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N0001 E 免疫的概念是机体( ) 抗感染的防御功能 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 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1 N0003 D 现代免疫学研究的是( ) 免疫防卫及免疫病理作用 免疫应答及免疫耐受 免疫细胞分子水平的生命活动基本规律1 N0004 E 免疫应答对机体的作用是( ) 有利 有害 有利又有害1 N0005 C 免疫对机体( ) 正常情况下有利,某些条件下造成损伤 仅有利 有利也有害1 N0006 B 免疫对于机体( ) 利弊均等 利大于弊 弊大于利1 N0007 ABCDE 免疫功能表现在( ) 中和病毒 中和毒素 清除突变细胞1 N0009 D 免疫的三大功能是( ) 免疫防御,
2、免疫应答,免疫记忆 免疫应答,免疫记忆,免疫监视 免疫防御,免疫记忆,免疫监视1 N0010 ABC 免疫的三大功能是( ) 免疫防御 免疫稳定 免疫监视1 N0011 ACD 免疫的三大功能是( ) 免疫防御 免疫杀伤 免疫自稳1 N0012 D 医学免疫学最早涉及的领域是( ) 抗移植免疫 过敏反应 免疫缺陷1 N0013 A 阻止病原体侵入机体,抑制其在体内繁殖和扩散称为( ) 免疫防御 免疫稳定 免疫监视1 N0014 B 机体阻止病原体入侵并抑制病原体繁殖扩散的功能被称为( ) 免疫监视 免疫防御 免疫稳定1 N0015 C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 免疫监视 免疫稳定
3、免疫防御1 N0016 A 清除病原微生物属于( ) 生理性免疫防御 生理性免疫稳定 免疫监视功能失调1 N0017 E 关于免疫防御功能,错误的是( ) 阻止病原体繁殖扩散 功能过低引起免疫缺陷 功能过高引发超敏反应1 N0018 ABC 免疫防御功能是指( ) 阻止病原微生物侵人机体抑制病原微生物在体内繁殖和扩散清除体内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1 N0019 C 针对特定抗原的免疫应答过强时易发生() 移植排斥 肿瘤 超敏反应1 N0020 B 机体防卫功能过高可导致( ) 自身免疫病 超敏反应 肿瘤1 N0021 E 超敏反应属于( ) 免疫监视功能失调 生理性免疫稳定 生理性免疫防御1 N0
4、022 B 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 ) 移植物排斥 反复感染 肿瘤发生1 N0023 D 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导致( ) 发生肿瘤 超敏反应 移植排斥1 N0024 CD 免疫防御功能异常可发生( ) 自身免疫病 免疫耐受 超敏反应1 N0025 B 机体清除衰老细胞,防止自身免疫病的发生称为( ) 免疫防御 免疫稳定 免疫监视1 N0026 B 清除自身损伤、衰老细胞属于( ) 免疫稳定功能失调 生理性免疫稳定 免疫监视功能失调1 N0027 BE 正常免疫功能中的免疫自稳包括( ) 免疫防御 免疫耐受 自身免疫1 N0028 ABE 免疫稳定功能是指( ) 清除损伤细胞 免疫耐
5、受 杀伤突变细胞1 N0029 D 免疫稳定功能异常可发生( ) 病毒持续感染 肿瘤发生 清除衰老的细胞1 N0030 D 免疫自稳功能紊乱易发生( ) 易发肿瘤 清除衰老的细胞 病毒持续感染1 N0031 D 自身免疫病属于( ) 生理性免疫防御 生理性免疫稳定 免疫监视功能失调1 N0032 AB 免疫监视功能是指( ) 清除体内突变细胞 防止持续感染 清除衰老的细胞1 N0033 A 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 免疫监视 免疫自稳 免疫耐受1 N0034 C 机体识别与清除肿瘤细胞的功能称为() 免疫防御 免疫稳定 免疫监视1 N0035 C 病毒持续感染属于( ) 生理性免疫
6、防御 免疫稳定功能失调 免疫监视功能失调1 N0036 A 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后果是( ) 易发生肿瘤 易发生超敏反应 易发生感染1 N0037 BD 免疫监视功能低下者容易发生( ) 免疫缺陷 肿瘤 自身免疫病1 N0038 BC 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 ) 超敏反应 肿瘤 持续感染1 N0039 ABCDE 因免疫异常导致的疾病有( ) 迟发型超敏反应 病毒持续感染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1 N0041 A 最先采用人痘预防天花的是( ) 中国人 罗马人 印度人1 N0042 A 牛痘苗的发明者是( ) 琴纳 郭霍 巴斯德1 N0043 D 用牛痘苗接种预防天花的发明者是( ) Pa
7、steur Koch Behring1 N0044 A 被认为人类征服疾病的最辉煌的成绩是() 全世界消灭了天花 在全世界消灭了脊髓灰质炎 Pasteur制成了炭疽死菌苗1 N0045 C 成功制备破伤风类毒素进行预防接种的是( ) Porter Jenner Pasteur1 N0046 A 发现抗毒素并开创免疫血清疗法的是() Behring Pasteur Jenner1 N0047 D 最早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的免疫学制剂是() 破伤风抗毒素 肉毒抗毒素 蛇毒抗血清1 N0048 A Porter和Edelman的杰出贡献是( ) 在分子水平阐明了抗体的结构 提出超敏反应理论 发现了免疫耐
8、受1 N0049 AE 阐明免疫球蛋白四肽结构的是( ) Porter Burnet Jenner1 N0050 BDE 获得诺贝尔奖的免疫学成就有( ) 牛痘预防天花 抗血清疗法 狂犬病疫苗1 N0052 C 机体天然防御功能是( ) 因隐性感染而获得的免疫力 胎盘传递的抗病免疫力 通过遗传获得的抗感染能力1 N0053 C 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隐性感染获得的免疫力母体胎盘传递给胎儿获得的免疫力通过遗传获得的抗感染能力1 N0054 E 关于非特异性免疫,错误的是( ) 生来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形成 生来就有和人人都有 与机体的组织结构密切相关1 N0055 ABDE 属于机体天然防御
9、机能的是( ) 屏障结构 吞噬作用 抗毒素的作用1 N0056 ABDE 感染早期抗体未产生前机体的免疫机制有( )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NK细胞的杀伤作用 通过经典途径活化的补体1 N0058 AC 与天然防御功能类似的概念称为( ) 固有免疫 适应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1 N0059 BC 与非特异性免疫类似的概念称为( ) 适应性免疫 天然防御功能 固有免疫1 N0060 BE 与固有免疫类似的概念称为( ) 适应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1 N0061 BD 与获得性免疫类似的概念称为( ) 固有免疫 适应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1 N0062 BE 与特异性免疫类似的概念称为( )
10、固有免疫 适应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1 N0063 CD 与适应性免疫类似的概念称为( ) 固有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1 N0064 B 机体针对多种病菌共性的免疫力称为() 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两者均是1 N0065 A 机体获得针对某一种病菌的免疫力称为() 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两者均是1 N0066 BE 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发主要区别是() 固有免疫无需识别抗原 固有免疫识别抗原的共性 固有免疫识别抗原的个性1 N0069 A 机体的天然防御功能中不包括( ) T淋巴细胞 巨噬细胞 NK细胞1 N0070 D 天然防御功能的构成不包括( ) 皮肤屏障 吞噬细胞 NK细
11、胞1 N0071 E 天然免疫细胞不能识别的成分是( ) 肽聚糖 磷壁酸 脂多糖1 N0072 C 天然免疫细胞识别抗原的特点不包括() 非特异性识别抗原 识别多种抗原的共性 通过抗原特异性受体识别抗原1 N0073 D 关于适应性免疫应答,正确的是( ) 执行者是T淋巴细胞和B2-B淋巴细胞执行者是血液和体液中存在的抗菌分子遇病原体后首先并迅速起防御作用的免疫应答1 N0074 ACD 关于适应性免疫能力,正确的是( ) 在感染后96小时后才起作用 可遗传给子女 具有抗原特异性1 N0075 E 适应性免疫的特点错误的是( ) 生后获得 有抗原针对性 可因抗原多次刺激而加强1 N0076 B
12、 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属于( ) 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两者均是1 N0077 B 吞噬细胞的直接吞噬作用为( ) 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两者均是1 N0078 B 溶菌酶的溶菌作用属于( ) 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两者均是1 N0079 A 抗体中和细菌的作用属于( ) 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两者均是1 N0080 A 吞噬细胞的抗体调理吞噬作用为( ) 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两者均是1 N0081 A 吞噬细胞的ADCC作用为( ) 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两者均是1 N0082 A 巨噬细胞的抗原提呈作用为( ) 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两者均是1 N0083 C
13、补体调理吞噬作用属于( ) 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两者均是1 N0084 C 巨噬细胞可参与( ) 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两者均是1 N0086 E 执行机体固有免疫应答的是( ) 皮肤黏膜的物理屏障作用 局部细胞分泌的抑菌,杀菌物质 NK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1 N0087 B 皮肤与粘膜的屏障作用不包括( ) 机械性阻挡作用 吞噬杀伤作用 微绒毛排除作用1 N0088 D 婴幼儿易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由于() 物理屏障发育尚未完善所致 化学屏障发育尚未完善所致 微生物屏障发育尚未完善所致1 N0089 C 妊娠母体不排斥带有父亲MHC胎儿,原因是( ) 母亲体内Th1细胞水平高 胎儿
14、的免疫系统尚未成熟 胎盘形成的生理屏障1 N0091 AD 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是( ) M细胞 T细胞 B细胞1 N0092 ACD 属于吞噬细胞的是( ) 单核细胞 B细胞 巨噬细胞1 N0093 AE MPS系统包括( ) 单核细胞 NK细胞 枯否细胞1 N0094 BCDE 吞噬细胞与病原体接触,可能是( ) 特异性识别 趋化因子吸引 Ab调理作用1 N0095 D 巨噬细胞吞噬的第1步是( ) 内化 捕获 脱粒1 N0096 B 巨噬细胞吞噬的第2步是( ) 内化 捕获 脱粒1 N0097 A 巨噬细胞吞噬的第3步是( ) 内化 捕获 脱粒1 N0098 C 巨噬细胞吞噬的第4步是(
15、) 内化 捕获 脱粒1 N0099 E 巨噬细胞吞噬的第5步是( ) 内化 捕获 脱粒1 N0100 B 造成病菌扩散的吞噬结果是( ) 完全吞噬 不完全吞噬 造成临近组织损伤1 N0101 E 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的后果不包括( ) 引起临近组织的损伤 细菌被杀死,消化分解 细菌未被杀死反而在吞噬细胞内增殖1 N0102 ABCD 吞噬细胞吞噬细菌后,后果可能有( ) 引起临近组织损伤 细菌被杀死,消化 细菌吞噬细胞胞内增殖1 N0103 ABCDE 吞噬细胞吞噬行为的结果有( ) 引起临近组织损伤 细菌被杀死,消化 细菌未被杀死,仍存活于吞噬细胞内1 N0105 BDE 正常体液存在的非特异性
16、杀菌物质包括() 抗生素 溶菌酶 抗毒素1 N0106 A 溶菌酶的作用主要是杀伤( )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病毒1 N0107 B 补体的细胞毒作用主要杀伤( )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病毒1 N0108 C 干扰素主要作用是间接抑制( )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病毒1 N0109 D 嗜酸性粒细胞主要杀伤( )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病毒1 N0110 A 中性粒细胞主要杀伤( ) 化脓性球菌 胞内寄生菌 病毒1 N0112 AD 抗原的两个属性是( ) 反应原性 过敏性 异物性1 N0113 E 抗原的抗原性是指( ) 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性能 刺激机体效应性淋巴细胞的性能 与相
17、应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性能1 N0114 BCE 抗原的必要条件是( ) 抗原性 一定的理化性质 异物性1 N0115 D 免疫原性主要决定于( ) 分子量 结构复杂性 分子构象1 N0116 A 有关抗原的说法,错误的是( ) 异物即指异种物质 大分子抗原常为多价抗原 抗原不一定都是免疫原1 N0117 C 抗原的其它特性是( ) 毒性 过敏性 两者均是7 N0118 A 与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因素不包括() 共价键 静电引力 氢键1 N0120 B 抗原特异性取决于其( ) 分子量 表位 物理状态1 N0121 A 决定抗原分子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群称之为( ) 抗原表位 异嗜性抗原 抗原结
18、合价1 N0122 B 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是() 易接近性 抗原表位 分子量1 N0123 C 抗原表面与抗体结合的特殊化学基团称() 抗原识别受体 表位配体 抗原决定簇1 N0124 C 决定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基础是( ) 载体 佐剂 抗原决定基1 N0125 ABCDE 决定某种物质免疫原性因素包括( ) 亲缘关系的远近 输入机体的方式 分子量的大小1 N0126 DE 决定抗原特异性的主要因素是( ) 物理性状 螺旋性结构 分子量大小1 N0127 E 抗原的特异性与抗原决定簇的( )有关。 性质,种类 种类,空间构型 空间构型,性质1 N0128 B 位于分子表面、
19、易被BCR或抗体识别的属于( ) 隐蔽性决定基 功能性决定基 构象决定基1 N0129 C 由不连续的氨基酸构成的表位属于( ) 隐蔽性决定基 功能性决定基 构象决定基1 N0130 C 与构象决定基密切有关的是( ) MHC TCR BCR1 N0131 B 与顺序决定基密切有关的是( ) CR1 TCR BCR1 N0132 A 与B细胞表位无关的是( ) MHC 线性表位 表面决定基7 N0133 AD 与B细胞表位无关的是( ) MHC 线性表位 表面决定基7 N0134 D 与T细胞表位无关的是( ) MHC 线性表位 表面决定基1 N0138 D 两细菌间引起交叉反应是因为存在(
20、) 特异性抗原 半抗原 异嗜性抗原1 N0139 C 针对不同抗原上的相同决定基的免疫反应称( ) 非特异性反应 混合反应 交叉反应1 N0141 D 存在于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称为() 异种抗原 交叉抗原 超抗原1 N0142 E 存在人、动物和微生物之间且与种属无关的共同抗原称( ) 自身抗原 同种异型抗原 超抗原1 N0143 C 与种属无关的相同抗原称为( ) 共同抗原 类属抗原 异嗜性抗原1 N0144 D 异嗜性抗原是无亲缘关系的生物间存在的( ) 特异性抗原 半抗原 完全抗原1 N0145 B 异嗜性抗原的本质是( ) 异种抗原 共同抗原 改变的自身抗原1 N0146 ACD
21、异嗜性抗原的特点是( ) 异种生物间的共同抗原 人与人间的共同抗原 可致交叉免疫反应1 N0148 B 接种牛痘疫苗可预防天花反映了( ) 抗原的特异性 抗原的交叉反应 病毒的顿挫感染1 N0149 B 接种牛痘后对天花具有抵抗力说明( ) 属异嗜性抗原 抗原间有交叉反应 天花病毒毒力减弱1 N0150 B 与肾小球基底膜有交叉抗原的是( ) 大肠杆菌O脂多糖 A族链球菌M蛋白 A族链球菌溶血素1 N0151 BC 能与抗溶血性链球菌抗体发生交叉反应的是( ) 人结肠粘膜 肾小球基底膜 心肌组织1 N0152 C 溶血性链球菌与人体心肌有相同的抗原称为( ) 特异性抗原 半抗原 异嗜性抗原1
22、N0153 D 属于异嗜性抗原的是( ) Rh抗原与人的红细胞甲胎蛋白与乙肝病毒感染的肝细胞马血清与破伤风杆菌产生的痉挛毒素7 N0154 A 大肠杆菌O14抗体能与( )发生免疫反应。 人结肠粘膜 肾小球基底膜 心肌组织1 N0155 D 斑疹伤寒病人血清能与( )发生免疫反应。 人结肠粘膜 肾小球基底膜 心肌组织7 N0156 E 豚鼠内脏的抗血清能与( )发生免疫反应。 人结肠粘膜 肾小球基底膜 心肌组织7 N0157 E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清能与()发生反应。 人结肠粘膜 肾小球基底膜 心肌组织1 N0159 D 完全抗原( ) 只有免疫原性,无免疫反应性 只有免疫反应性,无免
23、疫原性 既无免疫原性,又无免疫反应性1 N0160 C 关于完全抗原的性质是( ) 有免疫原性 有反应原性 两者均是1 N0161 B 半抗原的性质是( ) 有免疫原性 有反应原性 两者均是1 N0162 D 下列无免疫原性的是( ) 外毒素 抗体 类毒素1 N0163 B 具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是( ) 完全抗原 半抗原 异嗜性抗原1 N0164 B 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是( ) 超抗原 半抗原 完全抗原1 N0165 D 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才具有免疫原性的是( ) 完全抗原 TD抗原 TI抗原1 N0166 BCD 半抗原的性质是( ) 有免疫原性 无免疫原性 有反应原性1 N01
24、67 DE 半抗原的性质是( ) 既有免疫原性,又有抗原性 与蛋白质结合后才具有抗原性 只有免疫原性,而无抗原性1 N0168 ABD 半抗原的性质是( ) 与载体结合后才有免疫原性 具有抗原性 化学性质通常是多肽1 N0169 D 对半抗原的描述,正确的是( ) 与载体偶联后只能引起体液免疫应答 是大分子物质 通常是多肽7 N0171 AE 没有直接的抗原性而具有免疫原性的是() 内部表位 构象表位 线性表位1 N0172 A 属于完全抗原的是( ) 细菌外毒素 青霉素 类脂A1 N0173 D 属于完全抗原的是( ) 青霉素 类脂质A 普鲁卡因1 N0174 B 属于完全抗原的是( ) 青
25、霉素 绵羊红细胞 类脂质A1 N0175 ABD 属于完全抗原的有( ) 细菌外毒素 绵羊红细胞 普鲁卡因1 N0176 CE 属于半抗原的有( ) 细菌外毒素 绵羊红细胞 普鲁卡因1 N0177 B 属于半抗原的是( ) 细菌外毒素 普鲁卡因 免疫血清1 N0178 B 属于半抗原的是( ) 细菌外毒素 青霉素 免疫血清1 N0180 D TD-Ag的特点是( ) 在胸腺中形成 可刺激胸腺产生抗体 仅存在于T细胞表面1 N0181 E TD-Ag的特点是( ) 在胸腺中产生 相应抗体在胸腺中产生 只产生细胞免疫1 N0182 C TD-Ag引起的免疫应答的特点是( ) 产生体液免疫应答的为B
26、1细胞 只引起体液免疫,不引起细胞免疫 可诱导T,B细胞产生免疫应答1 N0183 E 胸腺依赖性抗原的特点是( ) 在胸腺中加工处理 在胸腺中直接激活B细胞 只引起细胞免疫应答1 N0184 C 针对TD抗原产生抗体所参与的细胞是() 中性粒细胞与T细胞 红细胞与B细胞 T细胞与B细胞1 N0185 D 关于TD抗原引起的体液免疫,错误的是() B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浆细胞合成并分泌Ig Ig仅在细胞外发挥效应1 N0186 E 下列物质中属TI-Ag的是( ) 血清蛋白 细菌外毒素 类毒素1 N0187 B 关于TI-Ag,正确的是( ) 大多数是蛋白质分子 主要是多糖类物质 需
27、要APC加工处理后才能刺激B细胞1 N0188 C 对TI抗原的正确理解是( ) 产生抗体需T细胞的参与 引起强的IgG应答 产生抗体不需T细胞的参与1 N0189 D TI抗原引起免疫应答的特点是( ) 需要M加工处理 可产生IgG和其他类别Ig 有免疫记忆1 N0190 C 有多个重复B细胞表位的抗原是( ) SAg TD-Ag TI-Ag1 N0193 B 关于抗原,错误的是( ) 大分子抗原常含有多种不同决定簇抗原诱导免疫应答必须有T细胞辅助不同抗原可有相同的抗原决定簇1 N0194 BE 下列物质属于TI-Ag的是( ) 病毒 荚膜 细菌1 N0195 CD 下列物质属于TD-Ag的
28、是( ) 脂多糖 荚膜 细菌1 N0197 ABCD 具有异物性的物质是( ) 异种物质 同种异型物质 修饰的自身物质1 N0198 A 微生物抗原主要与( )有关。 感染性疾病 过敏性疾病 器官移植1 N0199 B 动植物抗原主要与( )有关。 感染性疾病 过敏性疾病 器官移植1 N0200 C 同种异体抗原主要与( )有关。 感染性疾病 过敏性疾病 器官移植1 N0201 DE 自身抗原主要与( )有关。 感染性疾病 过敏性疾病 器官移植1 N0202 E 自身抗原出现的因素是( ) 自身隐蔽抗原的释放自身成分受理化和生物因素而改变禁忌细胞株的复活1 N0203 E 进入体循环后可为自身
29、抗原的是( ) 细菌 病毒 类毒素1 N0204 D 属于自身抗原的是( ) ABO血型抗原 肺炎球菌荚膜多糖 HLA抗原7 N0205 D 下列抗原中不属胚胎性抗原的为( ) 甲胎蛋白 硫糖蛋白(FSA) 癌胚抗原1 N0206 E 可引起免疫应答的非己物质不包括( ) 无亲缘关系的异种间的异嗜性抗原物质同种生物各个体间的同种异型抗原物质胚胎期免疫细胞未接触过的自身物质1 N0207 E 没有免疫原性的物质是( ) 异种物质 同种异体物质 结构发生改变的自身物质1 N0208 D 下列抗原中属于同种异型抗原的为( ) 类属抗原 肿瘤抗原 异嗜性抗原1 N0209 C 对人而言,HLA抗原属于
30、( ) 异种抗原 改变的自身抗原 同种异型抗原1 N0210 C 移植排斥抗原为 ( ) 超抗原 自身抗原 同种异体抗原1 N0211 C 引起兄弟姐妹间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是( ) 异种抗原 自身抗原 同种异体抗原1 N0212 B 可引起同胞间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属于() 异种抗原 同种异体抗原 自身抗原1 N0213 B 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的抗原称为( ) 异种抗原 同种异型抗原 独特型抗原1 N0214 CD 同种异体抗原的是( ) 种族特异性蛋白抗原 能诱导不同种间免疫应答 能诱导同种个体间免疫应答1 N0215 B ABO血型抗原属于( ) 自身抗原 同种异型抗原 超抗原1 N02
31、16 AC 关于红细胞血型抗原,正确的是( ) 存在于红细胞表面 为自身抗原 为同种异型抗原1 N0217 A 医学上常见的同种异型抗原是( ) 血型抗原 动物免疫血清 细菌的代谢产物1 N0218 A 属于同种异型抗原的是( ) ABO血型抗原 异嗜性抗原 肿瘤抗原1 N0219 AD 属同种异体抗原的是( ) ABO血型抗原 异嗜性抗原 肿瘤抗原1 N0220 C 兄妹间进行器官移植引起排斥反应的是() 异种抗原 自身抗原 同种异体抗原1 N0222 E 与免疫原性有关的是( ) 分子量大小 异物性程度 组成与结构1 N0223 ABCDE 构成影响免疫应答的因素包括抗原的() 分子大小
32、化学组成 分子构象1 N0224 E 决定抗原物质免疫原性的因素不包括() 分子量 异物性 化学结构7 N0225 D 免疫原性起关键作用的氨基酸是( ) 甘氨酸 谷氨酸 半脱氨酸1 N0226 A 下列对人的免疫原性最强的物质是( ) 抗破伤风毒素马血清 人丙种球蛋白 Rh阴性的人血清1 N0227 B 下列对人的免疫原性最强的物质是( ) 人丙种球蛋白 抗白喉毒素马血清 Rh阴性的人血清1 N0228 B 下列物质中免疫原性最强的是( ) 核酸 蛋白质 多糖1 N0229 C 下列物质中免疫原性最弱的是( ) 多糖 核酸 类脂1 N0230 D 下列物质中不引起免疫应答的是( ) 脂多糖
33、蛋白质 核酸1 N0231 D 下列物质中不是抗原的是( ) 细菌荚膜 动物血清 真菌孢子1 N0232 B 下列五种免疫途径中免疫效果最佳的是() 静脉 皮内 皮下1 N0233 E 下列五种免疫途径中免疫效果最差的是() 静脉 皮内 皮下1 N0234 D 下列五种免疫途径中免疫效果居中的是() 静脉 皮内 皮下7 N0235 C 下列五种免疫途径中免疫效果次最佳的是( ) 静脉 皮内 皮下7 N0236 A 下列五种免疫途径中免疫效果次最差的是( ) 静脉 皮内 皮下1 N0238 B 超抗原的特性是( ) 必须经过APC加工和处理 可以激活T细胞多克隆 与自身免疫病无关1 N0239
34、BCD 关于T细胞对超抗原的识别,正确的是() 不需要APC参与 无MHC限制性 TCR通过V与超抗原结合1 N0240 ADE 超抗原的特点有( ) 可以激活T细胞多克隆 必须经过APC加工处理 受MHC限制性1 N0241 ACD 超抗原的特点有( ) 极低浓度既可多克隆激活T细胞 不引起细胞免疫 T细胞对其识别无MHC限制性7 N0242 ABE 关于SAg激活T细胞,错误的是( ) 需经APC胞内处理 受MHC限制 与MHC类分子外侧结合7 N0243 AE 关于SAg激活T细胞,有关的是( ) MHC分子的非多态区 MHC分子多态区 TCR V链CDR2外侧1 N0246 AD 关于
35、丝裂原的特性,正确的是( ) 可激活T细胞多克隆 只能活化T细胞的特定克隆 MHC分子参与激活T细胞1 N0248 C 下列不属于抗原的是( ) 变应原 耐受原 丝裂原1 N0249 D 能促使T细胞体外转化的物质是( ) 抗体 补体 佐剂1 N0250 B 能促进T细胞在体外有丝分裂的物质是() CD4 PHA MHC1 N0251 D 能促进T细胞在体外有丝分裂的物质是() CD8 MHC TI-Ag7 N0252 ACD 人类T细胞丝裂原是( ) PWM LPS ConA7 N0253 AE 人类B细胞丝裂原是( ) PWM LPS ConA1 N0254 B T细胞和B细胞表面共有的标
36、志是( ) CD3 PWM受体 绵羊红细胞受体1 N0255 D 不能刺激T细胞增殖分化的物质是( ) 结核杆菌纯蛋白衍生物(PPD) 刀豆蛋白A(ConA) 植物血凝素(PHA)1 N0257 D 辅助抗原提高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 ) 调理素 半抗原 过敏原1 N0258 B 与抗原同时注射可提高机体免疫应答能力的是( ) 干扰素 佐剂 丝裂原1 N0259 C 下列不属抗原的是( ) 细菌 外毒素 佐剂1 N0260 A 关于佐剂的作用,正确的是( ) 非特异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 与抗原结合成为完全抗原 加快机体吸收和降解抗原1 N0261 ADE 关于佐剂的作用,正确的是( ) 促进淋巴细
37、胞增殖 改变抗原的构象 不能与抗原同时使用1 N0262 BCDE 关于佐剂的作用,正确的是( ) 可改变抗原分子结构 延长抗原在体内滞留时间 增强APC的功能1 N0263 C 与佐剂作用无关的是( ) 增加抗体效价 改变抗体类型 改变抗原的特异性1 N0264 D 佐剂的功能不包括( ) 非特异性增强抗原免疫原性 增强体液或细胞免疫应答 延长抗原在体内滞留时间1 N0267 D 免疫系统的组成是( ) 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粘膜免疫系统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1 N0268 E 免疫系统的组成是( ) 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粘膜免疫系统,中枢免疫器官
38、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皮肤免疫系统1 N0269 C 免疫系统不包括( ) 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 抗原决定基1 N0270 ABCDE 免疫系统的特点是( ) 随时清除入侵微生物及自身死亡细胞从分子水平精确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在抗原刺激下发挥特异性免疫应答1 N0272 ABCDE 免疫细胞包括( ) 淋巴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1 N0273 E 免疫细胞不包括( ) 粒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 干细胞1 N0274 BCE 淋巴细胞主要有( ) APC细胞 NK细胞 T细胞1 N0275 CE 免疫活性细胞是指( ) APC细胞 NK细胞 T细胞1 N0276 DE 免疫活性细胞包括( )
39、 M细胞 NK细胞 N细胞1 N0277 C 可以识别特异性抗原的细胞是( ) 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 B细胞和T细胞1 N0278 AD 介导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淋巴细胞都带有() 抗原识别受体 膜表面免疫球蛋白 绵羊红细胞受体1 N0279 ADE 具有非特异性杀伤作用的免疫细胞包括() NK细胞 Tc细胞 B细胞1 N0280 CE 参与固有性免疫应答的因素不包括( ) NK细胞 B1细胞 T细胞1 N0281 C 固有免疫细胞所不具备的应答特点是() 直接识别病原体共有的高度保守的结构识别结合相应配体后立即产生作用经克隆扩增和分化后产生效应1 N0283 ABCD 下列
40、属免疫分子的是( ) IFN TNF HLA1 N0284 E 免疫分子不包括( ) TCR IgG HLA1 N0285 A 下列哪项属于分泌型免疫分子?( ) 细胞因子 MHC分子 粘附分子1 N0286 E 分泌型免疫分子包括( ) 抗体,MHC分子,补体分子 抗体,补体分子,粘附分子 补体分子,细胞因子,CD分子1 N0287 E 分泌型免疫分子不包括( ) IgG C3 CK1 N0288 AB 分泌型免疫分子包括( ) CK IFN BCR1 N0289 ABD 属于分泌型或可溶性分子的是( ) C3,IgA TNF,IFN mIgM,mIgD1 N0292 BCE 细胞膜型免疫分
41、子包括( ) C19 mIg CD1 N0293 D 膜型免疫分子不包括( ) TCR BCR CD1 N0294 D 膜型免疫分子包括( ) 抗原识别受体,CD分子,补体 CD分子,MHC分子,细胞因子 抗原识别受体,细胞因子,MHC分子1 N0296 B 具有特异性作用的分泌型免疫分子是() 细胞因子 抗体 粘附分子1 N0297 D 具有特异性作用的膜型免疫分子是( ) 细胞因子 抗体 粘附分子1 N0298 BD 在下列物质中具有特异性作用的是( ) 细胞因子 抗体 粘附分子1 N0299 A 下列免疫分子的作用具有特异性的是() Ab IL-1 IL-21 N0300 ACE 能结合
42、特定抗原的免疫分子是( ) Ab AM TCR1 N0301 ABCDE 具有特异性作用的免疫分子是( ) Ab TCR Ig1 N0304 ABCDE 作用无特异性的物质是( ) 淋巴毒素 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1 N0305 D 参与固有性免疫应答的免疫分子是( ) TCR BCR 抗体1 N0306 BC 抗原特异性免疫分子不包括( ) Ab C19 HLA1 N0307 AB 在下列物质中起非特异性作用的是( ) 干扰素 白介素 单克隆抗体1 N0309 A 关于免疫器官,正确的是( ) 骨髓是所有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胸腺是T细胞免疫应答的场所 淋巴结的髓质为胸腺依赖区1 N0310 B
43、关于免疫器官,正确的是( ) 骨髓是所有免疫细胞成熟的场所 胸腺是T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 淋巴结的髓质为胸腺依赖区1 N0311 C 关于免疫器官,正确的是( ) 骨髓是所有免疫细胞成熟的场所 胸腺是T细胞免疫应答的场所 淋巴结的副皮质区为胸腺依赖区1 N0312 D 关于免疫器官,正确的是( ) 骨髓是所有免疫细胞成熟的场所 胸腺是T细胞免疫应答的场所 淋巴结的髓质为胸腺依赖区1 N0313 E 关于免疫器官,正确的是( ) 骨髓是所有免疫细胞成熟的场所 胸腺是T细胞免疫应答的场所 淋巴结的髓质为胸腺依赖区1 N0314 C 中枢免疫器官是( ) 脾脏 淋巴结 胸腺1 N0315 A 属中枢免
44、疫器官的是( ) 胸腺 淋巴结 腔上囊1 N0316 D 人类的中枢免疫器官是( ) 胸腺和淋巴结 骨髓和粘膜免疫系统 淋巴结和脾脏1 N0317 AB 人的中枢免疫器官是( ) 骨髓 胸腺 腔上囊1 N0318 BC 属中枢免疫器官的是( )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骨髓 胸腺1 N0319 D 免疫细胞产生与成熟的场所是( ) 淋巴结和胸腺 淋巴结和骨髓 骨髓和脾脏1 N0320 B 关于中枢免疫器官,正确的是( ) 淋巴细胞再循环的场所 多能造血干细胞分化的场所 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1 N0321 ACE 关于中枢免疫器官,正确的是( ) 在鸟类中包括腔上囊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在人类是胸腺和骨
45、髓1 N0322 A 关于中枢免疫器官,错误的是( ) 淋巴细胞再循环的场所 免疫细胞产生与成熟的场所 骨髓是B细胞成熟的场所1 N0324 B 人体各种免疫细胞的发源地是( ) 淋巴结 骨髓 胸腺1 N0325 A 所有免疫细胞的发源地是( ) 骨髓 胸腺 腔上囊1 N0326 A 人类B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在( ) 骨髓 胸腺 腔上囊1 N0327 B 人类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 胸腺 骨髓 淋巴结1 N0328 C 人出生后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于( ) 胸腺 淋巴结 骨髓1 N0329 D 胎儿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于( ) 胸腺 淋巴结 骨髓1 N0330 E 人造血干细胞的主要表面标志
46、是( ) CD1 CD2 CD191 N0331 BD 骨髓多能干细胞的表面标志是( ) CD32 CD34 CD457 N0332 BD HSC的表面标志是( ) CD32 CD34 CD451 N0333 BD 从骨髓进入血液的淋巴细胞是( ) 前B细胞 初始B细胞 致敏T细胞1 N0334 E 关于B细胞在骨髓中的发育,错误的是() 75以上B细胞在骨髓中发生凋亡而被清除少数B细胞经历Ig基因重排生存下来阳性选择后抗原高亲和力的B细胞被保留7 N0335 D 关于B细胞发育过程中凋亡,错误的是() 能去除无意义的VH基因重排的前B细胞 能去除不能进行VL重排的前B细胞 能去除无产物性轻链
47、重排的前B细胞1 N0336 C 骨髓属于( ) 中枢免疫组织 外周免疫组织 两者均是1 N0337 C 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主要场所是() 脾脏 淋巴结 骨髓1 N0338 C 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是( ) 脾脏 淋巴结 骨髓1 N0339 D 第二次抗原刺激合成抗体的主要场所是() 中枢免疫组织 外周免疫器官 淋巴结1 N0340 A 初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是( ) 外周免疫组织 淋巴结 骨髓1 N0341 A 第一次抗原刺激,合成抗体的主要场所是( ) 外周免疫组织 腔上囊 骨髓1 N0343 E 有效重量与人体免疫力正相关的是( ) 扁桃体 胰腺 骨髓1 N0344 C 小
48、儿免疫力最弱的年龄是( ) 刚出生 三个月 半岁1 N0345 B 人一生中免疫力最强的年龄是( ) 10岁 20岁 30岁1 N0346 C 胸腺的作用是( ) T细胞发生场所 B细胞定居场所 T细胞分化和成熟的场所1 N0347 A 胸腺的功能不包括( ) 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免疫调节功能1 N0348 ABDE 胸腺基质细胞包括( ) 胸腺巨噬细胞 胸腺树突状细胞 胸腺细胞1 N0349 B 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可表现为( ) 细胞免疫功能缺陷 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低下 体液免疫功能低下1 N0350 B 实验动物新生期摘除胸腺( ) 脾脏红髓区T细胞缺乏 淋巴结副皮
49、质区T细胞缺乏 脾脏白髓区B细胞缺乏1 N0351 C 实验动物新生期切除胸腺后( ) 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受损细胞免疫功能受损,体液免疫功能正常细胞免疫功能缺乏,体液免疫功能受损1 N0352 C 新生儿先天性胸腺缺陷,可导致( ) 细胞免疫缺陷,抗体产生正常 细胞免疫正常,抗体产生下降 细胞免疫缺陷,抗体产生下降1 N0353 B 新生动物切除胸腺,淋巴结中缺乏( ) 巨噬细胞 T淋巴细胞 粒细胞1 N0354 C 适应性免疫应答不可发生在( ) 淋巴结 脾脏 胸腺1 N0356 C 胸腺中的胸腺细胞源于( ) 淋巴结 脾脏 骨髓1 N0357 B 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 骨髓 胸腺 腔上囊1 N0358 A T细胞驯化的场所是( ) 胸腺 腔上囊 骨髓1 N0359 BCE 无需在胸腺内成熟的免疫细胞有( ) Th细胞 B细胞 单核细胞1 N0360 C MHC分子参与的是( ) 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淋巴干细胞 淋巴干细胞分化为原T淋巴细胞 前T淋巴细胞分化为成熟T淋巴细胞1 N0361 A TCR多样性形成的场所是( ) 胸腺 腔上囊 骨髓1 N0362 B TCR多样性形成的于( ) 骨髓 胸腺浅皮质 胸腺深皮质1 N0363 C BCR多样性形成的场所是( ) 胸腺 腔上囊 骨髓7 N0364 CD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