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员评 测 理论与方法 模拟试题 一、 单项 选择题 。 (每题 2 分,共 20 分) 1、以下哪一个指的是个体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技能的潜力,而不是一个人在被测的当时就已经具备的现实条件 ( ) C、素质测评 2、综合多种已知信息,并指导出一种结论的思维过程是( ) B、直觉思维 C、创造思维 D、收敛思维 3、下面哪一个是投射测验法的特征( ) B、测验目的多是伪装的 C、通常采用纸笔形式 D、题目的数量较多 4、以下哪种提问只须试者作出简单的回答,一般以“是 ”或“不是”来回答( ) A、收口式提问 B、引导性提问 5、通过询问面试对象的教育、工作、家庭成长等问题来了解面试对象的求职动
2、机、成熟度、专业技术背景等要素的面试题型是( ) C、背景型 D、智能型 6、下面哪一概念表示测评能够正确的测量到所要的能力的程度,也就是测评本身能达到期望目标的程度( ) D、效度 7、下面哪一个度量离中趋势的常用指标( ) D、标准差 8、相关系数的大小( ) AC、 在 -1 +1 之间 D、任意数 9、用于分析两次隔一定时间的评定结果之间的相关关系是( ) A、再 测信度 B、 一致性 信度 10、信度系数越大,说明测定或评定方法的可靠性( ) A、越强 B、越弱 C、不变 D、不一定 二、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
3、小题 1 分,共 10 分 ) 1.绩效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一般来 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A )、工作效益和工作任务完成的质与量。 A.工作效率 B.工作成果 C.任务完成情况 D.工作目标的实现 2.测评指标权重的数量表示即为权数,相对权数是指某个测评指标作为一个单位,它在总体中的( D )。 A.积 B.差 C.和 D.比重值 3.1890 年,美国个性心理学家高尔顿发表了( C )的论文,介绍了他编制的第一套心理测验。 A.心理测验 B.心理测量 C.心理测验与测量 D.心理与实验测量 4.在面试中,主要是想了解被试者的工 作经验,可以这样问( A )。 A.你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个职
4、业是什么? B.你大学学的是什么专业 C.请谈谈你现在的工作情况 D.你喜欢什么运动 5.( D )这种测评形式,是在工作情境模拟测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A.心理测验 B.面试 C.纸笔测验 D.评价中心 6.评价中心是 通过多种情境模拟测评形式观察被试者特定 ( D ) 的方法 。 A.信念 B.意识 C.思想 D.行为 7.( C )即指测评结果以同样的测评工具、测评方式与测评对象再次获得的变异程度。 A. 复本 信度 B.结构信度 C.再测信度 D.评分者信度 8. 结构效度,也称 ( B ),就是实际所测评的结果与我们所想测评素质的同构程度。 A.构造效度 B.构想效度 C.内容效度
5、 D.一般效度 9结构效度的检验结果与检验效度的人对( C )的理解有直接关系。 A素质结构 B.素质内容 C. 素质形式 D.测评工具 10.在测评活动中直接得到的分数,叫做( D ) A.常模参照性分数 B.导出分数 C.目标参照性分数 D.原始分数 二 混合选择 (每题 2分,合计 20分) 1把要完成的任务划分和安排成几个可以管理的部分,这是 D.部门化 2三种经营价值观包括 _ B.最大利润型 D.企业价值最大化 E.企业价值 社会效益最优。 3群体可分为 _ A.正式群体 E.非正式群体 4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提前了解今后可能要发生的情况的方法是 _ E.预测性研究 5影响知觉的主
6、观因素包括 _ B.兴趣 C.需要与动机 D.个性 E.经验和知识 6态度是由下面哪些部分构成的 _ B.认知部分 C.情感部分 D.行为部分 7群体的构成要素包括 _ A.群体成员必具备相互依赖性 B.成员具有共同的意识、信仰、价值和各种规范,用以控制相互行为 8传统的组织理论的要点包括 _ A. 组织有明确规定的职权与等级制度(下级处于上级的严密控制之下) B.专业化分工 C.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 D.规章制度明确 E.职工的选聘和晋升主在依靠技术 能力 9组织发展阶段包括 _ A.产生期阶段性 B.青年期阶段 D.成熟期阶段 E.衰退期阶段 10宣传中常见的心理效应有:( ) C.权威效应
7、 D.名片效应 E.“自己人”效应 1、三种经营价值观包括 _ B.最大利润型 D.企业价值最大化 E.企业价值 社会效益最优 2、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提前了解今后可能要发生的情况的方法是 _ E.预测性研究 3、影响知觉的主观因素包括 _ B.兴趣 C.需要与动机 D.个性 E.经验和知识 4、群体可分为 _ A.正式群体 E.非正式群体。 5、墨迹测量是由 _提出的? D.罗夏克 6、态度是由下面哪些部分构成的 _ B.认知部分 C.情感部分 D.行为部分 7、关于态度的理论可分为 _ A.态度形成理论 B.态度改变理论 8、理论把人的需要归纳为下例哪几种 _ A.生理需要 C.关系的需
8、要 D.成长的需要 9、领导活动的三因素包括 _ C.领导者 D.被领导者 E.环境。 10、组织变革的动力与压力包括 _ A.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B.社会环境的变化 C.劳动力素质的变化与提高 D.工作生活质量的变化 E.新的管理原理和方法的大量涌现。 三、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 1.关于选拔性测评,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DE )。 A.是一种以选拔优秀人才为目的的素质测评 B.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经常进行的一种素质测评 C.是在合格者之 中 进行
9、选择的一种素质测评 D.特别强调测评的区分功能 E.标准的刚性很强 2.工作分析结果是( BC)。 A.职位说明书 B.职位工作规范 C.职位工作责任书 D.职位工作计划书 E.职位晋升图 3.要求被测试者把自己所具有的知识以某种方式再现出来,是记忆层次测评知识的( CE )基本 方式。 A.理解 B.记忆 C.回忆法 D.识记 E.复现法 4.关于小组讨论的描述, 以下正确的是( ABCDE )。 A.无领导小组讨论对于管理者集体领导技能的评价非常有效 B.组与组之间被测评者难以比较 C.有领导小组讨论花费的时间比无领导小组讨论更多 D.在有领导小组讨论中,应该给每个被试者一次做领导的机会
10、E.小组讨论中典型的形式是有角色小组讨论 5.关于分项报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DE)。 A.按主要测评指标逐项测评并直接报告 B.有“削峰填谷”之嫌 C.不作进一步的综合 D.其优点是全面详细 E.缺乏总体可比性 二、填空题。 (每题 2 分,共 20 分) 1、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手 段,对社会各类人才所具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及其倾向、发展潜力、工作技能及绩效实施测量和评价的管理活动是 ( 人员测评 ) 2、人员测评效度一般分为( 内容效度、关联效度、 项目分数效度 )和结构效度。 3、个性差异可以归结为( 个性倾向差异、 )和( 个性心理特征差 )两个方面。 4、分析集中趋势常用的指标
11、有( )和( )。算术平均数、中位数 5、 人格的四个基本性质( 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 ) 6、 评价中心技术的主要特征就是他的( 情境模拟性 )。 7、行为特征标准强调 ( 对工作行为的描述 ),因此比其他方法更易摆脱个人偏见的影响。 8、 气质是个体中那些与( 神经过程 )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是个体( 心理活动 )和外显动作中所表现的某些关于强度、灵活性、稳定性与敏捷性等方面的心里特征的综合 。 、 9、 所有测评指标的绝对权数之和为 1 . 10、 根据面试内容 的 结构化程度,将面试分为( 结构性面试 )和( 非结构性面试 )。 1.人员素质测评的类型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
12、划分。按测评范围划分,可分为综合测评与 单项测评 。 2.诊断性测评是那种以服务于了解素质现状或 素质开发 中的问题为目的的素质测评。 3.职位类别即职位分类的结果,是对企事业内部所有职位,按照工作性质、责任轻重、难易程度、所需 资格条件 等因素综合划分所形成的 序列等级 。 4.从哲学角度看,人员素质测评 量化就是通过 测量手段 来揭示素质的数量特征与质量特征。 5.关键事件技术是根据对工作者行为调查的 第一手资料 对各种工作进行分析的人员分析技术。 6.纵向加权是对不同的测评指标给予 不同 的权值数,目的是使不同的测评指标的得分可以进行 纵向比较 ,或使各指标的分数计量相等 。 7.从记忆
13、层次测评知识,有 回忆 法 和 再认法 两种基本方式。 8.心理测验实质上是行为样组的 客观的 和 标准化 的 的测量。 9. 根据测验的具体对象,可以将心理测验化分为 认知测验与人格测验 。 10.其他的测评大多数是理性逻辑判断与事实判断,面试的判断带有 直觉性 ,它不仅仅依赖于主试严谨的逻辑推理与辩证思维,而往往包括很大的印象性、 情感性 与第六感觉特点。 11 效度与信度 的分析是直接对测评结果质量的考评。 三、词语解释题。 (每题 3 分,共 15 分) 1、 绩效 :指主体在一定时间与条件下完成某一任务所取得的业绩、成绩、效果和效益 2、 结构效度 : 也称构想效度、建构效度,就是实
14、际所测评的结果与我们所想测评素质的 同构程度。它表明了在多大的程度上实际的测评结果能够被看作是我们所要测评的素质结 构上的替代物。( 9.2) 3、 特尔斐法 : 又称专家咨询法。它是美国兰德公司于 1964 年首先用于技术预测的。它请专家“背靠背”地反复填写对权重设立的意见,不断反馈信息以期专家意见趋于一致。(3.4) 4、 面试法 :是一种经过精心设计,在特定场景下,以面对面的交谈与观察为主要手段,由表及里测评应试者有关素质的一种方式。( 5.1) 5、 评价中心法 : 评价中心是一种程序而 不是一种具体的方法。在这种程序中,主试人针对特定的目的与标准,采用多种评价技术评价被试者的各种能力
15、。 (6.1) 一 名词解释 (每题 3分,共 24分) 1.组织行为学: 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从而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2.知觉 :是比感觉高一级的反映形式。它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形成对客观事物各个部分和属性的综合整体反映,而不是对事物个别部分和属性的局部反映。 3.近因效应: 就是指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更强烈 。如久聚而别的最后一幕。 4.态度; 是指个体对人对事所持有的一种持久而又一致的心理和行为倾向。 5.价值观; 从广义上说价值观包括一个人的向往、希望、爱好、愉快、需要、兴趣
16、、选择、责任和道德义务等内容,它包括一个很广阔的选择行为方式的范围,以及对这些行为方式的好和坏、对和错、公正和不公正的评判标准。 6.群体: 群体是有相同利益或情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以某种方式结合在一起的集合体。 7.价值取向: 当一种价值观经内化而成为指导个体行动的标准或向导时,它就被称为价值取向。 8.非正式群体 :是以观点、兴趣、爱好相似 为基础,经彼此感情为纽带自然形成的,没有固定组织形式的群体。 1.组织行为学 :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从而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2.知觉是比感觉高一级的反映形式。 它把所感
17、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形成对客观事物各个部分和属性的综合整体反映,而不是对事物个别部分和属性的局部反映。 3.近因效应 :就是指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更强烈。如久聚而别的最后一幕。 4.个性 :个性是在遗传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形 成的、比较稳定的、经常影响个体行为并使用个体和其他个体相区别的心理特点的总和。 5.态度: 是指个体对人对事所持有的一种具有持久而又一致的心理和行为倾向 . 6. 激励: 组织行为学认为,极力是指对人的内动力的激发、导向、保持和延续作用。包括三个因素: 某一刺激所引起的行为动力的激发 行为导向某一目的物; 行为得以保持和延续。
18、 7. 群体 :群体是有相同利益或情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以某种方式结合在一起的集合体。 8. 组织 :组织是由共同目标统一在一起,各自承担不同的工作,又相互协作的一群人组成的协同体。 1.开发性测评 是以开发测评人员素质为目的的测评。 2.一次量化 是指对素质测评的对象进行直接的定量刻画,例如违纪次数、出勤频数、身高体重、产品数量等。 3.关键事 件技术 是根据对工作者行为调查的第一手资料 对各种工作进行分析的人员分析技术。 4.气质 是个体中那些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是个体心理活动和外显动作中所表现的某些关于强度、灵活性、稳定性与敏捷性等方面的心里特征的综合。 5 工作分析法
19、是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工作信息,通过分析与综合搜集的工作信息找出主要的工作因素,为工作评价与人员录用等提供依据的管理活 动 五、判断改错题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 “”,错的打 “”,并改正错误。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 ) 1.公正性原则是保证人们对素质测评选拔结果信任的前提。( X) 改错: 公正性原则是保证人们 承认选拔结果有效 的前提 2. 面试可以测评应试者的任何素质( ) 改错: 3.设计与应用评价中心涉及到情境设计问题时应注意逼真性,它是指所设计的情境在环境布置、气氛渲染与评价要求等方面都必须与实际相仿,否则情境模拟就失去了它的测评价值。( ) 改错: 4.信度,
20、就是测评结果反映素质测评的正确性或真实 性程度。( X ) 改错: 信度是指测评结果反映所测素质的准确性。 效度 是测评结果反映素质测评的正确性或真实性程度。 5.测评标准体系的标记没有独立意义,只有与相应强度或频率的标度相联系时才有意义。( ) 改错: 式: 中, W 越小说6.评分者信度分析公明测评结果越可靠。 (X) 改错: w 越小越不可靠。 四 、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25 分) 1、简述人员测评的作用 。 答: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针对组织机构的,另一方面是指对个人而言的。 ( 1)人员测评对于组织 的意义 A、 有助于人力资源状况的全面普查。 B、 有助于人才的选拔与配置。
21、C、 为人员培训提供诊断性信息。 D、 为团队建设提供依据 ( 2)人员测评对于个人的作用 A、 有利于个人择业 B、 有利于自我发展 2、考核性测评的特点有哪些? (1.2) 答:( 1)测评结果主要是为组织提供求职者的成绩或证明,是对于求职者素质结构与水平的鉴定。 ( 2)側重于求职者现有素质的价值与功用,比较注重素质的现有差异而不是素质发展的原有基础或者发展过程的差异。 ( 3)具有概括性,它测评的范围比较广泛,涉及到素质表现的各个方 面,是一种总结性的测评。 ( 4)要求测评结果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 3、什么是 Z分数,它在测评结果的评定中表示什么意义? (10.3) 答: Z 分数反
22、映了被评人在某个要素或要素评定结果处于总体分布中的位置。 当 Z 分数大于零时,说明个体评定结果高于总体平均数;当 Z 分数等于零时,说明个体评定结果等于平均数;当 Z 分数小于零时,说明个体评定结果低于总体平均数。 4、简述面试的主要内容。 ( 5.2) 答: 仪表风度、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实践经验与专业特长、工作态度与求职动机、事业进取心、反应能力与应变能力、分析判断与综合概括能力 、兴趣爱好与活力、自我控制能力与情绪稳定性、口头表达能力。 5、简述价值观测评定义及斯普兰格价值观六类型。( 5.5) 答: 价值观是个人对客观事物的意义与重要性的总评价,它使人的行为带有个人的某种稳定的倾向性;
23、 斯普兰格价值观: 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社会型,政治型,宗教型。 )(121)( 2222 mmnmRRW ii 6、简述评分者信度与测评方法信度对测评结果的影响。 答: 1. 高信度的评分者用高信度的测评方法获得高信度的测评结果。 2. 高信度的测评者用低信度的测评方法难以获得高信度的测评结果。 3. 低信度的测评者用高信度的测评方法难以获得高 信度的测评结果。 4. 低信度的评分者用低信度的测评方法得结果必然不可靠。 因此要提高测评结果的可靠性,一要选择高质量的测评工具,二要控制测评过程及组织的误差,三要训练与提高测评者的操作水平。 三 简答题 (每题 8分 合计 32 分) 1 简述
24、知觉归类的内涵及其分类 。 答: 1) 所谓知觉归类就是按照一些原则更容易地把知觉的对象组合成一个整体。也可以使得知觉对象在组合上会犯更大的错误。 2) 知觉归类可分为以下四类: A连续原则:如果知觉对象在时间和空间上有连续性,就更容易被感知成一个整体。 B封闭性原则:是指几个对象共同包围着一个空间会容易被感知成一个整体。 C接近原则:是指由于一组知觉对象在形态和性质上彼此相接近时,就容易被感知成一个整体。 D相似性原则:就是指一组对象越相象或相似,就越容易被感知成一个整体。 2 影响员工态度转变的因素有哪些? 答: 1) 外部因素包括: 第一,人际影响。即员工在企业中工作和生活,其上下级、同
25、级、客户以及与之交往的其他人的观点、意见、态度等对员工态度的转变有影响。 第二,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信息沟通包括对每一个员工进行的信息传递和对所有员工进行信息传递,其 目的是为了转变员工的态度。 第三,企业文化的影响。员工的态度要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作为企业的一员他必须维护 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企业文化。企业可以通过培育企业文化来转变员工的态度。 2) 内部因素包括: 第一,员工的认知。员工对原先态度对象的认知越深刻,员工的态度转变不越困难。 第二,员工的需要。如果新的态度对象能够满足员工的需要,并能消除由行为的内驱力而引起的紧张状态,员工在情感上就容易接受,形成积极
26、的态度并转变原有的态度。反之反之。 第三,员工的个性心理特征。员工的个性心理特征 对其态度的转变有着重要的影响。如胆汁质、多血质员工态度转变就比较容易,相反,抑郁质与粘液质的员工态度的转变就比较困难等。 3 怎样做好非正式群体的工作? 答: 1) 管理者应自觉增强与非正式群体的联系。 A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 B摸清其数量、规模、形成原因、维系基础、成员构成、感情倾向等。 C了解其领导者的个性、能力、态度等,做到心中有数。 D与其领导者积极沟通,必要时理解、参与和支持非正式群体的活动。 2) 运用舆论导向引导。 A运用组织中的舆论工具、媒介、事件等进行合组织目标的引导。 B安排媒体事
27、件,使其成为与非正式群体成员进行意见沟通的桥梁和中介。 3) 区别对待不同的非正式群体。一般的方法是鼓励积极型;转化中性型;限制消极型;瓦解破坏型。 4 简述组织变革的方法 。 答: 1)转变工作任务 改变职工承担的工作,包括简单劳动、复杂劳动的转变。其基本思路是增加或减少一个工作岗位或工作单位的任务的难度和任务的可变性。 2)工作自主小组 工作自主小组,即将小组重新设计,使得其具有生产某一产品或为某一地区的顾客提供服务所需的一切资源和技能。 3)目标管理 管理人员与工人一起制定出切实可行 的改革目标,在以后规定的时间内,再对职工实现目标的成效进行评价 4)改变组织结构 该方法主要是改变工作中
28、的职位或职责的定义,改变不同职位之间的关系以及通过修改他们外部的力量的变量以改变期望于各种职位上的人们的行为,进而实现组织的改变。 5)职工方面:调查反馈法;方格式组织发展法;交往分析法;敏感性训练。 感性训练是要使参加者深入地了解自己和其他人的感情和意见,并从中提高学习和认知的能力。 1 简述群体冲突的定义及冲突的解决方法。 1. 答: 1)群体冲突的定义:指个人、群体、组织之间所发生的具有对抗性 质的互相交往的行为。 2)解决群体冲突的方法有 :竞争方式 ;回避型方式 ;体谅型方式 ;合作型方式 ;妥协型方式 .(如能对每个方法给予适当的解释将会更好 ). 2、 简述知觉归类的内涵及其分类。 答: 1)知觉归类的内涵:所谓知觉归类就是按照一些原则更容易地把知觉对象组合成一