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的中医外治.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14540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痤疮的中医外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痤疮的中医外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痤疮的中医外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痤疮的中医外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痤疮的中医外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倾国倾城,沉鱼落燕,闭月羞花,烽火戏诸侯,现代美女,痤疮的中医外治法,皮肤科:龚树材13617611681(微信同号),痤疮的定义,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多发于青春期。局部皮疹主要是黑头或白头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等。 中医又称“酒刺”、“粉刺”、“肺风粉刺”,俗称“暗疮”、“青春痘”等。,中医病机,现代中医多认为痤疮总的病机是内热炽盛,外受风邪。病因大概总结为以下五点: 1、体内阳热偏盛,肺经蕴热,又感风邪,熏蒸于面而发; 2、或过食辛辣滋腻之品,酿生湿热结于肠腑,不能下达反上蒸于肌肤而成; 3、或脾虚生痰,郁而化热,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成瘀,痰瘀互

2、结,凝滞肌肤所致。 4、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气郁化火,冲任失调而致。 5、外感毒邪,毒热互结,日久阻滞经络,气血瘀滞而成。,辩证分型及治法,痤疮的中医治疗分为内治和外治。 中医外治法具有使用简便,易于掌握,安全可靠,副作用小的优势,既可单独外用,亦可结合内服药治疗,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主要指不经口服给药,而从体表皮肤及黏膜等途径用中草药进行敷、贴、浴、封、熏、洗、灸、扑、点、涂、擦等来治疗皮肤科疾病的方法。清代外治大师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中曰: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而能补内治之不及此也。,中医外治法,中医外治法分类,一、中药外治: 按剂型分:洗剂、膏剂、

3、散剂、酊剂、涂膜剂等 按用法分:湿敷、熏蒸、中药面膜等。二、特色疗法: 主要有刺络拔罐放血、火针疗法、刮痧、耳尖放血、耳穴压豆、自血疗法等。,中药外治篇,总结,治疗痤疮的中药外用基础方有三黄洗剂、颠倒散、五味消毒饮等 常用加味中药: 1、清热解毒:金银花、黄芩、黄连、黄柏、大黄、蒲公英、苦参、野菊花、牛黄、紫花地丁、连翘、七叶一枝花、白花蛇舌草等 2、消肿散结:山慈菇、夏枯草、浙贝母、皂荚刺 3、活血祛瘀:丹参、红花、桃仁、三七、乳香、没药等 4、清凉止痒:冰片、薄荷、滑石粉、珍珠、炉甘石等,三黄洗剂 【组成】:黄芩、黄连、黄柏、苦参各20g 【制法】:加水煎煮取药液待用。 【用法】:待药液放

4、温后清洗面部,早晚各 1 次,每次15-20分钟。 【功能】:干燥、清凉、止痒,消炎杀菌。,洗剂,颠倒散洗剂【组成】:硫黄, 生大黄各7.5克, 石灰水100毫升。【制法】:将硫黄、大黄研极细末后,加入石灰水(将石灰与水搅浑,待澄清后取中清水)100毫升混和即成。【用法】:外搽患处,每日34次。,黛黄膏【组成】:山慈菇30g,青黛10g,大黄10g,黄柏10g,硫磺5g。【制法】:研成细末,加入105g凡士林调匀成膏【用法】:取适量涂于患处,每日1-2次【功能】:清热凉血,消肿散结。,膏剂,痤疮散【组成】由大黄、黄连、硫磺、白芷、防风等药组成【制法】上药洗净后,65-75烘干,粉碎成细粉,混匀

5、,制成1000g即可。【用法】:将药粉、蜂蜜、温水按一定比例调成糊状,均匀敷于面部,每日1次,散剂,酊剂,【组成】:黄连、黄柏、地肤子、苦参 15g,陈皮各15 g,黄芩20g,丹参20 g,冰片10 g,甲硝唑2g,螺内酯1g,维生素 B62g 。 【制法】:将中药磨碎后加入40%-60%乙醇溶液浸 7 天后过滤,再将冰片及其他西药研粉后加入滤液,融化后外涂患处。 【功效】:具有杀菌止痒之效,一般用于治疗炎症、瘙痒性痤疮。,湿敷法,【组成】:蒲公英 15g ( 鲜者佳 ) ,金银花 10g,芦荟 、仙人掌 、薄荷 、苦参 、白鲜皮 、防风 、土茯苓 、野菊花 、赤芍 、牡丹皮 、百部 、芒硝

6、各6g【用法】:取68层纱布(或相当厚度的毛巾), 在温凉适中的药液中(冷敷10左右,热敷40 60)浸透、然后取出、稍稍拧挤至不滴水为度,覆盖于患处,大小适宜和皮损相当,平帖于患处,隔几分钟换一次。日1-2次,每次20分钟。,熏蒸法,【组成】:蒲公英、紫花地丁、马齿苋、浙贝母、甘菊各30g。【用法】:连续熏蒸15min,每周4 次,6周为1疗程。具有泄热、祛瘀、生肌的功效。【功能】:通过热药蒸汽使药性从毛孔透入,从而疏通腠理, 驱毒外出, 达到清除皮肤表面的油脂、皮屑和细菌的作用。,特色疗法篇,刺络拔罐,痤疮的形成与热、瘀密不可分,外科正宗指出本病由血热郁滞不散而致。血出则热泄瘀散,因此,

7、刺络拔罐对于痤疮具有良好疗效。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刺血后血液排出和拔罐的温热作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消除炎症,排出有害物质。对于治疗痤疮热毒痰瘀证有很好的效果,大椎穴,针灸甲乙经称之:三阳,督脉之会。不仅调节督脉经气,还可调节六阳经之经气。泻大椎穴可清泻各阳经之热, 再结合肺俞、胃俞可清解肺胃之热,起到清热逐瘀化滞散结之功。,【操作方法】:患者坐位,暴露项背部,取大椎穴、双侧肺俞或胃俞,用碘伏常规消毒后,取三棱针快速点刺穴位 3-5 下,然后在被刺穴位处迅速拔罐,以便于及时放血,每次出血量约 5 mL,5-10 分钟后将罐取下.,中药面膜,疗程:每周1次,4次为1疗程。配制祛油按摩膏,主

8、要成份为白僵蚕、白茯苓、白蔹、白芷等细粉做成霜剂,可根据每位患者皮肤的厚薄、油腻程度、症状的严重程度,敏感程度选取不同按摩膏的比例、按摩时间的长短、硬膜或软膜的治疗。具体操作方法:逐个清除面部的粉刺、丘疹、脓疱,离子喷雾机喷雾后按摩1520分钟。面部皮肤厚,色暗、油腻明显者,涂上底霜,敷上熟石膏硬膜,20分钟发热、冷却后给予去除倒模,擦净面部,用收敛水外用。约2个疗程后,面部油腻、色暗、丘疹、粉刺均会明显好转。若面部皮肤较薄而细腻,较为敏感,按摩后洗净按摩膏,做软膜面膜,由高岭土、深海泥为基质。,火针,火针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手段,早在灵枢宫针中就有记载:“粹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因其具有温经

9、散疼,通经活络作用,古人多用于虚寒痛肿,流痰瘰疠的治疗。临床发现火针对结节囊肿型痤疮具有开门祛邪、引热外出、消肿散结、立竿见影之效。,明代医家龚居中认为火有拔山之力,红炉点雪中曰:“凡虚实寒热, 轻重远近,无往不宜。盖寒病得火而散者,犹烈日消冰,有寒随温解之义也。热病得火而解者,犹暑极反凉,犹火郁发之之义也”,实火为病,热势激荡耗伤气血阴阳,同时使正气拂郁,并往往正邪互郁,或郁在表,或在里,仅以苦寒泻之,很难使疾病痊愈,而火针疗法具有针和灸的双重作用,它能促进气血运行,鼓舞正气,排除脓毒;且有引气和发散之功,可使火热毒邪外散,从而达到活血行气,祛邪解毒的目的,高温 局部深刺,脓肿,排除脓液,泄

10、毒外出,原理,红、准、快遵循先浅后深,深度控制在 2mm 以内。2-3天1 次,4次1 疗程,治疗方法,平卧,消毒,选择针具,点刺病变部位,根据皮损的深浅度,刮痧法,【机理】:背部为阳,督脉循行中央,总督人体一身之阳气,五脏六腑之俞注所在,华佗夹脊穴夹脊两旁,通过刺络拔罐放血、刮痧 ,对经络俞穴、反应点给予不同方法和强度刺激,损其有余起到疏风散邪、清热凉血消肿散结、活血化瘀、泻火解毒的作用,使之达到气血调和的功效。,【操作】:颈项背部用碘伏消毒后,用刮痧板蘸润滑液,按从上往下或从内到外的顺序刮拭,如后项部从风府刮至大椎,风池刮至肩井,背部从督脉和两侧俞穴及夹脊穴从上往下刮。以皮下有痧点或瘀斑为

11、度,1 周 1 次,3次为 1疗程。,耳尖放血,【机理】:耳为宗脉之所聚,取耳尖穴放血,可通经活络,改善全身气血循环达到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目的。 【现代研究】:针刺耳尖后, 局部神经和血管受到刺激,激发神经调节作用, 调节内分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减轻面部红斑及炎症。,中医经络学认为,耳尖穴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定位】:耳尖穴,属经外奇穴,在耳廓向前对折的上部尖端处。,【操作】:定穴后,常规消毒,左手提捏耳尖穴周围皮肤,右手持三棱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并挤压周围皮肤,使之出血510滴,然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止血。3天1次,左右耳尖交替放血,10次为1疗程

12、,自血疗法,【机理】:由于自血含有免疫物质,能够调节机体代谢,使之产生活性物质,增强免疫功能,抑制皮脂腺分泌,从而治疗痤疮,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抽取肘部静脉血5mL,取双侧足三里穴、血海穴,常规消 毒后,将针头垂直刺入足三里穴,待有针感时注入肘静脉血,两侧共2.5mL,其余2.5mL血注入双侧侧血海穴。临床也有文献报道可以取双侧手三里、足三里、曲池等穴位进行注射静脉血。,外治疗法的体会,1、外治疗法可以使副作用降至最低痤疮根据病情的发展可分为不同的期别,当发展至中期或重度时症状很明显,病人的心态很差、很急迫。这时的西医医生会用较厉害的药物治疗,如同时用米诺环素、螺内酯等,患者服用后胃不舒服,

13、部分病人还会有头痛等,螺内酯长期服用后,男性病人会引起性功能障碍等。也有的医生对重度病人会用异维A酸效果很好,半个月就会使皮肤油腻减轻,痤疮少发,但85%的唇炎,口唇干燥蜕皮,也可引起肝损害和胎儿畸形,停药后很容易引起复发。中医的外治疗法虽然有些疼痛,但只是局部用药或局部治疗,通过局部的效果或经络疗法达到治疗的目的,能使局部皮疹减少、消失,并能加快局部皮肤的新陈代谢,使痤疮的色素和瘢痕消除,毛孔变细,皮肤变白。因为是局部用药,几乎无全身的副作用,治疗效果好且能达到美容的作用。,内外结合、标本兼治效果更佳,中医的整体观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同时认为人的自身是一个整体。所以中医的治疗不是光消除脸

14、上的痤疮或酒渣鼻,而是要调整体质至平衡状态,局部皮疹就不易再发。初起治疗时应当将症状尽快消除,不使新皮疹发出为主,此时局部的外治就尤其重要,内治应以祛邪治标为主,调整各种相关症状,当局部症状基本消失或控制后,这时的内治(包括穴位埋线、针灸治疗、中药治疗)将以调整体质为主,这是一个治本的方法。当调整体质至正常状态,即中医所曰:“阴阳平衡,阴平阳秘”时,其局部症状就不易再发,这是治病求本之道。故中医认为局部症状的发生是内部功能紊乱的外在表现,外治是将局部的症状尽快消除,而中医内治虽然时间较长,但是一种治本的有效方法,不易使疾病再发。,病例一,患者宋某,头部囊肿反复发作。头顶部见一2*3cm大小圆形隆起,压痛。中药以清热解毒,活血祛瘀为主,并予抗生素,患者诉压痛稍缓解,但囊肿无好转。予抽取疱液术治疗,治疗后稍好转,几日后又隆起,自觉疼痛。予火针治疗,并予留罐,引出半罐瘀血。三次治疗后,患处隆起已消退,结痂。,治疗过程,治疗前后,病例二,患者左某,面部红色丘疹、结节、囊肿加重1周,反复发作10余年。中药以清热宣肺,祛湿解毒为主。外治:刺络放血,背部走罐,脸部火针疗法,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