案:错误8在紧急的情况下,独裁的领导方式最有效。答案:正确9组织变革内容决定着组织变革活动的性质和规模,是选择组织变革策略所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答案:正确610组织结构是要将组织的个体和群体以分散的方式去完成工作任务。答案:错误名词解释答案1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
17、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互交叉和渗透的边缘性综合性学科,具有边缘性、综合性 、两重性 、实用性的特点。2气质气质就是个人与生俱来的、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心理活动特征。3激励激励就是指管理者创设各种既能朝向组织目标又能满足职工合理需要的物质性和精神性条件,持续激发职工的动机,以调动职工行为积极性的过程。4激励因素来自工作本身实质上是人们对工作本身的要求。使职工感到非常满意的因素,主要是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本身带有挑战性,工作的成绩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以及职务上的责任感和职业上能够
18、得到成长和发展等等。这些因素的满足能够极大地激发职工的热情,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如果这类因素解决不好,也会引起职工的不满,虽无关大局,却能严重影响工作的效率。5公平理论人能否受到激励,不但会由于他们得到了什么而定,还会由他们看到别人(或以为别人)得到了什么而定。他们不仅会将自己付出的劳动(或贡献)和所得的报酬之比值进行横向比较,还会把自己现在付出的劳动(或贡献)和所得的报酬之比值进行纵向比较。比较的结果,若两种比值是相等的,就会产生公平感,若两种比值不相等,则产生不公平感。6负强化亦称消极强化撤销一个厌恶的刺激,以增加一个行为发生的概率。7消退亦称衰减撤销一个愉快的刺激,以降低一个行为发生的概率
19、。8挫折挫折是指人们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遇到障碍不能克服时,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情绪反应。9态度形成与转变态度形成的过程是指从没有某种态度到具有某种态度,从简单的态度到复杂多样态度,从不稳定的态度到稳定态度的过程。态度转变的过程是指人的态度由旧到新的过程,它包含两种情况,一是态度的强度的转变,或称一致性的转变,即原有态度的方向不变,只是改变了态度的强度(加强或减弱) 。二是态度的方向转变,或称不一致性的转变,即以新的态度代替旧的态度。如由反对变为拥护,由消极变与积极,由讨厌变为追求等。10工作满意度“工作满意度”指员工个体对所从事的工作采取的喜欢或不喜欢的态度。11人际沟通人际沟通就是指人与人之间信
20、息的传递和理解过程。有时也被称为信息沟通,意见沟通等。12交叉交往7在交往中如果得到的不是适当的反应或预期的反应,就可能使交往中断,这时,相互作用是交叉的,我们把这种交往称交叉交往。13高绩效团队高绩效团队是指一种能自动变革、高效率朝着目标运转的团队。14领导领导是指引和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来实现所期望目标的行为过程。15影响力影响力是指一个人与他人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能力。16组织结构组织结构就是组织的框架体系。也就是组织各部门及各层次之间所建立的一种人与事和人与人的相互关系。17组织变革组织变革就是指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自身结构和功
21、能,以提高其适应环境,求得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应变能力。18参与认同法参与认同法是一种通过让普通组织成员以不同方式参加组织变革活动,来使得他们在组织变革的目标、内容、步骤和方法等问题上与领导者采取相同的认识和态度的调控组织变革动力的心理学方法。19强制推行法强制推行法是指一种领导者在特定条件下,采取强制性的行政手段来调控组织变革动力,以推动组织变革的方法。20力场分析法力场分析法是由勒温提出的,他认为在贯彻变革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阻力,可以运用力场分析的方法去分析组织中支持和反对变革的所有因素,采用图示法排队,分析比较其强弱,然后采取措施,通过增强支持因素和削弱反对因素来推行改革的方法。21近因效应
22、指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22工作绩效是指个人、群体或组织成功地完成一项工作或达到一个目标的程度。23群体凝聚力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接纳,同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也就是一个群体对于它的组成成员的内在吸引力。24权变在一种环境下所适合的方式可能不适合于另一种环境,不存在一个普遍适用的、最好的方式,而只能“视情况而定” 。25.事业生涯 指一个人一生所连续地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职位及岗位的发展道路。26.面谈法是研究人员通过与被调查者直接交谈,来探索被调查者的心理状态的研究方法。827.组织文化 是指在狭义的组织管理领域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
23、化倾向,实质上是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28.晕轮效应 是一种以点概面的思想方法,它以实物的某一个特性为依据,而忽视事物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物全面评价,结果产生了错觉。29.群体促进效应 也称为群体助长效应,是指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别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会提高的一种现象。30.测验的信度 是测量反映被测者特征的真实程度,即可靠性。31.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它是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合力。32.组织结构合理化组织结构合理化是指组织内部各运行要素的有效配置及其相关机制的有效发挥。简
24、答题1简要解释变量、自变量、因变量、中介变量、主试、被试、假设、因果关系等概念。2气质的特点有哪些?3在管理中如何运用能力的差异?4性格在管理中有什么意义?5在管理中如何运用双因素理论?6期望理论对管理实践有何启示意义?7强化理论在管理实践中有哪些运用?8应对挫折有哪些方法?9转变态度的方法有哪些?10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哪些?11怎样提高领导者的影响力?12简述组织社会化的三阶段模型。13影响新成员组织社会化的因素有哪些?14常见的组织变革的方法有哪些?15组织变革中,组织成员不安全感产生的深层原因是什么?16如何在组织变革中实施强制推行法?17什么是组织?它分哪些层次?18怎样正确评价马斯
25、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9简述团队形式的优点及限制。20. 简述影响群体间互动的因素。21.组织行为学的两重性是由什么决定的?922.简述制约群体有效性的因素。23.什么是领导二元四分图模式?简答题答案1简要解释变量、自变量、因变量、中介变量、主试、被试、假设、因果关系等概念变量是能被测量的,可能在数量、强度的任一方面或两方面都发生变化的一种一般特征。比如:工作满意度、员工生产率、工作压力、能力、个性、群体规范等都是组织行为学中的变量。由研究者操纵变化的变量叫自变量。在组织行为学中,通常研究的自变量包括智力、个性、工作满意度、经验、动机、强化模式、领导风格,报酬分配、甄选方法以及组织设计。 因变量
26、是受自变量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反应变量。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中,常见的因变量有生产率、缺勤、流动、工作满意度及组织承诺。中介变量又称中间变量,或者权变变量,是指一类影响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的一种变量。由于这种变量不易被观察到,不易被操纵、不易被测量,因此可以认为它是一种潜在的或假设的变量。例如:如果增加工作领域中直接监督的程度(X),则会提高工人的生产率(Y),但这种影响受到所从事任务的复杂性(Z)的制约。主试是指在研究中负责主持该项研究活动的个体,一般为 1 名。被试是指在研究中被研究的对象。在组织行为学中往往是人。对于两个或多个变量间的关系所作的试探性解释称为假设。因果关系是指在假设中的原因与结
27、果的关系。根据定义,假设中暗含着一种关系,也就是说,它意味着一种预先假设的原因与结果的关系。2气质的特点有哪些?气质是个人与生俱来的、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心理活动特征。气质主要是先天的;气质有极大的稳定性,但也有一定的可塑性;每一气质类型各有优缺点,都有可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就;气质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影响;气质可能会影响到活动效率。3在管理中如何运用能力的差异?录用选拔,全面考察;使用安排,人尽其才;培训提高,两者兼包;考核评价,因岗异样。4性格在管理中有什么意义?行为预测;量材而用,因材施教。5在管理中如何运用双因素理论?根据赫氏理论,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就要在“满足”二字上做文章。满足人们对外
28、部条件的要求(保健因素间接满足) ,或者满足人们对工作本身的要求(激励因素的满足直接满足) 。我们在实施激励时,应注意区别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前者的满足可以消除不满,后者的满足可以产生满意;在间接满足方面注意发挥保健因素的作用;在直接满足方面,突出发挥激励因素的作用;设法将保健因素转变成激励因素,指导奖金发放。6期望理论对管理实践有何启示意义?(1)激励动机,必须同时考虑三方面的问题努力与工作绩效 、 绩效与报酬 、 报酬与需要。(2)提高绩效到报酬的期望值。根据 VIE 理论,工作绩效只是获得工作报酬的手段。人们只有明确认识到工作绩效对于获得报酬所具有的肯定意义的条件下,才会去努力争取高水平
29、的工作绩效。因此,管理者应该对组织成员讲清楚,什么样的绩效水平将会导致什么样的报酬。奖酬办法越明确,越具体,组织成员所形成的动机就越明确、具体,因而强度也就越大。(3)提高效价,采取合适的报酬10根据 VIE 激励理论,报酬的效价是影响激励量的关键因素。人们只有在认为社会组织所许诺的工作报酬对自己具有一定意义的前提下才会为了获得这种报酬而主动地去努力工作。7强化理论在管理实践中有哪些运用?强化对象: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强化因素;强化手段:不断创新,采取多种强化手段;强化时机:及时而正确强化;强化策略:奖励与惩罚相结合,以奖为主,以罚为辅。8应对挫折有哪些方法?提高认识,正确对待挫折,充分认识到
30、挫折是社会生活中的正常现象,几乎每个人都无法逃避,试着改变自己的认知角度,也就是换一个角度看待自己遭遇的挫折;改善不恰当的管理,采取宽容态度;改变情境,弱化情境,万不可将挫折无限放大,尽可能地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那些最能使自己感到自信、愉快和充实的活动上去;采用精神发泄法学会合理宣泄,缓解心理压力。9转变态度的方法有哪些?(1)逐步提出要求心理学研究表明,要转变一个人的态度,首先必须了解他原来的态度立场,然后再估计一下他的态度立场与所要转变的态度目标的差距是否过于悬殊,若差距过大,反而会发生反作用。如果逐步提出要求,不断缩小差距,则人们比较容易接受,所以要转变人们的态度,不能操之过急,最好逐步
31、提出要求。(2)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心理学家们研究认为,要转变一个人的态度,最好能够引导他积极参加有关的实践活动,或者在活动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原因在于,某种特定的环境气氛能够使人们受到感染。(3)利用组织规定和群体规范组织的规章制度、公约、法规,它告诉人们怎样做是对的,怎做是不对的。一般地说,可以有效地改变人们的态度。任何一个群体都有自己的行动准则(或群体规范) ,它要求群体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遵守。如果个体违反了群体规范,群体就会采取各种形式的压力使该成员服从。因此,管理者可利用群体来改变一个人的态度。(4)充分利用宣传工作管理人员改变职工的态度主要是采用普遍宣传、重点教育和个别说服的方法。可以这
32、样说,其他的任何一种方法在某种意义上都离不开宣传工作。10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哪些?邻近性;熟习性;相似性;互补性;自我暴露;个人条件。11怎样提高领导者的影响力?提高领导者影响力水平的关键是提高领导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水平;正确使用权力性影响力,即通过政策、程序、规定、决策和命令等方式正确行使职权;形成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与和谐的组织气氛,增强权力性影响力与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效能;遵循领导的法则,发挥成功的领导影响力的作用。12简述组织社会化的三阶段模型。一个员工从“局外人”成为“内部人”需要经历社会化的三个阶段。 (1)预期的社会化:这个阶段始于个体真正加入组织之前。预期的社会化信息来自各个方面,例如招聘广告、个人经验等等。 (2)碰撞: 第二阶段一般是从员工签订雇佣合同开始。在这个阶段,新员工开始觉得现实和期望并不一定相吻合,为此感到吃惊和不安,有学者称之为“现实震惊” 。 (3)调整和变化:随着员工明确了目标和任务,掌握了工作技能、解决了角色冲突,就开始进入组织社会化的第三阶段员工开始改变自己,接受组织文化,逐渐融人组织。13影响新成员组织社会化的因素有哪些?(1)组织能够控制的因素组织能够控制的因素主要有五个:管理层对社会化的认识; 对新员工的招聘面试;正式的新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