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及答案.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139790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7.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詹天佑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台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平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大概 差不多 ,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

2、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1)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用“ ”把它画下来。(2)用“ ”画出文段中的排比句。读一读,说说你能体会到什么?(3)读文中画“”的句子,这句话表现了詹天佑 (4)詹天佑克服重重困难,开展工作的力量源泉是什么?(5)用双横线画出选段中描写环境的语句,从中你体会到什么?(6) 用波浪线线画出选段中描写詹天佑心理的语句,从中你体会到什么?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shn kn)测线路。 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细密 周密 严密)计算。詹天佑经

3、常(鼓励 鼓舞 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背着标杆、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塞(si si)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詹天佑不管条件怎样恶劣(w ),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还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 惹那些外国人讥(j j)笑我们,还 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1、划去括号里用得不正确的词语或读音。2、在

4、文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3、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写在横线上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4、用“ ”划出排比句,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什么?答:从句子中我体会到修筑这条铁路困难重重,要认真勘测,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5、想一想作者围绕勘测线路,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答:1、严格要求工作人员。2、以身作则,与工人同甘共苦地勘测、绘图。 3、请教当地的农民。 4、遇到困难总是想着为祖国争气,鼓励自己。 6、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1)这句话表现了詹天佑 对工作一丝不苟、

5、极端负责 的精神。(2)选词填空。 精密 周密(精密)的仪器 (周密)的计划 (周密)的观察 (精密)的勘测7、找出文中两对近义词(周密)(精密)(嘲笑)(讥笑)8、用“ ”划出具体描写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的句子。10、用“ ”画出詹天佑遇到困难时的想法。(2 分)11、读了这一片段,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对詹天佑说什么?(3 分)答:詹天佑你对工作极端负责的精神让我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是无比骄傲,你是我们心目中的大英雄,我们一定好好学习以你为榜样。 12、詹天佑这样做的力量源泉是什么呢? 答:詹天佑这样做的力量源泉是他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为祖国争气的坚强决心。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

6、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 , 他总是想 : 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 , 一定要把它修好 ; 否

7、则 , 不但惹外国人讥笑 , 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1、我首先要在横线上标上正确的标点。(3 分)2、按课文内容在( )填上适当的词。3、读了这段话我觉得它主要写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 4、我能用横线在文中划出写自然条件恶劣的语句。(1 分)5、詹天佑不允许工程人员说这样的话,表现了他对工作一丝不苟、极端负责 的精神(2 分)6、文中以“常常请教当地农民”这事,写出詹天佑的谦虚请教 / 虚心学习 。(1 分)7、文中写詹天佑的心理,在“中国人”之后还要加上“自己”,在“修好”之前加上“一定”,表现了他为国争光的决心。 8、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

8、:“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大概 , 差不多 ,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这句话的意思是:( C) (3 分)A、说明詹天佑对工作较认真,不对工程人员说“大概”这类话。B、说明詹天佑只喜欢干实事,不喜欢听多余的话语。C、说明詹天佑对工作一丝不苟,极端负责,对工作人员要求非常严格。9、从短文来看,修铁路要经过的这个地方,地形有什么特点?从文中找出两个词语来概括 峭壁、深谷10、读了“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这句话,我想试着模仿写一句。 (写一个排比句即可)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d di)不开凿隧道,其中数

9、(sh sh)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tio tio)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 1100 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bi pi)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ling ling) ,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1、 “毅”用部首查字法应查(殳) ,用音序查字法应查(Y ) “凿”字是(上下)结构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业、凵) ,用音序查字法应查(Z)

10、。2、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写詹天佑是怎样开凿隧道的,表达了作者对詹天佑创新才能的赞美。 3、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2 分)4、詹天佑在开凿居庸关隧道时遇到的困难是山势高,岩层厚,他采用的办法是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在开凿八达岭隧道时遇到的困难是隧道长 1100 多米,他采用的办法是中部凿井法。由此,我体会詹天佑具有创新精神。5、 用“”画出具体说明“中部凿井法”的语句。 (1 分)6、假如你是开凿隧道的工人,你想对詹天佑说些什么?(2 分)答:詹天佑你真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我能和你一起工作是我这一生的荣幸!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co cho)笑,毅(y

11、 y)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kng gng)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hu ku)。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

12、程师失掉信心。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 1100 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1.将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读音用“”划去。(2 分)2.结合文章内容,分别给这两段文字加上一个小标题,写在下面横线上.(2 分)第一段小标题: 勘测线路 第二段小

13、标题: 开凿隧道 3.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子,用加点的词造句。 (2 分)造句:学校三申五令强调上学一定要穿好校服、戴好红领巾,否则,将被扣分,受老师批评、同学遣责。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长 200 千米,是联结华东和西北的交通要(yo yo )道。当时,清朝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帝国主义者谁也不肯让谁,事情争夺了好久得不到解决。他们最后提出一个条件:清朝政府如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他们以为这样一要(yo yo)挟铁路就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帝国主义完全想错了,中国那时候已经有了自己的工

14、程师,詹天佑就是他们中间的一个。1905 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消息一传出来,全国都轰动了,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出世呢。 ”原来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各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1、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音节,画上“_” (2 分)2、用“”画出说明帝国主义国家阻挠清政府修筑京张铁路的“原因”的句子。 (2 分)3、用“_ ”划出能说明“要挟”意思的句子。 (1

15、 分)4、帝国主义者之所以要“要挟”清政府,是因为他们认为中国没有自己的工程师,铁路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_5、 “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 ”这个“笑话”是指_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他们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各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6、这段话主要写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重要意义从这段话中,我体会到詹天佑爱国之情。(3 分)7、假如你是一名铁路工程师,你听到帝国主义者的嘲笑时,你心里会怎么想呢?答:我一定要为中国争气,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也要把这条铁路建好,灭掉帝国主义的威风。铁路要

16、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 1100 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1.(1)开凿居庸关隧道用 ,原因是 。(2)开凿八达岭隧道用 ,原因是 。2.采用这两种不同的开凿方法有什么好处?3.你是怎样理解画线句子的? 4.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詹天佑是个什

17、么样的人?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 1100 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1.给选段加个小标题。2.用波浪线画出概括本段内容的句子。3.理解上下文,填空并画图。(1)因为居庸关 ,所以詹天佑采用 ;又因为八达岭 ,所以詹天佑采用 。(2)

18、用简笔画形式画出詹天佑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处隧道的示意图。4.请结合詹天佑一文中的具体事例或你了解到的其他方面的事例,谈谈你对创新的理解。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台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平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大概 差不多 ,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

19、;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背着标杆(bi bi) 塞外(si si)2.把文段中描写环境恶劣的句子写下来。 3.用波浪线画出写詹天佑遇到困难时的内心想法的句子。这句话充分表现了(可多选) ( ) A詹天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B詹天佑卓越的创造才能。C詹天佑为祖国争气的坚定决心。D詹天佑对待工作的科学态度。 4.“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平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

20、密计算。”作者连用四个“哪里”的目的是什么?5.从詹天佑勉励工作人员的谈话中,你对詹天佑有了怎样的认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你不知道, ”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回壁,就把鼻子碰扁( bin )了。 ”“碰壁?”我说, “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哦!”我恍( hung )然大悟, “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1、给带点的字写出音节。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3、 “四周黑洞洞

21、”的意思是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人民连一点儿民主和自由都没有。4、 “碰壁”是指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 5、这句话的意思是你想,四周都是社会黑暗制度和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还不容易遭到迫害么的? 6、这句是 反问 句,改为陈述句是你想,四周黑洞洞的,容易碰壁。 7、从这部分内容中你感受到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你不知道, ”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那怎么-”“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就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 “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

22、您走路不小心?”“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哦!”我恍然大悟, “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节选自第 18 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恍然大悟: 2、 “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实际上指的是什么? 3、 “四周围黑洞洞的”怎么理解?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5、这段话表现了_“你不知道, ”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那怎么-”“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就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 “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你想,四

23、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哦!”我恍然大悟, “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节选自第 18 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恍然大悟:顿时醒悟过来。2、 “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实际上指的是什么?鲁迅先生多次受到国民党反动势力的迫害。3、 “四周围黑洞洞的”怎么理解?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指当时的社会局势黑暗,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当时社会的讽刺和抨击。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容易碰壁 。 5、这段话表现了鲁迅先生蔑视当权统治,不怕挫折,不惧迫害,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大无畏、乐观的革命精神。根据课

24、文内容填空:(1)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写了四个小故事,可用四个小标题表示: 笑谈水浒 笑谈碰壁 救助车夫 关心女佣 (2)伯父之所以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是因为: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多少。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作者是周晔,她回忆了鲁迅先生生前的四件事,分别是谈水浒传、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伯父去世了,他的 y t(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 zhi do(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

25、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 wn lun(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 a f(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1、在拼音旁的括号里写出词语。2、片断从哪几方面写出了伯父鲁迅先生得到了很多人爱戴?答:前来吊唁的人多 送挽联花圈的多 来吊唁的人很悲伤3、用“ ”画出一句写人们心情十分悲痛的句子。4、写人们送来的挽联多的词语是(数不清)和(挂满)。 写人们送来的花圈多的词语是(堆满)和(大大小

26、小)就在伯父逝世那一年的正(zhng zhng)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随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 (chun zhun) 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 水浒传,大(慨 概 ) 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 (zo zho) 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gun gun)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

27、话,我又羞愧 (ku hu ),又悔恨,比挨打 (i i)挨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 1、在括号里把不正确的读音和字去掉。(2 分)2、用波浪线划出具体写我读书“囫囵吞枣”的句子。(1 分)3、用横线划出具体写我读书“张冠李戴”的句子。(1 分)4、在文中在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1 分)简单(复杂) 认认真真(马马虎虎) 模糊(清楚)5、“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中“这句话”指的是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6、写出这个故事的小标题:谈读水浒传,这一段话表

28、现了鲁迅先生对青少年的关心和爱护的品质。7、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 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此处简短的动作、语言描写,透出鲁迅先生含蓄、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这句话表面看是伯父在夸自己记性好,实际是在用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批评“我”读书太马虎。8、写“我 ”读书态度不好的成语是:囫囵吞枣,写“我” 读书方法不对的成语是:囫囵吞枣, 写“我”因读书态度和方法造成后果的成语是:张冠李戴 9、鲁迅先生关心后代的成长,非常亲切、和蔼和委婉,你看他的动作:摸 ,神态: 笑 ,语言:“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10、句子“ 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的意思是:()鲁迅在夸自己年纪这么大了记性还这么好

29、。鲁迅在取笑小周晔的记性不如他好。鲁迅表面是夸自己记性好,其实是委婉地批评“我” 读书不认真。11、用“ ”画出一句写“ 我”心理活动的句子。12、伯父的话有没有让“我” 受到教育呢?你从哪个句子看出来?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读后的体会。答:有。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13、临走时,伯父送“我” 两本书,说明伯父对“我” 的关心_,到现在“我”还保存着,说明“ 我”对伯父的怀念之情。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 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嚼着东西,嘴唇上的胡

30、子跟着一动一动的。“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 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_你不知道_,”_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 笑着说,“我小的时候, 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_ ,也是又高又直的_。“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 ?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 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1、写出这个故事的小标题:笑谈“碰壁” 2、给片断中的横线上加上标点符号。3、用“ ”画出一句反问句,并把它改为陈述句。改:你想,四周黑洞洞的,容易碰壁。4、“把鼻子碰扁了”暗示鲁

31、迅先生受到国民党反动势力的 迫害。“ 几次”说明了他多次受到残酷的迫害。5、“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是语言描写。 “四周黑洞洞”比喻当时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人民连一点民主和自由都没有。“碰壁” 指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 。谈笑似的话语中,体现了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态度。6、“变得那么严肃”“半天没动”“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这些是表情、动作描写表现了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的痛恨和对劳苦人民的极大同情。7、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恍然大悟: 顿时醒悟过来。/一下子明白过来。8、这段话表现了鲁迅先生顽强斗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9、“

32、我恍然大悟”是说作者一下子明白了,但在座的为什么还会 “哈哈大笑起来”呢,说明了什么?答:说明了在座的人都知道鲁迅先生所说的话里面包含的意思,“我”(作者)的“恍然大悟”是浅显的,简单的,看我如此反应,才笑的 有一天黄昏时候,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爸爸妈妈拉着我手,到伯父家去。走到离伯父家门口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怎么了 ”爸爸问他。“先生。” 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没留心,踩在碎

33、玻璃上,玻璃片插进脚底了。疼得厉害,回不了家啦!”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来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伯父和爸爸回来的

34、时候,我就问他们。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不容易懂。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1、这个片段写了 救助车夫 这件事,通过 动作 描写,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的确是“俯首甘为孺子牛”。2、找出一句描写天气和环境的句子画上“ ”3、难以忍受这个词写出了黄包车夫很痛苦。4、最能点明黄包车夫脚伤得很重的句子是:“没留心,踩在碎玻璃上,玻璃片插进脚底了。疼得厉害,回不了家啦!”5、饱经风

35、霜这个词写出了黄包车夫生活困苦艰难。6、解释并用下列词语写句子。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这位常年生活在高山上的老人有一副饱经风霜的面孔。难以忍受:很难可以忍受。就是说不能忍受你妹妹对待我的态度让我难以忍受。7、缩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脸上现出痛苦_。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嘴唇里发出声音。8、:扶、蹲、跪、夹出、拿、洗、敷、扎这八个动词写出了伯父和爸爸对车夫的救护是非常尽心细致的。它刻画出了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他蹲着的形象,你看了以后能想起一句鲁迅先生真实写照的名言吗?大家都会因这句话而感动:俯首甘为孺子牛。9、找出一个反问句画上“”,并把它

36、改为陈述句。改: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不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10、“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是因为:(C)A、“我”的问题让伯父鲁迅先生很不高兴。B、伯父刚刚救助了车夫,很累,不愿意回答。C、伯父想到还有更多像车夫一样的劳动人民,心情十分沉重。11、清清楚楚这个词出了两次,说明了鲁迅忧国忧民的神情给 “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12、“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句含义是:( B )A、他在感叹“我”年纪还小,不懂事。B、显示出鲁迅先生对黑暗旧社会的极端痛恨,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13、从这个故事的描写中可以看

37、出伯父和爸爸是一个热心帮助别人的 人。主要是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怀念母亲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sng sng),只在母亲身边待(di di)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最后一别八年,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年,食不下咽(yn yn),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pn pn)来入梦。

38、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中摘抄几段: 1935 年 11 月 16 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氛围里,活动起来。这活动是轻微的,我简直不知道有这样的活动。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h h)在心头。 11 月 18 日 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向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家来

39、,从学校回家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儿子只是不来,她的神色有点沮丧(sng sng)。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来的。我看了她的神情,想到自己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1、“频”字查音序应查(P),查部首应查(页)部。“寝”字查音序应查(Q),查部首应查(宀)部。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热闹(孤寂) 清晰(朦胧)特别(普通)3、文中“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中的愿望指什么? 答:愿望就是作者赡养母亲/迎养母亲。4、请用一个成语来代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寝食难安5、母亲弃养,“我”痛苦万分,文中有两个词语写出了“我”的心情,请写下来

40、:食不下咽,寝不安席6、仿照文中画“ ”句子的写法,写一个句子。每看到书桌上的小木船,我的脸就涨红起来,后悔不已。7、解释下列词语(1)母亲弃养:婉辞,指母亲死去 (2)报终天之恨:怀有终生的悔恨8、认真研读语段中摘录的两则日记,写写“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答:祖国频来如梦:作者身居异国他乡,不断回想起故国的亲人往事,心中无限思念,以致祖国频来如梦。9、“11 月 16 日和 11 月 18 日”这两个时间说明了什么?答:说明在这段时间里,“我”一直沉浸在思乡的情绪中无法自拔。10、细细品读文末用“ ”扩起来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答:世界上的母亲都一样,都爱自己的儿女,都思念自己的儿女。11、

41、把句子中划线的部分换成恰当的成语(1)我痛哭了几天,吃不下饭,睡不安稳觉。(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2)躺在床上,各种念头此起彼伏,不断涌现在脑海中。( 思潮起伏)(3)我当时的想法,从这几段文字中也可以看出一点。(可见一斑)12、读句子,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动词,体会句子表达的感情我不开灯,又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 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 沉 )在朦胧的薄暗中。我体会到作者此时的内心感受是:思念祖国母亲,思念家乡。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 幻)出母亲的面影。我体会到了作者 怀念母亲 的感情,此时,“母亲的面影”是 模糊不清 的。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

42、,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 糊)在心头。作者身在异国,感到自己与母亲的距离远了,与祖国的距离远了,与亲人的接触少了,心中有忧愁、有思念,所以感到凄凉。说“这凄凉是甜蜜的”是因为远离家乡的日子里,能时常怀念起在故国的生活情景,不断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心中自然多了一丝安慰、一些宽心、一点甜蜜。、“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频来入梦”的意思是祖国母亲经常到梦中来。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是作者远离故土,身居异国他乡,犹如孩子离开母亲的怀抱,心中无限思念。、“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在我的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慈祥的,她那饱经沧桑

43、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眼睛里写满了对儿子的爱。13、怀念母亲的作者是季羡林。我们学过他写的文章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两位母亲 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14、用“ ”给文中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5、为什么说“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结合自己的实际体会谈谈?答:因为作者从小离开母亲,对母亲有强烈的思念之情。缺乏了母爱也就缺少了爱的教育,孩子心中没有爱、没有亲情,成为一个孤儿,他的灵魂就是不全,是一个行尸走肉。因为母亲是每个孩子的一部分,是母亲哺育了她的孩子。一个孩

44、子没有了母爱,在他的生命和内心中都是有残缺的也说明了母爱的伟大。16、为什么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答:因为作者从小离开母亲到外地学习不能陪伴母亲感到悔恨,现在母亲去世了没能见上最后一面感到遗憾,现在大学毕业,找到工作有能力照顾、迎养母亲却离他而去无法尽孝心存自责、愧疚之情。17、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作者是想表达自己( C )(2 分)A 一种说不清却真挚的情感。B 过不惯离开“母亲”的生活,想家了。C 对亲生母亲的愧疚和对祖国母亲的爱意。一、怀念母亲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sng sng),只在母亲身边待(di di)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最后一别八年,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年,食不下咽(yn yn),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pn pn)来入梦。 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中摘抄几段: 1935 年 11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